文学五一

第11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每天赶路时,孟彤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鲁迅的那句话:这世上原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从靠山村到河南开封,若是照直线走也就三千多里地,可实在驾不住这古代歪七扭八,上山下河,还要绕山绕水的路况。
    ☆、266什么缘什么孽
    孟彤还要顾着自家爹爹的身体情况,因此走了一个多月了,还仍在河北府的地界上折腾着。
    孟大听得两眼亮晶晶的,兴奋的搓了半天手,才道,“彤彤啊,咱们现在离村子有多少远了?”
    孟彤在心里默算了下,笑道:“已经快有六百里地了。”
    “已经走了这么远啦。”孟大脸上有着满足的微笑,轻叹道,“爹感觉就跟作梦似的,这要放在以前,俺可是作梦都不敢想自己能跑到离村子这么远的地方来的。”
    “这才哪儿到哪儿啊,爹,咱们以后还会走的更远的,等咱们到了京城,你再来说这话。”
    “京城啊……”孟大转头看向窗外,他知道京城是天子脚下,皇帝住的地方,女儿说那里是全大周最繁华的地方。
    他也很想去看看京城的繁华,只不过不知道今生还有没有福气活着走到京城了。
    “吃饭了,彤彤,你赶紧把东西收一收。”
    “哎,好的,娘。”孟彤三两下把地图卷起,绑好挂到车壁上,转身顺手接过春二娘手里的饭菜,摆到车板上。
    一家三口外加一个青黛,四个人围坐在车厢里,亲亲热热的吃起午饭来。
    孟大和春二娘都是穷苦出身,两人又都是再温软不过的性子,听到孟彤要收留青黛,又知道了青黛的出身来历之后,对这个比女儿只了大一岁的小丫头,就只剩下满满的同情和心疼了。
    两夫妻没有二话就收纳了青黛,对她亲切的就跟对待自家孩子一样。
    这让青黛感动、感激的之外,满心满脑都只剩下对孟大夫妻的感恩,以及对孟彤的敬畏,丝毫不敢有一点点的不敬之心。
    饭毕,青黛眼明手快的抢先一步将碗筷全都收拾了下去。
    “青黛,你这孩子怎么就说不听呢?碗筷放着俺来收拾就行了。”手里的碗筷被一把抢走,让春二娘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
    “夫人,这种事本来就是青黛该做的,您坐着陪老爷聊天就行了。”碰到这么好脾气,还没一点架子的主家,青黛感觉也很无奈。
    哪有让丫头坐着休息,自己干活的主子?
    幸好她是抱着报恩的心留下的,她要是个刁钻的,这主人和仆人还不得掉过来?
    不过一想到孟彤那笑咪咪的脸,青黛下意识就是一抖,丝毫不敢有奴大欺主的念头,心里暗道:老爷和夫人都是老实人一个,是怎么生出小姐那般的妖孽来的?
    她可不会忘记当初那个站在马车顶上,手握弓箭,一箭杀一人的小小身影。
    自家小姐明明比她还要小一岁,对着老爷夫人还总是笑咪咪的,对着外人也总是一副未语先笑的无害模样,只有她知道,自家小姐温和的笑脸下,藏着杀人不眨眼的冷血一面。
    “娘,不过是几个碗筷,你就让青黛洗,你不让她忙活,她反而觉得不自在。”孟彤笑着拦住想下车的春二娘,道:“咱们扶着爹下车走走,也消消食,下晌还得赶路呢。”
    孟大的目光温和的扫过青黛,又落在自家女儿身上,眸底闪过一抹欣慰与了然。
    女儿自打跟了祝婆婆学艺之后,说话做事越发沉稳干练了,她深藏于眼中底的那抹自信与从容,是完全不同于他们这些泥腿子的。
    对于女儿,孟大心底只有骄傲和自豪,他的女儿是能与那位齐公子和周公子站在一起,也不显突兀的好女孩,以后就算他不在了,也必将能带着她娘过上好日子。
    孟大转头对还在纠结于碗筷被青黛抢走的妻子笑道:“闺女说让咱们陪她走走,你就陪着俺们父女俩走走,趁着这几天日头好,不冷也热,咱们多下车走走。”
    春二娘看着丈夫伸到面前的手,下意识的伸手扶住,等反应过来才抬头瞪了他一眼,搀着他下了马车。
    说是走走,其实也只是在马车旁的一小片地方打转。
    官道上虽人不泛行人,但荒郊野外,蛇虫丛生,除了孟彤洒过药粉的地方是安全区外,春二娘和孟大已经很习惯听从孟彤的话,不走出安全范围了。
    “哥哥,我饿……”稚嫩虚弱童音,自不远处响起。
    正在不远处绕弯的孟大等人和蹲在一旁洗碗的青黛都不由闻声转头,就见不知何时,不远处的官道上站了两个脏兮兮的孩子。
    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手牵着手,大的那个约莫七八岁,身高看着只比孟彤矮那么一点儿,手里提着个破篮子,里头绿绿的,看着装的是些野菜。
    小的那个是个四五岁的女孩,包包头散了一边,看着很是狼狈。两个孩子都瘦的好像一阵风都能吹跑似的。
    小女孩拉着小男孩,目光直勾勾的盯着马车上他们还没吃完的饭菜,眼里写满了渴望,就只差流口水了。
    春二娘一见之下,心软的一塌糊涂,松开搀着孟大的手,举步就想过来拿东西给两个孩子。
    青黛看着两个孩子也满是同情,下意识就转头看向自家小姐。
    “青黛,把中午没吃完的饭菜拿个大碗装了,都给他们。”
    夏日食物不易存放,中午吃不掉的东西她一般也不会留着,再说孟彤不用看也知道自家爹娘和青黛是个什么心思,索性好人做到底。
    青黛高兴的应了一声,手脚麻利的把几盘菜和所剩不多的米饭倒在一起,快步送到两个孩子面前。
    让人没想到的是,那小男孩明明也是一脸的渴望,却扯了小女孩一把,对着青黛摇了摇头,“谢谢你们,不过我们不能要,无功不受禄。”
    原本不甚在意的孟彤,听到那‘无功不受禄’五个字,眉头微不可见的抖了抖,忍不住回头认真打量起两个孩子来。
    在这离保定城几十里外的荒郊,竟然能让他们遇上一个小小年纪就识字的孩子,这是什么缘什么孽啊?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路遇贵人?天降奇缘?
    青黛拿着碗不知所措的转头看向自家主子。
    ☆、267赁个院子
    春二娘见两个孩孩明明饿了,却不肯要他们的东西,急的直扯孟大的衣袖,那模样简直比她自己饿肚子都急。
    孟大也觉得那两个孩子可怜,不过倒没表现的像春二娘这么明显,他无奈的拍拍妻子的手,转头看向另一边的孟彤。
    接收的信号的孟彤嘴角一抽,很是无奈的过去解决问题。
    “食物得来不易,现在天热,这些饭菜放到晚上就不能吃了,你们若是不嫌弃,就帮我们吃了。”
    孟彤接过青黛手里的碗,转而递给小女孩,却是看着小男孩,道:“我们一家只是路经此地,不是坏人,放心,而且就算你不饿,你妹妹也饿了。”
    一脸倔强的小男孩,在转头对上小女孩写满渴望回望着他的眼时,不由默默的垂下了眼。
    他接过孟彤手里的碗,塞进妹妹怀里,然后端端正正的给孟彤行了一礼,又转身对孟大两人行了一礼,绷着小脸道,“大恩不言谢。”
    孟大和春二娘连忙客气的摆手,“只是一些剩饭剩菜,你们只管拿去,不用客气的。”
    孟彤听到小男孩的这一句,却差点儿没笑出来。
    看不出来,这小萝卜头小小年纪,还挺有心机的。
    接了她的东西,还要给她来一句‘大恩不言谢’。这话的浅台词是不是东西他收了,还是她们硬要给的,所以他们连谢都要省了?
    “谢谢哥哥,谢谢姐姐,谢谢伯伯婶婶。”小女孩看着怀里满满的一碗饭菜,嘴巴却似抹了蜜一般,扬起甜甜的笑脸,将四人一个不拉的谢了一圈。
    孟彤觑了绷着脸的小男孩一眼,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小女孩的头,笑道:“快回家去,快要过午时了,再晚回家,小心家里人着急。”
    小女孩扭头看向身边的哥哥,摇了摇两人相握的手。
    小男孩看了一眼妹妹,又看了一眼她怀里的抱着的大碗,里头有饭有菜,还有大块的肉。
    这样的饭食,他们有多久没有吃过的了?
    “谢谢!”
    孟彤听出了小男孩这一声低低的‘谢谢’里,所饱含的感动和委屈。
    这是一对有故事的兄妹,可孟彤无意去探究他们背后的故事。
    这世上可怜的人多了去了,她爹命不久矣,说起来她们也是可怜人呢,她自己家的事尚且还忙不过来,可没兴趣去搅和别人家的事。
    送别了这对小兄妹,孟彤等侍候着孟大吃了药睡下,才重新启程往保定城去。
    不过所谓的孽缘,大概就是阴魂不散的,你越是想躲越是躲不过。
    以孟彤比乌龟快不了多少的赶车速度,在太阳下山之前,终于赶到了保定城。
    保定城是北直隶的一座大城,其繁华程度远不是他们一路走来见到的那些城镇所能比拟的。
    一进城门,浓重的生活气息就扑面而来,这让春二娘和青黛忍不住都趴着车窗往外张望。
    太阳眼见着就要下山了,但这保定城的街道两旁,各类的摊子还没有一点收摊的意思,叫卖声此起彼伏。
    街上的行人如织,扛着书箱,穿着布衣的书生,挑着框的农夫,背着竹篓牵着孩子的农妇,赶着牛车的老汉,间或过去一二辆马车,还有那两人或四人抬着匆匆而过的轿子……
    路上的行人的穿着明显要从水头镇那旮旯的人们穿的要高极多了,不说一眼望去能看到好多穿绸衣的人,就是一般的农夫农妇,身上的补丁都要比水头镇那边的人要少的多。
    “真不愧是大城池啊,比咱们那儿可要富裕多了。”春二娘看着窗外的行人、道旁的小摊和街面上挂着各种幌子的铺子,只觉眼睛都要看花了。
    “夫人,小……少爷说您要是喜欢,咱们可以在城里赁个院子住下来的。”青黛全无心机的转述了孟彤的话。
    春二娘一听,脸上的兴奋之色一下就如潮水般消退了下去,她转头痴痴的看着身旁尤自沉睡的孟大。
    进了城之后,因为马车的车窗和天窗都开着,外头街上的叫卖声就跟在耳边响起一样,喧闹的很。
    可就算是这样吵闹的环境,也没能把孟大吵醒。
    外头的太阳就快要下山了,按理说孟大中午吃下的药,药效早该过了才对……
    春二娘知道丈夫的时候不多了,心里酸楚,却也不敢表露出来,怕自己的红了眼一会让醒过来的孟大发现,也怕自己的心伤让女儿跟着伤心。
    “赁个院子也好……”
    青黛没发现春二娘的情绪转变,见春二娘说要赁个院子住下来,便雀跃的从马车里探出头去,朝前头的孟彤喊道:“少爷,夫人说让赁个院子住下呢。”
    孟彤闻言微微一愣,半晌才应了声,“知道了。”
    虽然早就知道孟大的身体不好,命不久矣,也一直都在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可真等到这一天到来时,还是让人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视线在瞬间模糊。
    孟彤努力眨着眼睛,想把泛上来的泪意逼回去,握着缰绳的手却仍抑制不住的轻颤起来。
    前世,她的父母忙于赚钱,幼时把她扔给祖父母教养。等到大一些了,她离家求学,一年也见不了父母两面。
    再之后,等到工作了,恋爱了,因为理念不同又缺乏沟通,她与父母每次见面除了争吵还是争吵,父母亲缘名存实亡,到她死时父母都没来看她眼。
    还魂到这个世界虽然只有两年时间,虽然春二娘的性格懦弱,是个撑不起来的,虽然孟大的身体病弱,是个多走两步都带喘的,可他们对她的爱却是实实在在的。
    家贫方能显示出父母爱的珍贵,那种但凡有一口肉,有一个鸡蛋,他们也总想藏着给她吃的日子,让孟彤着实深刻体会到了前世渴望而不可求的亲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