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8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比现代的粗壮,有成年男子一根手指头那么粗。
    林渊问:“还能更细吗?”
    匠人很惶恐,头也不敢抬:“只、只要多花点时间……必然能做得更细。”
    林渊笑了:“做得很好。”
    匠人松了口气。
    赏人是不会当面赏的,都是下去之后再赏。
    把铅笔弄出来的是一对父子,都是心细如尘的人,试验过无数次后才弄出了铅笔。
    等他们回了匠坊,皇上的赏赐就下来了。
    四匹布,十两金子,还有两个玉环和一匹丝绸,别的还有给女眷的金银首饰。
    这些赏赐是公公领着小太监送来的,匠人们的眼睛都瞪大了。
    虽然陛下说做得好有重赏,但谁也没想到是这么重的赏。
    十两金子啊……只要不乱花,都够用一辈子的了。
    更别说别的东西。
    其他人看的眼红,更用心去干自己的活,只要他们做得好,说不定能得到更厚的赏。
    不就做一根小小的笔吗?他们还能做出更多了不得的东西!
    一时之间匠人之间竞争之心大起。
    但这种竞争是良性的,林渊也就没有专门去管。
    除了铅笔以外和纸张以外,珍妮机和也被林渊苏出来了,他记得大概图纸和粗略的操作,剩下的只能靠工匠去完善。
    珍妮机只能算是一个开端,毕竟珍妮机靠的还是人力。
    林渊记得珍妮机之后就有了水力纺纱机,虽然是水力,但需要依水建厂,还需要数百名工人一起行动,直到蒸汽机的出现提供了新的动力,才摆脱了依水建厂的局限。
    蒸汽的原理现代人都很清楚,无非是蒸汽能量转换为机械性的往复式动力。
    林渊是个急性子,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苏出蒸汽机,但有这个念头去就要尝试,没成,也就损失一些钱,还不会很多,成了,那对于整个社会工业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
    并且他最大的优势是,他知道这些原理,也知道蒸汽机的大概构造。
    只要做出一个基本版的出来,就能不停的去修正和改良。
    而最初的蒸汽机制造并不困难。
    几乎整个北京城里的工匠都被林渊集合在了一起。
    这些基础工业设备林渊倒是不担心。
    担心的是电力。
    没有基础的工业是不可能发展电力的。
    电的来源有火力发电、水利发电、风力发电、核电站、太阳能发电、氢能发电。
    这些都需要工业基础支撑。
    林渊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缓一缓。
    至少要有基础的工业设备才能来考虑这些。
    而且他有生之年能给工业设备打下基础就已经很不错了。
    珍妮机面世的很快,工匠们原先都是做纺车的,都是纺布,有了图纸之后触类旁通,一通十,十通百,除了珍妮机以外,还有配套的飞梭。
    飞梭能加快纺线,珍妮机能加快纺布,效率对比传统纺织业来说提高了不止三倍。
    但飞梭还是叫飞梭,珍妮机却要换个名字,林渊取的简单易懂的,就叫纺布机。
    这些还不能算是完全的工业,只能算是手工业。
    动力还是来源于人力。
    东西做好了,但怎么让老百姓用就成了一个问题。
    林渊最后还是叫来了杨少伟,让他把图纸宣发下去,各地都要有,也都要做,还要推广下去。
    杨少伟闲了这些时日,早闲得全身不自在了,有了活干,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他虽没有娶妻,但红颜知己还是有的。
    他不懂纺线织布,拿了图纸去请教知己。
    知己得知这纺布机和飞梭能让织布的效率提高三倍不止,整个人都傻了。
    织布是个辛苦活,纺线也一样,多少人把眼睛用坏了,到了中年天一黑就看不清东西。
    但小户人家的女眷们大多都靠纺布贴补家用。
    能有这样的东西,她们也不必受以前那样的苦了。
    知己落下泪来:“早先知道陛下怜爱子民,如今奴家才算明白了。”
    杨少伟派人奔赴各地,马不停蹄的派发下去,各地的木匠就有活干了,朝廷包吃包住,还给月钱。
    打出来的机器纺布机每个村都能分到一台,飞梭也一样。
    图纸也挂在了公告栏上,人们可以随意去拓。
    高邮的李子村就是十里八乡里最先分到的村子。
    李子村里的村民不姓李,他们村的李子年年长得都好,所以才叫这个名字。
    织布机送到的时候,整个村子的人都出动了,男女老少聚在一起,看怪物一样看着这台织布机。
    “好大啊……”
    “就是不晓得咋使。”
    “跟咱家的一样使吧?”
    好在朝廷还派了人下来,教她们怎么用。
    村里会织布的女人不算少,高邮毕竟比其它地方富裕,女眷们早早就在家买好了纺车,多织点布,虽然不知道现在的税能不能用布抵,但只要织的出来,不管多少肯定有得挣。
    “嘿呀!这么多!这么快!”
    “那纺线的也厉害呢!咋那么多!”
    李子村的村民看了一天热闹,女人们个个都上手试一试,手一开始动就完全不想停下来。
    但村里就这一台,想要就自己去城里拓了图纸找木匠定做。
    可木匠现在都在府衙里呢。
    这时候就显出商人的本事了。
    他们发现有利可图,就连忙拓了图纸去做,连夜赶工,朝廷的织布机刚发下去,商人就开始叫卖了,他们也问了商会,现在商会跟朝廷是连在一起的,朝廷的意思商会也清楚,便没有禁止他们去卖。
    一台织布机就要二两银子。
    对普通百姓来说根本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但架不住高邮百姓有钱。
    高邮产盐,不仅产盐,商业也很发达,泰州富裕,高邮就是泰州所有地区里头最富裕的地方。
    商人们的第一批货很快就销售一空。
    商人们自家找来的木匠不够用了,就开始打外地木匠的主意,但外地木匠也被当地的官府征召了,于是商人们就去找木匠的徒弟和儿子。
    木匠忽然成了一个被追捧的职业。
    不少家庭都准备着以后送儿子去学木匠的手艺,说不定能带着全家发财。
    现在一个能做织布机的木匠,一个月能拿两钱银子,这还不是最高的。
    要是能当大师傅,一个月五两都有。
    还有商人,自己找人做织布机,然后盖了屋子,再请女工人来做工。
    为什么不请男的?因为织布机对男女要求区别不大,女工人还比男的便宜,那当然是选女的。
    当还在卖织布机的商人反应过来的时候,这个单姓商人已经占得先机,他自家就有卖布的铺子,自己又织布,中间少了许多需要打通的环节,自然挣得盆满钵满。
    百姓们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天下虽然才稳定了没几年,但他们已经充满了勃勃生机。
    穷的还是穷,但饿死的情况已经非常少了,开荒种地,土豆和红薯填饱了穷苦人的肚皮。
    人们的目标从不被饿死变成了能过更好的日子。
    织布厂一个个的建起来,林渊也没有去管。
    国内市场是一定会饱和的。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卖去高丽或者日本。
    作者有话要说:  现在能做的都是手工业上的转变,就是打基础,基础打好了,才能迎来机械工业。
    而且手工业上开挂,挂也不会显得太逆天,上来就苏出发电机或者发电厂,再来个电灯也太可怕了。
    第160章 160
    安丰县城内乱做一团, 外面炮火冲天,无数巨响似乎近在耳边, 城墙上的士兵死的死伤的伤, 皇宫中韩林儿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不止是他, 宫里的内侍和官员也一样。
    安丰城内的男丁都上了城墙, 已经无丁可召了。
    韩林儿看着刘福通, 一脸惊恐:“叔叔,这下可怎么办?”
    刘福通眉头紧皱, 嘴唇紧抿:“莫急, 我已叫人出去打探, 实在不行我叫人护送你走。”
    韩林儿此时此刻才相信刘福通对自己的忠心,可他知道的太晚了。
    “报——皇上!城墙已被攻破, 敌军……已入城门……”小兵一身尘土, 脸上满是血污,他跪在地上, 手还在微微发抖。
    那哪里是敌人, 简直就是恶鬼,一个个跟不要命一样,凶狠的像是要食人血肉。
    韩林儿表情恍惚, 站立不稳,竟摔到了地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