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2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陈柏松:“你说什么废话,叫你去就去,你是将军我是将军?”
    亲兵连忙认错:“属下……”
    陈柏松:“快去。”
    亲兵松了口气,连忙招呼人走。
    另一个亲兵站在陈柏松旁边,他脸上最带着笑,腮边带肉,小眼睛塌鼻子,脸上还有斑,年纪看着不大,但是人精明,他小声说:“将军,何不叫他们把晚辈也带上?”
    陈柏松摇头:“总不能全叫上,军营里也关不下。”
    那些大户人家的族长敢来,就是把生死置之度外,如果他们死了,他们就占着大义,虽说如今谁拳头大谁有道理,但南菩萨善名远播,真被他们抓住了这点,南菩萨从善变恶,百姓就会变心,天下的义军不止只有南菩萨一家,何必去因小失大?
    那还不如把人关着。
    “他们不愿归家,在军营流连忘返,难不成还是我们的过错?”陈柏松笑着说,“不过虽在军营,他们的家人总要尽孝,军营不养闲人,他们要留下,自然要吃饭,粮食哪里来?未必还要我去养?”
    亲兵瞪大眼睛——他一直以为自家将军只知道打仗,没料到将军还有这样的城府。
    汝宁城内,邓家大宅内。
    “爹,您不能去啊!”邓家长子抱住老父的腿,哭得惊天动地,双眼肿成了核桃,一片孝心可经天鉴,他鼻水都流到了嘴上,还不能伸手去擦,哭天喊地大喊,“爹啊,那姓陈的是匹饿狼!您去了,他必不会叫您平安回来!”
    邓父叹了口气,他头发花白,手里杵着拐杖,走路都有些不利索,需要身边的仆人搀扶,在儿子的再三哭求下,他才说道:“那边派人来请,我们若不去,就是我们没有道理。”
    长子:“什么道理?!您年纪大了,正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什么道理能比这个还重要?外头的人要说,就叫他们说去!”
    邓父看着自己的长子,不那么聪明,但是有孝心,又老实,家业传给这样的孩子他既放心,也担心,放心的是这孩子一定会按他的意思做事,不放心的是自己百年之后,这孩子若是被有心人诓骗,凭他的心性,根本守不住这偌大的家业。
    好比现在,那边送来了请帖,就算明知前方是龙潭虎穴,他们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往下跳。
    邓父让仆从把长子扶起来,这才语重心长地说:“你听爹说,那陈将军送来请帖,是他礼贤下士,是他的贤名,我们若不去,恶名就在我们这边,届时他打进城内,杀了我们一家,外头即便说他,也是无根浮萍,他没有钳制,自然就没有顾虑。”
    “你以为天下人悠悠之口,他敢去做对?可天下人的悠悠之口,我们敢去做对吗?想想十年前的赵家。”
    长子一脸恍惚,赵家?
    明明只是十年前的事,但他却已经有些记不起来了。
    十年前的赵家,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汝宁城内好几条街都是赵家的,赵家有汝宁城边最肥的地,而赵家几代人的经营,也不过是在十几日内倾覆的。
    大厦将塌,没人会为他们流一滴泪,人们看着热闹,为一个家族的覆灭欢天喜地。
    赵家是怎么倒的?
    最先不过是施粥的时候掺了石子。
    许多大户人家都这么干过,下头的人要捞油水,用不能吃的陈粮代替新粮,这其中的差头就被下人揣进了腰包。
    再然后呢?好像是那些乞丐难民闹事。
    有人雇了乞丐难民日日夜夜在赵家门口守着,一有人出来就丢粪过去。
    赵家人想抓,可这些人丢了粪就跑,根本追不上。
    这也就罢了,赵家人出门,人群中也有人丢粪。
    再然后,赵家人就不出门了。
    赵家的摊子也有人不断找茬,赵家人想要分辨,但百姓已经认为这户人家是恶人。
    上头的官员收了别家的好处,也不会为赵家说话。
    最后赵家卖了铺子和地,远走他乡,再也没有回来过。
    可是人离乡贱,离开了扎根的土地,去别的地方,去别人盘根错节的地盘,还有几分回到往日荣光的希望?
    长子用手捂住脸,他不是不懂这个道理,有时候人的舌头也是利器,也可以化为杀人的刀。
    邓父拍了拍儿子的头:“爹必须去,爹去了,咱们家才占着道理,爹要是死在那,咱们家才能得到更多好处,那南菩萨苦心经营,不是蠢人,自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爹不会死,那陈将军还会把爹当成座上宾。”
    长子又傻了,没听懂,又不敢说自己没听懂,只能低着头。
    邓父又叹气:“听爹说,爹过去了,如果死了,你一定要披麻戴孝,要叫所有人知道爹死于谁手,这样咱们家才有名声,名声有了,就算一时沉寂也不要怕,总有一天会再起来。”
    “但要是连名声都没了,等那陈将军进城,咱们家就全完了。”
    长子这下才点头:“爹,我明白了,您怎么说,儿子就怎么做!”
    汝宁城内不止邓家一家在离别,大户人家都收到了请帖,他们思虑再三,去的占多数,只有四五个声称有病,不能出城。
    这几户人家不必陈柏松动手,别的家族就会合起伙来蚕食他们。
    大部分族长都来了,他们坐着马车出城,然后一起进了军营。
    邓老爷以为自己能见到那位传言中凶狠蛮横的陈将军,却跟着一众老伙计等在帐内,别说陈将军了,就是他身边的亲兵都见不着,只有军营里的小兵管着他们。
    也不算管,小兵们不与他们说话,到了饭点就给他们送饭,要拉撒了就带他们去拉撒。
    偏偏他们也不敢问——谁都想活得长久一点。
    现在死了,好像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他们也不敢给小兵们甩脸色,端架子。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这个道理他们还是懂的。
    邓老爷坐在木板床上,身上盖着自己带来的被子,手里捧着一杯热水,心里慌得要命,可是又不敢表现出来,只能缩着身子干坐。
    别家的几个老爷有些眼馋他的被子,人年纪大了,年轻人觉得不冷不热正合适,但他们还是觉得冷的。
    这帐里也没给他们准备被子,自己不带就得受冷。
    “邓老爷竟还带了被子来,倒比我们想的仔细。”
    “就是不知邓老爷是怎么想着要带被子的。”
    “难不成是早就与那陈将军有了首尾?”
    邓老爷的脸都绿了,连忙说:“是小儿忧心,我年纪大了,我儿给我置办的,诸位若是不嫌弃,还请过来,盖盖腿也好。”
    他知道,若是再让这些人说下去,他就成了叛徒,这被子别说还能让他盖个腿了,就是放放手都不行。
    这些人从来如此,聚在一起给谁定个罪,再叫人宣扬出去,被定罪的人就完了。
    或是图别人家的铺子,或是图别人家的地。
    这法子他们用的得心应手,屡试不爽,邓老爷也不敢跟他们对着干。
    汝宁城内的家眷们都在等老人们的死讯传来。
    老人们死了,他们才更有底气去谈条件。
    然而左等右等,死讯没等到,却等到了陈柏松派来的使者。
    “你们家长辈在军营里,怎么劝也不愿意回城,总不好叫我们将军把人养着?”
    家家都听到了这话。
    于是无数粮车从城内拉往军营。
    陈柏松看着那些粮食,有陈粮有新粮,不过分量是足够的,几十辆车拉来的粮食,足够整个军营吃上个把月了。
    就在城内各家自以为大出血,心疼得要命的时候,陈柏松这边的使者又上门了。
    “你们家老爷子胃口好,吃得多,之前送的粮食已经没了。”
    各家都傻了。
    这简直就是要把他们掏光一样要粮。
    “不能给他们!”
    “继续给,他们就会继续要,他们的胃口是填不饱的!不能给!”
    “不给有什么法子?那是你亲爹,你要当个不忠不孝不义之人吗?”
    “百善孝为先,连孝道都不要了,到时候逼你爹去死的人就是你!”
    “那能怎么办?”
    “给粮?我们就只能一直给,家里有多少产业也不够啊!”
    长辈走之前,都希望长辈能平安回来。
    此时却一个个都巴不得长辈早些死。
    “晚了!如今不给粮,到时候逼死他们的就是我们这些家里人,粮食不能停,继续送!”
    陈柏松看着新送过来的粮车,叫人打开来检查,粮食少了,但代替粮食的金银却多了。
    但金银作用在这个时候显然没有粮食来的大。
    他对亲兵说:“既然他们觉得金银是能吃的,你们就过去叫他们自己吃吃看。”
    亲兵领命下去,带着那些金银去找城里的大户们“买粮”。
    他们能说不卖吗?
    各家的长辈们在军营里虽说不能随意行动,但吃的有,喝得也有,不能享受,可生活是能保证的,就是生了病,陈柏松还叫军医去医治。
    邓老爷的被子最终还是被抢走了,好在他带的衣裳足够厚实,每日盖着衣裳睡觉,倒也觉得还好,但是人老了,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麻烦,要是有人便溺了,帐内一天都是那个味,更别提其他的。
    邓老爷住了几天就有些受不了了,他宁愿睡在野地上,也不想再跟这些老家伙挤一个帐篷。
    可惜他说了没用,无论他怎么哀求外头的兵,好话说尽,都没有一个人愿意应承他。
    他们也不知道家里送了粮食过来,只以为那陈将军是要给他下马威,把他们关在这里,把他们的心气给磨平,一个个都咬紧了牙关,赌咒发誓要度过这个难关,无论如何也不能给家族蒙羞。
    陈柏松看着源源不断送来的粮食,终于松了松手,叫人去给那群长辈送了棉被,吃的也比以往好,好歹有肉了,之前可是连菜都没有,每天都是红薯和土豆,这两样东西偶尔吃也很香甜,可天天吃也能吃得人面带菜色。
    “不能再送了!”
    一群人聚在一起商议。
    他们一脸愤慨:“他这是什么?他这是盗匪!比盗匪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邓家长子小声说:“我记得那陈将军就是盗匪出身……”
    众人看向他,邓老大吓了一跳,缩着脖子装鹌鹑,不敢再说话了,可是心里还是忍不住想“在这儿装什么狠?早先要粮的时候,你们可没一个人敢说话,如今还想推个傻子出来先不送粮,谁那么蠢啊?”
    室内重新安静下来,此时有人说道:“我们一起不送粮,我就不信他真敢对长辈们下手!你们怎么说?”
    “安公子既然说了,我们自然跟着安公子一起。”
    “是啊,他们也太欺负人了,简直欺人太甚,我们总不能一直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