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8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登记”是什么?没人听懂,但所有人都听懂进城这两个字了。
    他们忽然搀扶着走过去,却被士兵们控制住,只能排成一列列的小队,数十张木桌摆开,每一张木桌后都坐着一个读书人,他们有自己的任务,要给这些流民做“归档”,给他们户籍。
    每一个做好登记的人都能在旁边领到一碗糊糊。
    糊糊里头放着红薯,豆子,和一些杂粮,以及一点盐和油。
    但对于流民们来说,这碗糊糊,或许是这么多年来他们吃过最美味的一餐。
    登记好的人领了一竹筒的糊糊,他直接上手去挖,然后塞到自己的嘴里,幸好这些糊糊已经凉得差不多了,不然他肯定要被烫伤舌头,说不定还有喉咙。
    林渊站在城墙上,看着下头的人头,姜桂站在他身边。
    “这么多人……”姜桂很担心,“便是大致看一看,也有数千人。”
    没有上万,但人还在源源不断地过来,这只是最先到的一批而已。
    最后他们接受的人,很有可能超过两万,甚至更多。
    两万人都是一个小城的人口数了。
    林渊:“不算多。”
    姜桂瞪大眼睛。
    林渊笑道:“就算来二十万人,现在也压不垮我,更何况,人越多,不就代表我们越有民心吗?等流民来了,别地的百姓也会来。”
    姜桂:“可我们……我们的粮食……”
    林渊笑道:“没有粮食,还可以去抢嘛,通州的大户不是挺多的?把他们搜刮干净了,养活这些人的粮食就有了。”
    他不是没粮,他的粮食也能养活这些人。
    通州所做的一切,在他看来,就是只顾眼前不看后果。
    现在通州还有粮,所以他们赶走了流民。
    等粮食更少一些,他们就会赶走没有家产的百姓。
    只要尝到了甜头,通州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然后把自己逼到绝路上去。
    百姓跟流民不同,他们是有家产的,有些家资丰厚的百姓还有家仆。
    他们如果来投奔,就能给林渊治下的地方注入新的市场活力。
    林渊不嫌钱多,也不嫌人多。
    人多也是资本。
    人多力量大嘛。
    “是南菩萨。”
    不知是谁朝城墙看了一眼,看见了站在城墙上的林渊。
    士兵们纷纷抬头,流民们也抬头看过去。
    “南菩萨!”
    “是南菩萨来看我们了!”
    “南菩萨怜惜我们!”
    不知是谁先跪的,士兵和流民们抬头看着林渊,然后纷纷屈膝,林渊看着下头的人,他们目光虔诚,双膝跪地,然后趴伏上身,行了这世间最庄重的大礼。
    无一人说话,林渊的耳边只能听见风声。
    他说不上自己心里是什么滋味。
    但是在这一刻,他忽然明白了君临天下是什么样的感觉。
    好像他拥有一切,所有人都以他的意志为意志,以他的理想为理想。
    这是“帝王”的滋味。
    足以让任何人目眩神迷。
    包括他。
    第68章 068
    近来老百姓们又有了新话题, 如今新鲜事变多了——先是来了一波流民,人数还不少, 城外乌泱泱全是人, 他们以为就跟以前一样, 大人们不会让流民进城, 毕竟百姓们胆子小, 他们害怕流民一来, 就要祸害他们。
    可流民来了,也被放进了城, 但他们就好像没来一样!
    流民们不会偷他们的东西, 不会骚扰他们的女儿, 也不会在没人的地方抢劫路人。
    新来的流民们乖巧极了,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愿意留下他们的地方, 每个人都老实的要命, 唯恐犯了错被赶出去,而且还不止一个人被敢, 要是谁犯了错, 流民里同姓的都要被赶出去。
    这下甚至轮不到当兵的去看管,这群人自动自发的开始互相监督起来。
    要是发现谁心思不对——都是流民出身,谁瞒得过谁啊。
    他们私下就把人解决了。
    打一顿, 打到动弹不得,不说做坏事,就是走路都成问题才罢休。
    如果不是死了人上头要过问,他们估计连杀人都干得出来。
    这些人很快被编入了不同的职业。
    大多数都伺候畜生去了, 养猪养牛养羊,毕竟很多人都是庄户出身,就是自己家没养过,也给地主老爷家养过,有了活干,他们就安心了,认为自己是南菩萨的百姓。
    现在他们有了户籍,不是流民了。
    这里就是他们的新“家”。
    他们要在这片土地生根,再也不想离开“家”了。
    百姓们对这些新来的同事也很好奇,他们在南菩萨治下过得很好,过了两年多的日子,什么也不用担心,有饭吃,有活干,有时候“单位”还会举办活动,放假的时候呼朋唤友去钓鱼或是踢球,好像兵荒马乱填不饱肚子的年岁已经过去很久了。
    但是新来的“同事”却把外头的消息告诉了他们。
    越来越多的人沦为流民,他们像是无头苍蝇,不知道到哪里去,也不知道要干什么,他们有时候能吃树皮,有时候树皮都没得吃,听说更苦一些的地方,已经有人暗地里易子而食了。
    “哎,他们真是可怜。”
    百姓们听到这些事的时候都会发出这一声叹。
    也有天真的孩子问:“他们过得那么苦,为什么不来我们这儿呢?”
    “是啊,为什么不过来?我可以把我的红薯干分给他们,就分……嗯……分一捧!”
    “你的红薯干早吃完了!你都是找我要的!你还不还我!”
    孩子们忘性大,他们已经忘记了以前的日子,只记得林渊到来以后的日子。
    他们现在只有放假才帮家里干活,平时都要上学读书,有时候大人们问他们在学堂学的什么,他们就会高兴的数出来。
    “我今天学了三个字!我都记住了!”
    “我能数到百了!”
    他们脸上洋溢着专属于孩子的快乐,那是成人再也感受不到的东西,孩子们会为了一个玩具,一句夸奖兴高采烈,成人们却不行。
    但百姓们很愿意自己的孩子去念书,哪怕家里需要劳动力。
    因为念了书,哪怕只是识字,这些孩子以后都能找到更好的活干。
    读书在百姓们眼中并不是什么高雅的事。
    正相反,读书对百姓而言是一个看得到好处的升迁之路。
    他们不会满口圣人言说,也不会尽信书,他们只看好处,只看利益。
    这可真是……
    “真是太好了。”林渊对宋石昭说,他脸上带着笑。
    宋石昭有些恍惚的看着林渊的表情,他见过林渊笑,不止一次,林渊是个爱笑的人,但他笑总是温柔又生疏,是礼节性的笑,如同一尊佛像,没有个人喜恶,只是那么笑而已。
    可现在,林渊的眉眼都灵动起来,他像个真正的年轻人一样,发自内心的笑着。
    不过宋石昭毕竟也是个正统的读书人,很看不起百姓们为了利益叫孩子们去读书,在他看来,读书不懂道理,那还不如不读。
    林渊也看出了宋石昭的不忿,他问宋石昭:“你是为何读书呢?”
    宋石昭自得又内敛地说:“为了天下归一,百姓安居乐业。”
    林渊笑他:“然后呢?”
    宋石昭愣了愣。
    林渊:“你想要名,你要的是名声。”
    “百姓们要的比你少,他们不要名,要的是未来他们的孩子能过得更好。”
    “先生。”林渊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宋石昭忽然有一种拨开云雾的感觉,他的表情有瞬间错愕,然后连忙收敛,规矩的行了个礼:“我不如东家。”
    林渊摇头:“先生,只是我们站的角度不同罢了。”
    离开府衙的宋石昭走在路上,街头人群熙熙攘攘,百姓们采买着家需的物什,有泼辣的女人在跟摊贩讲价,讲得脸红脖子粗,从她离开时轻快的步伐来看,她赢得了这场两人战争的胜利,宋石昭走到自家门口的时候,嘴角不自觉带上了笑。
    门房见宋石昭回来,连忙说:“老爷!下午有人过来,说要见您,您不在府上,他说明日再来拜访。”
    宋石昭点头:“可曾认识?”
    门房摇头:“不认识,是个年轻人,二十出头模样,说的官话,带着北边的口音。”
    宋石昭想了一圈,并不记得自己认识这样的人,他说:“明日再说。”
    然后宋石昭就回了书房,他心绪难宁,一定要写几篇大字才行。
    他一边写一边回忆着林渊跟他说的话。
    他终于摸到了关窍。
    林渊和他看得完全不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