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林渊被拍的呲牙咧嘴,他身上的伤还没好全呢。
    刀哥挥了挥臂膀,扭了扭脖子,发出骨头摩擦的咯吱声:“我都闲得快废了。”
    林渊问:“打铁的怎么样了?”
    上次拉了不少的煤回来,林渊离开前就让刀哥带着人先试试,能不能把那些铁锅和铁器融了,弄成长刀或者长剑,总之是武器就行。
    刀哥叹了口气:“哪有那么简单,正试着呢!”
    要是有个铁匠就好了,林渊也跟着叹了口气。
    果然术业有专攻,不是专业人才,外行人想弄,那得花多少功夫和时间啊。
    看来只能让他们慢慢试了,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试出来。
    要是天上掉下个打铁匠该有多好啊?
    他肯定天天捧着他。
    “你会打铁?”林渊不敢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个矮小的土匪。
    他是真的矮小,作为一个成年男人,他看起来还不到一米五。
    即便在普遍男性身高不到一米六的现在,这个身材都算矮得了。
    林渊自己量过身高,换算下来也就一米七的样子,站在一群成年男人中间都算高个子了。
    古代劳动人民常年劳作,营养跟不上,很难长个头,原身则是地主家庭出身,吃得好睡得饱,大约能长到一米七五或一米七八,这就是极限了。
    刀哥和杨子安不会长个了,他们个头相近,都在一米七八左右,可想而知他们小时候还是过过好日子的。
    朱元璋则是异军突起,明明成长时期吃穿都不怎么样,竟然长到了一米七五。
    土匪名叫吴三四,他爸排行老三,他排行老四,名字简单易懂,连他家有几口都差不多暴露了,他小心翼翼地点头,特别殷情地说:“东家,我在寨子里就是个做杂活的,没杀过人,没抢过东西,我家原先就是打铁的,我爷爷和手艺传给了我爹,我爹把手艺传给了我们兄弟几个。”
    嗯……不错,还是家族企业,有传承。
    林渊也没有生疑,毕竟他骗自己也没有好处,只有坏处。
    “行。”林渊说,“你也能搬进员工宿舍,但如果我看不到成效的话……”
    吴三四连忙打包票:“东家,别的不说,就说打铁这个手艺,我就是把我姓甚名谁,把祖宗忘了,都忘不了它!”
    林渊被逗笑了:“也不用让你把祖宗忘了,去。”
    果然他穿越是有原因的,在这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就是老天爷的亲儿子,刚想打瞌睡就送来了枕头。
    吴三四就像麻雀变凤凰一样从棚子搬到了宿舍里,和三子寄一张床,虽然两个人睡一张单人床挤了一些,但是毕竟是冬天,也不觉得有什么,反而暖和。
    再加上现在两人都被土匪们敌视,就更有点惺惺相惜的意味。
    不过他们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三子是跪得早,跪得快,靠的是识时务。
    吴三四靠得则是手里有技术。
    所以林渊这边的人对他们两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不太看得起三子,但是对吴三四还是颇为照顾。
    吴三四在棚子里过了段时间苦日子,现在每天有吃有喝,晚上有棉被盖,别的时间就打铁带徒弟,在他看来,这就是求也求不来的好日子了,虽然他并不愿意带徒弟,可惜他没有选择的权利。
    这个时代,无论哪行哪业,就是个木匠,带徒弟都不会一口气把手艺教完,最开头的两年,徒弟就跟伺候人的差不多,师傅让干嘛就干嘛,讲究的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吃了这碗饭,就是师傅家的人了。
    以后逢年过节要走亲戚不说,等师傅老了,他说不定还得负责养老,就算不养老,钱还是得给的。
    带一个徒弟出来,短则五六年,长的话十几年都有。
    就看师傅怎么想了。
    而且还不是徒弟愿意就能拜的,虽然匠人在这个时代不怎么受尊敬,但这也是条来钱的路子,对很多农户来说,不用地里刨食看地主的脸色过活,成为一个匠人就是最好的路子。
    毕竟他们可没有那么多钱去读书。
    读书也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土匪们眼见吴三四那个矮冬瓜都能去住宿舍,眼睛更红了,每次看到吴三四路过,都想上前掐死他,这大大分担了三子的压力,吴三四却被吓出了心理问题。
    每天都得跟在刀哥的屁股后头才愿意在庄子里走一走,不然他可以一天到晚都待在打铁的棚子里。
    刀哥还对林渊抱怨:“那矮子,胆子实在太小!我瞧他是见个耗子都能一蹦三尺高。”
    林渊给刀哥倒了杯黄酒,这是从土匪那里搜刮来的,可比米酒有劲多了,他笑道:“没给你找麻烦的话,你就多包涵一下,人家会打铁。”
    刀哥之前带着人瞎捣鼓也没捣鼓出个所以然来,也深深的知道打铁匠的重要性,叹了口气说:“哎,我看啊,要是把他扔回那群土匪里头,他能被那群人活撕了。”
    “不过我看,那群人现在听话着呢,叫往东不敢往西,叫往南不敢往北,指哪儿打哪儿,他们怎么就这么听话呢?就不像干土匪的!”
    林渊也不知道怎么跟刀哥解释,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就好像他以前在公司当小领导的时候一样,下面的员工有时候都会有消极情绪,这时候就提拔一个稍微好点,但不能比别人好太多的员工,这样别的员工就会觉得“我们干同样的事,能力差不多,凭什么他被提拔了?他是不是跟上头有什么关系?是不是送礼了?是不是跟领导走得近,有事没事拍马屁?”。
    然后他们的消极情绪会全部集中在这个被提拔的人身上。
    对公司的情绪反而会降低很多。
    这样就能暂时稳定下来,等公司运营更好一些了,就可以按能力和贡献提拔,进入良性循环,有了高额的工资奖金和项目提成,员工自然就会安心干下去。
    现在土匪们正在经历的,就是第一步,林渊愿意把这一步叫成“情绪转移步骤”。
    他们现在正深恨这三字和吴三四,然后觉得自己也应该有这样的待遇,所以会非常听话,也会努力表现。
    当他开始根据摆在明面上的表现开始让人进宿舍以后,他们自然会归心。
    不过这是理想状态,有时候也会有刺头。
    林渊笑着说:“这难道不是好事?”
    刀哥摸摸下巴:“好事是好事,就是觉得太怪了,我以前当扛把子的时候,那些打手都比这些山匪事多。”
    “对了。”刀哥忽然说,“新来的那些女人,有个长得不错,那眼睛可好看了。”
    林渊翻了个白眼,知道刀哥这是起了色心,于是问道:“你想怎地?”
    刀哥的老脸一红:“你看你哥哥我,这么大岁数了,身边也没有个知冷知热的疼人,她们不是你救回来的吗?你去帮我问问,要是成,我就娶她。”
    林渊笑了:“我只能帮你问问,成不成,那就是另一码事了。”
    刀哥信心满满:“行啊!我看肯定成!”
    被林渊叫到一边询问的女人一听林渊的话,脑袋摇得快极了,她咬着唇说:“东家,我能做饭做衣,脏活累活都能干,你别叫我去伺候男人。”
    得了,刀哥还是一条快乐的老光棍。
    刀哥:“我哪里不好了?!你看我的这胳膊,我这大腿,我这腰!”
    林渊:“……”
    刀哥一颗老光棍想要脱单的心受到了伤害,好几天情绪低落,看到那个女人的时候还会无声的叹气。
    林渊和朱元璋都觉着,似刀哥这样的男人肉麻起来,真的能叫人掉一地的鸡皮疙瘩。
    作者有话要说:  刀哥日常倒霉
    顺便说一下古人结婚,一般来说,只有有钱人才有妻妾,贫民百姓,光棍很多,大部分一个老婆都娶不上,更别提妾了,穷苦人家,一百个成年男人里,大约不到十个娶的到老婆。
    还有走婚,走婚在古代不算常见,但是在贫苦人家和少数民族中也是有的,就是一个老婆上半年在大丈夫家里,下半年在二丈夫家里,一女二夫或者一女n夫,孩子就靠月份来推算是谁的。
    第34章 034
    林渊发现, 自从新来了一批女人以后,庄子里的男人们就跟打了鸡血一样, 平日新来的女人就跟着之前的女人一起干活, 不过因为大多怀着身孕, 加上身体不好, 林渊也不敢叫她们干特别重的活, 不过就是揉揉草绒, 做做成衣,没有怀孕的, 还能跟着去厨房打下手。
    男人们每次都会装作无意的从女人们干活的棚子旁边路过。
    为了夸耀自己, 还只穿单衣, 露出胸脯,展现自己壮硕的体格。
    毕竟在这个年代, 有一副好体魄也是资本。
    为此还被冻病了两个, 不过好在身体素质还不错,没出现什么大问题。
    虽然这些女人都被土匪关着, 遭受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 但是也有看对眼的。
    比如李大,他大约是这群单身汉里唯一一个有点浪漫细胞的,每天都跑去跟自己心仪的姑娘嘘寒问暖, 拍着胸脯保证:“你这娃生下来了,我给他当爹,肯定跟对亲生儿子一样,我若有一句谎话, 就叫我天打雷劈。”
    这个时代的女人,她们没有接受过男女平等的教育,也没有听过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
    因为女性不能置办私产,所以她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找个男人嫁了,不然娘家不可能一直养着她们,林渊以前看过一些书,讲的就是古代女性的生活状况。
    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制度,但无一例外的是,在男权社会,女性并没有任何话语权,更像是财产,而不是人。
    甚至除了老婆以外,姬妾都是可以送人的,她们本身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女人能找的工作也很有限,比如厨娘,这个是需要家族传承的,母亲带着女儿,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因为母亲的脸面,女儿才能继续在主家做厨上娘子。
    总得来说,就是不成亲就活不下去。
    所以这些女人其实已经有一部分开始考虑接受这些单身汉的追求了。
    毕竟传统思维已经在她们的脑子里扎根,就像一个自小接受男女平等的女性,忽然有人在她面前说:“现在就是男尊女卑,女人就该伺候男人。”
    她肯定嗤之以鼻,觉得说这话的人就是疯子。
    人从小接受的常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而让这些女人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就是她们肚子里的孩子。
    虽然这些孩子是土匪的,但是一直孕育在她们的肚子里,明明是仇人的后代,可是如今却跟她们血肉相连。
    现在仇人死了,可肚子里的肉还在,月份大了,孩子都会动了。
    林渊倒是想过如果她们不愿意要孩子可以打掉,但是又想到现在环境——没有药,连最基本的药都没有,根本无法保证打胎的时候会不会死人。
    只能让她们把孩子生出来,打胎的风险太大,一个不慎就没了命。
    所以李大的话正好就戳中了女人的心。
    因为是在庄子里,没有太多的世俗眼光,又都是底层人民,李大很快就和女人走到了一起,每天说女人大着肚子去食堂吃饭不方便,就一天三顿的送饭,看女人穿的棉衣太破,还自己取了针线帮忙缝补,也不知道他哪里学会的针线本事。
    大约是因为有李大这个成功的例子,单身汉们终于知道该朝哪里使劲了。
    不过真成一对的还是不多,大部分女人还在观望的状态,有些女人则是心灰意冷,每天按时上工下工,觉得这样的日子挺好,不想跟男人再搭伙过日子。
    刀哥知道了李大的事后,也去跟自己心仪的姑娘表白了一下,说自己也不在意她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