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种想法林渊也是服气的。
    林渊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从小接受的就是无神论的教育,他相信这世上有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情,但并不认为世上有鬼或是有神,穿越也是可以用科学解释的。
    当两条时间线接近,像平行线一样平行,时间线如果出现磁场或别的原因形成沙漏状,那么上面的时间线特定部分的人会掉落到下层的时间线,穿越就这么实现了。
    林渊都忘记是在哪里看到的理论了,好像是在cctv科学频道看到过。
    他觉得自己大概就是正好在特定时间特定部分待在特定区域的倒霉蛋。
    果然还是白莲教好啊,人家说造反就造反,人家不信皇帝,就信教主,教主说皇帝是真龙天子,大家一定要拥护,教众就认为皇帝是真龙天子,教主说不是,大家一起反了他,教众就真的能站起来反了他。
    这是何等的执行力?
    林渊觉得也就只有军队有这样的执行能力。
    怪不得所有朝代都把白莲教视为心腹大患。
    粮食都被放进了地窖里,塞的满满当当,还做了伪装,而且还不是塞到一个地方,就跟地鼠打洞一样,分散着放。
    “弄个瞭望台。”林渊已经放弃劝说他们造反了,等到真的战火四起的时候,他们不造也得造,而且劝人造反真的好累啊。
    有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不是他说一说就能改变的。
    刀哥松了口气,林渊终于不劝他们造反了,他说道:“我马上叫人去搭,只用两三天的功夫。”
    林渊问:“现在每晚都有人守夜吗?”
    刀哥点头。
    林渊说:“今晚开个会,把所有男人都叫出来。”
    刀哥问道:“怎么了?只要男人?出什么事了?”
    林渊说道:“我想他们各司其职,十人为一队,抽一队人负责巡逻和瞭望台警戒,一队人专门砍柴,一队人捕鱼打猎,别的队依旧种地。”
    刀哥吃了一惊:“四弟,颇有章法啊,你从哪儿学的这个?”
    林渊说:“书上看的。”
    分工明确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力。
    这一点不止现代人知道,这个时代受过教育的人应该也知道。
    只是这个时代没几个人受过教育。
    “什么书?也给我瞅瞅?”刀哥腆着一张脸笑嘻嘻地说。
    林渊倒不推辞,只是说:“我没带书来,老家的事你也知道……现在还能去哪里买书?”
    刀哥:“……也是哦。”
    “男人开完会,女人和老人也得开。”林渊又说。
    刀哥这下真吃惊了,长大了嘴说:“他……他们能顶什么用?”他以为林渊只是善心大发才收下的人。
    林渊:“也分队,分别要管做饭、制衣、下地。”
    刀哥点头,女人和老人在乡下也是得下地的,农忙的时候,几岁的小娃娃都得去。
    每个人都是一笔财富,林渊现在手下的人不多,所以每个人都很珍贵,都要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林渊抿着唇,如果开春粮食还能剩一大半,他就可以填充人口了。
    明年深冬,他想把坞城攻下来。
    这个庄子只能当做暂时的落脚地,想要在这里苟生活,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晚上开会,男人们都没什么意见,毕竟现在田里的活计不多,确实要不了这么多人,而且他们现在吃的都是大锅饭——为了不让大锅饭影响他们的上进心,林渊采取了评分制度。
    每十人有一个队长,队长可以每周给下面的人评优秀,如果队长是当周最优的话,需要队员们全部同意,评优的人周末会得到两斤肉和一壶油,还有盐跟酸菜。
    最终审核是刀哥和杨子安点头。
    每个月会评出最优小队,小队的每个人都能得到奖励。
    “嘿,那肯定是我们小队!”
    “屁话,我们捕鱼也厉害!说不定是谁的。”
    ……
    更多人只是不停的咽口水。
    两斤肉啊,两斤啊,不是二两,是两斤。
    他们快幸福的晕倒了。
    林渊小声对姜桂说:“哥,去哪儿买猪?”
    姜桂:“……”
    兄弟,肉的苗头都没看见你就敢许愿了?
    林渊尴尬地笑了笑,他一时激动,忘记了现在没养牲畜,没有肉的来源。
    可又不能临时反悔,只能现在想办法。
    养羊不太可能,放牧太危险,还是猪好,等买了猪再研究怎么把它养肥点,买点猪苗回来,再买几只活羊,羊杀了,肉做成熏肉,用来当奖励,猪就得养大,以后才有肉吃。
    林渊没想到,造反大业没有苗头,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个猪倌。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穿越的原理,是我很久以前在科学频道看的,但是时代久远,不知道描述的正不正确。
    第22章 022
    猪是刀哥带人去买的,拿了五六把锄头充当武器,林渊刚开始还以为他们打劫去了,然而刀哥自有道理。
    “山路难走,别说是流匪,便是野物都麻烦。”刀哥颇有经验地说,“有个趁手的家伙,怎么也比赤手空拳强。”
    林渊觉得有道理,只让他们注意安全,比起人命而言,猪和羊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旁边有人听见,大着嗓门说:“东家,也就您这么想了,我小时候家乡闹饥荒,一捧细粮就能换一个活生生水灵灵的姑娘,人命有时候也不值钱呢!”
    有时候,粮和肉,比命值钱,尤其是乱世的时候。
    林渊:“快去。”
    那人这才露出黄牙:“这就去啦。”
    回来的时候带了两只羊,五头小猪,其中两头母猪,三头公猪。
    母猪到时候要留着下崽,一头公猪当种猪,另外两头叫卖猪的煽过了,这是林渊叮嘱过的,现在煽猪的并不多,有些地方煽有点地方不煽猪,他们这庄子里可没人会煽,以防万一,还是叫卖猪的自己煽,养成了就能杀了吃肉。
    羊倒都是大羊,就是瘦得很,这年头人都吃不饱,更何况畜生了。
    刀哥:“那人家在山上,就要了些陈粮,说是这些畜生现在卖不出价钱,又不愿意一点粮就白送,所以才留了下来。”
    现在有钱的都买粮去了,买肉的确实是少数。
    那只羊当天就宰了,羊头煮汤,羊肉做成熏肉,到时候按奖励发。
    李大听说今晚能喝羊头汤,早早的干完活,就痴痴地坐在田坎上等着,寒风吹在脸上,似乎也不是那么冷了。
    有人跟他说话:“傻笑什么呢?”
    李大小声说:“今晚有羊头汤,说不定还有点肉沫呢!”
    那人惊了:“你咋知道的?真有羊头汤啊!”
    李大嘿嘿笑:“食堂掌厨的跟我说的,说今晚有羊头汤喝,还有羊蹄子,一人能分一小块骨头啃。”
    提到肉,所有人的嘴里都开始分泌唾液,人都是馋肉的。
    人身体需要能量,能量的来源就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现在是由馒头提供,蛋白质由黄豆提供,至于脂肪——现在林渊都馋肥肉,更何况别人了。
    只是虽然没有肥肉,但肉和豆子的味道,那肯定是天差地别。
    能吃肉,谁吃豆子啊。
    如今庄子里的零嘴就是干炒的豆子,耐嚼,吃多了也有饱腹感,就是屁多,住宿舍谁豆子吃多了,晚上一宿舍的人都有得受。
    到了晚上饭点,所有人收拾东西往食堂走,贫苦人民一天只吃两餐,早上一顿,晚上一顿,午饭是啥都没听说过,这样省粮食,林渊为了让手下的人身体都健硕起来,以后才有本钱,就改成了一日三餐。
    虽说吃的简陋,但管饱还是行的,这些人的身体确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转起来。
    至少今年冬天受风寒的并不多,可能也跟保暖跟上了有关系。
    最近女人们都忙着制衣,一开始她们都很忐忑,贫苦人家一根针都得珍惜着用,一年都买不上一匹布,她们做衣服的技术——实在也就那样,能穿在身上不开缝就算不错了。
    林渊就让她们做成长袖和长裤,这个简单,画个形减下来,拿针线一缝就行。
    这样的衣服和裤子当然只能当内衣穿,也没加棉,但是女人们想到了办法,她们自动分成了几个小小组,三四个人负责揉枯草,揉的细致,摸上去一点也不硬,再把衣服和裤子做成一面两层,上面不全部缝好,留个口子塞揉好的草。
    这样竟然也能保暖,就是动作不轻便。
    衣服也是林渊让她们统一做的大小,在现代叫均码,衣服的腰上和裤腰上都缝着一根布条,大了紧一紧就好,小了……大家都骨瘦如柴,估计再穿几年都不会小。
    揉枯草还是狗子教的。
    先把枯草在火堆旁烘干,然后一根根的揉,揉到外面的硬皮不硬了,再用石头砸一砸,一捧弄好后再烘干,再揉,再砸,虽然麻烦了一些,但是确实管用。
    在没有棉花和羊绒的情况下,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至于两只羊的羊毛和羊绒,林渊找不到好的处理办法,就只能先放着。
    林渊明年想养鹅,说不定年底就有羽绒服穿了——但估摸着面料跟不上,要从缝隙里钻出来,只能到时候再考虑。
    “好香啊!”
    “太香了,我口水都流出来了。”
    “我就着这味都能多吃两个馒头。”
    等到了食堂,他们就开始按照林渊教的排队——不排不行,不排队不给打饭。
    碗就在旁边,自己拿,拿了就打饭,用完的餐具也要放到指定的位子上去。
    “多打点,给我多打点!”有人在哀嚎,“我看到肉沫了,你勺子往那边去!”
    “嘿,我有一块羊脑!”
    “我也有,我也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