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刀哥冲面前的院子喊了一声:“杨兄弟,我与人瞧你来了!”
    那杨兄弟今日恰巧也在,林渊只听见脚步声,然后“吱呀”一声,就有人打开了门。
    这人穿着一身短打,跟刀哥相比身材偏于削瘦,手里还提着一捆柴,像是刚准备给人送去,他有双眼尾微挑的丹凤眼,这竟让他显得有那么几分高傲,和这简陋的环境格格不入。
    “这位是?”杨子安放下柴,先把刀哥和林渊请进去,这才重新关上了门。
    刀哥连忙说:“这是我新识的兄弟,姓林名渊,他有一门生意,想问杨兄弟干是不干?”
    杨子安嘴角勾起苦笑:“刀哥,你瞧我,如今柴也卖不出了,哪里还有挑拣的余地。”
    他这话说得,好像哪怕是杀人越货的差事,他也敢干。
    刀哥叹了口气:“我那边也快了,粮价越来越高,日常饿了也不敢吃粮,干嚼几颗豆子也能充饥,就是屁多。”
    林渊发现自己再不说话,这二位就要比惨了,连忙插了一脚,把要请人做工的事说了。
    杨子安有些诧异:“二十人?”
    林渊点头:“生意还没做起来,若是生意好,便再请人。”
    豆油生意他也做不了太久,最紧要的还是多弄点钱,再买些地,把粮仓塞满,他买的地都很偏远,周围都没有人烟,附近也没什么战略要地和村寨,是个非常时候躲太平的地方。
    “开春以后我得寻人去开荒。”林渊说着说着,已经被杨子安请到屋内坐下了,转头一看,家徒四壁,城东的屋子都是他们自己搭的,原先只是草棚子,天气越冷,就想尽办法加固。
    墙壁是黄泥和着枯草弄出来的,屋顶是厚实的茅草,这样搭建的屋子勉强能够住人,遮风挡雨也算够了,然而冬冷夏热,实在不是什么好住处,只是没得选择而已。
    林渊:“还得找人佃田。”
    他在这里没有根基,找佃户都不容易,遇到刁钻的才叫麻烦。
    杨子安听见田这个字的时候,眼睛都在发光,最让劳苦大众安心的还是田地,别的都是虚的。
    “租子多少?”杨子安问。
    林渊:“五成租子。”
    杨子安咽了口唾沫。
    他还没见过这么大方的主家,如今善心一点的主家,最多也就给佃户四成粮,黑心一点的,只给两成的都有,两成粮食,也只够佃户省吃俭用的嚼用。
    “干了。”杨子安说,“我这儿六十人,二十人去榨油,四十人去开荒。”
    林渊瞪大眼睛:“还没开春呢,土都冻着的,能去开荒?”
    杨子安挥挥手:“我们这些人以前也是农户,看天吃饭,最近开始暖了,地没那么硬实,能赶在播种前把地耕出来。”
    林渊自己不会种地,然而杨子安这边的人全是农户出身,说起伺弄庄稼,倒是没人比他们更专业了。
    “杨哥这么说了,那就这么干。”林渊赶忙说,“我还得请人去建房。”
    他准备建成集体公寓的款式,让佃户也住,在这个朝代,死人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疾病,感冒就能致死,更别提别的了,他可不想让自己的佃户都变成消耗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补一批。
    别的他也做不到,但提高一下居住质量还是可以的。
    也不用太好,就做成三层高的楼,只是现在没有混凝土,水泥倒是能找到代替品,砖也是有的,只是是青砖,价格也贵,不过林渊倒还能支撑。
    总而言之,只要钱够,三层楼,工匠还是弄得出来。
    林渊可从不小看古代劳动人民。
    一切事宜谈妥之后,林渊就领着那二十人去城外的庄子上,杨子安则是准备领着人一起去开荒,工钱倒没有谈,双方都约定了,开荒结束之后,就由杨子安那边的人去佃地,也就是说,林渊不用给钱,也不用安置房子,只需要给他们粮食就够了。
    杨子安还说:“搭个棚子也能住,晚上抱着睡,也没有冻死的。”
    林渊:“……行。”
    刀哥也回去叫了自己的兄弟,一共四十个壮年汉子站在林渊面前,却让林渊不得不叹息一声,像刀哥这样一身腱子肉的实在是少,看得出来,刀哥以前也过过好日子。
    平常人哪怕劳作得再多,吃的跟不上,也不长肌肉,而是面黄肌肉,一身的排骨,还佝偻着腰,好在年纪不大,力气还是有的。
    等上了年纪,就要开始遭罪了。
    刀哥的人都没有家小,他们是一个村子逃难出来的,四散而逃,跟着刀哥的都是跟父母兄弟失散的,现如今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至于能不能找到家人,他们根本不敢去想。
    天南地北,一旦失散,就再难团圆。
    杨子安的兄弟们倒是有家小,肩上的担子更重,乍一听有活干,有钱拿,个个都喜笑颜开,他们已经许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父母妻小都在身边,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走向庄子,平时可看不见这么多人一起走动,路边行人面带好奇的盯着他们。
    有总角小儿舔着冬瓜糖问道:“娘,他们干啥去?”
    妇人也不知道:“娘也不知。”
    周边的百姓好奇地很:“这许多人呢,手上也没拿家伙什,干啥去呢?”
    “你问我?我也不晓得。”
    庄子很大,不过里面除了几个灶台和大铁锅,外加凳子以外,别的是一概没有,庄子后面有一口水井,吃水倒方便。
    林渊把怎么熬豆油的方法仔细说了,前一天的时候得让豆子发酵。
    第二天才能教他们如何熬油,因为没有特制的药剂,所以出油量不能跟后世的比拟,但是比起榨油法来说已经好得多了。
    一群大老爷们瞠目结舌地看着锅里的油,眼里写满了不敢置信。
    “这就是油了?”
    “天老爷,油竟不是榨出来的。”
    也有跑到林渊面前问的:“东家,这油怎么卖?”
    林渊:“十文一斤。”
    “这么便宜!”几个汉子商量了一下,一人凑点钱,先买一斤回去,让家里人也沾点油水,入冬以后,他们家连油都不敢买,平时都是吃几个黄面窝头果腹。
    知道怎么做之后,这群人就上手了,他们很珍惜这个机会,如今散工的活都找不着了,砍柴也整不了几个钱,没有来钱的法子,就得饿肚子。
    饿久了人就浮肿,离死不远了。
    刀哥在一旁监工,看了一会儿没忍住,自己也下去跟着一起干活,看着水变成油,就像水里生出了钱,让人心痒难耐。
    天色逐渐暗沉,夕阳西下,最后一丝橘色光芒消失,庄子点上了煤油灯,林渊劝他们今日回去休息,明早再来,这群人却不愿意,他们正处在新奇的阶段,一锅锅的油熬出来,他们心里的成就感也不亚于种地收获的时候。
    这比收获还轻松许多。
    “那行,我先回了,你们早些回去。”林渊打了声招呼,发现刀哥也没有回去的意思,就自己先走。
    刀哥还叫了两个人送他回去。
    林渊也没有拒绝,没办法,他现在文弱得很,年龄和运动量摆在这里,路上要是碰到个劫道的,怕是只能光溜溜的回去了。
    送他的两人都年轻,十七八岁的年纪,刚开始还有些拘谨,毕竟林渊是东家,可没走一会儿,他们就跟林渊熟悉了起来,敢说话了。
    “我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油!”
    “都能在油里洗澡了!”
    他们兴奋地问林渊:“东家,你咋知道油还能煮出来啊?”
    林渊随口扯谎:“在北边的时候,有客商过路,为抵房资才说出来。”
    “东家,你就不怕他骗你啊?”
    “商人黑心呢!”
    林渊看着这两张天真的面孔,无声地叹了口气,史书不会记载这些普通人,眼前的血肉之躯,要不了多久就会化为一捧尘土。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浸出法:
    浸出油是指用浸出制油工艺制成的植物油。浸出法制油工艺的理论依据是萃取原理,它于1843年起源于法国,是一种安全卫生、科学先进的制油工艺。工业发达国家用浸出法生产的油酯总产量的90%以上。浸出法制油的优点是粕饼中含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且粕的质量高,饲养效果好。
    第8章 008
    大豆油的销路不用愁,坞城内就可以消耗这些油,姜桂去和几个油铺的老板谈了合作,坞城内一共十二家油铺,相比芝麻油,大豆油的成本价更低廉,每日的供油量也很固定,虽说不至于取代芝麻油,可油铺的老板还是很给面子的收了油。
    林渊稍微算了一下,每日大豆油的纯盈利在一钱银子左右,也就是一千文的样子。
    “要不要往外头卖?”姜桂看到了大豆油买卖的好处,内心有些蠢蠢欲动,钱就在手边,谁不想多挣点呢?
    林渊却摇头:“姜哥,不是小弟我不愿意,但我们若卖到外头去,谁去跑?况且坞城有你,还有刀哥,我们才能安生挣钱,如今外头乱得很,强龙还不压地头蛇,出去了,这大豆熬油的法子虽然简单,可也只有我们独一家。”
    “要是有人想强占……”林渊没把话说全。
    姜桂叹了口气:“是我心急了,倒不如你想得仔细。”
    林渊安慰道:“姜哥,你这么想,如今虽然没有暴富,但却是稳定的。”
    现在收入稳定了下来,开支也不算大,林渊就得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的土地上。
    杨子安那四十个兄弟已经过去了,农具是林渊托姜桂准备的,林渊现在是深刻的体会到了朝中有人的好处,姜桂虽然没有手握重权,也不能左右上面的官员,但是在平民百姓之间,他还是很有话语权的。
    好在终于不用坐吃山空,林渊确实是松了一口气。
    “姜哥。”林渊给姜桂倒了一杯茶,他认真地说,“我该请人去建庄子了,还得继续麻烦你。”
    姜桂喝了口热茶,虽然不是什么好茶叶,但是现今能有这种茶喝,已经算是享受了,他点点头:“好说好说,决计不叫他们偷一点懒。”
    林渊仔细地说了:“我想建的不是院子,是三层的楼。”
    姜桂莫名:“咋,你还要建个戏台子啊?”
    林渊摇头:“不是,二两,拿纸笔来。”
    二两“哎”了一声,把宣纸铺好,站在一旁伺候笔墨。
    林渊虽然不会写毛笔字,但是儿童简笔画还是会的,他画了个方方正正的楼,每隔一段开一个小门。
    “就这样。”林渊把纸递给姜桂。
    姜桂也不是什么文人,对琴棋书画也没什么见识,他仔细看了看,明白了个大概,奇怪地问林渊:“此房方方正正,如同一个巨大的棺材,怎好修成这副样子。”
    林渊:“……”
    兄弟,你怕是没见过成都的环球中心。
    林渊打着哈哈:“升官发财嘛。”
    姜桂这才反应过来,一拍大腿:“好寓意!林小弟不愧是读书人,就是比我有见识。”
    “不过,这要价可就不美了。”姜桂皱着眉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