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常家主母(重生) 第19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见苏谶之子瑟瑟发抖,鲁长胜甚是用力地拍了下大腿,大笑了一声,道:“这个本将不知情,不过本将听陛下问过你是不是苏谶之子,我答了是……”
    说到这,鲁长胜朝常伯樊转过头去,很是意味深长地道了句:“你一乃樊老将军的外孙,二是苏老状元郎的女婿,常公子,你这运道,本将不知该说是好,还是不好。”
    两个都是遭了先帝唾弃贬放的人。
    “敢问大人,”这厢常伯樊还未从鲁副都尉的话中回过神来,只见他妻兄“咚”地一声双腿跪到了地上,朝鲁副都尉颤声问道:“可是护国公又参我父亲什么了,让陛下提起我父亲来了?”
    这话鲁长胜听了就不喜了,当下就皱起了眉头朝苏居甫道:“说的什么话!陛下是那等会妄听妄信之人吗?亏你还是应天府的人。”
    闻言,苏居甫苦笑不已,朝鲁长胜拜了一拜,苦笑道:“回副都尉大人,家父已有二十多年没有进都城回过家乡了。当年那件事,不少人都知情家父是那替罪羊。为了成全护国公的体面,苏氏一族的富贵,我父亲寒窗苦读二十年的书都白读了,不得不作罢那满腹报效国家君主的豪情,鲁大人,您也是都城人,想必我父亲的清白,您也是听过的罢?”
    苏谶是清白的,当年鲁长胜虽还只是一介小卒,但他是将军身边的亲兵,自是从将军那里听过其中的一些有关于他的内情。
    当年先帝还在,有苏氏女进宫不到一年就怀有龙胎,结果被人查出来她居然与宫卫偷情,更被盘问出来胎中子不是先帝所有,苏氏女还说这是她堂兄苏谶唆使她干的,那宫卫还是他的好友,是他把人带到她跟前的。
    就此言来说,苏老状元当年也算不得冤,那宫卫确实是他的朋友,但苏大状元郎是个乐善好施的仗义之辈,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三教九流他都能与之称兄道弟,多的是人与他能称为朋友,那宫卫只是他朋友当中的一个罢了。且往深处查,这宫卫是他的朋友,也曾是苏家本家养的一个护院,不知为何居然一跃成了宫中侍卫,如若没有护国公出面求情,当时这事情再往里查也能查出个半分来,但护国公出面求了情,还有苏谶这个苏氏一族最为耀眼青云直上的明日之光担了此罪,这事就被掩了下来,而事情真相到底如何,也没人敢说确切知情,但知道这个情况的人,十有八*九皆知苏大状元是替人顶了罪,这才被削走远走他乡的。
    这厢苏居甫这般一说,鲁长胜一听居然还真跟护国公有关,眼内精光一闪,颇为意味深长地长声“哦”了一记,道:“听你这么一说,当年还有内情了?”0
    第261章
    这厢苏居甫急声回道:“当年的事情真相到底如何,只有往下查下去才能下定论,未查明之前下官也不敢随意胡说八道,可下官敢用性命相保家父当年之事确有内情,还请副都尉大人明鉴!”
    他明不明鉴与事情有何干系?他又不是判案断刑的刑提官。这小狐狸,官做得小,但这含糊其辞的能耐可不小,言语带出了护国公,却又不敢直接与其对上,跟那些只会逞口舌之快,但一旦让他们担责就跑得比兔子还快的文官一个样子,鲁长胜摇头,不欲与他多说,转头与常伯樊温声道:“本将和你说这些,只是想忠告你一番,到了陛下面前你只管陛下说什么你就答什么,不要心存任何侥幸。你上次就做得很好,是以才有了今天这次机会,你是个聪明人,想必也清楚你能走到今天靠的是什么。”
    这大人,看来是个知内情的,他这番点拔是常伯樊这些年来所碰到的官员中对他最为竭诚友善的建议了,常伯樊是真真不知这番好意从何而来,但这不减少他对这位提点他的大人的感激,当下便朝他拱手低头回道:“伯樊知道了,谢大人关爱。”
    他自称伯樊,言语中透出了诸多的亲近之意,此子谦逊又聪慧机警,就是头上有两座阴云压着,也靠着自己在陛下面前博取到了陛下的好感,不愧是老将军的外孙。
    鲁长胜暗中知道这些年来樊家在边疆苦寒之地每年都能收到南方的一些路过的走商暗中给予他们的吃食衣物等东西,没人说是谁送的,走商放下东西就走,樊家却是知道这究竟是谁给的,鲁长胜也只一听到南方走商就能猜出这是谁给樊家的援助,在谁都不愿意与被贬放的樊家沾亲带故的情况下,那远在千里之外年纪尚幼的外孙还能年年惦记着他们,便是鲁长胜这个外人知道了,心下对这孩子也不禁心存敬佩。
    鲁长胜是因樊家对常伯樊起的好感,尤其这些日子以来,他对常伯樊知道的愈多对这孩子的喜爱也就更多了,这厢见孩子透露出与他的亲近之意,心下也是欢喜得紧,他就喜欢这种有勇又有谋,还有担当的好孩子,当下他那平常不苟言笑的脸上瞬息扬起了丝丝笑意,口气更是有说不出来的温和,“你是个聪明人,本将就不跟你多说了,我还有公务在身要处置,你只管在这里好好坐着,一有消息会有人来知会你的。”
    鲁长胜说着就站了起来,常伯樊也忙站起,躬身拱手恭敬相送。
    等鲁长胜一走,随妹夫一道躬身相送的苏居甫直起身,眼睛瞟了瞟演武堂,此时堂里身穿战服的持矛兵卒已随鲁副都尉走了,这厢堂内除了他们一个人都没有,只有大门口还站着两个守门的兵士,离他们还有点远,但饶是如此,苏居甫还是朝妹夫挨近了一些,两人肩膀都擦着肩膀了,他方才放下心来压低嗓子问妹夫:“你什么时候打通了都尉府的关系?”
    便连提点他一句都不曾提过,他妹夫未免也太沉得住气了。
    闻言,常伯樊苦笑,朝妻兄低声道:“伯樊也不知这位大人对我的喜爱从何而来,伯樊想来想去,兴许,这也跟伯樊的身世有关罢。”
    这喜爱不可能凭空而来,这位大人刚刚提起了他的外祖,也是这刚刚瞬间常伯樊突然想起来都尉府乃卫国最为勇猛的武将兵士主持,他们皆是军士,而他外祖樊氏一脉到他外祖和舅父,据母亲所说,樊家到他几个舅父那代,已是四代从军了。
    四代从军,樊家至少是从了一百年的军,四代人在军中呆了一百年,若是说这军中存的都是樊家的敌人常伯樊是不信的。且他外祖是个极爱护手下兵将之人,当年很受他帐中将兵拥戴,也因着这个,当年某王谋反篡夺帝位之时用尽了手段笼络住了樊家的一位舅舅,外祖受了儿子的牵连,当时先帝震怒本要斩了樊家全家的,还是外祖交好的几位老将和军中一干武将连名向先帝请求,才保了外祖家一家性命。
    他外祖不是恶人,当年也不是他外祖有那谋反之心,这时候要说有当年承了外祖恩惠的人念着外祖的旧情想帮帮他,常伯樊是信的。
    这世上总有些弱小时承了那滴水之恩,往后强大了就会涌泉相报之人。
    常伯樊信这世上总会有念着旧情的人,正如他岳父岳母能将苑娘嫁给他,给他机会,无非也是念着他母亲在世时对他们苏家的那丝丝善意。
    这厢,常伯樊话一出,苏居甫略一顿,便听出了常伯樊想说的话意来。
    此时也想到了樊老将军身上去了的苏兄若有所思地一点头,朝妹夫轻声道:“我们俩都不算是朝中无人,孤军奋战。”
    他也有他的门道,且他父亲远在临苏,无一日不在殚精竭虑为在都城的他铺垫因果,这也是本家奈何不得他不敢真正要他性命的根本。
    本家和护国公若是真敢弄死他,他父亲就是远在临苏远远振臂一挥,也能和本家和护国公来个鱼死网破。
    他们舅郎两个都不是孤军奋战啊,苏居甫长长舒了一口气,当下精神就是一振,低声就与常伯樊商量了起来:“你说刚才副都尉大人是什么意思?你说我也跟你去的机率有多高?若是去了,你说陛下是为何要见我?”
    见他妹夫还有个说法,见他呢?苏兄忍不住为自己想了起来。
    他这妻兄黯沉不过一瞬间,不过一会儿就又精神充沛了起来,常当家见状不禁失笑摇头,低声回了他道:“这个伯樊也是猜不着了,不过此前副都尉也教了我们,不管我们是不是能面圣,若是去了到时候尽管实话实话就好。”
    说到此,一想他妻兄是个处事圆滑之人,常伯樊便迟疑了一下。
    常伯樊也不是不圆滑,但与他在应天府当职了数年也当了几年小官的妻兄相比,常伯樊的圆滑相对就要坦陈许多——他做生意,有一就说一,买一分货就出一分银子,卖一分银子就出一分货,生意人,要公道才能做成长久生意,他的圆滑也
    就是从不跟人对峙生气,无论什么都给人留三分面子给自己留两分余地罢了。
    但妻兄的圆滑,也就是为官之人的圆滑与他的圆滑是不一样的,妻兄擅于掌控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从而避重就轻,或是避轻就重,就像刚刚他在鲁副都尉面前的行为一般,任何局面他都能化为对自己有关的局面。
    为官之人皆擅长此道,常伯樊也早在临苏跟官员打交道之时就见识颇多了,但依常伯樊对那位天子的浅见,那位天子怕是极为厌烦那等装腔作势之举,只有那箭中靶心的言词才能稍稍打动他些许,让他静下心来听人说话罢?
    但凡换一个人,哪怕是身边的极为亲近的亲信掌柜,常伯樊也不会擅自行轻言点醒他人之事,他只会静默旁观,静待下文,但妻兄到底不比旁人,是苑娘亲兄长不说,且对他也尽心尽力了,是以常伯樊只迟疑了片刻,便低声把他妄测今上性子的结论跟妻兄说了。
    语毕,他又低声多道了一句:“依伯樊浅见,但凡于国于民有利和事实相符的话,皇帝陛下都能听我慢慢说来,但那无关紧要的事,伯樊发觉倘若我多说一句哪怕是敷衍半个字,陛下都能分辨出来面露不耐,那触觉之敏锐,是伯樊以前所未见过的。”
    闻言,苏居甫一怔,良久后,他轻叹了一口气,道:“我虽然考中了举子,但也只面过一次圣,还是远远在殿外站着,连圣上长什么样都没看清楚过,但陛下的圣名,我早已有所耳闻。”
    “你说的话,”苏居甫朝妹夫点点头,“我听明白了,你只管放心,要是我这次也能进去,我不会举止浮夸的。”
    “兄长过谦了。”常伯樊忙抬手回道。
    “我究竟是什么人,我心里有数。”苏居甫朝他摇摇头,点了点自己的额头,示意妹夫他不是不清醒之人,他还是有一些自知之明的。
    他乃官府中人,行的是官府之举,官场当中绝出不了任何一个出淤泥而不染之人,就算是民间传有也是美化得来,苏居甫身为局中人,很是清楚自己和身边的人的同化之处是为何物。
    倘若有朝一日他能升至金銮殿议*政,苏居甫自认不会比此时就在金銮殿中那些面对皇帝陛下或敷衍或沉默的诸位大臣高明几许——哪怕他如今尚只是一介小典使,只管着些许事和一些人的命运,只身在这个位置上,他也已有许多的不能说与不得已。
    “放心好了,为兄明白。”见妹夫似是惭愧不安,这厢心思如铁石压心般沉重的苏居甫到底是笑了,道:“到时候陛下问什么我就答什么罢,掉脑袋就掉脑袋,反正到时还有你陪着我,苑娘到时候哭丧也只需哭一场就能了事。”
    他这妻兄一放浪就开始百无禁忌了,常伯樊都有些后悔他刚才所出之言了,闻声连连朝妻兄拱手告罪苦笑道:“是伯樊的错,兄长莫说了,我与苑娘还要一道长命百岁的。”
    他可是想与他妻儿一道好好活下去的。0
    第262章
    苏居甫立马自掌嘴,轻拍了嘴巴一记,“是了是了,这大好的日子为兄也不知道说点吉利话,为兄之错,为兄之错。”
    常伯樊也不甚在意这些个,闻言一笑带过,挥手请妻兄入座后,与妻兄低声商量后面种种情况的应对之事来。
    常当家是个万事喜欢做在前头的,苏居甫亦如是,凡事喜欢多做准备多琢磨,郎舅俩人这一点极其相似,便你一句带我一句把能想到的种种可能皆拿出来说了几句,这一番话赶话的谈话下来,两人虽碍于地方不对没在话语当中一一把话道明,但还是通过心领神会就许多事情达成了共识。
    这厢门口放哨的兵卫只听门内嗡嗡声不停,跟苍绳萦绕于耳似地挥之不去,其中一人趋大风迎面吹来的间隙,趋势偏头往门内那边看了看,瞟了一眼堂内之人。
    副将看好的人怎生跟八婆一样地碎嘴,这嘴巴打副将一走就没停过,小兵暗中哼嗤了一声,随即回过头去挺起胸,目不斜视气宇轩昂精神百振手持长矛站岗。
    两人说着话,也不觉时间难捱,中途还吃过兵将送过来的都尉府伙食,满满一海碗的炊饼,常当家中途歇了半盏茶方把一碗送进了肚中,苏居甫吃到一半肚子已是撑着了,但一见妹夫还往肚中塞那剩下的,一想上次接妹夫时妹夫的惨状,苏公子没作多想,揉揉肚子,又把那半碗硬生生强塞进了肚中,吃到末了他已有些食不知味,把碗中最后一口浓汤咽进口里后,苏兄刚想张口说话,喉口的汤就往嘴里喷,吓得他连忙闭住嘴,打了好几个嗝才强行止住了反胃。
    郎舅二人一时皆没说话,等歇过一阵,常伯樊长出了一口气,回过头朝妻兄苦笑道:“兄长,多吃点也好,就是吓也禁得住吓一些。”
    苏居甫没他缓得快,这厢有气无力地回了他一句:“我还以为你近墨者黑,跟我那一吃就停不下筷子的妹妹一样,想把自己吃成猪。”
    常伯樊立马蹙眉,“苑娘是有了孩子方才多吃了一些些,吃的也不多,不过每碗多吃半碗而已,她两个人还不如我一个人吃的多,往后兄长可切莫在苑娘面前提起这些个,若不然她就不肯吃饭了。”
    “她一肚子的歪理,还会听我的?”苏居甫揉着肚皮哼了一声,说什么吃饱了才有力气等人回家,听听,这小妮子心里有主意得很哩。
    “兄长还是莫提起这些的好,苑娘毕竟是个小娘子,”常伯樊摇头,很是不赞同妻兄的话,“而且只要你说的话她都会放在心里头,没事就拿出来想,你一说她不好的地方她想半个月都不能释怀。”
    “我什么时候说过她了?我上次还让她多吃点。”见苗头不对,苏兄立刻振振有词为自己辩护。
    他这妻兄翻脸也是翻得比书还快,常伯樊也是生怕妻兄哪句不对又让苑娘低着小脑袋看着肚子看个不休,又殷殷叮嘱妻兄道:“兄长千万莫说苑娘胖,上次在临苏家里时岳父大人一看到她说她胖了一丁点,苑娘就照了好几天的镜子。”
    闻言,苏居甫诈舌不已,“这小闺女!”
    不过这确也是他妹妹,她小时候若是走路跌倒了,把她扶起来她还站着不动,明明膝盖上一点灰都没有,也得让人拍拍膝盖把灰
    灰吹走了才肯接着走。
    长大了倒是一点也没有变,苏居甫又凑过头去,跟妹夫说起了妹妹小时候的事来,“那个时候你家跟我家来往还不多呢,你娘也没带你来我家玩,我还在家带我妹妹,苑娘将将出生那头三年脸大得跟馒头似的,到了三岁都还不爱说话,让她喊句哥哥得哄半天,有一天我拿了一个馒头跟她说她脸就跟这大馒头一样,她顿时就哇哇大哭,哭着说了一天的哥哥坏蛋,把我乐坏了。”
    苏兄说着还连连欢笑不已,常伯樊木着脸看着欢畅大笑的妻兄,真真是不知他笑从何来。
    苑娘哭了一整天,有甚好笑的?
    如若这不是都尉府,常伯樊都想好好跟妻兄请教一下把小妹妹逗哭有甚可乐的。
    好在苏兄笑了一阵见妹夫脸色不对,连忙止住了笑,随即很快就回过神来,若无其事地与冷着脸的常当家道:“这都过去一个多时辰了罢,也不知什么时候能等到都尉大人的信?”
    常当家转开了死盯着他的眼,回过头来掸了掸腿上的灰,并没有说话,此时他毫无心情接他的话。
    苏居甫见势不妙,连忙告饶,“不过那是我小时候不懂事做出的无知之举,后来我就不了,且没过多久,我也离家了。”
    说到这苏居甫也有点伤心,“我离家的时候她还小,我还记着这些个事,也不知道她有没有印象。”
    闻言,常伯樊神色缓和了不少,点头道:“记得的,苑娘说她小时候哥哥经常背她,等到你走了没人背她了,岳母大人又不许岳父大人老背她,她到四五岁才学会好好走路。”
    “哎,”苏居甫听着摇头笑叹了一声,“她啊,自打生下来,就是我们一家的宝贝。”
    父母亲把对没生下来的那个孩子的歉疚和爱意连并一起皆给了苑娘,他又何尝不是,苑娘小时候呆了点,笨笨的,他们也从没觉得不对过,只以为这些皆是他们家欠她和她二哥的。
    说来直等到她出生养了她两年,他们一家才从失去小二的悲痛当中走出来。小二从娘亲肚子里滑出来那天,苏居甫就在他娘亲身边,他还看到了一动不动的小二已经长成了的脸,苏居甫因此做了两年恶梦,也直到白白胖胖的苑娘出生,他的恶梦才有所缓解,也因此哪怕至今想起小二来他心口还是会疼,他还是把小二记在了心里,哪怕一辈子都不会跟另一个人说起,他也会记得他曾有过一个一出生就离开了的弟弟。
    苑娘的出生,让他们一家打起了精神正视了眼前的现实,父母亲开始盘算以后,父亲很快就动手为以后布局,这才有了他进京博取未来的事。
    她给他们一家带来了希望,这是苑娘自己都不知道的,也是那些从来体会不到他们家所经之事、所付出的代价的外人绝不会懂的。
    这次常伯樊没听出妻兄的话外之意来,只知妻兄笑着摇头的样子有点悲伤,从他神情中猜测妻兄可能想起了什么不好的事来,便止住了话,安静了下来。
    他这一静默没多久,就见鲁副都尉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一进门就朝他们一挥臂:“宫里来人了,你们跟我走。”
    “我也去?”苏居甫攸地站起,指着自己鼻子道。
    “若不然?你
    还不想去啊?”鲁副都尉许是天生跟读书人有仇,看苏小狐狸怎么看都不顺眼。
    “去去去,下官哪说不去?这抗旨的事,下官可不会做。”苏居甫立刻欢天喜地了起来。
    呵,文人,油腔滑调,见风使舵,这些读书人没一个逃得脱,鲁长胜哼笑了一声,转头看向那恭恭敬敬站着朝他拱手不放,一表人材的常氏公子,神色当即就好了许多,“好了,这次你们郎舅两人一道进宫,陛下问你们什么话你们就答什么就是。”
    “是,伯樊谨记大人叮嘱,有劳大人了。”
    “走了,会骑马吧?我先带你们抄我们都尉府进皇宫的路骑马到宫门前,就送你们到门口,门口有公公会接你们。”
    两人都会骑马,也正如鲁副都尉所说,他们骑马一到皇宫大门口紫禁门,就有公公站在门口等他们,一见到他们就上来躬身笑道:“鲁将军带人到了?洒家刚刚站好您就来了,您可来得太快了。”
    “我是接到吩咐就把人赶马上跑来了,没耽误公公的时间让公公久等就好,那我把人送到,交给公公了,我府里还有事,先走一步。”鲁长胜也没下马,在马上朝这公公一拱手,看常伯樊和苏居甫一下马,他带来的儿郎矫健地上了那两匹都尉府的马儿,便提马带着几个追随他的骑兵转身策马走人。
    “常公子?”
    常伯樊一听招呼,听这声音略有些耳熟,很快想了一下,这是前面那次给他端过茶的人,连忙拱手,“小吴公公好。”
    “你还记得洒家?”
    “小吴公公给我送过茶,常某记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