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常家主母(重生) 第18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嗯……”顺安帝这厢沉吟,还未说话,只见被按着坐好的护国公“扑通”一声,不知怎地逃脱了按住他肩膀的人的手,又跪到了地上。
    不等他说话,顺安帝先行开了口,“按理不诛你九族也得诛你三族,现在不削你的爵,仅仅是抄你半个家,是朕想着莫要因着一个你,耽误了今年的国运才是好,去年朕没少清理朝廷,今年开年,朕想安生一点,才让你逃过去了此劫,你应该庆幸你的运道,天助了你一把,
    若不然,把你全家都杀了,也解不了朕这胸口这口恶气。”
    “朕为了国家不得不忍着这口恶气,你要是有,你也忍着,”顺安帝说到这也是觉得他一个皇帝当到这地步也甚是可笑,便自嘲笑了一声,尔后道:“朕都忍得,你忍不得了?忍不得也给朕把这口气咽下去,你别说话了,朕现在听不得你说半个字。”
    护国公便半个字都没有吐出来,只见双颊如抖筛子一样不停颤动,眼泪如河水一样从他眼里倾盆而出。
    “朕就不召告天下了,常伯樊是罢?”
    突然被点到名的常伯樊瞬间觉头上脑袋有千斤重,心魂刹那之间如被一拳击碎如魂飞胆丧,尤是如此,他还是咬紧了牙关,逼自己应了声:“是,是草民。”
    “草民?你?谈不上。”顺安帝失笑,“叫你来也没别的意思,一个是想让你做个见证,往后老公爷要是不服气,还想倒打一耙打个翻身仗的时候,你在民间要帮朕说几句话,朕不是无故要抄他,朕已是手下留了情。”
    “草民听着了。”这厢,常伯樊快快道。
    只是他这厢喉咙已沙哑,话一说出来,也带出来了他心底的畏惧与害怕。
    但在顺安帝来,怕他是应该,不怕才是要好好想想了,知道怕的人比不知道怕的人是要强上一些的,方是可用之人,他顿了一下,又道:“另一个,朕听说你生意做得好,从小就出门经商,十几岁的时候就开了好几家铺子,朕想听你说一说,这南方生意是怎么做的,好做吗?朕也没去过南方,以前也没找人来问过,朕有点好奇。”
    顺安帝也是不懂就问。他听南方的官员说南方的年景一年好过一年,但他没亲眼见过,听到的那些都是底下人去看过来告诉他的,他还没找过像常伯樊这样的生意人亲自来问过。
    “草民就草民手上弄过的事情是知道一点,汾州的官道,商路草民甚是熟悉,但凡能经这些路所能去的一些深山老林,草民能从这些地方得到一些在世面上异常贵重的木料,草民手上养了一个帮草民干活运货的马帮,还请了一个寨子的人给草民做事,草民手上还有两家木材店,养了几个打家具的师傅,手头还开了一家织坊,在临苏和汾州城还各开了一家银楼,只是银楼不是草民所立,是我母亲生前的嫁妆,交到了我手里……”常伯樊这厢倒豆子一样胡乱倒着自家的家底,不敢有一丝隐瞒,只见他愈说声音愈是干哑,说到此时已几近哑至无声。
    见状,顺安帝朝吴英看了一眼,吴英立马道:“奴婢这就给去常公子端杯茶来润润嘴。”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2-2210:15:11~2020-02-2717:33:4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zhihong9802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sally、妮妮、困惑貓、xbb、勿试物语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人生寂寞如雪84瓶;yyms55560瓶;sally50瓶;勿试物语、困惑貓、mia双子、千山定、棵树10瓶;暴力豆豆6瓶;火狐狸、妖气咧、逍遥、寒寒5瓶;zoe4瓶;快乐地看文、爱吃鱼的猫3瓶;钝刀子慢磨2瓶;23155266、琳、杌子13、charlotte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0
    第245章
    茶水一来,常伯樊一口饮尽,末了不忘双手把杯子还给送茶来的太监,道了一声:“谢过公公。”
    那太监带着笑喏喏退了下去。
    常伯樊便朝首位望去,头一次清楚看清了龙位上的龙颜。
    乍看起来,那是位面容清瘦的中年文士。
    只一眼,常伯樊就飞速收回了眼,嘴唇蠕动,一时讷讷不知是否要接着说下去时,就听顺安帝平和道:“你接着说,朕听着。”
    “是。”
    常伯樊是吓破了胆,但他到底是手上经过事的人,过往这些年来他底下的生意皆是他一手而为,说出全况来后,还有诸多细节可说。
    这说到擅长之事,常伯樊说着就有了底,很快头脑就清明了一些,这头脑一清明,他这说话也清晰了诸多,有条有理的,不用顺安帝多说,他便说起了汾州城底下各县,还有与周边三省的走商流动,也就是皇帝陛下嘴里此前说道的生意好做不好做事。
    汾州周边三省很是富裕,汾州往前是靠海的青海州,海产丰富,左邻是崇山峻岭不断的千山州,盛产木材皮毛矿产,汾州的右邻,同是地也是汾州后方的城州则是卫国出了名的蚕乡春州,此地常年阳光明媚,雨水充足,是卫国最为有名富庶的鱼米之州,汾州位于三州中间,最近几年最为出名的却不是常伯樊先祖,常井伯常盐君家族之所在的盐乡,而是汾州遍布全国走商的商人。
    汾州城有一个县,整个县的人十家有七八家都是出去当走商的生意人。
    说到此处,常伯樊也是有话要说,“那县里十几年前都是州里出了名的穷县,穷到没有几家娶得起媳妇,一家没两条裤子穿,一家一天能喝一顿稀粥都是了不得,只是十几年前,大约是……”
    常伯樊算了算,“十五年前罢,我跟第一批带着乡邻做生意的老掌柜认识,跟他老人家喝过几顿水酒,大约知道这具体的时间,不是十五年,就是十六年前,自从他们这一批出去走货的汉子那年冬天趁地里不忙的时候出去走了一趟货,给家里带回了一些盈余,第二年,就又多了一批人跟他们出去,这次他们去的地方更多了点,回来算一下帐,各家分到的银子比去年还要多几两,遂这第三年,他们带上亲朋好友家出的人头和份子钱又上了路,这年也没出事……”
    “十几年后,这个县,整个县一半以上的壮劳力都是出去走过商的,不知陛下有没有听过‘水客’两字?”
    “朕有点熟,是水木乡的水客罢?你说的那个乡现在改名成了水木县。”顺安帝在汾州官员的奏折里看到过常家后人所说的“水客”两字,只是官员的奏折里所说的跟常伯樊有所出入,汾州的官员是把水客当是自己的政绩说的,而常家后人所说的,不过是乡野村民被逼极了给自己谋了条生路,带着一乡的人都走上了这条走商的道路。
    “正是。”说罢汾州一奇“水客”之后,常伯樊略过自己所在的临苏县,他也算是汾州一奇,但在皇帝陛下面前,他毫无丝毫自吹自擂的心思,又说道了汾州在四州当中所做事情,“汾州这十几年出来的商人,不仅把青海、千山、春州三州的
    物什带回了汾州,也把四州每州没有的东西送到了各州,从中转手挣得一些银子,这几年我们汾州出来的走商也愈发的多了,您问草民这南边的生意好做吗,草民想跟您说,好做也不好做,只要有胆有识,有勇气手里拉得出一帮人,这生意就好做,但要是不出来一博,忍不了四处辗转奔波与人磨嘴皮子的苦,这生意也不好做。”
    这终归还是要有几分本事的人才能做得,无需他多说,顺安帝倒也明白他的言下之意了,点点头道:“朕知道了,你跟朕说说,你的生意做得怎么样?嗯,朕刚听你说你还开了一家织坊?”
    顺安帝说着看了常伯樊一眼,看到他身上这不止是汗流浃背了,这身前都被汗渗湿了,见状,他略一沉吟,不禁道:“还没缓过来?朕也没这般可怕罢。”
    常伯樊听着皇帝的话似是在说笑,但却不敢回,只敢盯着大腿苦笑不已。
    “这小后生,您就别欺负他了,让人家好好说话。”章齐是个喜欢银子的,对这来银子的事很是好奇,回了顺安帝一句便与常伯樊道:“常当家啊……”
    “不敢!”常伯樊忙回。
    “叫你你就答应着,陛下是个和气人,我也是,我们不会吃了你。”章齐也知道这后生在怕什么,说起来皇帝和他一个是一国之君,一个是一国之君的那柄杀人的刀,而后生这等人绝计是不在他们的眼里,他的所做所为大大达不到收拾他的地步,这后生远远没有那等重要,十个他加起来都不到,还轮不到他们把他叫到跟前收拾,且他做的事其实是给他们提了个醒,是好事,有了这点这才把他叫过来,未尝没有嘉奖他的意思,但这种事情也不用说破,这后生自己能不能明白,就看他脑子灵不灵活了,犯不着跟他多说,是以章齐这下把这些话皆略了过去,只问道了他心里想知道的那些:“你这身上的布料挺好瞧的,你家织坊挣钱吗?一年大概挣多少呀?”
    “回章大人,”想及身上的衣裳是家中苑娘带着丫鬟连夜给他裁剪出来的,常伯樊心下顿时一烫,这惶惶慌张的心一下终是彻底安稳了下来,回章大人的话更显有力沉稳了些,“小民身上的布名为青棉,在小民汾州开的布铺中卖二十五文一尺,像小民身上这身长袍,只需扯五尺六的布头,只需花一百四十文的银子就可做一身长裳,哪怕日日浆洗,这衣裳也可穿至少两三个年头,小民这布是自己织坊里的人养的蚕,自己人织的布,就是费些时工和人工,除开这些一尺算下来,在汾州卖的话小民能挣到十个铜板一尺,到了京城,小民卖三十五文一尺,也是能挣到十个铜板一尺。”
    章齐瞪大眼,半晌方道:“你这在京城卖得有点贵啊。”
    “从南边运过来的路费也贵。”常当家恭恭敬敬回他道。
    “啧,”章大人诈舌不已,回过头朝顺安帝道:“一下子就涨了十文,当我们京城国都的人是冤大头。”
    奸商!
    顺安帝此时却是有些高兴了来,嘴角还泛起了丝丝笑意,再朝常伯樊开口说话的语气更是温和了一些,“这是走的水路?”
    “是,从水路走运河便宜不少,
    还省时间,是最划算的。”常伯樊回得更恭敬了。
    “两岸水匪多吗?”
    “草民去年走了几趟,听我身边送货监货的掌柜说,一路遇不到水匪,说是前几年朝廷大剿过一次,这两年还有水路将军在公孙江两头不停沿岸巡逻,莫说水匪,便连……”说到这,常伯樊便迟疑了下来。
    “便连收买路钱的朝廷官员也少了罢?”章大都尉笑着接了这有话还真敢直说的后生嘴里的话。
    常伯樊垂头不语,事实就是如此,货船出汾州给的买路钱,比进京城运河要高出好几倍。
    “但还是有,是罢?”这厢,在章大都尉的话后,顺安帝口气平淡接了话。
    “水清则无鱼,天高皇帝远的那些吃得脑满肥肠的一查一大把,我们北边的这些小官小吏也要过日子,只要还过得去,您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这厢章大都尉顺嘴回了顺安帝,“户部没银子,您总得让他们想办法把自己家那几口老少吃饱了饭把人养活了,他们才能安安生生给您干活不是?又不是个个都像老公爷,一个人贪的那些都能够养活一个州的穷苦百姓了,莫说他们,连养活您两个后宫的人数都够够的。”
    护国公本憋着气垂着头缩在凳子上听他们不亦乐乎说着话,见章齐冷不丁说着就带到了他头上,还想给他按罪名似地,他猛然抬头想大力为自己辩解两句,却在欲要张嘴下一刻对上了章大将军那张眼神冰冷,脸上却是在似笑非笑的脸。
    这人绝对是故意的,苏明义迅速把话咽了下去,又垂下了头,缩成一团缩成鹌鹑。
    这厢,不止护国公又开始胆颤心惊,乍听到这些话的常伯樊也是死死低着头不敢抬,恨不能自己此时此刻是在屋外,绝然没听到这位章都尉大人说的话。
    这根本就不是他一介草民能听的话。
    他也不知朝廷什么时候出了像章都尉这样的大官,岳父此前也根本没有跟他提起过这个人,他岳父只跟他说过从前跟的东宫,也就是现在顺安帝是个忧国忧民的好皇帝,顺安帝是个明君,但这个明君也有历代帝皇的特质,那就是下手狠毒,但凡他下了决定的事情,哪怕是错的,他也不会收回成命,可若是借此说他独断专行罢,他也不是,他同时又重情重义,是以岳父跟他说过,昔日的东宫,也就是如今的皇帝,不可测也不好测,他非反复无常四字可断,也不是依违两可能解释,是以他岳父就当今今上给他的忠告也就四个字:见机行事。
    常伯樊以前也是小看了他岳父给他的这四字缄言。
    他岳父生在京城,从小才高八斗,又年少高中,一路受各路高人高看,岳父所见皆是国都贵人贵胄,哪怕见到东宫也尤能不卑不亢,进退有度,他则不然,他打交道最多的是临苏县令,曾经见到的最大官也不过是知府身边的师爷,他连那个想要他常家家底的知府大人本人都没亲自见过。
    到了更高的地方,他方知何谓谈笑之间樯橹灰飞烟灭,才方知,原来皇宫里,皇帝是如此的,而臣子是这般说话的。
    其中差距之大尤如天堑,叫他如何才不惶恐,又欲如何方是见机行事。0
    第246章
    “呵,”这厢,顺安帝略带冷意轻笑了一声,就着章齐的话道了一句:“那你等会儿带护国公回家去,给朕好好算算。”
    “遵旨。”章齐肃容拱手回道,也不过片刻,他又眉开眼笑转过头来,“常后生啊……”
    “是,小民在。”
    “接着说,接着说,这南来北往的生意差在哪?不用怕,挑你知道的说,说错了不要紧,陛下是个宽宏大量的,你看他都不罚我,你快说罢。”
    常伯樊稳了稳神,就着这南北生意的差异往下说了下来。
    他是个生意人,在南方做的生意涉及到四个州,往北他也是一路走旱路过来的,这一路或多或少的也关注过路过的那些地方上开铺子的行情,到了京城他自家就有铺子,还亲自守了一段时日迎来送往,更是有话可说。
    常伯樊平日一坐下来手上无事,琢磨的都是这些生意经,他肚子里有东西,说道这些详情来也不算临时抱佛脚,是以他这说一段停一下的,见上面的天子无意让他住嘴,他便接着说了下去,中途好几次口干舌燥,还让宫里公公给他送过几次茶。
    “陛下,天快要黑了。”这一说就是近两个时辰,吴英看天色已晚,小声在顺安帝身边提醒了一句。
    顺安帝抬头往门口一看,见窗棱外面压着一层黑色,又听那说话的后生声音已哑得不成形,便在他话后道:“罢,天色不早了,这天黑了内城就要闭门了,你赶紧回罢,别让家里人担心。”
    常伯樊早已喉口抽疼,闻言忙道:“是,草民谢过陛下。”
    说着他就要跪安,未想皇帝身边的大公公快步下来扶住了他,朝他低眉浅笑道:“常公子无需这般客气,今天有劳公子进宫了。”
    “吴英,送他出去罢。”顺安帝听得虽意犹未尽,但眼前他还要趁天黑之前跟章齐和护国公说几句,便不留人了。
    “是。”
    吴英亲自送了这昔日盐伯的后人到了迎前门,方才让在中庭当值的太监领着常伯樊出前门出皇城。
    常伯樊一趟出前门脚就软了,他不敢扶前门的墙,往前走了数步方才倒下,太监本在躬身送他,见他没几步就倒下了,慌忙上前扶他。
    他一扶到人,手上一片冰冷,又听那公子朝他告罪道:“小生无礼,还请公公恕罪,我这就走。”
    “哎呀,您身上冷得很,这天黑了风又大,您等会儿,洒家这就去叫个人过来背您一段路。”想及这人是吴英公公亲自送到迎前门的,看样子大总管对他还很客气,太监心想保不齐这人是个入了陛下眼的,听着说话也不讨厌的样子,帮他一把也无妨,便回头朝皇城门当值的带刀侍卫扬声道:“张大人,劳驾,叫个郎君大人过来帮帮忙……”
    太监送人也只能送到前门一点,不能远走,便由他叫来的人背起了常伯樊,临走前,听那个虚弱的公子沙哑着嗓子朝他谢了又谢,太监也忙作揖回礼,说了好几声“公子,慢走”。
    常伯樊被人背了一段出了内城最里面的那段路,一见离前门远了,他方问:“请问这位吴大人,前面哪处可有轿子租赁?”
    见他还有力气说话,那侍卫也是惊了,“您还能说话啊?我看您一身的汗。”
    常伯樊这是脚软了,脑袋也疼,他知道他这下午惊着了,又耗了神,回去铁定大病,但知道归知道,眼前事要解决,便朝背着他的兄台道:“吴大人,着实劳烦您了,麻烦您往前一找到人就跟我说,我雇人送我回去,莫误了您当值才是好。”
    “行,我也没什么工夫,再过一个多时辰就轮到我当值站哨了,我找到人就把您放下,往前两条街就住人了,我看着帮你敲门看能不能找到人送你回去。”吴侍卫走了几步,犹豫了一下问:“您这是没得罪人罢?”
    “没,是我头一次见陛下,吓着了。”
    侍卫一听不是罚的,放下心来了,“嘿,陛下谁不怕呢?”
    他本想打听多的,但欲要问下去的时候,他背上的人在他背上抽搐了几下,哆嗦不止,牙齿都被咬得咯咯作响,侍卫心下一紧,生怕此人出事,不再说话,背着人往前有人家住的地方快跑了过去。
    跑到一半,刚出权贵人家等住的长街,就见前面起了声响,“苏弟,快看,前面有人。”
    说着就有人跑了过来。
    常伯樊听到动静,勉力抬头一看,居然看到了他妻兄的身影。
    “敢问前面兄台,是哪府的大人?我乃应天府衙役华从鑫,见过兄台。”那带着苏居甫来找人的应天府捕快头子大步跑来,一近身看到那吴侍卫的打扮,忙抱拳拱手:“原来是宫里的侍卫兄弟,华某见过大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