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常家主母(重生) 第10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她静得下心,要是个男子,就是个能做学问的。”苏夫人心中轻叹了口气,转头与女婿和悦道:“你岳父极爱她这沉静的性子,就是对于你们年轻人来说,她这性子略沉闷了一些。”
    “小婿本身也是个喜欢静的。”岳母娘的话不好搭,容易失语把自己搭进去。跟岳父那个就是算计你也要磊落的人不同,岳母的话堪称字字藏针,不知哪句话就把人绕进去了,常伯樊状似随口答了岳母的话,站起身,走向了前。
    他走到苏苑娘的面前,熟练地从她袖中的夹口拿出手帕,给她擦鼻子上的汗。
    苏苑娘被他拦住了眼前没作完的画,有些着急,见他擦汗,忙把脸抬得高高的,让他赶紧擦。
    常伯樊擦完退下,也不见她多看他一眼。
    苏夫人看着女婿平静地退回来坐下,当着女婿的面责怪地看了女儿的背影一眼,回头朝女婿更是和颜悦色道:“在家里没少这样给你添麻烦罢?”
    “没有。”常伯樊笑着摇头。
    “那就好,那就好。”苏夫人拍着胸口,一派“那我就放心了”的样子。
    前面两人专心书画,后面坐着的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话,后来苏夫人见女婿滴水不漏,看得出来,防她防得甚紧,也就不出声了。
    两个人这才松懈下来,双方皆不由地暗中松了一口气。
    这一画,直到夕阳西下父女俩才作罢,苏谶的画的劳作图生动有趣,便连庄稼人手中迎风飞舞的谷穗都让他画得像活了起来,而苏苑娘的则要显得粗糙了不少,只画出了神似而形不至。
    苏谶一看,皱眉道:“怎么回事,去年画的形还可以,怎么今年连个样子都不像了?”
    “手生了。”苏苑娘乖乖道。
    她许多年没画过了,后来爹爹过逝,她除了偶尔写写字,画笔却是不从再提起。
    “你不是经常练?”
    “没练农图。”
    “也是。”苏谶重话说不了两句,就打算饶过女儿:“那以后要多练。”
    “爹爹带我练。”
    苏谶笑逐言开。
    他的儿就
    是黏他,都出嫁了还死黏着他,非他这个爹爹不可,苏谶真真是喜不自胜,但碍于女婿在场,他清了清喉咙,假意矜持道:“到时候看罢,有空就过来教教你。”
    “还请父亲多多过来。”常伯樊连忙道。
    苏谶最欣赏他这女婿的,就是这点了,极会看脸色给面子。他也是个不擅装模作样的,得了女婿的话便哈哈大笑,“行了,到时候说。”
    苏苑娘看看父亲,又看看常伯樊,有点不太明白他们在打什么哑谜,但看着她父亲和常伯樊相处愉悦的样子,也就知道了为何上世的头几个年头里,她爹爹总觉得常伯樊不容易。
    她爹爹其实是赏识常伯樊的,那种赏识,不止是岳父对女婿的喜欢,而是前辈对后生的欣赏。
    “爹爹,你可是赏识常伯樊?”回去的路上,苏苑娘挨着父母亲,回头见常伯樊和老叔在说着话,她回过头轻声问父亲。
    “欸?”苏谶正寻思着女儿画纸中神*韵神似,无奈细节有失的事,乍然听到这句,不解。
    “他要不是我夫君,你还赏识他吗?就如前辈对后辈那种的欢喜中意。”苏苑娘一一道。
    苏夫人在旁低头朝他们望过来,兴味盎然地听着父女俩说话。
    “这……”苏谶抚须,沉吟了方许就道:“这要不是我女婿,还真真是会。”
    他挨近女儿,说小秘密一般地跟女儿悄悄声道:“但谁叫他是我女婿,我不挑剔他我挑剔谁去?活该他倒霉。”
    “是的。”苏苑娘颔首,没觉得她父亲的话有何不对。
    苏夫人听了不忍卒睹,掉头拿帕挡眼,没眼看这打骨子里就神似的父女俩。
    外面的人都当她生了个呆女儿,苏老爷还待她如珠似宝地敬着宠着,却不知这呆女儿,才是真正像了他的那个,那个打小就懂事八面玲珑的长子,才是像了她的。
    **
    回去歇息了片刻,苏谶一挥手,让下人在庄园外的晒谷坪里烧起了两堆柴火,准备在此夜间野炊。
    苏苑娘回去沐浴了一番,出来后听三姐说姑爷去跟庄子里管事的去说话去了,她一听,就去找父母。
    走到半路,想起常伯樊陪坐了一下午的事,她顿足,问三姐:“现在姑爷在哪呢?”
    “许是在客堂?”三姐道。
    “客堂在这边?”苏苑娘转了方向,拐道。
    “是的,娘子,我看这边小路能过去。”
    苏苑娘便转向了客堂。
    远远的,南和就见到了她来,赶忙往堂内禀:“爷,夫人来了。”
    “肥就跟附近的农户买,先看看庄子里的帮工家有没有多的,有就买他们家的,村子里什么价你们就花什么价,不用多也不能少。”常伯樊朝南和颔首,跟庄子的大管事接道:“看看紧着我们边上的田看有没有卖的,有的话,银钱往上加点也行,你帮我先打听打听,有了消息就往城里送消息过来。”
    “小的知道了,回头就去打听。”管事的忙回复。
    “这天气还有点热,冬天也快来了,”常伯樊
    说着站了起来,“你看看有什么树是好种的,山上看一看,回头我让木材铺的掌柜过来跟你说说怎么种这个事,不行的话,看看春天有什么是好种的。”
    “是。”管事的心里寻思着当家的说这些话的意思,脑子已自行拐到了夫人和亲家老爷一家好像极爱这些花草树木的雅事上去了。
    当家的可能是为的这个。
    “没什么事了,去忙罢,你有事只管往府里送消息。”常伯樊道完这一句,大步往外走。
    一出门,就看到了水灵灵的自家娘子。
    “来找我?”常伯樊加快步伐特大步迎过去,走到她面前,手指往她束在后方飘在空中的长发摸去。
    她的身上,发间皆散发着淡淡的花香味。
    “去野炊。”苏苑娘把手给他,被他反手一抓,握到了大手里,她不禁低头看去,又抬头看他。
    “要自己做?”常伯樊问。
    “是的。”
    “好,那先去父母亲处?”
    苏苑娘点头,提步跟着他走,转过身就道:“路上爹爹说明天傍晚去山间野坎,但明天要回去,就改在了今晚。”
    “明天要回去?”常伯樊看她,“爹爹家里有事?”
    “是我们要回去。”苏苑娘摇头,“你要忙事情,且那三位恩科秀才这两日就要回来了,我们还是在家的好。”
    她摇摇常伯樊的手,跟他道谢:“常伯樊,多谢你带我和爹亲娘亲来庄子,我们都好高兴。”
    爹爹、娘亲、她,他们三个都很高兴。尤其是爹爹,苏苑娘看得出来,她爹爹一整天都处在开怀高兴当中,他的眼睛自打见到他们开始,就亮了一整天。
    常伯樊听了好笑,好笑之余,心中却滋生出了一种奇异的酸楚,令他的心一片鼓胀酸疼,他低笑了起来,取笑她道:“给你戴金簪子不多谢我,带你出来玩就要多谢我了?”
    苏苑娘摇头又点头,她静默了片刻,方道:“金簪子极好,但高兴才是最好的。”
    令她愉悦的,不是金银,金银她有许多了,如若她缺的是金银,他给的是金银,那想来她也会万分高兴,但她不缺金子银子,她缺的是对前世她辜负了的爹爹娘亲的陪伴与好。
    他能提出让她见他们,可想而知,他是知道她的心意的,而他愿意给,且愿意做出来讨她开心,无论如何,这声“多谢”他担得起。
    “苑娘,我是你的夫,你无需跟我客气。”
    “不是客气,是要说的话。”之前是他领着他走,这厢他顿足,苏苑娘便领着他往前走,嘴里回他:“我不说的话,你都不知道我心里有多记着你的好。”
    常伯樊好笑的很,足走了十几二十步方找回自己的声音,笑着回她道:“那我有没有谢过你对我的好?有没有说过我记着你的好?”
    常伯樊听着自己说出来的话,恍然想着,这辈子就是她不说那些她如他心悦于她那般欢喜他的话,只有这句,他这辈子也甘愿了。
    她的话不是甜言蜜语,却胜过世间万万千千的蜜语甜言。
    第126章
    这一夜玩得甚晚,足到亥时,苏苑娘打着哈欠,还非要看苏管家浇水熄火,苏木杨怕灰沾到她,让她站远点也不听,还是常伯樊过来方把她带走。
    回去的路上,苏夫人都困了,她跟苏老爷走在小俩口的身后,前面常伯樊背着看样子已经睡过了去的女儿。
    “看你惯的,去了夫家还是一样的闹劲。”
    “这是乐趣,要不这一天天的,多没意思。”
    苏夫人没出声,走了几步,她喃呢,自言自语:“现在看来,倒是没看走眼。”
    苏谶搂住她,拍拍她的肩,“要往好里看。”
    苏夫人轻应了一声,靠着他的肩,神情困倦中带着点放松后的轻松朝前方的人看去,这厢常伯樊正好回头,叫他们:“父亲,母亲。”
    “来了。”苏夫人精神一振,和苏老爷加快了步伐,跟上了他。
    次日,两家人上了回城的马车,路走到一半,马车停下歇息,再上去苏苑娘去了父母亲的马车,在母亲的怀里又睡了一阵。
    马车滴答滴答,比来的时候还走到慢点,午后方到临苏城。
    “就不送你回去了,”马车走的越来越慢,苏夫人搂着怀里不愿意动的女儿摇了摇,“回去了,要好好当家,好好和孝鲲过,有事就派人回来说,爹娘都在着。”
    “不想回。”苏苑娘在母亲温暖的怀里,闷闷道。
    “都大姑娘了,不说孩子气的话了啊。”苏夫人搂着她慢慢摇,爱怜地看着她:“就这样,挺好的,娘亲都没想过,还能总见着你。”
    苏苑娘抬起头来,看着她的母亲:“以后还有更多。”
    她想给他们更多。
    “是了,”苏夫人抬手点了点她的鼻子,满脸的爱怜:“这不,你得好好回去当家了。”
    苏苑娘这次点了头,直起身,看向父亲。
    苏谶躺在车壁上,一直在笑看着她们母女,这厢伸出来来揉了女儿的头发一把,笑叫了一声:“我儿。”
    他的儿,他的血脉,他至死都不可能舍下的牵挂,只要能常常见她,他已别无所求。
    **
    这厢,常伯樊接了苏苑娘上了马车,在马车里说了他要去处理一下铺子里的事,把她送到门口,吩咐旁管事胡三姐她们好好侍候着夫人,他上了南和牵过来的马,带着小厮壮丁骑马而去。
    苏苑娘回去一顿洗漱,旁马功等了一阵,方等到主母身边的丫鬟的相请,赶忙过去飞琰院。
    “昨日早晚共来了五家人,”旁马功一到,顾不上说府里的事,忙说常氏客堂里的来客,“都是听说族里三位秀才老爷这两日就要回来赶过来贺喜的,有汾州城里的亲戚,有常家村那边的,昨日来的这就两个地方的,州城是三家结伴来的,常家村的有两家,一来就到客堂挂了更,小的得了话,就过去问候过了,也送了一些柴米油盐过去,您看?”
    “可有女客?”
    “没有,”旁马功摇头,“来的都是爷,那个……小的看各家都带了孩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