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常家主母(重生) 第1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早上见。”这个不改。
    “那可要早起一些,不起也不碍事,你是主母。”
    是的,她是主母。
    她说了算。
    是以苏苑娘点了下头,朝门口朝他们行礼的几个丫鬟点点头,默然不语。
    走了几步,一直看着她不放的常伯樊方才明了她的点头是何意。
    苑娘这是让他也听她的,不要再说了?
    常伯樊顿时失笑,唤她:“苑娘。”
    苑娘两字,被他念得缱绻缠绵得很,那声音里头就似带着一把能勾动人心的勾子,他们身边挨近的丫鬟们皆被姑爷叫娘子的这一声叫得满脸通红,苏苑娘听到,却是不为所动,侧着脸看着府中景色,脑海中全是常伯樊之前的话。
    把家事交到她手上,外面只会言道其他?
    常伯樊的意思是道,蔡珍敏失态,是因她掌家而起?
    这样的话,皆会道蔡氏心大,想夺权罢?
    如此,倒也算兵不血刃,蔡氏名声也会狼藉。
    不像前世,她先是被蔡氏分权,一道掌家,后来事态失控,她方才想办法大费周章收回蔡氏手里的权力。
    这是两个不同的开始,是因何而不同呢?
    “苑娘。”正当苏苑娘苦苦思索的时候,常伯樊又叫了她。
    苏苑娘不堪受忧,回头看他,朝他摇头:“莫要唤我,我在着。”
    莫要唤她了,一声声地,他叫着不喉咙疼吗?
    她分外苦恼,看在常伯樊眼里,却倍觉她这神色可爱,他眼里欢喜满溢,不禁低笑出声。
    莫不是也是个傻的,眼前的人是如此熟悉却又陌生,苏苑娘无奈,挽住他的手臂,轻声劝道:“莫笑了。”
    再笑仆人都要道他的傻了。
    **
    送了苑娘回去,常伯樊一出飞琰居,就恢复了往常的从容平静,脸上不见笑意。
    “叫大爷到长绿榭来见我。”常伯樊吩咐,见候在门口的宝掌柜就要去,叫住他,“你派个人去,你跟我去长绿榭见昌大爷他们。”
    宝掌柜犹豫,靠近,小声道:“那边正生气,怕是不好请。”
    他去方有可能。
    “让小厮去,不来也无妨。”常伯樊送人之前,就让柯管家去请了常孝昌之位堂兄去长绿榭喝酒,另还有几位分家的堂兄弟作陪,也是把常孝昌介绍给他们,常孝松不来,没人会道他这个弟弟的不是,只会去道常孝松目无嫡弟。
    常孝松不来无妨,来了,常伯樊也能当着诸人的面,给他苑娘把掌家之事定下,蔡氏发疯之因也能拍掌定下,往后她再敢发作,他能让大房一房吃不了兜着走。
    “是。”宝掌柜得了话,就放心了,招手叫来一小厮,凑耳吩咐了几句,小跑着跟上了前方的家主。
    一得吩咐,下人已在长绿榭把酒水摆好,常伯樊至长绿榭时,酒菜陆续抬来。
    他是第一个到的,宝掌柜给家主倒酒,道:“昌大爷那边是老柯去请的,想来很快就到了,其他几家都是我叫了得力人去请的,南徽州的爷是老郭去
    请的,您放心。”
    南徽州的爷入了老爷的眼,有门生意要落到他手上,宝掌柜也不敢轻慢,找了老郭去请当是老爷的重视。
    “你去路上替我迎迎他们。”常伯樊把酒杯放到一边,选了一张离主桌远着的椅子坐下,眼睛看向池塘上的浮萍,道。
    “是。”
    “宝掌柜。”
    宝掌柜又回头。
    “你觉着夫人如何?”
    宝掌柜拱手,笑道:“夫人是个和善人。”
    “哈哈。”常伯樊大笑,脸上不由带了几许笑意,挥手道:“去罢。”
    和善人碰上了,才叫和善人。苑娘哪是不通喜怒,谁好谁歹,她心中清楚。
    宝掌柜去后不久,常孝昌由柯管家和宝掌柜领着来了,人一到,柯管家就告退,宝掌柜也跟在后面接着去迎人。
    他们一走,常孝昌笑道:“你也来得太早了。”
    “理当如此。”常伯樊请他入座,为他倒酒,“这两日堂兄已见了不少亲戚罢,还有哪些未见的?”
    “要见的都见了,就是有一家,不知贤弟可有记忆?”
    “哪家?”
    “就是太和十八年迁到宿安的常格东常叔公一家。”
    “记得,这次他们没来,他们家现在只剩孤儿寡母四人,老叔公已仙逝,他膝下两子也跟着去了,家中现今只余一位慈母抚养家中三位幼子幼女,年初我就差了人去送喜帖,这位婶娘不便前来,也是歉疚不已。”
    “啊?”当下,常孝昌错愣,失声道:“竟只剩一母三子了?出了什么事?”
    常伯樊瞥了他一眼,说道:“因痨病过逝,东叔公早年就得了这毛病了,两位叔叔也随了他。”
    家也因吃药吃垮了,常伯樊记得他们家,是因这家来信求主家讨过几次银钱,母亲跟他说过这一家子,也或多或少给了,后来母亲过逝,这叔公家的大儿子过来吊唁,哭得很是情真意切,还私下找了常伯樊凭吊了他母亲一番,也算有情有义,是以常伯樊大喜,也专门请了这一家。
    “堂兄过问他家,是?”
    “是我父亲之意,”常孝昌苦笑,“当年我父受了叔公一恩,这次我来,叮嘱我一定要好好感谢他一番。”
    他靠近常伯樊,小声道:“叔公家当年有一物送给了我父,之前此物帮了大忙,父亲道当年给的银子太少了,让我再补上一些。”
    也是知道这家子难,他父亲想借机再补上一点,常父常瑜是重义之人,当年常格东一家被分出主枝,用分来的此物跟常瑜换银钱,常瑜也只当是借,现在这物送了出去,帮了大忙,常瑜就让儿子这次回来再添补一些。
    帮了大忙?常伯樊若有所思,嘴中道:“前些日子得了回信,知晓他们孤儿寡母的难处,我已叫人送了些银子过去,也打算一两年的就差人去看上一看,帮扶着他们一家老小过来,等孩子长大。伯父那边仁义,若有贴补,兄长可托付于我,下次探望的时候,我一并送去。”
    听闻此言,常孝昌长长地舒了口气,欣慰地看着常家这任家主,“父亲道常家在你手中已有不同,如今我亲眼见到,心头这悬坠的石头也算是落地了,有你这等心性掌理常家,常家不兴也难。”
    说罢,他靠近常伯樊耳语,把此前的大事说给了常伯樊。
    这边刚说罢,就听宝掌柜的声音远远传来:“老爷,南徽分家的平二爷来了……”
    第12章
    一靠近长绿榭,常如平的步伐快了,远远见主家当家站在亭廊下,他拱起手,朗声道:“樊爷。”
    常家本府的人称当家为老爷,分家的人就称叫当家的为一声樊爷,以往还可尊称当家一声伯爷,如今荣光不再,不好再作称,叫也不是本姓人能叫的。
    至于二爷这个称呼,是万万没人敢叫的。
    “平哥。”常伯樊嘴角微微一勾,拱手回礼。
    “不敢不敢。”常如平与常伯樊同辈,但他们与本家已隔着三代了,是尚在五服的亲戚,但不是极亲的亲人,便连排辈他们这家早已不跟着主家走了,此前主家冷淡,与他们走动的不多,已想过这门亲戚用不了几年就不用走了,没想成换了下任当家,这走动反而有了。
    这次常如平提前得到消息,主家要在南徽开堂设铺,且有意于他分管主持,他便带了厚厚的重礼前来,喜宴一过,客舍静待见人。
    他还以为要多等几日,没想不过五日,就被叫来,路上他已听郭掌柜的说了主枝京都的那脉大爷也在,更是欢喜,这厢三步并作两步急忙迈过亭榭的台阶,连连拱手:“多谢樊爷之请。”
    他今年年及三旬,要比常伯樊年长许多,他在南徽也是称得上名号的人,但与主家主枝这个庞然大物一比,他们不过是大树上的一根小小枝蔓而已。
    主家已无爵位,沦落为官商,但饿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指缝间落下的一点,就够常如平在南徽城地位拔升不少。
    “平哥客气,请。”常伯樊请他入内,见到常孝昌,与他们介绍,“这是我京都伯父之长子,名孝昌,与平哥也是年纪相仿,兄长,这南徽分家大脉的堂兄,名为如平。”
    “昌大爷!”一等他话落,常如平神色恭敬,垂首拱手。
    主家在京的关系,就是这家在走动运作,常如平对他的谦敬不比对常伯樊的少。
    “有礼有礼,”常如平忙去扶,“请坐,这个,伯樊,家里这位兄弟是哪一年的?”
    “我记得……”
    “我乃襄安三年出生。”常如平忙道。
    “我乃襄安元年,看来,为兄还长稍平弟三岁。”
    “是,是,是。”常如平没想他如此和善,还跟他视亲近,受宠若惊,不敢担当地连连拱手。
    “你跟伯樊一样,叫我一声兄长即好,都是我常家的血脉亲人,不必生疏。”常孝昌笑道。
    “两位兄长,请。”此时,常伯樊已为他们倒好酒。
    等到另几位作陪的自家人一到,常如平已跟常孝昌、常伯樊连碰了几杯,说话随意了不少,等人陆续到来,好一阵寒暄,又是碰杯不已,桌上已热络了起来,相互之间扯起了亲戚关系来。
    这些人被常伯樊叫来,心中皆有数,知道这是以后有用他们的地方,先让他们碰面熟悉,也是考校他们能不能相处,是以皆卯足了劲示好,但凡说话者应附者无一不称好称是,杯盏往
    来不休。
    常孝松到时,脸色不妙,在一干满是热络笑容的人当中尤显突出,就如满堂宾客欢笑当中,突然闯入了一号丧之人般突兀。
    “大哥,来了,”常伯樊见到人,站了起来,淡笑道,“坐。”
    能不知道他来了吗?这般客气,做给谁看?常孝松怒不可遏,但这么多人在,不得发作,勉强挤出笑道:“不知道你在请客,我还以为你叫我过来,是……”
    “坐。”常伯樊拉过小厮搬来的椅子,拖到身边,脸色淡淡:“大哥是以为何事?”
    常孝松左右看了看,见没有另位的座位,这时除了常孝昌,其余人皆站了起来,等着他入座,他不好挑三拣四,又万万装不出笑脸来谢常伯樊的好意,便还是青着脸,走了过去。
    “自家兄弟,客气,大家坐,坐。”常孝松走过去,挤出笑,双手朝下叫人不必客气。
    “大爷客气,大爷客气。”
    “大爷请坐。”
    “大爷您坐。”
    在场的人话是朝着常孝松说的,眼睛却瞥着常伯樊。
    他不落坐,他们是不会落坐的。
    这个家是谁的,是谁以后赏他们生计,他们一清二楚。
    这已经不是老当家尚在世的时候了。
    “哈哈,行,那我先坐。”常孝松故作磊落,坐下时已把怒火掩去。
    不知何时,他这弟弟已把上下的人皆笼络到手了,以往他还能摆摆兄长的架子,现在老头子不在,他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