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1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它是古地球各国现代文明分娩之前必经的阵痛过程;是世界各国社会文化转型的先期准备,更是人们对自己现有的文化思想甚至是信仰的颠覆和批判。
    古地球近代思想界的代表人物康德曾经总结过,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什么是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人们要有勇气利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去探寻,才能真正的从家族和社会的框框里面挣脱出来,摆脱这种被监视着的状态,挺身而出成为一个自由的,理智的人。
    他和皇阿玛,他们努力挣扎拼搏了这么多年,让大清国的老百姓吃饱穿暖,远离战乱。送孩子们去读书识字,让他们学习三大家的资本主义萌芽思想;送学子们出国深造,去学习西方国家的社会契约等等学说。
    他们在惊涛骇浪里头艰难的跋涉前行,用尽所有的力气,给予人们运用自己智慧的机会和自由。现在,终于是看到了希望。
    老百姓终于知道自己以前认为天经地义的“跪着”,是不合理的;终于愿意自己站起来;终于知道自己应该站起来;终于开始动用他们的脑袋思考,怎么站起来。
    通过这次大辩论就可以看出来,大清国的人们已经不满意当前的社会文化模式和权利制度模式,开始诉求新的思想道德价体系和新的价值观。
    少年太子越想越是激动的不能自己,忍不住打断自家皇阿玛的沉思,大声说道:“皇阿玛,儿臣明白了自己之前的迷惑。前些日子,儿臣因为参考原本历史的惯性思维没想到这一点。”
    “今天中午做出阁讲学方案的时候,又习惯性的参考前面几个朝代的经筵历史,光想着四书五经和《日讲精义》,可不就是心里头不舒坦吗?”
    “重要的不是出阁讲学的仪式是跪着还是站着,也不是讲官们的身份,而是我们不能再花这么多的时间在四书五经上头了。”
    “历史上的思想启蒙是由西方国家引发的,主要席卷的也是欧洲大陆,大清国因为闭关锁国,错过了这场文化盛宴。但是现在,因为我们的努力,大清国将会成为一个倡导思想启蒙的国度。”
    只有古华夏人们的思想有了实质性的变化,才是真正的变革。而不是像张居正大人的改革那样,张大人一去世,变革就结束。
    胤礽的双眼闪闪发光,越说越兴奋的他干脆站了起来,径直走到康熙皇帝的面前,像个天真单纯的孩子一样拉着他的衣襟,试图把自己的快乐欢喜统统都分享给自己最喜欢,最尊重的皇阿玛。
    “儿臣老想着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革命,居然没有意识到,我们大清已经走到他们前面了。不光是火器和经济,还有思想文化。”
    “皇阿玛,我们成功了!”
    我们成功了,神佛灭了,上帝死了!
    少年太子恨不得欢呼出来。他成功的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点燃了自由理性的希望之火。虽然这个新生的火苗很小,很脆弱,可是它终于出生了。
    康熙皇帝直接黑脸。成功了什么?成功的让老百姓来造自己这个皇帝的反?他一点儿也不高兴好不好?
    瞅着宝贝儿子千年难得的小儿撒娇之态,以及这份从未有过的喜形于色的模样儿,终于还是没舍得骂他。伸手对着儿子的光脑门拍了一个响亮的脑崩儿,气冲冲的说道:“具体的讲讲思想启蒙的事儿。”
    被打了一巴掌的少年太子还是开心的笑着,一双迷离的桃花眼闪亮璀璨的和外面的大太阳一样,浑身上下都金光闪闪。
    “皇阿玛,儿臣这么和你分说,从人文方面来讲,启蒙思想中的人文主义,就是让所有的人意识到,自己不光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还是政治学意义上的人,一个有着独立自由的人格,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去理性思考的人。”
    康熙皇帝眉心一跳,那岂不是人人都变成了皇帝?
    “从意识方面来讲,启蒙是信仰的超越,也是信仰的颠覆,批判,甚至是一种背叛。但是,信仰又孕育了启蒙,人们追求和探索新的人生价值体系所遵循的,恰恰是信仰自身的原则。”
    康熙皇帝心里大大的认同,可不是吗?长辈们辛辛苦苦的把你们这些小崽子拉扯大,你们却只想着要搞什么三权分立,人人平等,专门和长辈们对着干。
    “从社会方面来讲,启蒙还是一种教化,一个启谛心智、造就自我的过程。引导世人开启他们的内在意识,给予他们热情,鞭策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智慧之光。”
    康熙皇帝眯眼,教化?
    “从经济学方面来讲,启蒙思想会反过来大大的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经济模式。从以农为本转为以工商为本,士农工商并行。当然,军事力量是永远的武力保障。”
    康熙皇帝点头,所以军权还是要牢牢的把握在手里。
    “从其他方面来讲,启蒙思想还会影响到我们大清乃至整个世界的各个知识领域,包括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人们开始相信科学,相信实实在在的技术,喜欢实用主义。”
    康熙皇帝想到现在老百姓对于墨家的信奉,对于法家的支持,还有儿子刚刚提到的那种公开叫价,自由竞争的拍卖会,心里大致有了领悟。“商业阶层想要独立很难,士农工商,商者地位最低。”
    “上次修订《大清律》,全天下人一起讨论了整整五天,也才把三代之内不能科举改为两代。暂时实在无法把他们从士族里面脱离出来,只能在户部设立一个分部,总领国家各个地方商业的大小事务。”
    有点儿紧张的听完了这句话,少年太子在心里轻轻的呼出一口气,皇阿玛能想通就好,商业分部就分部,总之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商业集团要想和农工集团一样独立自主,确实是要花费更多,很多的时间。当然,大清的商业发展速度再慢下来一些是应该的。经济的发展势头缓一缓更为合理,先把精神建设搞起来才是重点。
    胤礽稳稳情绪,又想到另外一个事儿,“皇阿玛,儿臣觉得,商业分部需要有,但是不着急。商业的发展慢下来等等农业和工业,大家齐头并进更好。儿臣想的是另外一个更重要,必不可少的部门,国家税务部门。”
    “前朝末年,朝廷之所以会强行征收额外的税银引起民愤,就是因为当时的国家士绅林立,国家收不到税银导致财政危机。所以税务这一块,我们必须谨慎严肃的对待。”
    “就好比兵部与户部分离一样,税务也要从商部分离出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税务部门太紧要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亲们,144节进行了几番修改,基本定稿。大家有空再去看看,大致意思没改,但是更为明朗化,读起来更舒服应该。谢谢亲们的不离不弃,鞠躬。看完后欢迎说说感想。吼
    第148章 飞机
    说着话, 胤礽就把康熙皇帝拉起来, “皇阿玛, 儿臣也不知道怎么和您说这些。兴办新式学院, 开启民智以后,军事和税务就是重中之重。儿臣把这些事儿都讲给您听,您来参详。”
    父子俩走到胤礽的那个小书桌,胤礽拿过一整张大纸, 在康熙皇帝的帮忙下铺开在桌面上, 提起他惯用的紫檀羊毫笔,在纸张正上方端端正正的画了一行正楷字, “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军事力量对比”。
    “我们把几百年后的世界文明大致分为四大块, 东方文明, 华夏;东西方结合的文明,罗刹国;西方文明, 英吉利法兰西;美洲文明, 美利坚。”随着少年太子清朗的声音, 手中笔势不停的他很快就画出了一个树冠状的华夏历史简介图。
    “我们先看自己的华夏文明, 从三皇五帝到尧舜禹,再到夏商周,周公礼定天下,确立嫡长继承制。这里面有三条线,一条是血缘;一条是生产力发展;一条是社会制度。”
    “儿臣始终认为,血缘是人族繁衍传承历史中最为神奇的一部分。哪怕是在我们最古老的神话故事中, 把人类捏出来的始祖之神女娲娘娘,她也是伏羲大神的妹妹和妻子。就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姑表做亲,亲上加亲一样。”
    “皇阿玛您看这里,尧舜禹三朝虽然是禅让制度,可是,舜的父亲瞽叟乃是黄帝的七世孙,舜继承王位是在他娶了尧的两个女儿,做了驸马以后。”
    “后羿射日可以看做是,老百姓对于君王的昏庸残暴不满,产生的反抗心理。但是后羿封神后的归宿却是蚩尤。蚩尤与黄帝战于涿鹿,失败被杀,后羿也是身首异处。由此可见,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潜意识里面都有着对于血缘继承制的本能维护。”
    少年太子严肃的神情中尚且带着些许没有沉淀下去的兴奋激动,象一条不停地奔流倾泻,清澈明亮的小瀑布一样,把自己对于古华夏几千年来权利制度演变更替的个人看法,对着康熙皇帝娓娓道来。
    康熙皇帝边听变点头,虽然儿子的看法很是清奇,但是不无道理。人类的天性本能,学识人品,权势富贵,名望声誉等等所有的一起,全都容在自己的骨血里头,而血缘,就是骨血的传承。
    “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开始形成,经济初步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均获得一定发展,并且互相推动。文化方面百家争鸣,各个民族,各个诸侯国的人民在冲突中走向融合。”
    “秦始皇一统天下,丞相李斯大权在握,在秦始皇去世的时候,矫诏杀了扶苏公子,扶持了一个傀儡皇帝。汉朝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就开始吸取秦朝只传承二代的教训,逐步削弱相权,皇权慢慢加强。”
    “唐朝时期,经济繁荣发达,文化鼎盛,大唐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封建制度也走到了它最为辉煌的时刻。”
    “但是五代十国的大乱世,并没有和春秋战国时期那样,起到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没有顺应历史潮流出现。后人对此有很多研究,甚至将此归结为儒家的强盛和其强大的凝聚力,牵扯到秦汉时期焚诗书、坑术士,罢黜百家、独尊儒家等等事件。”
    安静的听到这里,康熙皇帝不由眉头紧皱,他倒没有听儿子说起过这个情况。原来那个时候,这方天地就应该开始资本主义了吗?可是那个时候,他们满人的老祖宗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猎户,在白山黑水之中为了一口饱饭拼命。
    “宋朝时期,宰相不获预闻兵事,形同虚设。赵家皇室为了他们的子子孙孙都能做皇帝,预防再发生类似“陈桥兵变”的皇权更替,甚至无视强邻夏辽的虎视眈眈,使劲的打压武将,是为“家天下”,给华夏大地按上了一个姓氏。”
    “到了明朝,皇权更是急速膨胀。中后期朝廷党派之争,宦官专权,朝野大乱。偏偏这个时候,又遇到历史上的小冰河时期,各种大小灾荒不断。新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刚刚露个头,就遭遇了持续百年的天灾**。”
    “当然,这个时候的华夏大地,也错过了西方国家的文艺复兴运动。满清入关后,身为游牧民族的···”
    “咳咳”康熙皇帝出声打断宝贝儿子的忘乎所以的侃侃而谈,一边瞪着他,一边在心里默念,小儿无状,言语无忌,祖宗们莫怪,莫怪。
    这些事儿,就算是事实也不能说出来,不能对祖宗不敬。再说了,老祖宗们天天在老林子里打猎,能够勉强活下来就不错了,哪有心力去研究什么文明进步?初初一入关,见到好像是天上神仙一样的关内生活,可不是要失去理智吗?
    说的兴起的胤礽意识到自己的“口误”,从康熙皇帝的瞪视中领悟了他的意思,颇为尴尬的伸手摸了摸鼻子。想到他接下来最想要和康熙皇帝讲说的,历史上的清末和民国历史,直接就皱起了小眉头,满脸纠结。
    “皇阿玛,英吉利和法兰西的历史您已经很熟悉,儿臣把历史上的罗刹国和美利坚的发展历史说给您听听。”
    康熙皇帝点头,胤礽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把历史上的罗刹国和美利坚两个东西方霸主国家崛起的历史从头到尾大说了一通,顺便在中间夹带一些原来古华夏历史上的清末民国历史大事件。
    越听脸色越黑的康熙皇帝,心里头更是越发的郁结愤怒,听到最后几乎是咬牙切齿,恨得不行。跟一头困狮一样暴怒不已的在御书房转了几圈后,终于是平缓了心情。
    他无法接受自己这个上邦大国变成了红毛们“小弟”的屈辱。但是他也明白了宝贝儿子大费口舌的和他亲自讲说这些的意思。
    口干舌燥的胤礽顾不上自家皇阿玛的情绪,大步走到外间把奶茶壶提了进来,给自己倒了一杯奶-子茶后,端起来就是一饮而尽。
    又气又笑,无奈摇头的康熙皇帝看到宝贝儿子这么饥渴的模样,刚要开口,就听到了嘎嘎嘎的鸭叫报时声,抬头一看,这都已经六点了,赶紧出来御书房,唤道:“梁九功,传膳!”
    等他再回到御书房一瞅,就发现胤礽两眼亮晶晶的站在那个鎏金转鸭自鸣钟跟前,跟个小孩子一样满脸好奇的摸摸看看。
    胤礽确实是好奇,他今儿想问题的时候,被“嘎嘎嘎”的报时声打断了两次,此刻终于可以好好的研究一下康熙皇帝新得的这个广式自鸣钟。
    小座钟主体鎏金,做工精致,珐琅和彩绘的工艺都是顶级。
    上半部分刻着康熙皇帝写的《咏自鸣钟》中的其中两句,“绦帻休催晓,金钟预报时”,一个个古朴形象的独立小篆立体分明,尤其生动,下半部分是一副乡村田园风光图,小桥流水,活泼可爱的小鸭子们在欢快的戏水。
    因为刚刚的报时,座钟底部的小门洞开启,一个手捧着“数问奏章迟”牌匾,眉眼清晰的书生装扮的小铜人已经走了出来。胤礽看出来道道后,就伸出两根手指,在其中最大的一只雁子,“鸭王”的那双闪闪发光的黑珍珠一样的小眼睛上按了一下。
    瞬间,委婉流畅,隽永清新的田园乐曲,隐士大调《平沙落雁》缓缓响起,“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飞鸣宿食,得所适情···。”
    自鸣钟上部分的小篆字和下部分的小鸭子随着音乐一起转动起来,黄橙橙的小奶鸭们扑凌着它们嫩黄的小翅膀,好似在大摇大摆的行走一样,小模样儿特别的滑稽。
    少年太子不由的露出微笑,怪不得这个转鸭自鸣钟如此招自家皇阿玛的喜欢,“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
    自家皇阿玛可不是还存有一份魏晋高隐之士的情怀吗?只钓鲈鱼不钓名,虽然隐逸深山田园,却有着不弱于高居庙堂的文化影响力和社会号召力。既能“兼济天下”,又可以获得心灵上的最彻底的明澈和宁静。
    “喜欢就搬到毓庆宫去慢慢看。现在,赶紧出来用晚饭。”说完这句话,康熙皇帝瞅着儿子恋恋不舍的小表情,忍不住笑了出来,又对着梁九功说道:“把那套五彩鸟鸣壶拿出来。”
    “奴才遵旨。”梁大总管喜滋滋的去御茶房安排。这可是皇上头一回要在晚饭的时候和太子殿下喝酒。不管皇上和太子殿下因为什么好事儿这么高兴,总之,皇上和太子殿下高兴,他就高兴。
    胤礽看够了就出来御书房和康熙皇帝来到偏殿,边走变说道:“皇阿玛,不用把小座钟送到毓庆宫,儿臣刚刚就是有点儿好奇它的构造。”
    康熙皇帝一噎,嘴角忍不住抽了抽。他实在怀疑,除了活物,这世上还有什么东西能让儿子看到了,只单论它的美丑,喜欢不喜欢等等,而不是拆开看看它的构造。
    “难得你今儿这么高兴,我们父子俩喝一杯。”
    “好。皇阿玛要喝两杯,儿臣也陪着。”
    乐曲响起,美酒佳肴上来,梁大总管让膳房太监退下,亲自斟酒。胤礽在梁总管提着酒壶给康熙皇帝倒酒,收回酒壶的一刹那,听到这把五彩鸟鸣壶瞬间发出的清脆鸟叫声,不由大为稀奇。
    等到梁总管给他斟酒的时候,他又听到了婉转悦耳的鸟鸣声。用餐的时候听到小鸟儿欢快唱歌的声音,就好像是在西山的森林里面野炊一样,心旷神怡。
    父子二人欢欢喜喜的喝了两杯竹叶青,放松舒坦的用完了晚饭,因为酒气上涌,面色开始慢慢泛红,眼神愈加迷离朦胧的少年太子,直接把小酒壶捧起来仔细的观看。
    这个时候的酒壶,人们称呼执壶,在造型上较前朝秀丽,把高流长,施釉更为润泽,光可鉴人,纹饰花样更多,五彩缤纷。又因为喝绍兴酒一般要加热喝才好,人们又发明了烫酒壶。
    在壶中心安放一个容积小于壶、口径略小于壶口的盅,约可放入半斤酒,壶内倒入开水,盖上盖,使盅内的酒受壶内开水的热量而变温。烫酒壶一般就是八角形、六角形,或者圆形,式样非常简单。
    胤礽手里把玩的这把五彩鸟鸣小酒壶,瓷质非常细腻,曲线流畅优美,却是综合了烫酒壶和执壶的功用。
    壶的底部呈小八角形,可以放入热水烫酒保温,壶的上部是一副栩栩如生的五彩缠枝莲花。釉色洒蓝,好像碧蓝的水面,衬托的莲花像是活的一样,摇曳生姿,清雅中透着一股飘飘欲仙的贵气和仙气。
    轻轻的摇动一下里面剩余的酒水,就会发出类似鸟叫的动听声音,让胤礽忍不住打开小鸟形状的壶盖,探头查看里面的构造。
    正在把玩自己心爱的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的康熙皇帝,抬头瞄了他一眼,问道:“看明白了?”
    “明白了。儿臣找个时间画个图给内务府,让他们做一套可以发出海风声音的执壶。再做一个声光音乐执壶给您。”
    康熙皇帝乐了,“斟酒的时候,可以听音乐,看小电影?”
    “差不多,在壶中设置一个开关,当壶里的酒水低于一杯酒的容量的时候,就会发出提醒的音乐。”
    “当然,斟酒的时候也会发出音乐,还会发出微弱的光照,让斟酒的人更容易看清酒满了几分,尤其是朝白瓷酒杯倒酒的时候。”说着话,他就放下五彩鸟鸣壶,做到康熙皇帝对面。
    看着面前这些胎骨精细,胎薄如纸,薄的只见釉而不见胎的小茶杯,他的小爪子就忍不住的伸了出去。摸完后再看,果然是好似能映见指纹;用手指一敲,果然是一声脆响。
    胤礽在心里感叹,古华夏人用“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来形容这些闻名于世的康熙杯,还真是贴切。
    “行,皇阿玛等着你的声光音乐壶。看看这些花神杯,可有喜欢的?”康熙皇帝兴致勃勃的拿起一个三月桃花杯,放到儿子跟前。
    胤礽打眼一瞧,杯子底部为草木景,杯身上一株老壮的桃树,盛开的桃花和含苞欲放的花蕾,在绿叶的配衬下相映成趣,生机勃勃,下面配的诗句也很应景,“风花新社鸢,时节旧春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