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7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皇上拗不过太子殿下的意思,又不想太子殿下的大婚之礼太过寒酸,折中之下,就想出来了这么个方法。”
    “福晋,闺女,你们说皇上是不是特别过分,天天就想着看我的笑话儿。”
    “今儿要不是小李公公提前提醒我,这礼部的章程还没公布之前,就那个看起来只比大阿哥娶亲的时候多那么一咪咪,几乎是差不多的聘礼。我就算不去和皇上闹一下,明儿上朝估计也会在脸上带出来。”
    倭黑大人现在还心有余悸,稍微想一想就满心的后怕。
    太子大婚就在眼前,他这个准岳父要是脸上不开心,被皇上笑话儿或者是把皇上惹恼了,他自己倒是无所谓,反正皇上也不能把他怎么着。
    可是就怕有心人看在眼里,说他们家恃宠而骄什么的,影响到了自家闺女的大好名声。
    钮钴禄福晋回过神来,和自己宝贝闺女对视一眼,又打量了一眼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自家爷,难得的没有“劝说”他,因为她自己心里头也是满满的轻松高兴,一脸的温柔,笑道:“那我们母女就先给未来的承恩公大人道喜了。”
    “嘿嘿,福晋,大格格,这话儿现在可不能说出来。咱们心里暗暗高兴就好。”倭黑大人笑的见牙不见眼,晕陶陶的跟喝醉酒似的。
    你说这古往今来,各朝各代正式册封的太子也不少了,可是最后顺利继承皇位的太子有几个?
    这朝野上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眼红,羡慕,妒忌,心里念叨着历史上的刘据太子和李承乾太子的下场,就等着将来看赫舍里家和他们瓜尔佳府的笑话儿。
    现在皇上这份纳采礼和聘礼一出,简直就堪比当年正式册封太子的盛大仪式,又给倭黑大人吃了一枚大大的定心丸。
    看着宝贝闺女沉吟不语,心事重重的模样,倭黑大人嘿嘿笑道,“大格格别担心,你的嫁妆该多少还是多少。皇上提前派人传话儿,就是没有让咱们家删减嫁妆单子的意思。只不过我们要再花点儿心思琢磨琢磨,怎么弄得不那么显眼才好。”
    “大格格,你尽管放心,这是个好事儿,说明皇上还是一样的宠爱信重太子殿下,要给太子殿下长面子那。” 钮钴禄福晋也跟着安慰劝说女儿。
    当娘的,当然明白女儿对太子的那一番生死不计的深情,也明白女儿这心里头天天为太子的事儿提着心。
    可是这有什么办法那?小老百姓有小老百姓的烦恼,皇家就有皇家必须要操心的事儿。人活着,不都是这么过的吗?祸福旦夕的,将来的事儿谁也说不准,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
    “阿玛,额娘,女儿只是在想,皇上怎么突然会有这么个念头?是不是外面有些人又起了什么小心思?”阿茹娜眼见爹娘都来劝说她,赶紧的开口解释。
    倭黑大人避开女儿询问的视线,捂着嘴低声的咳嗦两声,“大格格,这些朝堂上的事儿你就不要操心了,只管安心的等着嫁人就好。我们要相信皇上和太子殿下。”
    “阿茹娜,额娘也要和你说这个事儿。”钮钴禄福晋柔和慈爱的看着宝贝闺女,虽然心里不忍,可今儿她还是要劝一劝被众人宠的,越来越大胆的女儿。
    “太子殿下心胸宽大,不想约束你,让你负责《藤萝日报》,还给你在手表作坊里挂个管事的名儿。阿玛和额娘看你做这些事儿的时候,开开心心的样子,也不想阻止你。”
    “可是,今时不同与往日,交泰殿还挂着那个“后宫不得干政”的铁牌,你可不能犯了这方面的忌讳。”
    “瓜尔佳府和钮钴禄家,都有着祖宗们的功劳在,不需要你给争取什么荣华富贵。将来如果这两边有哪个族人不长眼犯了事,也不要你给撞木钟。”
    倭黑大人点头附和自家福晋的观点,“阿茹娜,你额娘说的对。你只管和太子殿下过自己的小日子就好,其他的事儿都不要操心。家族里要是有哪个不开眼的,胆敢给你拖后腿,阿玛第一个饶不了他。”
    大格格听了阿玛和额娘这番话,心里头酸酸涩涩的,对于阿玛和额娘对她的维护宠爱,感动非常,立刻答应下来,“谢阿玛和额娘的关心,你们说的话,女儿都记得了。”
    “女儿以后什么事儿也不参合。《藤萝日报》那里女儿已经安排妥当,以后就在毓庆宫做个总览就好。”
    钮钴禄福晋看到女儿这么懂事,心里头欣慰,忍不住拉着女儿的小手,轻轻的握着。
    想到以后想和女儿见上一面,就是要先通报,等候接见,守着君臣之别了,心里就难免的酸涩一片。
    女儿刚刚出生的时候,她和自家爷都商量着要把闺女留到十六,七再给找婆家嫁人,让她在娘家多享受几年做姑娘的舒坦日子。谁能想到女儿会有这样的机遇,将将十一岁的年纪,就要嫁进皇家做个尊贵的太子妃?
    普通人家的女儿嫁人后,尚且都要小心翼翼,恭谦守礼,甚至是忍气吞声的侍奉翁姑,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管教侧室小妾等等各种烦心沉闷的大小琐事。
    一天天的,就那样毫无尽头的熬着,熬得人老珠黄,儿女长大成家,“十年媳妇熬成婆”的做了老太太,才能稍稍的舒一口气。
    自家娇宠着长大的女儿,将要成为规矩礼仪最多的皇家的儿媳妇,当然是只能更为谨言慎行,谨小慎微。
    越想越心酸难忍的钮钴禄福晋,轻轻的眨了一下眼睛,把眼里的涩意掩饰过去,“你能想通就好,嫁进了皇家后,宫里的大小事儿都不要过问,更不要览权,皇贵妃要把宫务移交给你,你也不要接手。”
    “对着皇贵妃和大福晋这两位,千千万万的要记牢,不能拿大,要知道尊长的道理。皇上和太皇太后对你们的一言一行,可都一一的看在眼里。”
    倭黑大人又跟着点头附和,“乖乖女儿,你额娘说的对,宫里头的事儿又多又麻烦,咱不要操那个吃力不讨好的心。你把太子殿下尽心尽力的照顾好了,就是天大的功劳。”
    “阿玛和额娘在宫外头,见到赫舍里家,佟家,纳兰家的人,也都是客客气气的谦让着。反正那伙老家伙们谁也不敢欺负咱们家。”
    阿茹娜格格不管心里做啥感想,此刻却是只能乖乖的点头,好让天天忙着为她打点嫁妆的自家爹娘,不要这么担心她。“阿玛,额娘,你们放心,女儿理解你们的嘱咐,牢记于心。”
    皇贵妃虽然没有皇后的名分,可是她却是要比尊敬皇后还要尊敬皇贵妃。
    因为皇上是为了太子殿下和赫舍里皇后,才没有册封佟佳皇贵妃为皇后的。皇上心里对皇贵妃和他的母家佟家的愧疚,比一个虚无的皇后名头贵重多了。
    而大福晋,毕竟是长嫂,不管大阿哥和太子殿下现在或者日后的关系如何,阿茹娜都必须给足大福晋的面子。
    小辈们私底下闹腾争执很正常,只要不过分,长辈们一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做追究。可是在太皇太后和皇上的跟前儿,都必须好好的表现出一家和睦和气的姿态。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说了一会儿,钮钴禄福晋就想趁着今儿的机会,好好的教导女儿一番,女子大婚嫁人后的为人处世。倭黑大人就抱着胖儿子出去逛街,看看街上有什么稀奇的首饰之类的,带回来给闺女添妆。
    而此时的胤礽却是站在乾清宫的大门口,环顾四周这些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处处彰显着历代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的宫殿群,久久无言。
    就算是十几年前重新修建的十一开间的太和殿,曾经也是九五开间的样式。
    辉煌雄伟的紫禁城里头,所有的一切建筑都有着一个统一的目的,那就是礼制,秩序和美的完美结合。
    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和古华夏封建宫廷生活,包括建筑规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象征着皇权的不可侵犯,充斥着只有封建帝王才能享有的数字美学“九五之数”。
    胤礽心神震动,着实感激自家皇阿玛的这番用心良苦。
    虽然他觉得这些都不过是形而上的虚头罢了。
    人只要动了心思,就很难再收回去。一心想要从龙之功一飞冲天的人,当然也不会因此就停止那些小动作。
    思虑半响,胤礽还是觉得,对于纳采礼和聘礼的“九五”数目之事,他还是不要再和自家皇阿玛争执为好。大方坦然的领了皇阿玛的这番心意,以后找机会回报才是正理。
    第104章
    站在乾清宫门口的汉白玉台阶上, 胤礽极目远眺自己的那座流光闪动, 绚丽夺目的毓庆宫黄琉璃瓦歇山顶, 心里感慨良多。
    位于斋宫东侧,奉先殿傍边, 内宫和外宫之间的毓庆宫, 也就是后来历代大清皇帝斋戒, 进学读书的地方,是在前朝奉慈殿,也就是前朝太子东宫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
    目前它还只是有四排长方形的院落组成,没有历史上大清末期时候的规模宏大。一个两进的大院落,三排院子的布局都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正门前星门, 门内是一个小院落,西墙开了阳曜门与斋宫相通。穿过这个小院向北走, 祥旭门为第一大进院落, 正殿惇本殿,东西配殿各三间,现在是詹士府官员们议事办公的地方。
    第二大进院是走道假山花园等等,东西两侧各有围房十多间,由此直达第二个大进院,也就是毓庆宫的正殿,工字形的殿宇建筑,前檐明间开门,次间、梢间为槛窗式样, 后檐明间接穿廊与后殿相通。
    胤礽的寝殿就在后檐,小阿哥们来毓庆宫留宿,也是住在这里。
    后殿的正室明间悬着一块匾,上面写着“继德堂”三个大字,除西次间为毓庆宫之藏书室外,其余的房间都是留作未来的太子妃和太子侧妃们的居所。
    最后面一进院子是黄琉璃瓦悬山顶的后罩房,是留给将来胤礽的女儿们的住处,东西两侧有耳房数间,目前只住着当值宫女,与东西庑房转角相接。
    所有毓庆宫的建筑都是随着地势高低的走向,玲珑起伏,一道清溪横贯其间,好似银河倾泻而下,而后殿的院落就是顺势而建,成天桥贯通银河的姿态,并且按照织女仙界闺阁的名字,称呼为云锦宫。
    整个毓庆宫内各个角落地方都装修的极为考究,精致,典雅。尤其是后殿内以隔断分成的那些小房间,其门或真或假,构思精妙绝伦,向来有“皇宫小迷宫”之称。
    而毓庆宫屋顶采用的歇山顶建筑式样,在规格上仅次于太和殿和乾清宫的庑殿顶,共有九条屋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
    屋脊上装饰有各种脊兽,其中正脊上有吻兽或望兽,垂脊上有垂兽,戗脊上有戗兽和仙人走兽。
    当然,毓庆宫的屋顶脊兽装饰也是仅次于太和殿和乾清宫的等级规制。
    结合了直线和斜线的几何美学优点,线条完美流畅的歇山顶,本来在视觉效果上,就给人一种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觉。
    自前朝到现在,随着歇山顶式样建筑的不断变化,越建越高大不说,其收山的尺寸规格也是越缩越小,正脊的规格反而不断加长,这使得毓庆宫的建筑看起来更加的高峻凝重。
    可是对于胤礽来说,这些都不是他看重的。在他眼里,毓庆宫最好的,最关键的地方是,它在整个紫禁城的位置。
    胤礽可以从紫禁城的前路景运门这里,直接去乾清宫,御花园,慈宁宫,慈仁宫;还有兄弟们住的南三所;无逸斋,箭亭,内务府,等等这些他经常活动的地方,都不需要经过康熙皇帝的后宫。所以说毓庆宫的位置非常的巧妙高明。
    当然,随着他和兄弟们年龄的增长,在太皇太后和皇贵妃有意无意的约束下,后宫中的妃嫔们平时也都不敢去御花园闲逛了,虽然她们以前也只是偶尔结伴去赏个花而已。
    胤礽清楚的记得,公元一六七九年也就是康熙十八年,他的天花刚刚痊愈不久,康熙皇帝特地祭扫了方泽、太庙、社稷等等,向天下臣民宣示了这一国之喜讯。
    随后就开始筹建这座以示对大清太子恩宠的毓庆宫,当时皇阿玛是这么对他说的,“毓,稚苗嫩草遍地而起,天生地养,孕育无限生机;庆,福庆,吉庆,福泽。《国语·周语》中写道,有庆未尝不怡,特别标注,庆乃福也。”
    “毓庆宫,建于奉先殿和斋宫之间,太子沐浴在先祖们的荣光下,就有了先祖们的保佑,会在天地万物的滋养下,健健康康的长大成人,继承先祖们的聪明勇敢,睿智通达。”
    他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其中的每一个字,可是那个时候的他,初来大清,懵懵懂懂的,压根儿就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更是没有心思去深究。
    毓庆宫刚刚建好的时候,他唯一的感觉就是太过奢侈华丽,金碧辉煌的让他怎么也喜欢不起来。虽然毓庆宫的吃穿用度比乾清宫还好,可他还是更喜欢跑乾清宫,觉得那里更有人味儿,住起来更舒坦。
    康熙皇帝以为他嫌弃毓庆宫不够华丽精致,就更加使劲的朝毓庆宫里面送那些稀世珍宝,旷世古玩。
    后来他开始学习四书五经,熟悉了儒家文化,明白了毓庆宫的意义,也明白了康熙皇帝费尽心机的,想要让他平安健康长大成人的那份舐犊之情。
    虽然他知道那时候康熙皇帝为的是“保成太子”,不是他。可他还是动容,感动于康熙皇帝毫无保留的一腔父爱,当然也就更加的内疚不安,因为他不是“保成太子”。
    后来他和康熙皇帝说清楚了他的来历后,虽然大家默契的和睦相处,把所有的过往都遗忘,可他还是有一种在大清做客的感觉。
    他没有康熙皇帝背负的,对爱新觉罗家,满清八旗,乃至整个天下的,那种非他不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没有阿茹娜格格对这片生他养他两辈子的华夏大地,那份儿深深的恩怨纠缠。
    所以在他被山门中人打了一掌,奄奄一息的躺在去玩具处的路上的时候,虽然是死命的吊住一口气等待救治,可他对于离开这个世界,却也是没有任何的遗憾牵挂。
    康熙皇帝看出来这一点,就在他将将脱离生死险境,伤势都还没稳定的时候,就按照他原先的计划北巡,开始和俄罗斯的战事,逼得他躺在床上接手了监国的重任,跟着留守的大臣们努力的学习如何处理国事。
    胤礽承认,对于掌控人心这一方面,他确实永远也学不来自家皇阿玛的果断决绝。他也承认,他纵然对石溪道人的断情断亲有所向往,可是更割舍不下这份亲情和友情,做不到那样的冷心冷肠,一生只寄托于山水。
    四年监国,还有和太皇太后,阿茹娜格格,弟弟们的常年相处,虽然还没有把这个紫禁城,当做他上辈子的爷爷奶奶给的那个“家”一样,感情却也是非常的深厚了。
    现在皇阿玛在他的大婚之礼中折腾的这些儿花样,···好像是无声的要补给他一场太子册封大典一样,胤礽除了被深深的触动之外,还有一份沉甸甸的压力放进心里,抗在肩头。
    人一旦投入过多的感情,就会失去理性,不自觉的就会做出一些自以为很合理,其实是非常不合理的判断和决定。
    就好像自家皇阿玛一样,他心里其实也明白的很,对于这些老臣的各种纵容是非常不对的,非常的不符合法规礼制,可他还是因为他们君臣曾经的“共患难”,想要“同富贵”。
    胤礽站在乾清宫的汉白玉台阶上,东想西想的,思绪飞扬,全然没有察觉已经有不少来往的宫人侍卫们都盯着他瞅。
    当然,这也和他已经适应了被所有人的眼光盯着,天天被人围观的大清太子的生活模式有关。
    大家伙儿就看着乾清宫那高高的台阶上,他们的太子殿下一身儿明晃晃的太子常服,黄彤彤的一个小人影儿,在晚春夕阳的照射下,通体发着金灿灿的光芒,笔直挺拔的站在那里,远望着毓庆宫的方向,一副“小圣人”思考人生的“深沉”模样。
    特别的显眼,非常的突出,让人想装看不见都做不到,都是越看越想笑,还只能努力的憋着,不敢笑出声来打扰到太子殿下思考大事儿。
    这真的不能怪宫人侍卫们,实在是他们的太子殿下,这几年虽然是抽条儿长高了,可是也越长越俊俏了,皮肤白嫩的就跟刚刚出锅的大白面馒头一样,和谐却又分明立体的五官,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特别的亲切舒心。
    所以,这幅长相导致的结果就是,不管太子殿下怎么端着脸装一本正经,怎么眯着眼吓唬人,看起来就是丝毫没有康熙皇帝的威严气势。
    每次出宫都惹得街上的小姑娘们纷纷春心萌动。开春的时候,康熙皇帝要去巡视那几个今年新开办的学院,尤其是那四个女子学院,愣是没敢带他去。
    老人们都说,太子殿下长得实在太招人眼,笑或者不笑的时候都一样。一双和蓝天一样干净清透,和桃花瓣儿一样的形状,略带点儿红晕的双眼,无意识的一瞥,上翘的眼尾就能勾人心魂,别提有多么风流温柔。
    于是等胤礽发现了周围纷乱的气息,回过神来,不光看到了纷纷慌张忙乱的躲避开他视线的宫人侍卫们,还看到了不远处的四阿哥和明珠大人等一伙儿人。
    今儿下午四阿哥带着弟弟们在箭亭上课,左等右等的没等来自家太子二哥,发现一向勤勉准时的天子殿下今儿居然逃课后,小家伙们惊讶之余,勉强的凑活完了今天的骑射课,就直奔毓庆宫找他们的太子二哥。
    从喜梅姑姑口中得知,太子殿下这两天一直在乾清宫,小哥几个就转头朝乾清宫寻来。刚好就遇到了前来给康熙皇帝汇报事儿的明珠大人等几个大臣。
    “见过太子二哥。”在外头,小阿哥们都乖巧的按照规矩行礼。
    “奴才参见太子殿下。”发现太子殿下看向他们的视线,明珠大人等也都赶紧的上前行礼。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