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7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太皇太后不理会低头摸鼻子的皇帝孙儿,继续说道:“皇祖母倒是觉得,太子的担忧也有道理。”
    轻轻的瞅了一眼,听到她这句话,猛地抬头,一脸的不认同的皇帝孙儿,老人家慈爱的笑了笑。
    她知道皇帝疼爱太子,想给他一个最好的婚礼,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却是想把他自己当年和仁孝大婚时候的憋屈无奈,都在太子的这次大婚之礼中弥补回来。
    “皇帝别着急,我们琢磨琢磨,看看有没有什么法子,可以让太子的大婚之礼,既有我们希望的隆重气派,还可以不引起民间跟风,导致造成不良的影响。”
    康熙皇帝一愣,随之一拍脑门,他真的是被他那个臭小子给气糊涂了。大清储君的大婚之礼,气派不气派,风光不风光,看的又不是纳采礼和聘礼的多寡。
    皇家想要隆重风光,多的是民间老百姓学不来,或者是简单的仿照着,学来了一星半点,也无须花费太多的法子。
    “皇祖母,孙儿有注意了。孙儿这就给礼部吩咐下去,让他们重新起草一份章程。”
    “恩,皇帝有主意就好,正好回乾清宫看看。估摸着,太子担心皇帝,现在又回去乾清宫了。”
    想到儿子可能在乾清宫一边批复折子一边等他,康熙皇帝按奈不住的心急,和太皇太后告退后,大步的朝乾清宫走来。
    这个时候,胤礽已经速度极快的批完了一摞折子。
    在他发现自家皇阿玛,又是纠结又是愧疚又是不好意思道歉的,一脸尴尬的站在他的桌子面前的时候,不由的在心里微笑着,轻轻的摇了摇头。面色自然的从桌子后面走出来,先规规矩矩的躬身行礼。
    “皇阿玛无需如此,刚刚是儿臣的错。儿臣没有体谅你的心意,说话又太过直接。”
    “纳采礼改为马匹和马鞍,马鞭八套也可以。马匹和马鞭,不是汉家的纳采礼规格,影响不大。是儿臣担忧太过。”
    康熙皇帝听到儿子主动道歉才反应过来,不由的又气又羞恼,满心复杂。儿子这个灵敏锐利的直觉,直接穿透到人心的最底处,有时候真的让他这个皇阿玛很没面子吆。
    还好儿子也就是在他的面前表现的这么明显不遮掩。平时对其他人的小心思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完全不搭理不关注的态度。
    如果大清的官员们知道了,自己在他们可亲可爱,耿直无私的太子殿下面前,一点儿秘密隐私的情绪也守不住的话,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轻轻的拍了拍儿子的小肩膀,对于自己在太子面前的“面子”问题,有点儿自暴自弃的康熙皇帝,开口回道:“必须是九套。”
    “聘礼方面就按照你要求的删减,黄金一万五千两,白银也是五千两。但是纳采礼的马匹鞍具数量却是不能更改的。当然,锦缎布匹之类,你可以随意删减一些可以,这个没关系。”
    礼部官员顾忌他这个皇帝的想法,害怕犯了他的“忌讳”,明知道他要大办特办,也不敢写九套,只写八套。
    可是康熙皇帝要的就是九套。他需要告诉天下人,尤其是警告一番,随着其他的阿哥们逐渐长大成人,有些摇摆起来,开始动小心思,想要从龙之功的满洲大臣们。
    他,康熙皇帝,对于太子的满意,宠爱,和信重,此生永远都不会变。太子的这个位置,在他的有生之年,除了胤礽,谁也不要乱动心思。在他百年后,继承皇位的也只会是太子,谁都不能乱伸手!
    胤礽眨了一下眼睛,看了看突然一脸坚决的康熙皇帝,不明白这其中都有什么道道。不过,九套就九套吧,皇阿玛开心就好。
    第101章 飞机
    当然, 胤礽也在心里暗暗的琢磨着,自家皇阿玛坚持“九”这个数字, 好像有哪儿怪怪的。
    其实康熙皇帝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
    他当年和仁孝大婚的时候,是十套马匹马鞭马鞍, 现在他们唯一的儿子大婚了,减去一套,当然就是九套。
    九嘛,多好的数字,有好听又吉利又大气,尽显皇家尊贵威严,谁都不敢指着满国库满私库的银子, 嫌弃皇家给他们最疼爱的太子殿下精心准备的纳采礼小气寒酸。
    可是刚刚在回乾清宫的路上,康熙皇帝在琢磨着儿子在聘礼单子中,改的一万五千两黄金和五千两白银的时候, 又生出了一个更好的主意。
    华夏两千年来,都把皇帝, 又尊称为九五之尊。老百姓都知道, 九五之尊, 指的就是帝位,帝王的尊位。 《易·乾》:“九五,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
    《周易》中的说法是,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 因此乾卦,也就代表了帝王的卦象。
    又因为乾卦是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从下向上数的第五爻,是五,而九代表此爻为阳爻,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因此乾卦中的第五爻又被称为九五卦。
    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九五也就成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一爻,理所当然的就成为标准的帝王之相。
    华夏的读书人都认为,九在阳数中最大,有最尊贵之意,而五在阳数中处于居中的位置,有调和之意。这两个数字组合在一起,既尊贵又调和,无比吉祥,实在是帝王最恰当的象征。
    在一些民间话本传说里面,讲到华夏的龙脉就是有十四条神龙组成的。
    这十四条神龙,分别对应的是九条地龙,昆仑山峨眉山等九大山川;五条水龙,长江黄河等五条江河。其中,山为“阳”,水为“阴”,有天地人伦,阴阳调和之意。
    还有一种说法儿,认为天是世间最尊贵的,当属十全十美。帝王仅次于天,是天之子,所以叫九五之尊。
    总之,康熙皇帝就是要向世人表明他这个皇帝的态度,他的太子,当得起“九五之数”,未来的帝王之尊。
    发现儿子又有了纠结疑惑的苗头,一副想说什么,却还没反应过来的样子,生怕儿子又“瞎琢磨”出来一推的大道理来反对他,康熙皇帝赶紧出声打断儿子的思考,“皇阿玛已经吩咐礼部,按照你的意思,重新做个章程出来。”
    “也派人给倭黑传了话,让他把阿茹娜的嫁妆单子再做一些调整。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你就放心的等着当新郎官就是。”
    紧接着不等儿子说话,康熙皇帝话题一转,“你刚刚去玩具处看了,都做了什么安排?”
    说起正事,胤礽立刻收拾纷乱的思绪,严肃起来,“回皇阿玛,儿臣和黄先生谈了要研制飞机的事儿。”
    “首先一点是选人。两天后,儿臣和黄先生先给玩具处所有的学徒们做个摸底儿的考核,然后再给那些老匠人们做个分析总结安排。”
    “最后把考核合格的,有天赋才华的一部分人,集中到一起,和他们说说研制飞机的事儿,听听他们的个人意愿如何。”
    “其次就是飞行实验的驾驶人的人选问题。黄先生对于安排其他人,做这项有生命危险的飞行实验,心里压力非常大。儿臣也在考虑,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降低这些飞行实验驾驶人的人身风险。当然,降落伞是必须有的。”
    康熙皇帝沉吟一番,“降落伞?你说的是大约三百八十年前,在元朝的一位皇帝登基大典中,宫廷杂耍艺人表演的那个跳伞节目?”
    “皇阿玛您真是博学,这些芝麻粒儿的小趣事儿也记得清楚。儿臣说的降落伞,就是从杂技表演开始发展起来的。”
    “华夏的跳伞表演广为传播后,后人因为空中逃生和高空降落,这些战争中的迫切需要,就根据艺人表演跳伞的原理,慢慢的改进出来降落伞。”
    康熙皇帝对于儿子的夸奖嗤之以鼻,“小子自己没有见识,今儿居然还敢逃学不好好上课。”
    “须知西汉时期,《史记·五帝本纪》里面关于这方面的记载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华夏人就有使用“降落伞”的法子从高处安全落地的事儿。”
    胤礽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皇阿玛,您说的这段,儿臣记得。 《五帝本纪》中的确有写道,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杆而下,得不死。”
    康熙皇帝冷哼一声,小子也就是仗着记忆力好,书去都没读到心里去。“难得你还能背出来。好好的上古圣人典故,居然说成是杂耍艺人的功劳。”
    飞天登月这样一件千古神圣的事儿,怎么能和地位卑微,不务正业的杂耍艺人联系到一起?真是个呆儿子。别说这二者之间压根儿没关系,就是有关系,那也不能说出来。
    胤礽背的这段话,叙述的小故事是,在上古时代,有个叫舜的人,夏天的时候,受不住炎热,就带着斗笠,爬到粮仓的最顶部乘凉。谁知道被瞽叟,也就是传说中的舜的父亲,给发现了。
    瞽叟是黄帝的七世孙,自小性格顽劣不堪,对舜的母亲握登向来不喜,握登去世后,就迅速的另娶她人。
    舜的后母嫉妒舜外出游学回来就成了部落之长;舜同父异母的弟弟象为人骄淫贪婪,妒忌舜娶到了尧的两个美貌女儿娥皇和女英。
    他们母子二人天天在瞽叟的面前说舜的坏话,导致偏听偏信的瞽叟,对他深得民心,大度孝顺的大儿子舜一直深怀不满。
    瞽叟经常想法设法的找机会要杀死儿子舜,只是一直没得逞。而舜更是一直孝顺地侍奉瞽叟,不敢有半点不敬,更没有任何的防备之心。
    在这种情况下,瞽叟在发现儿子瞬悠闲自在的坐在那么高的地方后,看了看半满的粮仓,立刻意识到今儿是个绝佳的好机会,于是就立马的,在粮仓里面和下面都点起了熊熊大火,想要乘机烧死自己的大儿子。
    可是让瞽叟没想到的是,舜利用他头上戴着的两个大斗笠,从粮仓上面跳了下来,没有被烧死,也没有被摔死,再一次安全的逃脱了自己的陷害追杀。
    胤礽在心里无奈的摇头,皇阿玛还是对杂耍艺人持有偏见,不过这样也是正常。
    其实当年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研制出来降落伞,就是从杂技艺人的跳伞表演里面学去的道道。
    确切的说,就是从观看元朝皇帝的这个登基典礼,或者看到相关的传记记载,西方的贵族们才开始让他们国家的杂耍艺人开始模仿跳伞表演。
    后世西方国家的军事书籍里面都有提到,降落伞和火-药一样,都是来自于华夏中国。
    一开始是杂耍艺人们举着一个纸质做的巨伞,从很高的墙上飞跃而下。因为是利用了空气阻力的原理,杂耍艺人得以飘然落地,安全无恙。当然,元朝的时候,世界各国的人们还不大清楚空气阻力原理的事儿。
    风度翩翩,身姿轻盈的宫廷艺人,配上花瓣儿雾气之类的渲染气氛,当然是一个仙人从天而降,美轮美奂的画面。
    跳伞表演在西方国家逐渐的盛行起来后,就不断的改进形状和材质,当时有人制成一种绸质硬骨架的弧形跳伞,这就是后世的降落伞的锥形了。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儿,皇阿玛开心就好。而且皇阿玛说的也确实很有道理。
    胤礽乖巧的点头作揖,“皇阿玛说的是。是儿臣思虑不周,居然忘了圣人典故。儿臣的想法是,除了这个降落伞以外,还要对飞行实验的驾驶人进行严格的培训,让他们在空中下落的时候可以进行自救。”
    康熙皇帝来了兴趣,端起来最爱的碧螺春抿了一口,“自救?这个怎么说?”
    “回皇阿玛,根据儿臣的设想,如果飞行实验的驾驶人,具有超越常人的心理素质的话,万一飞机坠落,他们又没有被当场炸晕或者炸伤,就可以在空中迅速的变换自己的姿势,不断的改变下落的速度和方向。”
    “再配合着打开降落伞,应该是可以安全的,掉落在我们事先准备好的,用来接下他们的软垫子上。”
    “当然,这个是必须要经过大量的练习,不断的积累经验才能够做到。而且,首先是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胆识。”
    “儿臣也有考虑过让刑部送几个死囚犯过来培训,万一出事的话,玩具处的匠人们心里也许能好受点儿,承受的压力小一点儿。可是飞行实验太过重要,儿臣对此心里没底。”
    康熙皇帝继续自得其乐的品茶,轻松悠闲的撇了撇茶碗里的茶叶沫儿,对于儿子的困扰,不光完全没有丝毫的感同身受,还借机嘲讽大开。
    “瞅瞅你那个烦恼的小样儿,真是让皇阿玛没眼看。朕说了给你安排好,你偏要逞强,现在知道自己就不是这块料了吧?没有自知之明的小子。”
    呆儿子研究个火器发动机啥的,包括现在的这个飞机,是挺厉害,可是这个心软求全的毛病,看来是没有办法改掉了。还好,他自己知道分寸,从来没有瞎好心过。
    康熙皇帝心里琢磨着,将来哪个小儿子可以在这方面帮帮太子,从现在就开始着重培养一番。
    真是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哎。
    不理会儿子因为这个自找的小烦恼产生的郁闷,康熙皇帝又换了话题,问“呆”儿子:“这几年你观察了弟弟们的天分才华,你觉得他们将来都适合做什么?”
    今儿被自家皇阿玛频繁转换问题,搞不清楚方向,看起来更“呆”了的胤礽,老老实实的回答,“回皇阿玛,儿臣觉得,大哥有不错的的军事才华。虽然不是很出众,但他够努力,也有热情,将来可以成长为一员合格的大将军。”
    康熙皇帝点头,不是人人都有太子的脑袋瓜子的。以太子的“非人”天资,能对大阿哥有个“不错”的肯定评价,看来大阿哥确实是不错了。
    “三弟他对于文学创作和语言方面都很有兴趣,也愿意下功夫学习,将来可以从事编书,翻译这些方面的事务。”
    康熙皇帝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三阿哥虽然没有容若那样的才情文采,但是胜在够认真刻苦,确实可以朝翻译方面和编书方面培养。
    胤礽喝完了手里的半杯奶-子茶,吃了两块点心,缓了缓思绪,才继续组织语言,“儿臣是一直比较疼爱欣赏四弟的。”
    “性情很真,很勇敢,而且非常会守财,毅力过人,有担当。关键是他能定下心来,坐的住。儿臣本来的打算是,等四弟将来长大了,就让他负责批复每天收上来的这些奏折,还有户部的大小事儿。”
    康熙皇帝忍不住咳嗦出声,脸色发黑。
    合计着四阿哥那小守财奴的较真模样,最得太子的欢心?
    想到这几年,每次他外出回来京城,都来找他打滚哭诉的大小臣子们,康熙皇帝以前觉得他们活该,现在却不由的对他们生出一丝同情。
    他可以想象,如果真的是让那个天天亦步亦趋的跟在太子身边转悠,唯他太子二哥马首是鞍的四阿哥掌管户部,别说是那些想要伸一下小手,借点儿小钱花花的大小臣子,就是他这个皇阿玛,也很难再舒心痛快的花钱。
    憋屈。
    第102章 飞机
    细细的数一数四阿哥从小到大的那些表现, 康熙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黑。
    上次八阿哥想要四阿哥的一只木头小狗狗,整整跟他哭闹了两天, 闹的宫里头人尽皆知的,皇贵妃也跟着劝说, 他就能硬是撑住没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