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只是这宫里头也没个正经的女主子,否则那还需要我这把老骨头出面?” 一想起太子的亲额娘赫舍里皇后,太皇太后的心里就难免的要叹一口气。
    赫舍里皇后打小儿也是在她跟前长大的,那么好的一个孩子,怎么就是没熬过去哪一劫那?  她自己这一撒手走了,留下皇上和太子这父子二人,多艰难啊这些年。还有那不到一年就跟着离开的钮钴禄皇后,太皇太后又是一叹。
    “太皇太后,那奴婢就通知下去,让阿茹娜格格明儿个进宫一趟?”眼见太皇太后又想到了皇上是否要再立皇后的事儿,苏茉儿姑姑赶紧的转移话题。是否立佟佳贵妃为皇后,让皇上自个儿决定就好。
    “恩,去吧,通知阿茹娜明儿进宫。再让人通知太子,明儿也过来慈宁宫一趟。两个小家伙也好久没见了。”
    虽然皇帝和仁孝因为自小青梅竹马的,感情特别好,导致现在皇帝一想起来仁孝就伤痛不已。可是她老人家还是想着太子身边儿,也能有个可以说说真心话的人,毕竟她和皇上,都不能陪着太子一辈子啊。
    只求列祖列宗保佑,太子将来啊比他皇阿玛要幸运,不要有他皇阿玛当年的痛苦抉择。
    苏茉儿姑姑看的这个折子,当然是康熙皇帝专门送过来给太皇太后看的,说是给女娃娃们一个玩耍读书的地方。
    将来这大清的作坊越来越多,先从小姑娘身上开始推广这环境保护的事情试试,又怕这些女娃儿们会觉得无趣,不光这负责人都是她们同龄的女孩子们,还加进来服装饰品啥的花样儿。
    太皇太后虽然觉得这个折子写的有条有理,有模有样的,大气磅礴不说,还有很多可谓是开历史先河的智慧非凡的道道儿,不像是孩子们之间玩闹的小事。
    可是又觉得这确实也不是什么大事,三格格和五格格也都长大站住了,有活泼机灵的阿茹娜带着,多处几个闺中的朋友,培养培养做事的胆量和能力,也挺好。
    这个世道,对于女子有着诸多的苛刻要求,这些女娃娃能有如此机遇,多学点儿本事,涨点儿见识,将来怎么都能照顾好自己。
    这也算是她作为大清的太皇太后的一番心意吧。这些年吃斋念佛,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的出生长大,她这颗已经冷硬的心,也跟着越来越软,越来越暖。
    其实这事儿还要从几天前,康熙皇帝看过小太子送来的,他精心准备了好些日子的两个折子说起。
    这个男子学院他可以想办法安排安排,尤其是在京满人这天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筹建个官学很是必要,至少都要他们读书识字。
    然后再借着这个军校,把老祖宗们领兵挂帅,打江山,定江山的本事传承下去,想来满清八旗应该不会太反对。
    这个工校也很有必要,工部尚书不是见天的跟他喊缺人吗?就让他们工部赶紧的操办起来吧。
    至于商校,这个不着急,可以慢慢来。正好户部在推广新式记账法和阿拉伯数字以及算术符号,那就让户部尚书带着人慢慢的操办起来就好。
    但是这个女子学院,难住了康熙皇帝。你说他们满朝文武,一群大老爷们,怎么出头操办此事?
    更何况这满蒙家的女儿们还好说,不讲究那些繁文缛节,不能抛头露面什么的。
    可这汉人家的小姑娘,可不是那么容易迈出大门的。那些古板的,迂腐的,死守所谓先人礼节的酸儒们不知道要怎么和他闹腾。
    康熙皇帝只要一想到这茬就头疼不已。太子那个臭小子就会把事情推到他这个皇阿玛这里。那些大臣们和老百姓又不是他捣鼓的器械,让他们怎么转圈就怎么转圈儿。
    琢磨了半天,纠结了半天,康熙皇帝终于想到了一个算是好法子的法子。
    那就是根据上次太皇太后要在宫里建设玩乐场的经验,这个女子学院也让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出面就好。虽然有点儿小无赖,但是有用就行。
    于是康熙皇帝就找个时间,拿着这个建设女子学院的折子,来到太皇太后的慈宁宫,巴拉巴拉的那么说了一通。
    总之就是太子对于“裹脚”女孩儿失去生命之事很是同情,想到了自己的姐姐们。要给两位姐姐和阿茹娜格格找几个玩伴一起进学,还要弄个报纸练练手。反正这些女孩都到了要学习管家理事的年纪了等等。
    平民的女子学院还好,贵族女学这一块可不好管理,一般人镇不住那些在家里娇生惯养长大的贵女们,所以不光是要太皇太后出面,还要再借个苏茉儿姑姑当院长。
    太皇太后被康熙皇帝这么一通忽悠,加上她老人家又不知道男子学院的事情,更没想到问一下,觉得建设这个女子学院,这是好事儿啊。于是就满口答应了下来。
    慈宁宫传话的小宫女离开以后,喜梅和春兰两位姑姑对视一眼,随后一起走到里面一间隐秘的屋子,继续刚才的问题:“这几天宫里头已经走了不少熟面孔了,都说是家里男人犯事了被连累的。”
    “现在刑部和慎刑司都在严查这些有头有脸的奴才的家人,喜梅,关键时候你可不能乱心软犯糊涂。”
    “春兰你放心,我待会儿就去找梁爷爷,让他帮忙传个话,劳烦刑部大人派人去我家彻查一番。反正那个家这几年都是靠我养着的,哥哥的那份工也是看着我这个太子殿下大宫女的身份找到的。”
    “从小到大,我都在替那个家做牛做马,也算是还清了他们的生养之恩了。”
    顿了顿,想到她那个好逸恶劳的父亲和贪得无厌的母亲,可能真的是有借着太子殿下的名头为非作歹,造了什么孽债,喜梅姑姑就恨的不能自已。
    咬着牙,喜梅姑姑和关心她的好姐妹说出深藏在心里的决绝:“我以前就和他们说过,如果他们胆敢借着我的名头勒索别人,拿了不该拿的银子,我就一把火烧了那个家,再给太子殿下以死谢罪。”
    那个家,那些家人,真的是耗尽了她所有的亲情。几乎每次家里人见面的时候,都是想着法儿的问她要银子,要这要那。
    当年为了让哥哥过得更好,居然把她这个亲生女儿送到了这个吃人的皇宫里头,让她在贵人面前争宠博脸面。如果不是老天爷垂怜,让她遇到了太子殿下,她现在早就被葬到乱葬岗,喂了野狗了。
    “呸呸呸,说什么那。快呸呸呸。” 春兰姑姑觉得喜梅要真的因着那样的无情无义的家人给连累了,真的是太不划算。
    “呸呸呸!”
    在整个皇宫都是人心惶惶,甚至他当年刚刚重生大清朝,亲自挑选的大宫女之一的喜梅姑姑都要自动求彻查的时候,小太子却是自在悠闲的,跟着康熙皇帝派来的礼部官员,熟悉即将到来的拜师仪式。
    第57章 火器37
    自从胤礽的身体彻底的没有了隐患, 完全好起来后,那感觉真是非常特别的神清气爽, 天高海阔,甩掉身上二百斤负重的轻松感, 真是走路都好似要飞起来。
    思考问题,读书做功课等等都不用像以前那样精打细算的卡着时间,顾忌着身体会不会撑不住了,还恢复了满人师傅们教导的骑马射箭布库等功课,用康熙皇帝的话说,太子站着不动弹也透着一股生机勃勃的精神气,看着就心里特别的舒坦。
    所以这个拜师仪式练习, 对他来说当然是非常的简单,加上礼部官员中负责拜师仪式一事,亲自前来毓庆宫教导小太子的这位王大人, 好像是那些异常敬仰崇拜太子殿下的人群里的其中一个,对待小太子那叫一个热情恭敬, 让在一傍伺候的魏忠小管事心里直冒酸水。
    本来这位王大人是计划着明天再过来毓庆宫一趟, 也趁机可以和太子殿下多接触接触, 可是这才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太子殿下就把拜师的流程都记住了,动作举止也都是规范无误了, 实在是没有理由在继续呆下去。
    在心里感叹一声,真不愧他最崇拜的小金童太子殿下,有点无奈又满是尊敬的说道:“太子殿下的聪慧真的是让微臣佩服不已。拜师仪式是在后天, 请太子殿下明儿个再把这个具体流程看几遍,在仪式中不要有什么疏漏就好。微臣就先告退了。”
    “王大人放心,孤定是认真对待。今儿个多谢王大人。魏忠,送送王大人。” 胤礽目送王大人离开,抬起左手看了看手腕上这只简洁清雅的男子手表,想着这个时候皇阿玛应该在批阅奏折,就打算去乾清宫请安。
    脱掉刚刚身上穿的这身沉重繁琐的礼服,换上利索的新式便服,再换上一块童趣十足的孩童手表,上下收拾妥当,听到春兰姑姑进来禀告说,太皇太后让他明儿晚膳后去一趟慈宁宫,小太子嘴里就答应了一声。
    “春兰姑姑,可是还有什么事情要说的?”
    春兰姑姑当下就给小太子蹲了一礼,“太子殿下,奴婢就知道,任奴婢在怎么装作没事儿,也瞒不过您的眼睛。”
    “回太子殿下,有事情的不是奴婢,是喜梅姑姑。现在满京城不是都在查那些为非作歹,欺压老百姓,败坏皇家名声的奴才们的家人吗?  喜梅已经去找了梁爷爷传话,让刑部的官员也去她家查查。” 春兰姑姑说完还一脸可惜的表情,为着那稳重干练的喜梅姑姑,居然有那样子不上台面的家人。
    小太子皱了皱眉,他没想到喜梅姑姑的家人也属于要严查的那一类,“这事儿孤知道了,等刑部和慎刑司查完后看事儿轻重再说。如果确实有妨碍,就安排让喜梅姑姑去跟着女医官们学医,或者去其他的去处。”
    “春兰姑姑给喜梅姑姑带个话儿,让她不用担心,不管结果如何,孤总是不会让她归家就是了。”
    “奴婢一定转告喜梅。太子殿下仁慈。奴婢替喜梅给太子殿下先磕个头。” “咚”的一声,春兰姑姑没等小太子反应过来就是一个结结实实的响头。
    有了太子殿下的这句话,喜梅的后半辈子可算是有了保障。刚刚她这心里是真的担心,就怕喜梅家里真做了什么犯法的事儿被查出来,喜梅就会被送出宫返家。那样的话,喜梅还不知道会被她那些无耻的家人怎么榨干利用,甚至把她直接发卖了。
    春兰和喜梅这两位姑姑,一起在毓庆宫共事,伺候太子殿下,几年下来感情处的特别好,春兰姑姑家的父母弟妹又都是和善无争的人,对比一下,对喜梅姑姑的遭遇就很是同情。
    当年她是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全家人都填不饱肚皮,出门也没有一件完整的衣裳,听到宫里头给吃穿住用还给银子,就自己报名小选进了宫。  本以为在宫里安全的混到年龄出宫,再嫁个鳏夫什么的,就这么的凑活完这辈子了,谁知遇到了当年的小太子要换宫女太监,她还被挑中了。
    进了毓庆宫后因着做事细心周到有担当,被小太子这个慧眼的伯乐几番提拔,做了掌管毓庆宫衣食的大宫女。
    她的父母家人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日日夜夜的提着心,生怕她在宫里受了什么委屈,或者是得罪了哪位主子小命就没了。又因着太子殿下对毓庆宫的宫女太监都特别大方,经常赏赐银子,家里现在不光是衣食无忧,还攒出来一些余钱供她弟弟去私塾念书。
    春兰的家人对太子殿下那是当救命恩人一样的感恩戴德,觉得她能服侍金童转世的太子殿下那是天大的福分,再想想自家老闺女都这个岁数了,出宫嫁人的话确实也没什么好人家,就同意了她自梳的要求,留在宫里做了姑姑。
    “太子殿下,这毓庆宫上下所有的宫女,奴婢都敢保证她们的人品。可是她们的家人,有的挺好,有的真的是让人恨得牙痒痒。这不管是哪个的家人,只要查出来,就应该是和其他人一样,狠狠的惩办。”
    “奴婢们能进毓庆宫伺候太子殿下,那是菩萨怜悯,佛祖保佑。”
    “大家伙儿都很珍惜这个福气,更不想为着那些不值得的家人给您的名声抹黑,又怎么会舔着脸替那些自作自受的家人撞木钟?不说太子殿下您眼睛里不揉沙子,就我们自个儿也绕不过自己的良心。”
    “奴婢只是觉得,喜梅她这辈子,实在是太过委屈了。也就是进了毓庆宫,才知道什么是人过的日子。奴婢实在是不忍心看着喜梅姑姑这么好的人,却天天的被她家人欺凌勒索。”
    春兰姑姑说着说着就眼眶发红,给小太子又磕了一个实在的响头。不管怎么说,她们这是又给太子殿下添麻烦了。
    “春兰姑姑快起来。” 小太子赶紧扶起眼泪快掉出来的春兰姑姑。 “你们有什么委屈或者是困难,一定要来找孤,不要隐瞒,也无须去劳烦梁大总管。”
    “孤让魏忠跑一趟慎刑司,把你们的意思给传达了,再让审查喜梅家人的刑部官员们给想个法子,让喜梅姑姑不再受她家人的胁迫。”
    春兰姑姑感激涕零,这下喜梅真的是要一劳永逸的摆脱那一家蚂蟥一样的家人了。 “奴婢谢谢太子殿下,奴婢遵命。”
    小太子原本轻松的心情因为喜梅姑姑的事儿,却变得有点儿沉重。想着皇阿玛琢磨的,要让汤斌大人做毓庆宫詹士府詹士的事儿,就有点儿迫不及待的要见到康熙皇帝。
    “你不同意让汤斌做毓庆宫詹士?为何?” 康熙皇帝有点吃惊,他和太子昨儿提了一句,这事儿基本就是已经定下来了。根本就没想要让太子发表什么意见的意思,更没想到太子会反对。
    “回皇阿玛,儿臣回去查阅了一些有关汤斌大人一直在研究和亲身执行的“朱子理学”的资料,儿臣对于朱熹先生的《四书集注》和教学理念也颇为赞赏钦佩。”
    “可是儿臣对于他过于强化“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加深社会对于女子的束缚这一点,实在是不敢认同。”
    康熙皇帝忍不住扶额,“胤礽啊,让汤斌做詹士府的詹士,并不是要让你跟着他学习朱子理学,也不是要你和汤斌深交,你的詹士府需要一位詹士,而皇阿玛觉得汤斌挺合适的。而且皇阿玛也已经嘱咐过他了,不会让他对你见天的唠叨的。”
    胤礽看自家皇阿玛那一副他在无理取闹的模样,有点小委屈,汤斌大人哪方面合适啊?
    “皇阿玛,汤斌大人清正持证,以身作则,不贪不拿,这些年来一家人都生活十分简朴,儿臣很是钦佩。汤斌大人是个好官,放到任何地方,都能造福一方百姓。让他入詹士府只为教导儿臣,有点可惜了。”
    “儿臣心目中的詹士府詹士人选是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万斯同这一类专心做学问的先生们。”
    ···
    “胤礽,汤斌是个好官,皇阿玛也明白你的意思。  可是你还记得两年前,皇阿玛派人恳请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和万斯同这四位先生入仕,都被他们严词拒绝的事吧?”
    “那位万斯同现在虽然在史局修订《明史》,可是坚持不接受朝廷给他的官衔,也从不领朝廷发放的俸禄,一直住在他的好友大学士徐元文的家里。” 康熙皇帝想到这些心里也是忍不住的发愁。
    汉人都说“子不言父过”,对于老祖宗们当年和前朝的战争,尤其是汉人念念不忘的民族仇恨“扬州三日屠”,他身为大清的皇帝,满清的八旗子弟之一,立场如此,又能做什么去缓和?
    那几位先生确实都是大才,比汤斌更有真才实学,这些年更是一直在南方各地开馆讲学,教书育人,教学经验非常丰富。
    他本人对于这些先生也很是钦佩,他也非常想把他们几位请进宫讲讲学,谈谈经。既不追究他们一直以“明朝遗民”自称,也不追究他们组织过反清复明的各种“诗社”。
    还有那位王夫之老先生,到现在可还没剃发那,真以为朝廷不知道吗?装聋作哑罢了。
    “皇阿玛,儿臣知道这个有点儿强人所难,尤其是王夫之先生家里的情况,儿臣也不强求。詹士府詹士一职没有好的人选就暂时空着吧,皇阿玛?”
    “我们派人到这四位先生家里都客客气气的询问一次,表明皇阿玛和儿臣的一番心意就好,也顺便看看这几位先生在著书讲学方面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顾炎武先生的“今天下之大患,莫大乎贫。” 还有王夫之先生批评朱子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儿臣认为他们说的都太对了。万斯同先生既然人在京城,儿臣自是可以把研读史书的时候遇到的问题,都委托徐大人代为请教万斯同先生,想来他不会拒绝。”
    “行。皇阿玛都答应你,还有什么事吗?” 刚刚见到太子来请安的开心劲儿都没了,康熙皇帝表示不想和太子继续聊天。
    “有,皇阿玛。”小太子厚脸皮的当没察觉自家皇阿玛对他的嫌弃,一脸认真的继续说着:“派人去问询这四位先生的时候,把内务府新研究的手表带着,每人给送一块。想来这些先生们都会需要的。”
    手表目前已经可以制作,可是因为人手限制,数量并不多,除了康熙皇帝和小太子这几位可以一天换着好几块的佩戴之外,其他的宗室勋贵们能人手一块就不错了,因此还没有正式开始对外售卖。
    胤礽想着既然派人去请这几位先生,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总不好空着手去,这个手表可是最合适的礼物了。应该不会被这几位先生扔回来。
    “行。还有吗?” 一人一块手表,正好显示一下朝廷的气量和诚意。
    “回皇阿玛,还有。儿臣记得书上的记载,顾炎武先生是在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四,在山西曲沃韩姓友人家,上马时不慎失足,呕吐不止,初九丑刻卒。”
    康熙皇帝猛地站了起来,又习惯的在御书房转圈圈。
    顾炎武和王夫之两位先生确实年龄大了,王夫之因为当年清军入关那时候的战乱漂泊,身体一直是不怎么好。可是顾炎武老先生确实是老当益壮,都快七十岁了,还习惯的经常外出访友,或者是游山玩水。
    康熙皇帝没怎么思考一会儿,就决定派人去干预此事。  反正都忍了那老头这么多年了,让他再多活几年也行。也好看看那个拧巴固执却又惜命的顾老头,被他派去的人救下以后,脸上是个什么表情。
    “顾炎武的事情,皇阿玛派人去安排。”  这个时候康熙又忍不住想起来他一直想问却没有问出口的问题,今儿个被顾炎武这事情一引,忍不住的就想要问一问:“胤礽,你乌库玛麽···?”
    胤礽一愣,明白了康熙皇帝想问的事情,站了起来,一脸严肃的回答:“皇阿玛请安心,乌库玛麽得享晚年。平时让乌库玛麽开开心心的,多加保养,当然更好。因为阿茹娜格格和儿臣的介入,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自然也有了很多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和我们关系亲密的人,变化最大。”
    说到这里,小太子有点儿不好意思,他想到了因为他的间接原因,内务府没有历史上的强势富贵,还引得皇阿玛处罚了德嫔娘娘的家里,嘟嘟可是跟他提到过,将来德嫔娘娘还会给皇阿玛生育一儿一女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