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0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知道。”韩冰点头。
    某些重伤的病人,会因脑部受损导致语言功能受阻或不会说话,韩冰也曾遇到过这样的被害人。
    “你怀疑他患了失语症?”韩冰又问。
    “不确定,不过他刚送过来的时候,其实是有意识的,是后来推进急救室才昏迷的,那时候你们警察和我们医生都找他说过话,但他没回我们。”
    “对,是这样的。”韩冰身后的一名警察说。
    “是吗?这倒有点头疼嘛!”李珏皱起眉头。
    “算了,我们也别猜了,还是等他醒过来再说吧。”邱主任露出笑容。
    “嗯,也是,那我们先走了,有什么消息你联系我们。”
    “好的。”
    韩冰和李珏匆匆离开医院,出发赶往刑警大队。
    “怎么说?”行驶途中,李珏问韩冰。
    对于目前情况,李珏基本属于一头雾水,他此刻很想知道韩冰想法。
    “什么怎么说?”
    韩冰正开车,漫不经心地问。
    “我觉得你要考虑清楚,那个人,万一醒不过来……实话实说,还挺麻烦的。”
    “对,不过我现在在想另外一件事。”
    “嗯?”
    “你说他为什么能活下来?”
    “呃……”李珏一愣,“活下来……不就……活下来了?刚医生不也说了,这小子年轻,生命力强。”
    “不是。”韩冰摇摇头,“绝对不是生命力强。你看看另外几个死者,再看看凶手是怎么下手的,说白了,凶手有一万种方法可以让他死得彻底,干嘛要搞得这样不死不活的,感觉不像凶手的作风。”
    “我也觉得挺怪的,按理说,凶手不会放过他的呀!”
    李珏是个典型的墙头草,又顺着韩冰的意思说。
    “凶手是肯定不想放过他的,留下活口,对凶手能有什么好处?但问题是,他还是活下来了。我认为可能性有两个,第一,是凶手杀他的时候,他对凶手做出顽强抵抗,导致凶手没成功,甚至搞得凶手也受伤了,第二,是凶手杀他的时候碰到什么干扰,凶手被迫放弃了。我个人是倾向于第二种可能。”韩冰说。
    李珏点点头,不禁觉得韩冰分析相当有道理,问:“那碰到的是什么干扰呢?”
    “这个就难讲了。”
    “不管怎么样,我觉得首先要那小子醒过来,醒不过来,不说话,什么都白搭!”
    “是,所以你要派人密切关注他,他开不开口对我们特别重要,假如他看见了凶手长相,对我们来说就是最直接的线索,没办法,现场给的线索实在太少。”
    “我知道。”
    “但我们也不能干等,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开口说话,万一跟医生说的一样,他醒不过来,或者患了失语症呢,对不对?我们也得做事,具体我再想想,等等开会的时候布置一下。”
    “行,开会时间定在下午四点半吧,我发群里,他们应该也撤了。”李珏快速发了条简单的讯息到网络聊天群里,又说:“大韩,我还想到一种可能性。”
    “什么?”
    “你说,凶手会不会就是那个沈默,然后他把自己伪装成受害人,免除怀疑?”
    韩冰呵呵一笑,说:“这个想法我也有过,但就在我脑子里闪了一下,马上没了。”
    “为什么?”
    “四个字,不切实际。”
    “哪里不切实际,你讲讲。”
    “我觉得你小子……真是那些侦探小说看多了,对,确实,假如他是凶手,把自己搞成那副惨样,我们是不大会怀疑他,但你仔细想想,换作是你,你会把自己搞成那副惨样么?你让自己稍微受点伤还能理解,他是直接把自己弄废了,现在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这代价也太大了吧?”
    “也是。”李珏笑了。
    “再有,你要考虑这个案子的案发环境,如果是那种封闭一点的案发环境,比如说,某某小区,某某商场,或者更小的地方,因为凶手的实际活动区域比较小,容易暴露,要么杀完人逃不走,所以是可能选择伪装一下,但这个案子,你想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三更半夜,又是那种荒郊野外的,应该算是最完美的杀人场所了吧?那他有必要搞那么复杂?他完完全全可以杀了人后安然撤离,保证没人注意他。说实话,要不是有人报警,我们绝对不会那么快发现尸体,那块地方是真的隐蔽。”
    “对,有道理!而且那条大路上面,监控摄像头也不多,就算他走大路,我们也难找。”
    “嗯,他也不一定从大路撤,我感觉这凶手心挺细的,不过该做的事还得做,监控录像我们还是要回查一下。”
    “这个肯定。”
    两人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刑警队大门前,大门处的保安替他们开了门,停好车,两人即刻上办公楼。
    走上四楼,两人直奔会议室,参加会议的其他人已基本到齐,分三排坐。
    韩冰和李珏坐上会议室主席台,同坐主席台的还有警队指导员章辰平,警队顾问王宝泉。
    韩冰就坐,在他身前桌上,苏晴摆放了几张照片,全是警员到达现场后第一时间拍摄的被害人照,其中包括重伤昏迷的沈默。
    除照片外,桌上还有一份苏晴总结的案情汇报。
    韩冰拿起照片,除了沈默,其他人的尸体现场他都亲眼见过,所以只是简单过目,他着重看了沈默的那张,发现照片内的沈默满身是血,头部,身体,有好几处伤口,但头部伤口与身体伤口相比又有明显区别。
    韩冰凑近照片,问身旁的王宝泉:“他头上的是摔伤吧?”
    “对,我们找到他的时候,他就躺在土坡底下,一开始还以为死了。”
    “是,这都能活下来,确实挺不容易的。头有摔伤……那他应该是从坡上掉下来的吧?”
    “应该是。”
    “还有个问题……”韩冰放下照片,直起身体,“他身上的伤,明显是钝器造成的,那他是在坡上被人打下来的呢?还是不小心掉下来以后,再被人打的?”
    “都有可能。”
    “嗯……”
    这时候,李珏大声对底下的人宣告:“好了,别说话了!安静一下,我们开个会。”
    下面霎时无声,不少人纷纷打开笔记本。
    “我先简单通报一下,关于本市昨晚发生在太湖大道,靠近西山一处荒地的一起性质极其恶劣的重大杀人案……”
    韩冰拿着苏晴给他准备的案情汇报,将案子从头到尾陈述了一遍,由于此案发生于11月15日晚,韩冰故取名为“1115案。”
    “总体来说呢,本案案情特殊,复杂,性质严重,恶劣,现场看起来比较乱,也留有很多痕迹,但其实凶手做事粗中带细,安排得比较细致,他留下来的线索,几乎都是无关紧要的。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找到真正有力度的线索,自然而然的,我们对凶手的身份,甚至连可能的范围,都是一片空白。”
    韩冰说得有些丧气,底下的警员脸色也略显难堪。
    “大家也知道,这个案子,市领导和局领导相当关心,所以我们的压力是非常非常大的。接下来呢,我们要把其他事情全放一放,专攻这个‘1115’大案!反正加班加点肯定免不了,跟大家提前打个招呼。”
    台下讨论了一番,又归于平静,这时肖正勇问:“大韩,我觉得我们要先弄个凶手轮廓出来,不然连个方向都没有,不好搞。”
    肖正勇是警队的资深警员,当了三十多年刑警,也是警队的教员,说话有一定份量。
    “我知道,不过这个案子,画凶手轮廓会比较困难,因为范围太大。我刚在车上跟小李也分析过,你们想想,那种时间,那种地方,总共六个人,五个死了,一个半死不活,这样的局面,导致可利用的,掌握凶手情况的信息很少。”
    “就是呀……”女警员周岑附和道。
    “但是呢,我跟小李,对这次的凶手,倒有些其他的认识,等等我再讲这个事情。现在我先提两个要素,第一个,杀人凶器,第二个,案发现场!”
    参与会议的人都知道,杀人凶器和案发现场是至今还未发现的。
    韩冰继续以一种责备语气说:“大家都是老警员了,经验丰富,我们队里现在没有实习生,做的时间最短的也至少三年以上,所以大家应该知道,杀人案的三要素:动机、凶器、现场,动机就先不谈了,但是这么大一个案子,怎么会找不到案发现场和凶器?我们破案的线索和证据,往往是建立在这三个要素之上的!”
    韩冰语气很重,会议室气氛顿时有些僵硬。
    “所以说,我希望大家都开动脑筋,好好地想一想接下来这个案子该怎么解决。现场我们还要继续查,而且范围必须扩大!”
    底下部分警员匆匆把韩冰交代的事记录下来。
    韩冰看着手头的被害人照片,会议室顿时陷入短暂的平静。
    过后,韩冰慎重地说:“虽然我们还没有找到案发现场和凶器,但我们手头也不是没有一丁点东西,首先呢,我请大家注意一件事……”
    韩冰拿起被害人照片,在台下众人眼前一张张翻,等翻完最后一张,他问:“谁来告诉我,这组照片有什么特点?”
    台下沉默片刻,童军说:“应该是凶手的杀人手法不一样。”
    “对!”韩冰的语气充满赞赏,“就是手法不一样……你们可以看,照片中的六名死者,其实他们的死法和尸体完好程度,区别是相当大的。这个叫方思燕的女死者,她是死于简单的窒息,尸体没受任何的外伤。接着,是这个叫徐峰的男青年,还有本案的唯一一个幸存者,现在重伤在医院的沈默,他们都受到了钝器造成的伤害,尽管说一个死了,一个没死,但他们身上伤口不多,还在比较能接受的范围。再下一个,是这叫丁苗的女死者,她的情况更惨一点,身上伤口不但多,而且深,关键是,她被扒光了衣服,吊在了树枝上,凶手对她尸体采取了明显的侮辱意图。最后呢,也是最惨的两位,一个名叫周浦,一个名叫顾强,他们遭到了分尸,被装在两只旅行袋里。”
    “对,他们受伤的严重程度,基本上可以按这个顺序排。”李珏说。
    “一般来说,连环杀人案犯,总是会选择自己擅长的杀人方式,对待每名被害者,在手法上,不应该出现这么大的区别。”韩冰补充。
    “那有没有可能……不止一个杀人凶手呢?”周岑问。
    “小周问得好,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考虑一下。但是以我个人的见解来说,在那种场合下的杀人案,凶手应该只有一个。”韩冰说。
    台下不少人点点头,表示同意。
    “因为很简单的道理,那块地方是个荒郊野外,平时根本不会有人去,既然有凶手出现在那里,说明凶手就是扑这些人去的,所以就算不止一个凶手,那也是团伙作案,不大可能是几个不相干的凶手,正好碰巧凑到一块去了。”
    台下响起一些轻微的笑声。
    “所以呢,从我们破案的思路来说,我建议我们暂时还是考虑只有一个凶手,那么问题也就来了,为什么这个凶手,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付这六个人呢?而且不要忘了,这个连环杀人案没有什么周期可言,是在一个晚上,几个小时之内发生的事情!”
    韩冰阐述重点,众人纷纷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奇特性。
    “我认为……结合凶手粗中带细的行事作风,以及我们找不到案发现场和凶器来看,凶手多半是一个比较理性,一个比较会思考的人,他杀这么些人,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为了发泄,是一次有计划的行动,他有他的目的,包括对待每名被害人的不同方式,肯定有他的原因。”
    “会不会是仇杀呀?”一名男刑警问。
    “不排除这个可能,我也觉得这个可能性比较大。”
    “我稍微讲几句啊……”警队指导员章辰平一直没有说话,这时候说:“刚才大韩总结得非常好,包括凶手的特征,我认为可以当成是凶手一个比较大概的轮廓。然后我再提一个重点,就是关于现场,像这种大案子,哪怕你凶手再精明,再细致,你现场不可能处理得滴水不漏,对不对?我们要从一些细节方面,比如说血迹啊,脚印啊,被害人遗留在现场的物品啊,等等等等,一个个去分析,去研究,我相信,肯定还有突破!”
    “血迹的话……”苏晴应道,“不知道为什么,现场的血迹不多,大滩的血迹只在被害人发现尸体的地方,其他地方都是些星星点点的血迹。关于脚印,因为地形的原因,我们只能在土坡或者土坡附近的软泥土上找到一些相对清晰的脚印,我们也跟被害人的鞋子初步比对过,除了被害人周浦,其他被害人的脚印全找到了,但是还有一组新的脚印,是跟所有被害人比对不上的。”
    “哦?那么这组脚印是怎么样的呢?”章辰平问。
    “这个事情没跟我们讲么。”李珏说。
    “对,因为这个事情在你们走了以后才发现的。脚印的话,从大小看,这人的脚肯定不大,甚至可能是个女人,然后穿的应该是那种比较常见的运动鞋。”苏晴说。
    “女人?”李珏眉头一皱,“不会,这个案子不会是女人做的。”
    韩冰点头说:“要么是一个身材矮小的男人。”
    “有没有可能这组脚印不是凶手留下的,是别人的?”童军猜测。
    “你的意思是,除了凶手和六个被害人,还有其他人在场?”肖正勇问身旁的童军。
    “反正这组脚印肯定是个关键!”章辰平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