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63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如今这做衣裳做鞋,可全都是手工的。家里的孩子一多,衣裳都做不过来,几乎是天天给缝缝补补,全手工的话能累死个人。有缝纫机就好办多了。
    这种处理的二手缝纫机,是不需要工业券的,给钱就卖。
    今年这全家的新衣服,都是林雨桐在缝纫机上做的。丹阳这丫头个子还不高,坐着够不到下面脚踩的地方。但她敢摸索啊,家里没人,她倒是摸索着把缝纫机给学会了。坐着够不着,可以站着踩。
    大人不在家有大人不在家的好处。
    比如丹阳,就迅速成长了。
    孩子们在家,哪怕不饿,都爱翻腾的找东西吃。再加上还有个老喊饿的朝阳。
    于是,三个在家,小日子过的悠哉。
    等林雨桐发现家里油瓶里的油下去的飞快的时候,这几个天天吃煎鸡蛋已经吃了有一段时间了。
    鸡蛋林雨桐是单独放在柜子里锁着的。不是怕他们偷吃,主要是怕家里来的外人不小心看到了,人家要说的。外面在坛子里放着也就那么些个。天天早上有蛋羹,也没少了他们鸡蛋吃。可结果了,这才几天的工夫,三个人干掉了大半篮子鸡蛋。
    四爷还笑:“能折腾的自己找吃的了,证明真的长大了。”
    能为了半篮子鸡蛋训斥孩子吗?
    做父母的只有心酸了。
    晚上孩子们睡了,林雨桐却睡不着。跟四爷半夜起来,两人躲在书房里,用烤炉烤东西呢。小蛋糕、饼干,都做了十几斤,快天亮的时候,又蒸了一锅包子,肉包子、油包子、糖包子,就冻在外面的瓮里。想吃了在火上热热就能吃。
    叫端阳吃呢,端阳只尝一个,就不再吃了。
    这东西如今难得了,给弟弟妹妹留着吧,“他们长身体呢。”
    可端阳也正是发育的时候,林雨桐给捡了一碗的包子,得有七八个肉包子:“都吃了!”
    端阳端着碗,然后愣愣的看林雨桐。他想起之前看见桂兰婶子把城子手里的碗打掉,不叫城子在她家吃饭的事了。这一刻,他的眼泪不知道怎么的,就掉了下来。宝柱叔和桂兰婶子,是城子的亲叔叔亲婶子,可是他们是怎么对城子的?就那样的态度,可结果呢?大家还都说人家叔叔婶子好,给想办法找了工作,吃上了商品粮。那是对城子有大恩的。
    那自己呢?
    叔婶不是亲叔婶,自己就是一个出身不好的要饭的。可是他们待自己呢?
    亲爹娘也不过如此了。
    厂里不止一个人这么说过。
    好些人都说:“你小子是掉到福窝窝里了。”
    此刻,他端着一大碗的肉包子,那边叔还把蘸料碟子往这边推。婶子在一边叮嘱说:“该吃就吃。咱家最下面的柜子里,饼干蛋糕都有。你正长身体,别亏了嘴。”
    这一刻,他脑子里什么都没有,直直的跪下,不由自主的叫了一声:“爸!妈!”
    这一声叫的,把四爷和林雨桐都叫的给愣住了。
    就见这孩子把碗高高举过头顶,然后额头挨着地面,砰砰砰的磕头。
    朝阳蹲在地上还把头埋下去的看,起来小声说:“大哥哭了……地都湿了……”
    眼泪掉在砖地上,像是在下雨。
    这个样子,叫人心里怪不落忍的。
    林雨桐叹了一声,四爷就说:“起来吧。出去洗脸洗手,回来吃饭。”
    就这么的,算是多了个儿子。
    过年的时候,听着端阳叫爸妈,家里人都心里奇怪,但谁都没问。就算是默认了。这孩子勤快,到谁家都先干活。辛甜喜欢的什么似的。过年给端阳的压岁钱也最多,“你参加工作了,也有同事要相处,那点学徒工拿的工资,够干啥的?拿着吧!”
    今年大垚两口子也回来了。
    两人属于不回来不行的。
    回来干啥来了?送孩子来了。
    进了腊月添了个孩子,如今也刚刚才满月。林百川给孩子取名叫跃进,林跃进。
    当爹妈的是那种孩子叫啥名字都行的类型,回来连皮三天,把孩子给常秋云一放,就走了。当兵是这样的,命令就是命令。
    常秋云怕大儿媳妇不高兴啊,就说:“回头我骂他们去。真照看不过来,我可以过去……”
    “妈!”辛甜倒是笑了:“他们那边的条件,到底是艰苦。孩子在那边,医疗条件这些都跟不上。他二叔和婶子走的时候,我瞧着两人是真舍不得。可不舍得有啥法子呢。怎么对孩子好,怎么来呗。能这么放回来,也是信我呢。我跟大原,一直也没生下个老二,跃进就在家养着,以后跟援朝亲。兄弟们将来,才相互有个帮衬。”
    常秋云就跟林雨桐说:“我当初就是看上辛甜这一点了,她这性子,肯吃亏,对孩子心软,是个能当长嫂的。”
    辛甜这嫂子,也确实是没有叫人指摘的地方。
    从丹阳到骄阳,一个接着一个的,放在托儿所能放心,可不都是辛甜照看的。就是晓星家的援华和爱华,人家也照看的不错。几个孩子都可亲他们舅妈了。就是骄阳,家里有点好吃的,都想着给她舅妈送点。不是对孩子好,孩子们是不会如此的。
    这就跟古代挑宗妇似的,有个大气的,不爱在小事上计较,心眼又正的姑娘做宗妇,那是一个宗族的福气。
    放在小家,也是这样的道理。
    换个小心思多的搁在林家试试,早就处不到一块了。
    大垚两口子把孩子留下了,林雨桐把家里的奶粉小米还有那些去年留下来的磨出来的米粉,都给送到林家去了。
    孩子半岁前,肯定得各种的奶喂养。至少也得等半岁后,吃点米糊糊之类的,也就算是养活了。
    老太太说林雨桐有心眼:“你这一袋子米粉,可算是救了咱家跃进的小命了。”
    是啊!
    这一过年,依旧是不见一滴雨。
    再这么下去,田里的麦苗都得旱死。本来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不,就闹起了春荒。
    到处都是缺粮食。
    然后粮食供给,紧跟着就降低了标准。
    一个刚出生的婴孩,每月给粮食三斤。
    少儿六斤,儿童八斤。成人,二十一斤。
    就说林雨桐和四爷家吧,骄阳算是少儿,一个月给六斤粮食。像是丹阳和朝阳,一个月给八斤。四爷和林雨桐带上勉强算是成年人的端阳,每人二十一斤。
    先不说大人能不能吃饱吧,就说孩子,骄阳一个月六斤能吃饱吗?以孩子一顿饭吃半拉子馒头算,一个馒头二两,一天一个半馒头,也得三两吧。一天三两,一个月就是九斤。就这,还都不全是细粮。细粮顶饿,粗粮不耐饥,这能吃饱吗?肯定是吃不饱的。骄阳尚且如此,更不要提丹阳和朝阳。要叫这俩孩子不饿着,有个十八九斤差不多。可如今只有八斤,怎么办?谁家舍得孩子饿肚子?
    那肯定得从大人的粮食里往出挤了。
    要是给俩孩子挤出粮食,四爷和林雨桐平均每天就只有二两。
    没错,就是二两的粮食。
    孩子们上课都是只上半天课,都饿的没精神。
    到了周末,四爷和林雨桐去开会了,端阳在家看弟弟妹妹。原以为几个孩子在家等着呢。
    结果回家的时候不见孩子们,等到天都黑了,几个人才回来。
    端阳扛着麻袋,丹阳背着骄阳,朝阳手里拉着跟绳子,绳子后面坠着个破布口袋。
    不知道的,还以为四个孩子逃荒去了。
    四爷没问,先从丹阳的背上把骄阳接去。林雨桐这才问:“你们干啥去了?”
    端阳喘气:“不去不行,大家都叫我们去呢。不去这不是说咱家不缺粮吗?我寻思这不行,就说去吧……”
    丹阳接过话头,“本来我哥一个人去挺好的,结果骄阳和朝阳非吵着要跟着。我也只好跟着去了。”
    去哪了?
    干啥去了?
    朝阳一屁股坐到地上,把布袋子解开:“妈,你看,够咱们吃两天的了。我们上国营农场去了。”
    林雨桐蹲下看看,“这是……”绿油油的,不是野菜,“怎么瞧着像是麦苗呢?”
    “就是麦苗!”四爷肯定的说。
    端阳把麻袋解开,叫林雨桐看:“人家都去割大麦苗,我们也跟着割了一点。”
    朝阳在一边得意:“他们抢着割大麦苗,小麦苗都没人割,我这一口袋都是小麦苗。”他仰着弄的乌七八糟的小脸,等着大人夸奖。
    可大人们都知道:抢着要的,肯定是保证能吃,而且相对好吃的东西。没要抢的,估计是味道不敢恭维吧。当然了,肯定没毒。羊啊牛的,都吃麦苗,不也都没事。
    国营农场那边,水利条件跟的上,庄稼受的影响不大,瞧这麦苗的样儿,想来庄稼长的还挺好。
    但长的好,不一定收成好。这不是就被偷了这么多吗?
    饿极了,什么不吃啊!
    半天的劳动成果了,孩子们还都等着吃呢。
    说实话,林雨桐真没吃过这东西。她还是请教了别人才试着做的。怎么做呢?就是把大麦苗清洗干净控干水分,然后用一点玉米面搅拌起来,上锅蒸上半个小时。
    有条件的,出来泼点热油,盐等各色调味往里一放,就是一味美食。
    要是没条件,放点盐就吃吧,也挺好吃的。
    还别说,大麦苗没什么怪味,吃到嘴里又劲道,确实是不错。
    至于小麦苗,林雨桐尝试着做了一点点,出来之后推到朝阳面前:“你尝尝!”
    朝阳吃了一口就‘呸’,不是不能吃,是真不好吃。
    又发怪味甜又发各种粘,反正是不好下咽。
    给他难受的簌了口才说:“怪不得都没人割呢!怎么这个味儿呢?”
    第1232章 旧日光阴(44)三合一
    不管是大麦小麦,麦苗割了庄稼就算是没收成了。
    估计是农场被偷的多了,很快的,人家的保卫科就带着人巡逻了。听说有些地方都背着枪了,看见有偷青的就鸣枪示警。不过这个农场没有,场长是个很厚道的老者。人家是这么说的:“不是实在没办法,谁吃那个?行了,带着人巡逻,叫他们知道这东西不能偷就行了。”
    麦子这些庄稼是叫人看着,但是在不好的地上给牲畜种的苜蓿,却刻意的没叫人怎么看管。话是这么说的:“人都吃不饱,还管那些牲口。牲口饿极了不管是啥都能吃,反正是饿不死……先顾着人吧……”
    于是,那些苜蓿就成了大家的最爱。
    如今大家都只上半天班,消耗不起那个体力。剩下的半天,就是各想各的办法去了。
    农场的苜蓿,农场的野菜,都是大家的目标。于是,到了农场就发现,附近乌泱泱的到处是人。
    谁家要是有在农场的亲戚,那可占便宜了。人家麦地里拔出来的草里,其实大部分都是能吃的野菜。不叫进麦地没关系,只等着捡人家的草呢。
    苗大嫂这些人呢,就跟人家说:“我们帮你们除草,你们叫我们把野菜带走就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