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假千金养家日常 第13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夏至劝了几句也没劝住,李婶子做好的饭菜已经热了两遍,索性干脆就这样了,打算等沈惊春把人接到再热菜,三个人站在院门口不停的张望。
    不知望了多久,总算是看到自家两辆骡车出现在了几人视线之中,那跟在车边走着的正是去接人的沈惊春和芒种。
    方氏视力不太行,夏至和李婶的势力却很好,伸手往那边一指就说是县君接人回来了,方氏眯眼一瞧,喜滋滋的就小跑着迎了上去。
    先朝沈延东夫妻打了两个招呼,随即视线就落在了周氏怀里抱着的孩子身上,喜道:“哎呀,冬冬都长这么大了。”
    去年她们来京城的时候,小孩子连路都走不利索,几个月不见,更是长的虎头虎脑的可爱的紧。
    小孩子也不怕人,加上路上过来的时候周氏有教,一看见方氏就脆生生的喊了声奶奶。
    喜的方氏恨不得立刻搂着他亲香亲香。
    “娘,这都到家门口了,咱回去再说吧。”
    沈惊春看的好笑,这就是远香近臭了,对着自家孙子孙女,方氏都不见得这么热情,现在看到沈志辉的儿子,倒是爱的不行。
    方氏应了一声,忙招呼了李婶回去热菜。
    两辆骡车拖着这么多东西进了巷子,又在沈家院子门前停了下来,引得邻里纷纷探头出来张望问是不是有亲戚来了。
    方氏热情的介绍了两句,就推脱家里人一路奔波,先进去休息休息吃个饭,后面再介绍大家认识。
    李婶手脚很快,灶膛里的火又一直都焖着没灭,饭菜的香味一下就飘了出来。
    这院子不大,按照沈惊春的打算,沈延东他们来了肯定是要去茶山那边的,骡车上面的家当便也没有卸下来:“只拿换洗衣物下来吧,这两天先在城里逛逛,东西一会吃完饭,我叫芒种他们先把东西送到四哥那边去。”
    不提沈志清还好,这一提他,吴氏就有点待不下去了:“也不用逛了吧!现在咱家举家迁过来,以后总有机会逛的,现在也三月了正是春耕的时候,还是先干正事要紧。”
    她说着又笑道:“这几个月没见过二郎,倒还真是有点想他。”
    沈志津也道:“是啊,二哥走了之后,我玩什么都觉得没意思。”
    见他们坚持,沈惊春便只好作罢,最近天好,当初户部那边从家里拿走的棉种,如今也开始晒种了,沈延东几人来的正是时候,正巧赶上了种棉花。
    她打算等棉种晒好之后,自己跟着看两天,后面的事情就顺手交给沈延东去办了,她也好专门忙其他的。
    吴氏这边挂念着二儿子,连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都吃的无甚滋味,一顿饭吃完,略休息了一会,就表示可以出发了。
    到茶山的距离可不是东水门码头可比,沈惊春再想省钱,这个钱也省不了,总不能真的让一家人人走过去,路程远就算了,关键吃完饭时间也不早了,真要走过去,说不得还没到地方天就黑了。
    倒是沈延东猜到沈惊春要叫马车,忙叫了沈志辉跟了过去,抢在沈惊春前面付了车钱。
    一路晃晃悠悠的到了茶山,那边晚饭刚吃完,车直接赶到后门口,门敲响之后可巧来开门的就是在院里消食的沈志清,瞧见沈惊春的脸,还没来得及问她这么晚过来干啥,就被后面冒出来的沈志津等人给惊呆了。
    使劲揉了揉眼睛,才确信自己没有看错,大喊了一声娘啊,就迎了上去。
    没看到沈志清之前,吴氏那是日思夜想,等到看到儿子好手好脚的出现在自己面前,吴氏又觉得没那么想了,想到大儿子回家时说的话,心思早就飞了出去,眼见二儿子迎了上来,吴氏只借着灯笼投下的灯光看了一眼,就忍不住往他身后看去,嘴里还轻声问道:“豆芽呢?”
    在平山村那边,除去读书人,一般像沈志清这样大的人,孩子都能走了,唯有沈志清一直高不成低不就,家里偷偷给他相看了几个姑娘,他都说没看中。
    谁知道来京城一趟,倒是跟沈惊春身边那个小丫头看对眼了。
    沈志清老脸一红,下意识转头看了看,才小声道:“娘你干嘛啊。”
    沈惊春当时说这亲事能不能成全看豆芽的意思,后来沈志清就托方氏悄悄问了,人豆芽也是愿意的,但豆芽虽然现在没有血亲在身边,沈志清却还将这事看的很重,打算等爹娘进京之后,正经托媒人来提亲的。
    吴氏一张老脸直接笑开了花,见儿子这么护着未来儿媳妇也不生气:“行了行了,瞧你这没出息的样子,没提亲之前,我不会乱说话的。”
    话是这么说,可等院子里其他人听到动静,跑过来帮忙卸行礼,吴氏的眼神就黏在豆芽身上下不来了。
    第132章
    吴氏对豆芽的印象可以说的上是很好。
    当初沈惊春被赶出京城, 外人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族长却是知道的,自然也知道那种情况下, 豆芽还愿意跟着沈惊春来平山村, 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这小丫头虽然看着瘦小,但很重情义,而且勤快不多事。
    之前还没来京城的时候, 这小丫头就开始长个了, 现在几个月没见, 她不仅个子长高了,身体也开始发育,养了几个月没有下地干活, 肤色也变白了不少, 更显得眉清目秀。
    等到东西卸完,一家人的住处安顿好, 吴氏就悄悄的摸到了沈惊春的房里:“惊春啊, 你看啊, 我们老两口现在也到京城了, 你四哥呢他年纪也不小了, 你看他跟豆芽的事情是不是也应该开始操办起来了?”
    沈惊春一愣,倒是没想到他们一来, 首先操心的就是沈志清的终身大事。
    吴氏见她面露难色, 心就往下沉了沉。
    豆芽这小丫头当初于沈惊春是有救命之恩的, 沈惊春也一直把她当妹妹看, 后来还叫方氏认了豆芽做干闺女。
    沈惊春被封为县君的事情, 沈志辉回家也说了,这也是他们一家会下定决心来京城的原因之一, 莫非这干姐姐得了大造化,便看不上平头老百姓的堂哥了不成?
    沈惊春眼见着吴氏脸上的笑容变的勉强起来,心知自己这一迟疑叫她误会了,便干脆解释道:“咱们都是一家人,我就跟大伯娘明说了,豆芽我是当成亲妹妹的,她年纪还小,之前跟着我在徐家的时候,领的也是粗使丫头的差事,身体亏空的厉害,我是想着再养她一两年的,您也知道这女人生孩子本就是在鬼门关走一遭,更何况这身子骨瘦弱的更是如此的……”
    吴氏听她这样一说就狠狠的松了口气:“我还当什么呢,这好说,先叫他们成亲不同房便是了。”
    说着不等沈惊春回答,又摇头道:“还是算了,毛头小子年轻气盛难免冲动,还是先将亲事定下来吧,等这两天稳定下来,我就去找媒人上门同你娘商量这个事。”
    吴氏能这么想自然是再好不过,沈惊春将人送走,又叫了豆芽来,将吴氏的话转述了一遍。
    惯来有些没心没肺的小姑娘也羞红了脸,丢下一句全凭干娘和姐姐做主就火烧屁股的跑了。
    看的沈惊春连连摇头。
    到了第二日,拿到了棉种的钟员外果然带着人直奔茶山这边。
    这一片棉花试验田于大周而言,至关重要,虽然包括皇帝在内,所有知情人都相信了沈惊春关于种植棉花的经验之谈,但朝廷还是显的很郑重。
    户部的人每天来回跑是肯定不现实的,是以便在棉田附近新建了一些房子。
    等人一来,沈惊春便将大堂哥沈志辉又介绍了一遍。
    这是前一晚与沈延东一家商量好的。
    沈延东四十多岁,正常来说还是壮年,可古代环境差,尤其是农村人,能活过六十岁都算高龄,跟朝廷打交道看看能不能混上一个公职这种事,还不如交给沈志辉去办。
    钟员外显然对沈志辉的印象很好,想也没想就答应了沈志辉跟着种棉花的事情:“这很好呀,前几日听了县君的吩咐,我们正打算多招几个人来跟着一起种棉花呢,到时候也就能如县君说的那般,早点将棉花在全国普及,让所有人过上穿得暖的日子,届时还望沈公子多多指点他们才是。”
    沈志辉有了上一次来京城的经历,现在再碰到钟员外这种往常碰不到的官员,心态也稳了很多,笑着就朝人见了礼,谦虚的表示一定会竭尽所能。
    沈惊春的地跟朝廷的棉花试验田紧挨着,钟员外倒也不要求沈惊春每天跟在后面忙前忙后,只叫她隔三差五的过来看看这边种棉花的进度,哪里需要改进。
    而户部的人也能够比较两边的棉花生长进度,从而找出他们在种棉花一事上的不足。
    棉花种植业进行的如火如荼,辣椒种植业也进入了正轨,京城这边比祁县要冷,气候的原因,一样的东西在两个地方播种的时间便不太一样,前后约相差了一个月左右。
    沈延东等人的到来,大大的缓解了沈惊春手上人手不足的情况。
    加之张大柱等人如今也算立起来了,沈家各处产业几乎都有自家人管事,没过几天就到了谷雨。
    茶山那批茶树,大多都是移栽过的,如今要用到异能的地方太多,根本无法像之前在平山村种植玉米一般,现在只能将异能兑水,分批次进行灌溉。
    可即便有异能水浇灌,清明的时候,那批茶叶也没能缓过劲来,茶叶并不多,拢共也只炒出十斤,两斤送进宫里,两斤送到长公主府,自家留了两斤待客余下的四斤全都送了出去。
    谷雨前几场春雨一下,移栽的茶树全部存活,茶叶倒是开始疯长。
    沈惊春百忙之中抽了空,在附近村子招了些十来岁的少女开始采茶。
    京城这边哪怕是乡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是富养女儿的,十来岁的少女待字闺中一般很少会下地干活,多是在家做些家务绣花,采茶这事都是手上的事,附近几个村子一走,很轻松便招了二十名采茶女。
    豆芽炒茶虽不行,但经过去年两次采茶,如今也算是老手,领着人采茶的事便交给了她负责。
    沈惊春自己则领着新招的几个人和姜家派来学习的几个人,开始炒茶。
    炒茶这事,上手不难,可想要炒出好茶远非一日之功,沈惊春自己是个半吊子,手艺不怎么样,可不论是新招的人,还是姜家送来的人悟性都很高,关键是不怕苦不怕累,俩锅茶叶炒下来,就似模似样了。
    茶叶采摘的第二天,沈惊秋就带着几个人直奔茶山。
    他需要的工坊已经建造的差不多了,后续关于收尾之类的事情,则要他本人到场亲自指导。
    兄妹两个各忙各的,一天下来,直到晚上吃饭,才算见了一面。
    “这工坊建成,我先试试能不能烧出玻璃来。”
    这玻璃跟大周朝已有的玻璃当然不是一样的。
    之前沈惊春说的话,其实并不是没有道理,烧玻璃涉及到的东西很多,以古代的条件,首先温度就直接卡死了很多的可能性。
    沈惊秋之前说的信心十足,其实事实如何,他心里很清楚,想要烧出现代那种玻璃,是肯定做不到的。
    沈惊春头都没抬一下:“我觉得相比起烧玻璃,你不如研究一下烧红砖,或者水泥砖,这两样东西以现在已有的条件,你努力一下还是能烧出来的,青砖的价格实在太贵了,你只要烧出红砖或是水泥砖,然后咱再找个合伙人一起办个厂,发家致富成为大周首富指日可待啊哥。”
    她扒了几口饭下肚,才直视她哥道:“或者你研究研究化肥?再不然搞搞肥皂?或者钢筋?混凝土?其实我觉得以上这些都比玻璃有用。”
    她穿越过来好歹还有个空间和高级木系异能呢,她哥就一个不成熟的金系异能,如今能升级,靠的还是她以前攒下来的晶核。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啥也没有,谈什么搞发明创造?玻璃烧的再好,以现在的技术也烧不出现代那种可以用在门窗上的玻璃,真还不如搞点有用的。
    沈惊秋被他老妹说的有点动摇了,可现在工坊都已经造起来,完工在即了,现在说放弃,是不是有点可惜,想了想他还是道:“我先试试呗,能行最好,不能行我再改行造肥皂烧红砖。”
    “哦,对了。”他说着从怀里摸出一张有些皱巴巴的请帖来:“昨日有人上门,说是有位高小姐请你去赏桃花。”
    院子里天色已经有点暗,灯笼还没点起来,沈惊春将碗搁在膝盖上,翻开帖子看了看。
    帖子是高静姝亲自写的,内容就如沈惊秋说的一样,就是去她家别院看桃花。
    她将请帖一合,随手丢在一边,端起碗又开始干饭:“不去,有什么好去的,桃花哪有有钱花随便花好看,我有这个看桃花的时间,还不如回城看看陈淮呢,算算时间,他第三场是后天出来是吧?”
    沈惊秋点点头:“不错,是后天出来,前两场据说写的得心应手,第三场想来也不错,我看这小子对自己倒是信心满满,你明晚还是早点回城吧。”
    沈惊春瞅了他一眼:“你不是一向都不太喜欢陈淮吗?老爱用话呛他,今天这态度咋变了?”
    沈惊秋冷哼一声道:“这小子走了狗屎运娶到我宝贝妹妹,大舅子不喜欢妹夫不是很正常?我不喜欢他你还能离婚不成?”
    “哥屋恩。”
    “那不得了,说起来这个哥屋恩,你说我编个新华字典咋样?这要是搞出来,我不得成一代大儒,留名青史?”
    “想法不错,等你玻璃搞出来,可以试试。”
    ……
    时间一晃到了四月会试放榜。
    三年一次的会试,每次都是京城顶顶重要的大事,会试放榜虽不比殿试传胪,但却同样引人注意。
    沈惊春等人,包括沈延东一家,都是头一天就从茶山回了城。
    全家上下都比往日起的早些,早早吃过了早饭,一大群人就往贡院那边走。
    沈家人起的早,但还有比他们更早的,还没到贡院门口,眼前已经是一片人山人海。
    虽然还没到盛夏,但如此多的人全部挤在街道上,味道也并未好闻到哪里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