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假千金养家日常 第11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沈志清冷哼了一声,但到底还是因为这个话面色好看了一点。
    沈延东是个老实人,能说出这种话来,对他来说已是不易,起码能证明在当时来说,他的确是这么想的。
    这么一想,他就道:“咱家不能再跟二叔三叔搅合在一起了,那个辣椒作坊看着是挣钱,但挣的再多,也遭不住二叔三叔这么作啊,我看不如就直接退出作坊吧,老老实实种两年地,我这边给惊春办事,她给我工钱的,还说等以后地里的收益高了,工钱也会涨,等我存到钱,就把爹娘接到京城来。”
    他年纪轻各方面经验都不足,但好在态度勤勉虚心好学,来京城这段时间一直都跟着身边的人学东西,短短三个月不到,做事就老练了不少。
    沈惊春想了想道:“要是大伯愿意,也不必等到四哥存到钱啊,原本我只是想好好经营我那些地没想着搞什么茶山的,但计划总赶不上变化,我说实话,我现在还挺缺人的,大伯来了可以直接把春耕的事接过去,四哥可以专心管茶山那边的事。”
    沈惊春现在的身家比上虽然不足但比下却是有余,家具店发展良好,她更是准备再招一批人手,搞点别的花样出来,但大寒小寒他们还没历练出来,还需要一个人盯着才是。
    田地那边,等正月十五过后所有人都恢复正常工作,也要开始找人修工坊了,她空间里面的种子很多,但对于目前的沈家来说,贪多嚼不烂这个词就很适用,所以起码这一两年内,种来卖钱的作物非辣椒莫属。
    其他的这个时代没有的农作物,她也打算种一些,但这些东西种来都是自家吃或是送人用,并不打算卖钱。
    连带着跟辣椒工坊一起建的,还有沈惊秋点名要的一个小型的窑炉,建来给他烧玻璃用的。
    除这些之外,还要准备春耕,山上的茶树移栽,山下的池塘要开始挖,到处寻摸合适的树苗,每一样都需要人手。
    而她手里如今还算顶用的,也就是一个冬至,一个夏至,一个沈志清,另外张大柱也勉强算是一个。
    这么一想,她的表情更诚恳了几分:“大哥,不论大伯来不来,你就先在京城这边帮我一段时间吧,我真的很缺人。”
    她倒是想过外聘管事,但古代这种地方,用外聘人员干点粗活还好,涉及到管理层,其实并不保险,多的是那种见钱眼开被人收买之后出卖东家的人。
    而如果去牙行买的话,也很难碰到好的。
    像姜家徐家这些世家,家里的管事都是从小开始培养起来的,能力怎么样先不说,起码对自家的忠诚还是靠得住的。
    沈志辉表情复杂。
    沈志清听自家堂妹这么说,早就转怒为喜了,满脸笑容的道:“对呀大哥,你就留下来吧,先干两个月存点钱,到时候再把嫂子和阿承接过来。”
    阿承就是沈志辉的长子,小孩子一天一个样,农村的孩子皮实,才满周岁不久就已经走的很稳当了。
    “大哥你不为自己想想,也为阿承想想啊。”沈志清再接再厉道:“咱家现在跟二叔三叔他们还住在一个大院子里呢,阿承这么小,你又不能时刻看顾,要是被其他人带坏了可怎么办?到京城就不一样了,有明榆和蔓蔓带着,到时候还不等上学堂就可以先学字了。”
    沈惊春前面说了那么多,也不抵后面沈志清拿沈明承出来说事。
    沈志辉几乎立刻就妥协了:“可是……你已经来了京城了,我再来京城,家里只剩下三郎一个,咱爹娘怎么办?”
    沈惊春道:“所以啊,就叫大伯和伯母带着志津一起来嘛,过了十五我就要开始招人干活了,大富大贵我保证不了,但跟在我后面做事,你们家一年能存下来的钱,肯定不会比在平山村种田少的。”
    两家虽然是亲戚,但沈惊春也没打算自掏腰包养着他们。
    就如同现在给沈志清开的工钱一样,到时候等到沈延东他们都来了,也会按照各自干的活给他们发工钱。
    短时间内吃住肯定是不用他们担心的,他们家除了大堂嫂周氏要带娃,其余的人都可以干活,只要活干的好,只能攒到钱的嘛。
    “可我爹他,未必愿意来啊……”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像他们这样的年轻人有拼劲很正常。
    但沈延东已经四十多岁,像他这个年纪的人,内心里更多的是希望生活能安稳,抛弃老家的一切,拖家带口背井离乡的远赴京城,他是真的未必愿意来。
    跟沈惊春坐在一起一直静静的听着大家说话的陈淮这才开了口,低声道:“若是为了儿女的亲事呢?”
    沈惊秋兄妹两个随着他话齐刷刷的转头看向沈志清。
    方氏虽然说事情还没明了之前叫沈惊春不要提这个事,但她跟陈淮之间向来没有什么秘密,她自己也喜欢每天睡觉前,对着陈淮碎碎念,知道沈志清跟豆芽相互看对眼的当晚,她就把这事给陈淮说了。
    而沈惊秋则是因为天天跟这两人在一个屋檐下,自己看出来的。
    “如果是四哥要成亲,但是惊春这边的活计实在离不的人,大伯他们会不会来京城?”
    沈志辉愣住:“成……成亲,二郎?跟谁?”
    沈志清的脸一下变的通红:“这……八字还没一撇,现在说这个是不是太早了啊?”
    沈惊秋老神在在的道:“早什么啊,迟早的事情,难道你以为我们豆芽是那种见异思迁的人吗?还是说你只是玩玩而已,其实根本没打算娶她?”
    啊……这……
    怎么越扯越远了?
    什么叫玩玩而已啊?
    沈志清满脸郁闷:“说什么呢?我们老沈家往上数几代,也找不出这种混球啊,我当然是认真的,只不过我现在一穷二白的,家里给存的钱又被爹拿去填窟窿了,怎么跟人家姑娘提亲事?”
    这一点,来自现代的兄妹两个倒是有点赞同。
    以前时不时就能在新闻热搜上看到有人谈了几年,最后因为几万块彩礼闹的不欢而散的。
    虽然作为堂兄妹,沈惊春也很想沈志清能够跟豆芽修成正果,但豆芽毕竟也是跟她家认了干亲的,人小姑娘如今也不过十六岁,沈惊春自己都不想那么早结婚,当然更不希望看上去还像个小学生的豆芽这么早结婚。
    “所以啊……”沈惊秋顿了顿道:“先用这件事把大伯他们匡来京城,你跟豆芽先定亲,暂时不成亲,你作为一个男子汉,先存点钱攒点彩礼,等过两年有点了钱再谈成亲的事情,男人嘛就应该先立业后成家,要努力赚钱,这样才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如果一个男人一贫如洗,那肯定是没办法让家人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的。”
    在场几人,除了沈惊春,其他三个男人都感觉有被内涵到。
    尤其是已经成家的两个人。
    “看我干什么?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沈惊秋挑了挑眉,视线在三个小年轻身上扫过,尤其是落在陈淮身上的视线更是意味深长:“拿我打个比喻,如果我是先立业后成家,我还会出现上山采药然后摔坏了头的事吗?显然不会,因为我如果有钱了,即便我买不到草药,我也可以花钱叫人上山去采,这样一来我就不会摔坏脑子,我不摔坏脑子,我媳妇就不会离我而去,我两个崽也就不会在单亲家庭里长大,我娘也不会被净身出户赶出沈家。”
    “这说明什么!”
    沈惊秋看着三个神色复杂的小年轻缓缓的道:“这说明先立业后成家,才是大丈夫所为,像那些明明没有什么本事,却非要搞的家里有亿万家产要继承一样,迫不及待的娶个媳妇,三年抱俩,带着一家人过苦日子,这种行为很不可取。”
    几个小年轻哪里见识过这些。
    在古代这种地方,讲究的一向都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不出儿子的人简直要被钉在耻辱柱上被别人指指点点。
    虽然他们自己没有这种想法,但这个时代几乎所有人都是这种想法啊!
    三年抱俩,人家起码后继有人啊,有什么不对吗?
    沈惊春见自家老哥越说越离谱,沈志清已经被打击的一脸我是谁我在哪的表情,就忍不住瞪了自家老哥一眼道:“事情也不是绝对的。”
    她道:“一贫如洗就成亲并没有什么,因为男女双方都很年轻,对于这个社会来说,年轻就是资本,只要夫妻同心不惧艰苦,两个人往一处使力,或许不能大富大贵,但起码生活会向着好的方向走。”
    “而先立业后成家则不一定了,这种说法说不上好不好,因为这都是看个人,但风险还是有的,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做生意是赚是赔,所以到底是先成家后立业,还是先立业后成家,全看个人选择,但我哥有一点说的还是很对的。”
    “孩子生下来就是责任,父母不能那么自私,在明知道家里情况不好的前提下,还要一个接一个的生,每一个小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如果有的选择,他们未必会愿意降生到这个世上来。”
    沈志清被说的头昏脑涨。
    一时间既觉得沈惊秋说的很对,又觉得沈惊春也没错。
    尤其是夫妻同心这句话,更是说到了他心里:“那……要不等我爹来了,就找媒人提亲?我又不懒,豆芽也很勤快,我们一定能把日子过好的。”
    沈惊春咳了两声:“我觉得吧……这个事情最主要还是看豆芽的想法,当然,当务之急,还是四哥你先攒攒钱吧。”
    第118章
    正月十五这天, 一大早的,外面就热闹了起来。
    上元节在古代来说,向来都是个很重要的节日, 过了这一天, 所有的行当都会开始正常营业了。
    在祁县那种小地方,上元节都张灯结彩的庆贺,更别提京城这种大都市了。
    大周定都在这百多年, 这个城市早已经发展的无比繁华, 是大周当之无愧的第一城, 除了御街是由礼部出钱出人布置外,其他的街道几乎都是两边的商户主动出钱布置。
    家具店虽然开张时间不长,但声音是有目共睹的不错, 挣了钱在这种时候也就不能省。
    大清早的, 就由冬至出面跟前后左右的商户共?商议着,开始布置店门口这一块。
    家具店也停业了一天, 如今家里人多, 根本轮不着沈惊春干活, 很是松快的当了一天的甩手掌柜。
    本来按照姜莹莹的性格, 这么热闹的节日, 她肯定是要来找沈惊春一起出去看灯游玩的,但张家那边说了上元之后上门提亲, 姜夫人最近看她看的很紧, 等闲不许出门抛头露面。
    经过了去年上元的事情, 沈惊春自己对赏灯这件事也提不起兴趣来, 哪怕知道在天子脚下, 应该不会有人猖狂到拍花子。
    方氏想想去年的事情也是心有余悸不太想在今天出门,但架不住自从上学之后日益开朗的两小想出去。
    沈明榆作为哥哥倒还没什么特别的表示, 但沈蔓却是将想看灯几个字明晃晃的表现在脸上,她不哭也不闹,就拿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可怜兮兮的看着你,简直能将人心都看化了。
    方氏更在乎两个孩子的安全,始终板着脸无动于衷。
    沈惊秋这个便宜老爸只坚持了几十秒就败下阵来:“要不,就多带点人,带她去看看?”
    这时候他是真的恨自己这双脱了后腿的伤腿,带闺女看花灯啊,多么好的培养父女感情的机会,就这样偷偷溜走了。
    沈惊春很不想出去凑这个热闹,但紧接着陈淮也在这种撒娇卖萌的凶猛攻势下败下阵来。
    沈蔓以前在平山村的时候话很少,方氏怕她出事,也会可以拘着他们兄妹两个不让出去玩,后来沈惊春回去,家里条件好了能出去了,村里其他孩子又因为兄妹两个兜里吃的多而捧着他们。
    两兄妹都聪慧的很,玩了几次就不爱跟那些人一起玩了。
    如今到了京城进了学堂,里面?窗虽然少,但也有几个?龄人,能读得起书的大多都是家里条件还可以的,也不会出现那种刻意捧着他们的举动。
    以前甚至不怎么赶跟陈淮说话的沈蔓,如今也敢明晃晃的朝他卖萌撒娇了。
    “家里人这么多,看两个孩子应该也没什么吧?我们也不多玩,去看看热闹就回来。”
    到底是沈明榆最敬爱的姑父,陈淮不像是沈惊秋那样只记着闺女,他还非常贴心的把沈明榆也带上了。
    沈志辉兄弟俩也都用一种对啊的表情看着她。
    “行行行,你们都是好人,就我是坏人好了吧。”
    沈惊春无比郁闷,就陈淮难得表现出的这个狗腿样,她几乎都能预想到未来他也会是个不折不扣的女儿奴了。
    早早吃过晚饭,一家人收拾妥当,就准备出发。
    沈惊秋是肯定去不了的,方氏怕儿子在家无聊,也选择不去,李婶本来就是京城本土人士,看了那么多年花灯也看够了,也不去,余下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要去看灯。
    高桥离御街不算远,他们出门又早,也就没有驾车。
    一行人过了桥,就顺着东大街一路往那边逛。
    按照古代人的习惯,一般都会在年前把十几天里要用的吃的喝的买齐,然后一直到正月十五,除了一些特定的行当,其他都是不开工的。
    今天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一年之中最后一天松快日子,想出来的不想出来的,几乎都出来看花灯了。
    天还亮着,街上就已经摩肩接踵全是人了。
    沈明榆兄妹两个这一年的伙食好,跟当初沈惊春才回祁县之时,简直判若两人,不仅长了肉连个子也长了不少。
    沈惊春固然是能抱得动的,但除了她之外,在场所有人长时间抱着几十斤的人走动,也多半吃不消,再加上她们人多,干脆将两个小孩团团围在中间。
    还没走到御街,原本说对赏花灯没兴趣的沈惊春就看着路边各色花灯移不开眼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