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假千金养家日常 第5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接旨?
    陈淮很快反应过来,这多半就是牛痘的赏赐下来了,也不再耽搁,直接将沈惊春抱上骡车就要同大满去买接旨要用的物件。
    “别忙活了,我家老爷早都准备好了,陈公子赶快上车吧。”
    两辆车出了城门一路疾驰,很快就到了沈家门口,高管家招呼车夫一起将马车上,高县令备下的东西往下搬,一进院门,就叫方氏等人赶快去沐浴更衣,等会圣旨到了要是衣冠不整的叫宣旨的天使瞧见,那可是大不敬。
    方氏直接被圣旨两个字砸的晕乎乎的愣在当场。
    高管家一脸的恨铁不成钢,也顾不得男女大防,伸手在方氏肩头拍了拍:“老太太别愣着了,那圣旨一会就到了,对圣旨不敬可是杀头的大罪。”
    方氏吓的打了个哆嗦,后面陈淮也扶着沈惊春进了院子,那车夫和同来的小厮已经将香案从马车上搬到了院子了。
    一家人洗澡的洗澡,来不及洗澡的也换了最干净体面的衣服出来,好不容易忙完,高县令就带着一众衙门的官吏陪着宣旨的天使进了院子。
    原本看着还宽敞的院子里呼啦啦一下就站满了人,随着一句圣旨到,满院子的人都跪了下去,听着宣旨的太监宣读圣旨。
    沈惊春的脑子稀昏,直到那太监念完最后一句,尖着嗓子说了一声陈夫人接旨吧,她还没反应过来陈夫人是谁,可双手已经下意识的举过头顶接过了圣旨。
    沈家众人已经在高管家的临时教导下,知道了接圣旨的流程,那圣旨一到沈惊春手中,立刻俯身下去谢皇上隆恩。
    作者有话要说:
    这是因为没有设置自动更新时间,而差点忘记更新的加更~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老是把几章存稿往存稿箱一丢,忘记设置时间就叉掉了网页,看来得去买点核桃补补脑了~
    第62章
    高管家以前在京城诚毅伯府的时候, 是见过这个阵仗的,因此也还算镇定,一宣完旨立刻就往那宣旨太监手里塞了个荷包, 只说天使一路舟车劳顿, 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请天使喝个茶。
    宣旨的太监不动声色的捏了捏,见这荷包如此轻薄,便知里面必然是塞了银票, 往常在京城宣旨, 这样的荷包里面至少也装着一张五十两的银票。
    高桥直起身也凑了过来, 笑道:“苏公公,多年未见,公公风采更胜往昔啊。”
    那被称作苏公公的太监也笑了起来, 显然与高桥还算相熟, 朝他行了一礼才道:“高大人别来无恙,大人治下屡立奇功, 回京之后才是平步青云, 听闻小公子已经找到了, 老奴还未恭喜大人呢。”
    “哈哈哈, 同喜同喜, 公公一路过来风尘仆仆,高某已经在县城最大的酒楼备下了酒席替公公接风洗尘, 不如公公先移步?”
    赏赐下来的东西如同流水一般被搬进了院中, 摆满了整整一院子, 苏公公审视一圈见事了, 也就应了高桥的邀请, 只是临出门时倒是又盯着沈家兄妹看了好一会,总觉得在哪见过他们一样。
    陈淮不动声色的将捧着圣旨的沈惊春拦在了身后。
    高桥笑道:“这沈娘子得了风寒如今还高烧没退病着呢, 不如先让她回去休息,叫我这季渊侄儿作陪,我与公公多年未见,也好好喝几杯叙叙旧情。”
    说着又朝陈淮道:“季渊就同我们一道去县城吧。”
    陈淮倒是想拒绝,可高桥当众说出来,这还真不好拒绝,因此也应了声,嘱咐了大雪等人好好照看娘子记得喂她吃药,就随着高桥等人一起走了。
    这么大的阵仗一来过来,别说平山村了,便是整个祁县都惊动了,宣旨的仪仗后面跟了一大串没事干的人一路跟到了平山村,如今宣旨的人一走,他们这些人却都留了下来,看着满院子的珠光宝气,羡慕的直抽气,有的人碍于天威根本不敢靠近,可有的人却想趁着人多浑水摸鱼进去摸两件物件。
    只是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被沈族长带来的沈氏族人给隔开了。
    沈氏一族三十来户人,家家户户都不缺青壮年,便是连沈家老宅那边沈延安听到消息也赶来帮忙,几十号壮汉将沈家大门口围了个水泄不通,旁人根本挤不进去。
    陈里正等人也是等宣旨的仪仗走了之后,跟在沈族长身后才进了沈家的院子。
    先前那旨意虽然一顿抑扬顿挫咬文嚼字,可陈里正到底也是识字的,加上自己的理解,倒也将圣旨的内容给听懂了,说白了就是沈惊春献上了可以防天花的牛痘,是造福天下万民的大善事,因此朝廷特意奖励若干。
    那圣旨这样说,再联想到当初天花爆发时,沈族长带着沈惊春等人到他家看牛的举动,陈里正哪里还能不明白,这是拿着从他家牛身上取下来的痘疮挣了这份泼天的大功劳呢。
    眼瞧着沈氏一族的族人脸上的表情比过年还要高兴几分,他只觉得郁闷的要吐血,可如今的沈家早已今非昔比,哪怕心中再气,对着沈族长那张老脸,陈里正也要挤出几分笑容来说声恭喜。
    沈族长此时根本没心思注意陈里正是哭还是笑。
    满院子的赏赐他只看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视线直直的盯着院中一块半盖着红绸的匾额移不开了。
    整个匾额黑底金字,外围还有一圈金色的边框,中间端端正正的写着四个大字‘积善之家’左下方还盖了个章,听那苏公公的意思,这可是皇帝亲笔提的字,那左下方那个章不是玉玺就是皇帝的私印了。
    沈族长很想摸一摸,伸出去的手都抖个不停,可还没落在匾额上就又像触电般收回了手,只不停的看着匾额道:“好啊……好啊……”
    说着说着就老泪纵横了。
    平山村沈氏这一支其实并非一开始就是庄户人家,很多年前还是前朝的时候,也是出过大官的,只不过后来因为得罪了当时的皇帝直接被罢官贬回了老家,后来天下大乱改朝换代,到了本朝,沈家的祖先也老了,加上后面的子孙不成器,这才一代一代没落了下来,最后成了平山村的农户。
    之前寻摸牛痘的时候,沈惊春就曾做出过承诺,但凡这次的赏赐有匾额之类的物件,她家绝不独占,这匾额到时候就挂在祠堂,变成整个沈氏一族的荣耀。
    如今这份荣耀真的来了。
    ……
    沈家得了这么大的荣耀,但大雪等人因为陈淮走之前的千叮咛万嘱咐,倒也没有忘记给沈惊春煎药。
    沈惊春喝了药就直接睡了,院子里吵吵闹闹也根本吵不醒她,黑甜的一觉直接就睡到了晚饭后。
    不知道是这杨大夫的医术真的比陈大夫高明,还是前一晚喝的药终于生了效,一觉醒来,烧倒是退了,脑袋也没那么疼了,连嗓子都舒服了一些。
    她穿了衣服出了门,看着灯火通明的院子,才想起来白日里的事。
    满院子的赏赐已经被收进了厢房之中。
    东厢房的门一响,院子里的人就听到了动静,白露本来就坐在门口,立刻几步迎了过来:“娘子醒了?炉子山还温着粥,娘子可要用些?”
    沈惊春本来还不觉得饿,听白露这么一问肚子倒是唱起了空城计,因此洗了把脸就开始吃饭。
    “县城那边可有消息传回来?族长他们什么时候走的?”
    生病的人吃的清淡,少盐又少油,尤其是沈惊春的口味本来就有点重,一顿没滋没味的晚饭很快就吃完了,这才开口询问。
    方氏过了一天,还是有点没缓过劲来,听闺女说话也有些愣住,豆芽便道:“晚饭前陆先生身边那个小厮倒是来传过话了,今天恐怕要到很晚,陆先生就说让姑爷不要回来了就在县城住一晚,至于族长那边,在咱家待了没多久就走了,说是等小姐醒了再说。”
    她说着语气就兴奋了起来:“我看着这赏赐可真不少呢,小姐你要不要去看看?”
    沈惊春倒是知道豆芽为什么会这么兴奋。
    她养母侯夫人崔氏的亲妹妹是当今皇帝的淑妃,因崔氏从小就对原主态度很淡,所以淑妃这个亲姨母对原主的态度也不亲热,可自从徐长宁认祖归宗之后,宫里的赏赐就源源不断的赏了下来,原主为此狠狠哭过几次。
    豆芽当时虽然只是个三等小丫鬟,可因着原主的性格原因,这些事情很少遮掩,是以她也是知道的。
    现在这些赏赐可都是皇上亲自赏下来的,可不比什么淑妃德妃的赏赐要强的多?
    沈惊春自然知道豆芽是一心为自己着想的,因为也顺着她的话道:“好呀,我们去看看吧。”
    赏赐的东西全都是在托盘上垫了个红绸布,才能放上去,一个托盘就是一样,这次的赏赐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有几十样,沈惊春没醒,方氏也不敢擅自做主将这些东西收起来,因此放起来很占地方,单一个客房根本放不下,堂屋和书房也放了一些。
    沈惊春先去的堂屋,一进门就瞧见八仙桌后面的条案上架起来的那块匾额。
    没想到皇帝竟然还真的赐了一块匾下来。
    积善之家轻飘飘的四个字从皇帝的笔下写出来,分量不可谓不重,对于没有功名在身的平民之家来说,已经是难得的嘉奖。
    这平山村沈氏有了这块匾额,从今以后就不一样了。
    沈惊春随意的看了看就移开了目光,拿起了匾额旁边放着的小册子看了起来。
    这次赏赐的东西全都登记在册,沈惊春迅速的看了一遍心里就有了数,除去那些首饰布料,剩下的就是赏银两千两,因这两千两银子实在太重,直接全部换成了一百两一张的银票子,二十张拿在手中也有薄薄的一打。
    只是等沈惊春看完手上这一页翻过一页之后,就被上面写的东西惊呆了。
    除了这些实际的赏赐,另外居然还有土地的赏赐下来,一个在京城,是个二十顷的农庄,一顷田是十五亩,二十顷就是三百亩。
    这样利国利民的大功劳,虽然不能给沈惊春封爵,可赏赐一些爵田却是没问题的。
    沈惊春看的目瞪口呆,还能有这种操作?
    她顿了顿接着往下看,除了京城那个三百亩的农庄,祁县这边也给她在平山村附近划了一百亩官田,公文已经随着宣旨的天使一起下发到了祁县县衙,只需要沈惊春本人去县衙变更田契即可。
    而这两处田产都是免税的,且这爵田只限沈惊春本人使用,不能给子孙后代继承,也就是说,假如她非常不幸明天就死了,那么后天朝廷就会将这两处田产给收回去。
    沈惊春看完,本来已经清醒过来的脑子,现在又不太清醒了,一屁股在椅子上坐了下来,一手扶着额头发了会呆,才朝外面喊了声大满。
    大满小跑着进了堂屋:“娘子有什么吩咐?”
    沈惊春道:“你现在去将族长请来,就说我有事跟他商量。”
    大满应了一声,提着灯笼就去了,没一会沈族长就领着几个人匆匆来了,人才刚进大门,声音已经传到了堂屋来了:“怎么了?可是出什么事了?”
    沈惊春起身迎了几步,请沈族长等人坐下,又去将方氏请来陪坐在一边,才道:“先前我答应的如果有匾额之类的赏赐,就直接供到祠堂去,方才我看了看这份赏赐的清单,里面除了金银珠宝这些,还有两个庄子。”
    她没有任何避讳,直接将那本册子翻到了后面递给了沈族长:“这两千两银子我说实话,我家虽然现在看着有钱,可一旦淮哥今年中举肯定要去京城的,再加上我哥也要去京城看病,所以我家很需要这笔钱,我拿五百两出来一分为二,一半用作修缮祠堂,另一半我想用来建个族学。”
    沈族长全程满脸庄重,沈延东也很能绷得住,听到两千两银子的时候只有些诧异,可沈家二叔三叔听到两千两银子沈惊春却只拿五百两出来的时候,脸色就不大好了。
    在场都是自家人,没那么多讲究,这俩兄弟就坐在沈族长对面。
    他一看俩儿子的神色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狠狠瞪了他们二人一眼,立刻起身朝沈惊春郑重的行了一礼:“我这个做族长的代表沈氏一族谢谢你。”
    族学并不是那么好办的,哪怕在平山村这个地方,族学也只是起个给族里孩童启蒙的作用。
    祁县这边,除了县城里面有几家蒙学,这十里八乡的也就赵三郎他们那个村子有个学堂,陈淮当年回京,一开始就在那个学堂里读的书。
    如果族学真的能办起来,那么沈氏一族才算真正的在这祁县立起来了。
    而这个牛痘,虽说是经由他们家的手才弄到的,可仔细一想,即便没有他们家,沈惊春弄到牛痘也是迟早的事情,先前他腆着老脸提出想要匾额已经是非常无礼的要求,可沈惊春非但不生气,现在还愿意拿钱出来资助族里办族学,这样的大恩,岂是一个谢字就可以还完的。
    沈惊春起身微微往旁边让了让,只受了半礼,先请沈族长坐了回去,才又道:“我之前说还有两个庄子,一个在京城,一个就在咱们祁县,是朝廷封赏的爵田,只此一代不能后传,但好在不用纳税,祁县这边的庄子,我愿意拿出来给族里的人种,因为免税,所以这地里的收成,种田的人得四成,另外六成便用作族学以后的日常开支和维护,大爷爷您看这样可行?”
    行!当然行!这可太行了!
    要不是当着这么多小辈的面,沈族长简直都要跳起来哈哈大笑了。
    原先沈惊春说拿钱出来建族学的时候,他还在愁以后怎么办,这个钱是死的,五百两的一半就是二百五十两,看着是不少,可历来只要跟读书扯上关系,那钱花起来就跟流水一样,根本不经用,但现在有这一百亩地收成的六成在,供起来一个族学,那是肯定没有问题的了。
    他虽然拼命的压抑住了喜悦没有做出什么失礼的事来,可到底还是坐不住了,站起身在堂屋里来回走了几遍,脑子也慢慢的平静了下来,细想一遍,才道:“阿淮如今不在家,这个事情你可需要跟他商量一下再行定夺?还有三郎媳妇,这可不是小事,你们一家还是商量一下吧。”
    陈淮对外虽说是上门女婿,可自家人还是知道自家事的。
    陈淮这样的人,若是想成家,只怕媒婆都能将陈家的门槛踏破,他一直没成家,纵然有给亡母守孝的原因在内,可关键还是他之前不想成家,别的不说,单说他是陆祁山的关门弟子,这祁县就多的是想把闺女嫁给陈淮的人家。
    而听沈惊春透露出来的消息,今年的院试和乡试,陈淮是有很大把握的,原先沈延富这样一个秀才,都给老宅那边挣足了脸面了,更别说陈淮今年很可能就是举人了。
    沈族长虽然很想现在定下来这些事,可到底还是怕陈淮知道后心中不快。
    方氏虽然也心疼这笔钱,可在她心中闺女说话办事,那都是有她的道理的。
    方氏自问自己不过是个乡下妇人,大字都不识得几个,更别说什么大道理了,唯有一点她是知道的,闺女说什么就是什么,如今这个家能吃穿不愁,都是闺女的功劳,她别的忙帮不上,只能尽量不脱闺女后腿,因此沈族长这么一问,她立刻就表态道:“他大伯,我们家如今是惊春当家,她说什么就是什么。”
    沈惊春也道:“淮哥不会有任何意见的。”
    这个事情她早跟陈淮商量过了。
    牛痘防天花可不是什么小事,金银的赏赐总是少不了的,再者像古代这样的生存环境,没有亲族的人是注定走不远的。
    周家那边,自从陈莹跟周桐和离之后,陈淮长这么大两家也没再来往过,周桐可能都已经忘记还有陈淮这么个儿子了,显然是靠不住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