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假千金养家日常 第1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沈惊春从他身边走过,实在没忍住笑出了声:“这围裙穿在你身上实在太委屈了,家庭煮夫还是需要个好围裙的。”
    “家庭煮夫?”陈淮走进了两步轻声道,只那个夫字加重了语气。
    这本来就是一句随口的玩笑话,但从陈淮的嘴里说起来,立刻就变的不一样了,沈惊春看他眼里盛满了笑意,心中升起一阵窘迫,也不接话,只哼了一声就跑了。
    等几人放好东西洗好手,最后一个汤也终于上桌了。
    三菜一汤,色相上佳,红烧的鱼往外冒着香气,勾的人食指大动。
    饶是沈惊春这样吃过无数美味的人,也不得不承认,陈淮的手艺是真的很不错,要是真的结了婚,肯定是个非常合格的家庭煮夫。
    吃了饭方氏收拾了碗筷去洗,豆芽则去厨房烧水,准备洗澡,沈惊春想了想,干脆多点了两盏油灯,继续做家具。
    家里什么都缺,现在吃饭的这张桌子,缺了一条腿,她随便修了修,打算先凑合几天。
    所以除了几个瓢盆不算,沈惊春做的第一件家具,便是一张在后世非常常见的八仙桌。
    上次在木匠家里,虽然非常幸运的捡漏了很多黄花梨木,但这样名贵的木材,她不打算用在自家,是以这张八仙桌选料非常普通,但她却将牙板做了雕花的镂空设计,桌腿也打算改成三弯腿。
    这样的成品出来美观性很强,再等打完蜡,整张桌子都变的精致大气起来。
    桌子现在虽然还没做出来,但只看图纸,也让方氏连连惊叹,终于相信自家闺女是真的会做木工,就图纸上画的这工艺,便是县里三家木匠加起来,那也比不过啊。
    四条腿料和台面已经处理好,如今只剩下牙板的雕花,这是个十分细致的手势活,一旦做起来便很容易沉浸进去。
    等沈惊春雕完一块锤着老腰直起身,除了陈淮还在堂屋的条案上安静的抄着书,其他人已经全部去睡了。
    只是不等她出声,陈淮便先一步放下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太晚了,我准备睡了,你也早点睡吧,明天是不是要去下种?”
    古人都说灯下看美人别有一番滋味,以前沈惊春一直不信,但此刻,她觉得古人诚不欺我。
    陈淮那略显清冷的眉眼,也在灯下变的柔和了几分,与白天看到的感觉全然不同,她眨了眨眼,一丝别样的情绪漫上心头,好半天才缓过神来。
    陈淮已经回了屋,堂屋里只剩下沈惊春一人。
    第16章
    第二日,全家人依旧起了个早。
    前一晚沈惊春睡前便将今日要下种的玉米提前泡了,没人盯着她也没啥顾忌,淡绿的木系异能从掌中涌出,流进水中被种子吸收。
    一般玉米种下去,需得五至十天才能发芽,但若用异能滋养过,最多五天便能发芽。
    “娘,今日去借头牛来犁地吧,咱也不白用人家的牛,按五十文一天来借用。”
    人力拉犁那可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沈惊春有异能在身都累的够呛,更不要说沈惊秋这样的普通人。
    晚间收工回家,他洗了澡就去睡了,看的沈惊春一阵心酸。
    以前在现代的时候,家里开着家具厂,虽不说大富大贵,但起码衣食无忧,兄妹两个哪吃过这种苦,如今身在异世无可奈何,她自己倒不要紧,觉醒了异能的体质异于常人,稍微休息就能缓过来,但沈惊秋就不行了。
    “行。”方氏点点头道:“犁地我也会,干脆借两头牛吧,早点弄完也少了一桩事。”
    若是平常的地,方氏只怕也就咬咬牙用人力慢慢犁了,可这是才开出来的荒地,虽然面上的杂物已经全弄完了,可地里还有不少看不见的植物根须,儿女是亲生的,方氏看着他们那么辛苦也心疼。
    吃完早饭,依旧只留陈淮一人在家抄书,方氏领着几人直奔沈族长家,却不想晚来一步,他们一家人已经去了田里,家中只有一个大着肚子的孙媳周氏在家。
    “今日收的是村北那片地,爷爷将牛也牵到那边去了,婶子知道在哪吧?”
    受沈族长影响,他们家人都对方氏一家印象都很好,周氏瞧见一脸乖觉的兄妹俩,想到自己即将要出世的孩子,心中母爱泛滥,硬是抓了一把糖塞进俩小手中。
    沈惊春虽然才来没多久,但日日都跟侄儿侄女在一处,便是连睡觉都在一个屋里,言传身教的教了不少。
    沈明榆看了小姑一眼,见她点头,才双手接了糖奶声奶气的谢过了周氏。
    从沈族长家离开,方氏又带着几人去了陈里正家中,他家中田地很多,但只留了五亩自己种了嚼用,余下的田地全租出去了每年收租,如今这五亩田里的粮食早收完了,牛闲在家中无事。
    方氏一开口,陈里正便爽快的答应了:“牛就在后院关着呢,我去牵来。”
    “前两天我跟老沈喝酒,他说你家要买些良田,托我打听打听。”陈里正将牛交到方氏手里,却没急着回去。
    方氏一愣,这事沈惊春却从未说过。
    “是,家里没有田,心里总是不得劲,我娘也不认识什么人,便托了大爷爷帮忙打听,里正爷爷可是有消息?”
    沈惊春拍了拍方氏的手朝陈里正道。
    田是肯定要买的,只是她现在手里的钱不多,所以也没急着去问。
    陈里正很同意这个说法,他家里在县城是有铺子的,每个月的收入也不少,但田还是照买不误,以后若是有个什么事,老家有田傍身,万事不慌。
    “昨天我去县里办事,正巧遇到个熟人,老两口原是做咸菜生意发家,后来儿子出息了改做首饰,如今店铺做大,在府城那边安了家,只等年后便要将老两口都接过去养老,这边的田地便要卖掉,以后都不回来了。”
    能在府城那边安家的,显然家里也是有些钱的,这要卖掉的田只怕不少。
    “不知要卖多少田?”
    “对咱庄户人家来说,倒是有点多。”陈里正伸出一只手晃了晃:“是个五十亩的小庄子,里面带了个小院子,住的两间屋子是青砖建的,算是添头,地就紧挨着闻道书院那片田旁边,与我们平山村倒是不远,四五里的样子。”
    这就是不接受单拆,只能一起卖的意思了。
    方氏惊呼一声:“五十亩!”
    对于囊中羞涩的沈惊春来说,别说五十亩,便是五亩的钱,现在叫她一下子拿出来,她也觉得有点困难。
    五十亩按照平山村这边的田价来说,就是五百两,一起买下的话,或许也能还价试试,但绝对不会低于四百五十两。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沈惊春想想这一大笔钱,忍不住长叹一声。
    陈里正见她面露难色,便宽慰道:“没事,实在不行,再看看其他的田就是了。”
    沈惊春却捏紧了拳头,坚定道:“不,我想买这个庄子,烦请里正爷爷帮忙联系卖家,最多九月底我就能将定金凑出来。”
    祁县这边常年风调雨顺的,少有穷的卖田地的,便是有,也多是几亩散田,而小农庄之所以叫小农庄,便是因为田地都在一起,这样管理起来也会方便很多。
    如果错过这次,下次再遇到这样的庄子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呢!
    赚钱几乎成了迫在眉睫的事。
    谢过陈里正,方氏自己去找沈族长借牛,沈惊春一脸沉重的往自家五亩荒地去了。
    昨日已经开好了一亩田,今日四亩田,两头牛耕出来只用了半天,下午沈惊春回了趟家,将泡好的玉米种子搬了过来,正式开种。
    “挖坑间距尽量保证跟这个距离差不多。”
    这种农科院研究出来适合密植的玉米要是放在现代肥沃的地里,一亩地能种四千五到五千棵左右,但这块荒地才开出来还很贫瘠,即便有木系异能在手,沈惊春也不敢托大,只敢按照三千八百棵的数量来算。
    方氏看了一眼心中有了数,拿着小锄头开始刨坑。
    “蔓蔓和明榆就负责放种子吧,一个坑里放一颗种子,明白了吗?”
    俩小的用力点头,重活累活他们干不了,但放种子这种事却是能干的。
    方氏听了刨坑速度不变,却道:“只放一颗种子是不是太少了?”
    “不少。”沈惊春一边指挥豆芽盖土,一边道:“那卖种子的人说了,这玉米最好是单株,若是双株或者多株会影响产量,种子放多了,还要间苗反倒麻烦,还不如直接放一颗种子,到时候再将没发芽的补栽就是了。”
    方氏没种过这个,听闺女说的头头是道,便也同意了。
    沈惊春看了一会,见两大两小配合无间,她又跟沈惊秋担着空桶去挑水。
    山脚下这片荒地之所以一直没人买来开荒,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因为离水源太远,沈惊春当时买荒地的时候,考虑良久还是买到了这边。
    等兄妹两挑了水回来,玉米已经种完了两垄。
    “哥,你在这浇水吧,我再去挑点水来。”
    这个安排是最好的,她有空间,反正这边除了他们一家,也没别人,她先将水收到空间里,挑着空桶往回走,等快到地头,再将水转移出来,方便又省力。
    一家人忙活了两天,才将五亩地全部种完。
    沈惊春看着自己粗糙了不止一点的手,很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不由感慨种田不易。
    地只有五亩,全部种完之后,方氏彻底闲了下来,又开始收拾院子里几分地。
    沈惊春每每想起那个五十亩的小庄子,就感觉身上压着座大山,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其余时间几乎大门不出,全部心思都放在做家具上面。
    原本她做八仙桌的时候,还觉得雕花什么的过于繁杂十分费事,但现在,她恨不得将家里所有的家具都做的精致美观的好,好叫人家知道她的手艺。
    方氏性格温和,在村里有几个玩的好的妇人,农忙过后也偶尔过来串门,等看到堂屋里摆着的那张精致的八仙桌,全都赞叹不已,摸了一遍又一遍,只说到时候家里要是有需要,都来沈惊春这里定做家具。
    没两天,沈惊春的手艺不仅传遍了平山村,连附近几个村子的人也听到了消息,上门来打探。
    “惊春丫头在画图呢?”陈里正一进门,就先跟沈惊春打了个招呼。
    他也是听到消息来实地打探的。
    陈里正原先只道这个从京城回来的小丫头能说会道聪明伶俐不说,也不娇气,地里的活也能干的下来,可对于她会做家具这件事,却不太信。
    等见到堂中那张八仙桌,顿时如同旁人一般赞叹不已。
    他家中的大孙女已经定了人家,年前便要出嫁,若陪嫁的箱笼家具都能如这张八仙桌一眼精致,岂不是面上有光?
    沈惊春一抬头见是里正,就放下线笔朝他打了个招呼:“里正爷爷现在过来是有啥事吗?”
    陈里正笑道:“我家大丫头年前出嫁,这不是听说丫头你手艺好,就想着来订做几样陪嫁嘛。”
    “这可是大喜事,恭喜里正爷爷了。”沈惊春道了喜,又道:“那不知都需要什么样的家具,用什么样的料?”
    陈家是富户,陈里正大小也算个村官,嫁孙女自然不肯叫人看轻了:“梳妆台、红柜、春凳、两口箱子、闷户橱,用料你是行家,可有推荐?”
    沈惊春想了想道:“不如便用榆木或者榉木?榆木纹理通达清晰风格质朴,榉木材质坚致纹理美观,都是很不错的木料。”
    平山村几十年来也没出过木匠,陈里正对这些不太清楚。
    “要不然就用榉木吧。”沈惊春见他迟疑,干脆给出自己的建议:“北榆南榉,咱们祁县地处南方,用榉木倒比榆木划算一些。”
    陈里正道:“行,听你的。”
    商定好用料,接下来便是尺寸大小和花纹的选择。
    “这些是我画好的花纹,里正爷爷你选选。”
    玉米种好之后,她就忙着做自家用的家具,这些图案都是抽空画出来的,虽然选择性不强,但都是些寓意很好,适合用作新婚陪嫁的图案。
    陈里正翻了翻,见每一种都十分美观,便随便选了几种。
    “具体就是这些,你看看一共多少银子,我先将钱付了。”
    作者有话要说:
    好兄弟好姐妹们,点个收藏叭……救救蠢作者,我下周还想上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