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假千金养家日常 第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方氏心里暖暖的,闺女说的话显然是专门说了安她的心的,方氏自然是相信闺女的能力,可想到她说要以这个谋生,就有些迟疑。
    这年头若有手艺傍身,自然要比在地里刨食好,可姑娘家多是绣花纺织,还没听说过哪个小姑娘干木匠的,况且,祁县三家木匠铺子都是老字号,有谁会放心将活计交给脸这么嫩的一个小姑娘呢?
    第9章
    等母子三人买好杂七杂八的东西,太阳已经升的老高。
    县城虽有三家木匠铺子,但铁匠铺却有四家,方氏领着一双儿女直接找到了东城门附近的陈记铺子,这家铺子也是平山村人开的,平日里村里若有需要,也都是来这家。
    方氏一进门,那趴在柜台上磕着瓜子的青年就起身迎了上来:“婶子今日怎么有空过来,可是要打些农具?”
    陈严清二十出头,中等身材,生了一张圆脸,嘴角微微上扬,自带三分笑意,同方氏打过招呼,视线落在沈惊春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惊艳:“惊秋也来了?这位姑娘是?”
    “这是我女儿惊春。”方氏只介绍了一句,就道明来意:“我家新搬了房子,缺两口锅,不知道你家铺子里有没有现成的?”
    四家铁匠铺子相互抢生意,但是在一些事情上却又不约而同的统一,比如锅的尺寸。
    古代这种土灶,多是两个灶膛,上面架大小两口锅,这锅的尺寸都是统一的,便是有误差,也不会太大,是以,铁匠铺子里一般都会备上几口。
    陈严清道:“有的有的,两种材质呢,婶子你看,这边小的是六百钱,大的则是九百钱。”
    这也太贵了!
    方氏一听价格,就有点打退堂鼓,家里那口破锅,其实也可以再用用的。
    沈惊春见了不由摇了摇头:“我家里还有口锅,破了个口子,不知道能不能补补?”
    长得漂亮,声音也好听,陈严清忍不住又看了她一眼:“这还是要看到东西才知道的,不过一般来说,若是这几年打的锅,是可以补的,但若是有些年头,我觉得还是再买一口新锅比较好,你们将那口旧的拿来,可以抵些钱的。”
    五爷爷两口子都死了几年了,那口锅肯定是补不了了,抵钱肯定也抵不了多少,这就像现代买电瓶车一一样,一辆新车买来三四千,用久了卖出去,却只能卖五百。
    “那两口锅各来一个吧。”
    方氏忍不住道:“要不先买一口小锅吧,咱家人不多,也能用的过来的。”
    “都是必须品,现在不买它也不会降价,索性一并买了,也少了一件事。”
    虽然只在沈家住了一晚,但她却也将环境了解的差不多了,平山村这边用碳炉的人少,基本都是小锅用来烧菜,大锅用来煮饭和烧水。
    若是只买一口锅,那水显然也只能用这口锅烧了,想想一锅泛着油光的水要用来洗漱,沈惊春就浑身不自在。
    她看方氏一脸肉痛,便又安慰道:“钱够的,娘不用担心。”
    陈严清满脸笑容的将两口锅摞在了一起拿了过来:“婶子还要买些其他东西不?”
    “我想定制一些工具,刨子锯子木锉牵钻这些,木匠工具一整套的话,不知要多少钱?工期多久?”
    沈惊春空间里是有一整套工具的,可有些却是通电才能使用,为了掩人耳目再买一套工具,就很有必要了。
    “那可巧,店里倒正好有些呢,你先看看够不够?”
    陈严清转身就从靠墙的柜架上拿了些工具下来,摆在了桌上。
    东西还挺多,加起来得有十几件,做工确实很不错,但沈惊春没有错过陈严清眼中一闪而过的喜悦。
    “这东西会用到的人可不多,这得提前交了定金才能做吧,陈掌柜卖了我,若是别人来拿岂不是没有?”
    陈严清的笑容一僵,实在没想到沈惊春看着年纪不大,但却这么精明,连这些工具需要提前定制都知道,只好叹了口气道:“不瞒你说,这些东西原本确实是别人定制的,只是那木匠家中出了点意外,这些东西就不要了,人家原先也是付了三成定金的,惊春妹子要是想要,便只给后面七成尾款即可。”
    能省钱当然是好事,沈惊春干脆利落的付了钱。
    沈惊秋非常自觉的将已经用绳子绑好的两口锅提了起来。
    三人出了铁匠铺,走出一段路,沈惊春才问道:“娘,我看你好像不太喜欢这位陈掌柜啊?”
    方氏是个温柔随和的人,若非不喜欢,不可能态度这么冷淡。
    “我知道我知道。”沈惊秋背上背着个大背篓,手上也拎满了东西,笑的像个憨憨:“他家老二以前差点跟阿宁成亲呢!”
    沈惊春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个阿宁说的就是真千金徐长宁,以前她还在沈家的时候叫沈清宁,认祖归宗之后因为世子叫徐长清,崔氏干脆就将她的名字改为徐长宁了。
    方氏原本以为沈惊春听到这些,至少会有点好奇,结果她只是哦了一声就转开了话题。
    “刚才陈掌柜说这批工具是木匠家里出了事就不要了,现在时间还早,咱们干脆去木匠家里看看吧,若真是有事,说不定他家里的工具也要转卖出去,买二手的总比买新的便宜些。”
    方氏一想还真是这样,新工具都买了,也不在乎多买点二手工具了,况且,这买工具的钱都是沈惊春个人所有,她这个做娘的,也不好开口要过来替她保管,当即便带着兄妹两又往最近的一家木匠铺子奔去。
    说是铺子,但其实是个小作坊,没有门面,三人到的时候,院子里正有名少女在收拾木头。
    沈惊春一进门,就被院墙边堆着的降香黄檀给吸引住了。
    这种木头还有个学名叫做黄花梨,乃是红木中的极品,即使是现代,要买一套真正的黄花梨家具,花费也绝对不少,更何况,这种木材主要产自海南,古代交通不便,祁县地处江南怎么会有这么多?而且还如此随意的堆在墙角?
    简直暴殄天物!
    沈惊春几乎控制不住自己,走过去摸了摸不算,还凑上去闻了闻。
    这一堆木头显然已经砍下来不少时间,香味几乎已经淡的闻不到了。
    方氏尴尬的咳了一声,沈惊春瞬间回神:“抱歉,只是看到好的木料,一时间情难自禁。”
    “没事。”黄月抿唇一笑:“我爹有时候也这样,碰到好料子比捡到钱还开心,几位是来做家具的吗?可惜我爹伤了手,以后都不能做家具了。”
    居然真的被沈惊春猜到了!
    “姑娘误会了,我们是听说黄大叔伤了手以后不做木匠了,所以想来问问你们家的木料卖不卖?”
    “买木料?”黄月有些诧异。
    方氏也诧异了看了一眼沈惊春。
    不是说来买工具的吗?怎么又变成买木料了?
    “月月,谁啊?”
    屋内黄木匠听到声音高声问道。
    黄月:“爹,是有人来问咱家木料卖不卖?”
    “请客人进来吧!”
    沈惊秋身上背着大包小包就没进去,只方氏和沈惊春跟在黄月后面进了堂屋。
    黄木匠不仅伤了手,连腿也伤了一条,此刻正坐在椅子上翻着一本书,见客人进来,抬头看了一眼,不确定的问道:“客人要买木料?”
    方氏的样子很明显就是常年劳作的,沈惊春哪怕此刻穿的普普通通也像个娇生惯养的小姐,这两人可没一个人像是木匠。
    沈惊春点点头:“不瞒大叔,我本来是听说你伤了手以后不做木匠了,想来问问工具卖不卖的,但刚才进门看见院子里的木料,就……”
    工具哪都能买,但这些黄花梨,错过这次,这辈子都可能再也遇不着了。
    黄木匠双眼一亮:“姑娘打算买多少,我院子里剩下的木头可不少。”
    沈惊春古怪的看了他一眼,心里多少有点复杂,听黄木匠这意思,好像并不认识降香黄檀一样。
    “我以前是做小件木雕的,倒还没买过这么多木头,不如大叔先开个价。”
    院子里的木料确实不少,若是卖给县里另外两家木匠铺子,肯定会被压价,黄木匠一时间有点拿不定主意,迟疑道:“四十两?”
    “什么?”方氏惊呼一声:“四十两?”
    即使是沈家这样有二十多亩田的,一年田地出息也不过三十两,可院子里这一堆木头就报价四十两,简直骇人听闻。
    黄木匠抿了抿唇,咬牙道:“三十五两不能少了,姑娘若是能全要了,之前说的工具也全送给你,无需另外给钱。”
    沈惊春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什么狗屎运气,来县城一趟就碰到这么多黄花梨!
    三十五两,就跟白捡的一样!
    她忙不迭的点头道:“行,那就三十五两,只是……”
    “三十五两已经很少了,只能一次性结清。”
    沈惊春尴尬的笑了两声:“黄大叔误会了,三十五两不算多,肯定是一次性结清的,我只是想问问这些木料你是从哪买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来源是很重要的。
    黄木匠松了口气:“有的是附近村民们自己拉过来卖的,有的则是不忙的时候,自己下乡收,原先县城倒是有家专门收售木料的铺子,只是后来不知怎么就关了。”
    还能怎么,肯定是赚不到钱呗。
    村民们又不傻,木料又不像地里粮食一样一茬接一茬,这些树木砍下来直接卖给木匠,那肯定是比卖给木料铺子钱来的多。
    沈惊春谢过黄木匠,就叫方氏去找牛车。
    黄木匠不识货,不代表这个县城没有识货的,只有把东西揽到自己兜里,那才是自己的。
    第10章
    黄木匠显然是个喜欢囤货的好木匠,木料装了三牛车才装完,还没进村,就引起了一阵轰动。
    “这谁家啊?买这么多木头?”
    “这是打算造木头房子吗?”
    “哎?我瞧着前面那辆车牛车上坐的好像是方氏那个才回来的闺女啊,叫什么来着?”
    “好像是叫惊春吧?”
    “对对,这名字一听就跟惊秋是亲兄妹呢。”
    等牛车进村,几个聚在树下摘菜的妇人七嘴八舌的就开始问。
    沈惊春正愁怎么叫别人知道自家打算做木匠呢,可巧就遇上这些妇人:“是买来做家具的。”
    她满脸笑容的道:“婶子嫂子们想必也知道了,我爹如今过继给五爷爷,家里虽然继承了房子,田地却是没有的,正巧我会些木工活,便想着以此谋生,大家以后若是要打家具,可千万要照顾我家生意啊,咱乡里乡亲的,给你们都算便宜些。”
    “咦,沈家丫头不是京城回来的吗?听说养她的那家还是大官呢,这从小当大小姐养的怎么会木工?”
    “那谁知道呢?”
    “我瞧着不像是假的,人家要是不会,买这么几车木头回来干啥?当柴烧吗?”
    “走,跟上去看看。”
    沈惊春没说停,牛车就接着往前走,三辆车载着母女三人一路往新家过去,后面跟了一串尾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