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8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原本,一介布衣,是没法与郡守如此轻易面对面交谈的。
    但今日是文会,与会者大多是文人,郡守既来与民同乐,自然不能摆着架子。
    还有最重要的,他见崔不去,莫名面善,依稀能想起昔日故人。
    崔不去颔首:“再过片刻,会有一场热闹,郡守不必插手,只管旁观即可,事后我另外有事与你相商,还请稍安勿躁,不要急着离开。”
    元三思很疑惑,没顾得上计较他的无礼:“什么热闹?”
    崔不去看了走来的崔大郎一眼,嘴角噙笑:“崔家私通南朝的热闹。”
    在崔大看来,崔不去站在郡守面前,神情态度行止,都有说不出的违和感。
    对方无官无职,更无家世倚靠,但跟郡守说话,却不亢不卑,甚至有些上峰对下级的意思,真不知天高地厚。
    可他刚刚走近,便听见那句“崔家私通南朝”,脸色刷的就白了。
    “你胡说八道些什么!”崔大郎下意识喝道。
    元三思也很惊讶,目光在两人之间游移,他很聪明,在没有摸清事情原委之前,不贸然开口。
    但关心则乱,崔大郎就没有元三思的淡定了。
    崔不去微微一笑:“是不是胡说八道,就要问你自己了。这件事,是你一人所为,还是崔咏命你所为,崔家其他人也有参与,坦白从宽,你现在还有机会,但再过多一会儿,就说不定了。”
    崔大郎勉强定下神,语重心长道:“阿阶,我知道,你因幼年之事,对崔家怀恨在心,但崔家这么多,不仅仅是为了你母亲的名誉,也是为了保护你,若果你的身世公诸于众,你能承受那些流言蜚语,指指点点吗?”
    元三思忍不住插口:“你说什么?什么名誉、身世?”
    崔不去翘起嘴角,以罕有的和气道:“你们还不知这位新郡守的旧名吧?他原本叫元省,是我外祖父收的弟子,也是余氏那位少小离家,杳无音信的师兄。”
    他说罢,毫不意外看见两人露出震惊莫名的神色。
    元三思是为他口中的余氏,而崔大郎,自然是因为元三思的身份。
    原以为旧事旧人被掩埋黄土之下,此生不再得见天日,谁能料到有朝一日故人重聚,死了的人竟还活着,已经失踪的人,竟也改头换面回来。
    半晌无言,崔大郎面色木然,实则心中早已掀起惊涛骇浪。
    崔不去却没给他喘息思索的机会,又笑道:“你既然错过最后的坦白机会,就莫要怪我辣手无情了。”
    未等崔大克化完这句话,就听见崔不去提高声量:“都出来吧!”
    谁出来?
    从哪里出来?
    崔大郎慢了片刻,才循声望去,却见园子四处忽然窜出一群玄衣侍卫,无声无息,就到了崔不去眼前,单膝跪下。
    崔不去冷冷道:“事情办得如何?”
    “尊使,都办妥了。”为首之人垂首道,这两日他奉崔不去密令,前往最近的邺城调来大批左月卫,为的便是今日此刻,将崔家一网打尽。
    崔不去带了两名左月卫过来,一个去调集人手,另外一个却是于昨夜暗中潜入崔家查访寻找证据,正因崔不去表明身份,崔家上下人心惶惶,无暇旁顾,才令左月卫更容易得手,顺利完成任务。
    “将园子围起来,把崔大拿下,再让他们带你们去崔大的书房寝室搜查。”崔不去满意道。
    崔大郎直到左右双臂被往后扭痛,才惊觉这不是一场梦。
    “放开我!放开我!崔阶,你个大逆不道的孽子!”
    左月卫的动静和崔大郎的叫嚷终于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崔咏得了消息,匆匆赶来,大惊失色:“快放了他,你们想作甚!”
    崔不去漫不经心摸出一块令牌,在指间转了几圈,扔给左月卫,又由对方在元三思与崔咏等人面前亮出。
    “尊使乃陛下亲封左月正使,奉命调查崔家与南朝私通一案,经已查明,自四年前起,崔家大郎崔珝便暗中资助南朝临川学宫,三年前,临川学宫弟子岳孤刺杀当今天子未果,逃亡之际路过博陵,得崔珝收留匿藏数日,一年前,北方大旱,灾民无数,朝廷开仓放粮,委任官员赈灾,崔珝却与岳孤暗中合谋,借机散布朝廷无意救灾,放任灾民自生自灭的谣言,又有岳孤伙同绿林中人劫粮南下,致使灾民无粮可吃,揭竿而起。”
    他每说一句,崔大郎的脸色就更白一分。
    崔咏更是难以置信地望向长子。
    崔家数代经营,就算改朝换代也动摇不了他们的根基,因为无论哪朝哪代的天子坐了江山,都需要人才,而崔氏人才辈出,正是世家门阀底蕴所在。
    南北分立,风云动荡,自也有不少英雄之辈纷纷涌现,想以一己之力搅动天下,许多世家也有自己的立场,到了崔咏这一代,他眼见隋帝雄才大略,也隐隐倾向北朝,但膝下几个儿子之中,只得崔珮一人有望出仕,便转而重点栽培长孙裴斐,谁知长子竟不声不响就干出这等事情!
    崔珝的神情反应,都说明崔不去没有冤枉他。
    众人惊诧莫名,慑于左月卫之威,一时不敢言语。
    而被左月卫簇拥其中的崔不去,更是莫名令人觉出不敢直视的威仪。
    崔珮原是看见大哥走向崔不去,生怕他为难后者,想过去帮忙解围,却冷不防目睹长兄被抓的场面,一时呆住了。
    原先站在凤霄旁边与他说话的崔九娘,此时也迷惑地转向凤霄。
    “他是左月使,那你,又是什么人?”
    第105章
    崔咏自然不知崔九娘问了凤霄什么,凤霄又如何回答,此时此刻,他的全副心神,都放在眼前的变故上。
    原以为崔不去至多也就是当众将旧事揭出来,或者寻个机会拜见郡守,请郡守出面主持公道,无论对方想做什么,崔家都有对付他的法子,单凭崔不去一人,最终只能以卵击石,无功而返。若他知情识趣,崔咏还能网开一面,要么让他跟着崔珮读书,要么让他去崔家名下的铺子打理经营,打一棒再给一个甜枣,足以让崔不去屈服。
    人生在世,父母家族是最大的倚仗,顶多再加个妻族,可崔不去样样皆无,身体不济,妻族只怕也很难指望,他能活这么多年已是不易,崔家退让半步,肯让他留下,仁至义尽再无亏欠。
    崔咏也相信,崔不去回来闹上这么一场,也就是想得到好处罢了,身世曝光对他本人而言,弊大于利,但凡崔不去还有点脑子,必不会愚蠢至此。
    可崔咏怎么也没想到,对方剑走偏锋,竟挑了崔大郎下手。
    再看那些左月卫,玄衣长刀,来势汹汹,却只对崔不去俯首帖耳,便是崔咏再自欺欺人,也意识到一个不容改变的事实。
    眼前的崔不去,已经不是昔日的崔不去,再不是能任崔家揉圆搓扁,随意处置的人了。
    人生头一回,崔咏体会到心乱如麻的滋味。
    他不能当众问长子,那样可能会让崔大郎说出更多不该说的事情。
    “崔珝即便犯事,那也应该由郡守县令出面来捉拿讯问,不该是你……”崔咏咬着腮帮子,勉力压下心头愤怒,快步走到长子与崔不去中间,虽然这样做根本无济于事。
    崔不去冷冷道:“案情重大,特事特办,自然不必遵循常例,将人带走!”
    “且慢!”崔大面色如灰,崔咏却仍想做垂死挣扎,“你如此办案,说拿人就拿人,说证据确凿,却未曾见到证据,实在令人难以信服,我崔家自汉末至今数百载,凭的不是哪一朝天子的恩宠,而是世家风骨,门阀底蕴,今日你将我崔氏长子拘走,天下世家都会因此心寒,我们必要告到天子面前,求个公道!”
    在场也多有世家著姓子弟,唇亡齿寒,兔死狐悲,听了崔咏这番话,不免心有戚戚然。
    不少人出言求情,连县令也道:“今日文会盛典,名贤毕至,即便有案情,不能等宴散之后再办吗?”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还有人请元郡守出面,但新官上任,原本应该顺从民意的元郡守,却一反刚才的亲切,不发一言,作壁上观。
    崔不去望向崔咏,看见对方眼中隐含威胁之意。
    门阀势大,他今日见识到了。
    若他现在拘走崔大郎,过几日就会有数不清弹劾他的奏疏飞向天子案牍。
    世家之间同气连枝并非说笑,博陵崔氏的确有这个能耐。
    可惜,崔咏遇上的是崔不去。
    崔不去抬手,动了动手指,连眼睛都未眨,左月卫只看他的手势,根本不听旁人说什么,就将崔珝强行押走。
    “崔珝里通外国,证据确凿,现押回京城交由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左月局四部会审,诸位若有异议,大可前往京城告状申诉。但,若让我查到还有谁是同谋,恐怕你们申告不成,反会去跟崔珝作伴,那才称得上同生共死,义薄云天。”
    他的语气甚至称得上轻柔,可目光所及,被扫过的人,都不由自主移开视线,无一敢与之对视。
    崔咏见状,心头一阵绝望,心知今日除了崔氏,怕是无人敢出头与崔不去杠上了。
    “父亲救我!父亲救我!”崔大呼喊,声音却终是渐渐远去。
    血脉相连,心头抽痛,崔咏终是忍不住,拖着老迈之躯快步上前,差点踉跄跌倒,幸而崔珮眼明手快,将老父搀住。
    “你、你这是公报私仇!”崔咏眼冒血丝,盯住崔不去,一字一顿道。
    崔不去挑眉:“笑话,我能与崔家有什么私仇?”
    崔咏脱口而出:“你分明是记恨你母亲的死,还有你从小——”
    “父亲!”
    崔珮的声音唤回崔咏的神智,他的未竟之语也随之戛然而止。
    崔咏嘴唇微颤。
    是啊,他能说什么?说余氏的身份,还是崔不去的身世?
    无论哪一件,都只会令崔氏蒙羞。
    崔不去似笑非笑看他,好像笃定崔咏不敢说不敢问。
    崔咏被这笑容一激,只觉胸口滞闷,连气都喘不上来。
    左月局,左月使。
    谁能料到崔阶在外面漂泊多年,非但活得好端端的,还拥有凌驾于一般人的权力与身份。
    就算他当了官,若是寻常县令郡守,崔家也无须畏惧。
    可对方竟然一步登天,如此年纪便已是左月局之首。
    比他年长几岁的崔氏长孙崔斐,眼下还只是小有名声的士子而已。
    崔咏不由后悔,后悔昨夜若是自己态度再软些,答应崔珮,让崔阶入族谱,是否今日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然而世事没有如果,正如当年孙大夫谎称崔阶已死,没有人想到疑点,没有人去寻找真相,因为那时,他们都没把崔阶当回事。
    相较崔咏,崔珮的心情则更为复杂,他于心有愧,说不出指责的话,却又不能眼睁睁看着长兄被提走,只能委婉求情:“崔……尊使,再过半月,便是家父寿辰,能否请您高抬贵手,待过完这半个月,再来抓人?”
    崔不去挑眉:“你怎么不说,等过完明年、后年的寿辰?”
    这话便是明确拒绝的意思了,崔珮满心苦涩。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上天似乎要让崔家在这一日饱经风雨。
    崔大郎才刚刚被带走,便又有本县县丞带着一干捕役寻上门来,说是崔家的保宁堂出了事,孙大夫开错药方谋害人命,如今已经被抓捕起来,但保宁堂是崔家名下的药铺,出人命的那天,所有相关人等都要被带回去讯问,这其中就包括了崔三和药铺伙计。
    伙计已经被带走,崔三却在崔家,县丞这才带着人上门。
    县丞知道,博陵崔氏家大势大,今日又是文会,恐怕不好说话,原想等文会之后再找县令悄悄想法子,没想到崔不去率先发难,抓了崔大郎,县丞灵机一动,觉得大好机会,不想错过,赶紧便召集人手上门。
    屋漏偏逢连夜雨,崔咏差点当场白发。
    他看也不看一脸为难的县令,手指崔不去,颤声道:“好,好,算你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