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纵然我心中早已站在他这一边,却无论如何说不出口,便示意他把紧握着我的手松开,指尖轻点,在他掌中写下无比简单的两个字:“你的。”
    我这样说,倒也不全是为了哄他,他那两首燕歌行的诗中之意,实是于我心有戚戚焉!
    当年我被他所救,送回许都时,日夜思想那救了我的少年将军,忧愁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他一面,及至后来,眼见与他将要缔结鸳盟,转眼却又另嫁他人,可不就是那诗中所慨叹的别易会难之感吗?
    他握着我的手猛然一紧,若非底下还坐着那么多人,只怕他就要将我按在怀里狠狠亲吻一回。
    这回也不用人贺他,他自己就端起酒爵又满饮了一杯,忽然神色又有些默然。
    “可惜在父王眼中,从来就只看到子文的大才,瞧不上我的诗文。”
    卫畴的诗句中虽也有“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等语,但更多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豁达雄伟,其诗境开阔辽远,慷慨苍凉,大气磅礴。
    自然会更青睐如卫玟那种想像瑰丽、词藻华美的诗作。如卫恒这等沉郁敏感,略有些自怨自艾的辞句,不得他喜欢,也不足为奇。
    可一门父子,为何独独子恒的诗这般异与父亲弟弟,想来多半还是同他幼年时的遭际有关。
    他五岁时便没了生母和两位兄长,又被父亲如此相待,纵然外表看去再是强悍,可那内里的心思难免细腻敏感。
    难怪他的诗赋比起子文的来,总是多了几分阴郁消沉,比不得备受父母宠爱的卫玟那般志得意满,恣肆飞扬。
    我为他又斟了一杯酒,柔声道:“之所以文无第一,乃是因为每个人的眼光喜好不同,彼之明珠,我之鱼目,端看那人更喜欢何者。我便觉得子恒的诗文是极好的。”
    这一回,他直接就在案几上面就握住了我的手,先前的狂喜已渐从他眼中褪去,转而化为一种更加厚重却又无可言说的深情。
    “是啊,幸好我还有夫人!”他竟再也不顾忌什么,当着众人的面,牵起我的手送到唇边细细亲吻。
    底下顿时响起一片咳嗽声。有几个尚未娶妻的纷纷捂眼怪叫道:“子恒兄,你这简直就是逼着我们这些单身汉明儿就去找人做媒,赶紧也讨一房夫人回来。”
    对这些调笑之语,卫恒倒是浑不在意,我却觉得有些羞窘,忙把手抽回来道:“你们一个个醉成这样,妾这就去取些醒酒汤来。”
    我起身想走,却被他拽着衣袖不放,“那等小事,让下人去做便可,何劳夫人亲往。阿洛再陪我一会儿,可好?”
    我正发愁要如何让他放我回去后堂,忽听厅外有人高声道:“子恒,你瞧我把谁给请来了?”
    卫恒闻言一喜,拉着我起身道:“伯昭迟来了这许久,咱们且看看他是被谁给绊住了。”
    话话间,荀渊已引着一人快步走入内堂。经年不见,荀渊依旧是一袭青袍,面如冠玉,身形挺拔,越发气质如竹。
    他目光掠过我时,微微一怔,有些变了神色,似是没想到我竟会出现在这厅堂之上。
    第51章 神算
    荀渊不过怔愣了那么一瞬, 随即便避过眼去,朝堂内诸人团团一揖道:“我来得迟了, 稍顷自当罚酒。子恒, 这位便是我时常同你提起的元吕先生。”
    那位元吕先生眉清目朗, 身披羽衣鹤氅,手拿麈尾,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虽然形容全然不同,却让我想起幼年时曾为我相面的刘公来,莫非这位元吕先生亦是精于此道。
    卫恒终于松开我的衣袖,朝那人极为恭敬地行了一礼,“久慕先生大名,恨不能早日得见,不意今日竟能得先生降趾寒舍, 恒实是不胜之喜,还请先生上座。”
    待众人互相见礼毕, 荀渊道:“我今日来迟, 正是因为在路上竟偶遇元吕先生。昔年我与先生曾有一面之缘,不想今日竟能在邺城重逢。”
    卫恒朝荀渊一拱手, “伯昭, 多谢你记得我曾提及之事,今日为我请来先生。”
    说完,他看向元吕先生, 似是有些欲言又止。
    吴桢在一旁忍不住道:“子恒, 你先前不是总说想请公孙先生替你相面, 如今先生就坐在你面前,机不可失,还不快些请先生为你解惑。”
    卫恒敬了先生一杯酒方道:“人皆爱生惧死,小子亦不能免俗,想要知道自己寿数几何,还请先生教我?”
    见他不问别的,先问寿数,我便知道卫恒对这位元吕先生的相术尚未十分信服,要先试试他是否算得精准,若他所答的寿数和仓公先前所诊的一样,那卫恒才会问出他真正关心的命数。
    那先生似乎明白他心中所想,也不在意,微微一笑道:“因为某位高人的缘故,公子寿数仍为八十,至三十当有小劫,过则无忧也,可享天年!”
    我有些吃惊,这相士看来倒是有真本事的,不但所言寿数同仓公所断的一样,皆是八十年,还能算出卫恒曾为仓公所救。
    可他为何又说卫恒在三十岁的时候会有小劫?
    所谓小劫,不过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实则多半就是死劫。当年著名相士刘公为我长兄相面,亦说他年二十三当有小劫,过则无忧。结果,就是在那一年,兄长战死在洛城。
    难道说卫恒在三十岁的时候也会有一个死劫?那他前世呢?
    如果他前世亦是此等命数的话,不等他活到四十岁的时候旧病复发,就会在三十岁的时候死于这个劫数,算起来,竟是和我死在同一年,他即便赐死了我,也没能再多活上些时日。
    我只顾想得出神,忽听那元吕先生道:“请恕老朽抖胆,愿为夫人请上一卦。”
    卫恒虽有些诧异,仍恭敬道:“若蒙先生不弃,还请为内子也相一相寿数几何。”他说着,几案下握着我的手又紧了紧。
    我亦是有些好奇,不知这先生会如何作答,是否会算出同前世一样,只能活到二十五岁。哪知他却笑得别有深意,“夫人昔年曾得刘公相面,刘公相术之精犹在老朽之上,他既已将夫人全部的命数暗示给夫人,夫人又何须再来问老朽。”
    “须知天机不可泄漏,夫人命格非凡,对此当多有体会。老朽所能赠与夫人的,不过是两个卦象,前者为否卦,后为泰卦,前后交叠,正好是否极泰来。”
    他又看向卫恒道:“至于公子心中想请老朽参解之事,老朽亦只有那一句,天机不可泄露,免得又生出变故来。”
    “但公子所烦心的另一件事,老朽倒不妨相告一二。公子和夫人皆非常人,均是贵不可言。若想往后少些波折,只须记得这四个字——夫妻一体。”
    他说完,便举手告辞,不等荀渊等人拦他,已手摇麈尾,飘然离去,瞬息间便已步出厅堂。
    堂内众人看着那一抹超逸出尘的背影倏忽不见,均有刹那的失神。
    半晌,荀渊转头看向卫恒道:“子恒,我怎么突然觉得,元吕先生是专为你和……和嫂夫人而来的呢?”
    卫恒正要答话,忽然下人来报,说是鄢陵侯卫章夫妇、平原侯卫玟夫妇并金乡郡主及其郡马何彦,连同清河郡主一道,前来贺他升任副相之喜。
    清河郡主便是卫珠的封号,我一听她也来了,便同卫恒说要去招待这几位女眷,告退回内堂。
    卫珠一见我,便欢欢喜喜地扑过来,抱着我的胳膊道:“三嫂新年好!虽然才几日不见,可我又想三嫂了。”
    我在她鼻尖上轻轻一点,笑道,“既说想我,那怎么这么晚才来给我拜年?”
    她忽然面上一红,支吾道:“我原本早就想来的,可是不巧有些别的事情……”
    她虽不肯说到底是何事,可一看她这副小女儿模样,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多半又是为了那韩寿。
    “那你怎么和她们一起过来了?”我低声问道。
    卫珠正要说话,金乡郡主已挽着卫玟新娶的夫人崔妩上前道:“见过三嫂,六弟妹早就喊我们来给三嫂拜年,可惜四哥和我那郡马一直不得闲,直到今日,才来拜会嫂嫂,还请三嫂勿怪!”
    崔妩朝我微一屈膝,唇边浮起一抹浅笑道:“我虽嫁与子文已有三月,却只见过三嫂两面。我虽有心同三嫂亲近,奈何三嫂总是深居简出,每次去姑氏那里请安也碰不到三嫂,只好借着拜年来跟三嫂讨一杯茶喝。”
    卫玟的这位新妇人如其名,生得妩媚娇娜,如春日枝头最俏丽的一枝桃花。
    又极会打扮,身着一袭金丝织锦上用银线绣着凤鸟纹的三绕曲裾,发间繁复的高髻上插了数枚金簪,全都嵌着小指般大的红宝石,所戴耳珰更是用金刚石制成,璀璨夺目之极。
    她本就生得好,再衣锦着绣,珠围翠绕,更是光彩夺目,明艳照人。
    听出她话中隐隐的敌意,我有些无奈,也不便多说什么,只是含笑请她们落座,早有侍女奉上茶来。
    “这是从蜀地送来的茶饼,用今冬初雪的雪水所煮的茶汤,郡主和两位弟妹尝尝看,可还入得了口。”
    崔妩端起茶盏,极是优雅地抿了一口,淡淡赞了一句,“三嫂果然是个风雅之人。”
    她眼睛盯着我,正要再说些什么,卫珠突然抢先道:“三嫂,我有东西给你。”
    卫珠也没让她的婢女递给我,直接自己捧着个匣子过来,同我坐到一处。
    “这是从西域那边进贡上来的西极石蜜,父王给了我两盒,我知道三嫂也是极喜欢吃它的,特意给嫂子留了一盒。”
    “嫂嫂你快尝尝,这石蜜不愧是西域来的,最是好吃不过,比外头那些铺子里卖的不知道好上多少。”
    她口里说着,已经打开那匣子亲手取出一粒来送到我唇边。
    趁着这个功夫,她压低了声音道:“嫂嫂你可要当心些,六哥这位新夫人好像对嫂嫂很是关心,她每回来跟母亲问安的时候,老是变着法儿的想问嫂嫂之事,还想套我的话,可惜全是白费力。”
    “我原本是一心只放在寿郎身上的,可是前日留香无意中听到六嫂她们要来给你拜年,我怕她们会难为你,所以就也跟过来了。”
    我心中感动,握着她手道:“真是我的好珠儿!”
    卫珠得意地冲我一笑,瞥了眼旁人,大声问我道:“三嫂,这西极石蜜甜不甜?”
    我点点头,莞尔一笑道,“我还从未吃过如此香甜的西极石蜜,许是珠儿亲自喂我吃的缘故。”
    那后一句,我自然是压低了声音同她说的。
    卫珠忽然呆了一呆,小声感叹道:“嫂嫂你笑起来可真好看,温温婉婉的,就跟那一池春水似的,让人的心都化了。”
    她可以除了我谁都不理,可我身为女主人却不能只同她一个说话,不时仍要同何氏、崔妩和金乡郡主她们笑谈几句。
    约摸一刻钟后,趁着她们三人聊起穿衣打扮,卫珠忍不住又跟我小声道:“嫂嫂你可留意到,我六哥那位新妇自打你亲迎我们入内堂起,那双眼睛就只顾盯在你身上,这都目不转睛地瞧了你有一刻钟之久了。嫂嫂你说,她为何总盯着你啊?”
    我自然早就发现了崔妩对我的打量,若细论起来,都怪卫玟先前闹的太凶,又口无遮拦,便是卫畴下了禁口令,可卫玟想要求娶我之事,也仍是传到了不少人耳中。
    显然,如今崔妩肯定也是知道了的。我前两次见她,一次是她大婚,另一次是她给舅姑敬茶认亲时,那时她看向我的眼神,虽不如何亲近,但却并没有如今的敌意。
    看来,在她出嫁前,甚至刚嫁给卫玟时,她并不知道她的夫君曾经想要娶我,是以对我并无任何心结,可现下……
    我看了金乡郡主同何氏一眼,想来是有些唯恐天下不乱之人,有意同崔妩说了些什么,她才会对我生出敌意来。
    卫珠见我默然不语,便自问自答道:“其实啊,那崔氏就是想比比看是你美还是她更美,她原本就喜欢穿那些华丽的衣裳,今日为了来见嫂嫂,打扮的更是格外华贵呢!”
    我闻言不由蹙了蹙眉,对卫珠道:“父王素来不喜奢华,崇尚俭朴,一件家常旧衣能穿十几年,破了也不舍得丢,让姨母给他补一补继续穿,若是见到崔夫人这等作派,只怕会心生不喜。”
    “珠儿,若我去劝说,只怕崔夫人多半是不会听的,你若是有机会,不妨劝她——”
    我话还未说完,崔妩忽然出声打断,“三嫂,听说嫂子极擅琴音,我家子文动不动就说三嫂奏出的琴曲,是他听过最为动听的曲子。我亦素喜音律,不知今日可否有幸,能听三嫂为我们弹上一曲?”
    第52章 中毒
    我正在想要如何婉拒崔妩, 卫珠忽然道:“嫂嫂,留香方才出去更衣, 无意中听到有人说,前厅那边,忽然来了两个剑客,听闻三哥剑术了得,要跟他当场较量一番呢?”
    她又看向崔妩她们,一脸兴奋道:“诸位嫂嫂, 我三哥和人比剑可是难得一见,不如——咱们先去看看三哥能不能打赢他们,可好?”
    卫珠此言一出,除了崔妩, 余人皆有些心动。实因卫恒的剑术乃是一绝, 足可当一句傲视群雄。
    就连卫畴也不得不承认,在他这些儿子里, 卫恒的剑术弓马若认了第二, 无人敢再认第一。
    众人自然都想见识一下被卫畴赞为邺城第一的剑法, 到底是如何精妙, 我自然更是想去看看。
    于是,我便命人去同卫恒讲了一声,恰好卫恒待客的花厅,其上还有一重楼阁, 我便引着众女眷上了那花厅的二楼。立在窗前, 正好将他们在庭中的比试瞧得一清二楚, 就见卫恒未着外裳,白衣胜雪,手中却拿着一竿甘蔗,抵着另一人的胸口。
    待唤了个下人来一问,方知,先前卫珠的婢女并未听得十分清楚,原来那两个向卫恒挑战的,并不是什么纯粹的剑客,而是卫畴帐下的两员猛将,一为平虏将军刘勋,另一个则是奋威将军邓展。
    他二人是跟着卫章一道来给卫恒贺喜的,却在席间,突然提出久闻卫恒剑术了得,要同他切磋切磋。
    卫恒当场便应了下来,因在酒席间,也懒得命人去取兵器,便直接拿席案上摆着的甘蔗来,以杖代剑,就这么比划了起来。
    我们赶过来的时候,卫恒已在十招之内,就打落了平虏将军刘勋手中的甘蔗,正中他的心口,若卫恒手中所执不是这佐酒的果品,而是一柄真正的利剑的话,那刘勋可就性命堪忧了。
    因距庭中不远,我们在窗前能清楚地听到他们的说话声,就见刘勋面红耳赤地退下后,另有一人将外袍甩在地上,昂然走向卫恒,一脸傲然道:“三公子虽然看似剑法了得,可惜习学太杂,非谓剑道之正途,某不才,愿献拙技请公子一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