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在古代当先生 第5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钟离晖因为卫苏的话,原本想速战速决,可一时间僵持不下,心中有些烦闷。等邶国援兵到了自己更讨不了好,与其平白损失兵力,还不如保存实力。此战他拿下暨城,功劳在手,别人已经不敢多说什么。如果宣城失利,只怕公子怀一派会借此打压自己。卫苏说得很对,他现在的处境,只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宣城攻不下来,自己只要没什么损失,那就不算失败。此局他还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权衡利弊之下,于是钟离晖自己决定退兵。私自退兵,若是被有心之人做文章,他只怕也讨不了好。不过,此时已经顾不得这许多了,回去后他自有跟娄国君交代的理由。娄国君如今还需要倚仗于他,想来就算对他的决定不甘心,也不会责怪于他。
    钟离晖的想法没有错,宣城没有拿下来,钟离晖却无故退兵,令娄国君大为光火。然而此时面对钟离晖的理由,他却没法责难,只能把气往肚子里咽。
    钟离晖还有大用,他不能因一时之气,就将人给处置了。想到这里,他强撑着笑容,说了一番勉励的话,又赏赐了大量的东西,这才让钟离晖离开。
    钟离晖感恩涕零,又说了一番效忠,报答的话,这才离开。
    “砰!”殿中砸东西的声响传出来,钟离晖顿住脚步,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来,然后就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离开王宫之际,正巧碰上前来觐见大王的公子怀。两人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不明所以之色,公子怀冷笑着“哼”了一声便擦肩而过。
    卫苏得到娄国战况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便跟褚彦说了,“没想到钟离将军审时度势的功夫了得,褚先生,你这个弟子是得了先生真传了啊。”
    他还担心钟离晖会听不进自己的话,会为了娄国不顾一切一路蛮进。看来钟离晖对于娄国的忠诚度也并非如传言那般嘛。卫苏越来越欣赏这人了,有勇有谋,不愚忠,能清楚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果然跟一般的将军不一样。
    “你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弟子?”褚彦白他一眼。
    “哟!这会子承认钟离将军是您老的弟子了?”卫苏调侃道。
    “……”褚彦无语,叹息道:“你不知道,等你有了得意弟子,就知道我的心酸了。”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儿子叛逆当父亲的心情自是难以述说。
    卫苏一头黑线,想到他的学生们,一个个怎么就又傻又跳脱,要都将之当成他儿子,他怕早就气死了。
    话不投机半句多,卫苏就想告辞离开,没想到褚彦却叫住他,“你已经想好了,将来去娄国吗?”
    又是这件事,怎么传的这么广啊,人人都问自己的打算。卫苏也知道这些人都是在关心自己,只能又说了一遍自己的想法。
    褚彦点点头,“你能这样想那是最好,娄国国君并非贤德之明主,当初钟离去的时候我便说了,奈何他不听。”
    “不过,有他在娄国,将来你去往娄国之后,有他相助,想来也不会有任何人敢给你气受。你自己看好局势,实在不行,到时候让钟离晖帮助你谋划好悄悄离开,也不是不可能的。”
    卫苏比划了一个手势,“我知,我知,到时再说,到时再说,哈哈哈!”
    褚彦是知道卫苏做事情看似嘻嘻哈哈不靠谱,实际上心中是有定准的,他倒也不用太过担心,提过一句便作罢了。
    第73章
    颍阳城中, 如今新一届的论学大典即将开始,随着外地来的学子纷纷涌入颍阳城,颍阳城中更加热闹起来。
    而且今年想要参与论学大典的, 明显比以往多了不少, 随处都可以听到关于论学大典的话题。
    “五年前, 横空出世一位堪比前朝张相的贤才,也不知道这一届是否能有与之比肩之辈。”
    有人摇摇头,带着敬仰羡慕的口吻道:“如此人才, 几百年难遇, 你以为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这般的么?”
    “是啊, 就连各国国君都竞相邀请之人, 想来今后很多年都不会再有吧?”几年前的事早就传遍天下了, 能得所有的国君看重, 可见其本事。如今恐怕无人能望其项背啊。
    “那倒也是,我也不敢奢求其他, 这次论学大典上,能见一见如此人物, 倒也心满意足了。”
    “哈哈哈,陈兄未免太过妄自菲薄了, 小弟不仅要见见此人, 我还要在论学大典上与之驳辩一番。”这人年轻气盛,誓要一争高低。
    “啧啧啧, 王老弟大才,为兄不如也。那人能凭借一己之力,通过颍阳学宫诸位先生的考核, 又岂是我等能比拟的。”
    “我辈毕生所学, 却不信一样都比不过。通过诸位先生考核又如何, 不是还有个说法,听说学宫中诸位先生见此人年轻,有惜才之意,方才放水让人通过。你别不信,人端木先生就没有出题考核,直接点头通过的。”
    “啊!竟有此事?可是要真没有真实才华,各国国君岂会相邀?”
    “几年前,娄国君当众邀请,可是被那人推脱掉了。他真如传闻一般是才华横溢,不世出之辈,又岂会丢掉这么好的机会?”
    “这……”大家都无言以对。
    娄国君亲自相邀的机会,他们读书人求都求不来,岂会有朝外推之理?细想之下,越发觉得有问题。
    现在颍阳城来的外地学子,许多都是为了见识见识大名鼎鼎的卫苏而来的。当然,也有心高气傲之辈,认为传言不可信,想要揭破骗局。或者不相信自己精研学问几十载,竟会比不过一个学艺不精的年轻人。为证明自己更为厉害,这次论学就是机会,只要胜过卫苏,扬名立万也就是轻而易举之事。
    各人心思不一,对于卫苏是嫉妒羡慕都有。
    有人听不下去了,冷哼一声,“胡言乱语!萤火之光岂能与皓月争辉。人再怎么样,也比你在此大放厥词的好。不遭人嫉是庸才,像你这样的人也就只配嫉妒的嘴脸了。”
    “你说什么?”被人说中心事,不由心下大怒。
    “呵呵!”那人一甩袖子,嫌弃说道:“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语冰。”
    所有人都沉默了,气氛一时间有些尴尬。有人见事不妙,笑着打圆场,“大家都远道而来,都是读书人,莫要失了和气。”
    众人点点头,便不再说这个话题,又提起别的话题来。
    “这颍阳城可是什么怪事都有,我可是听说,有一个卫姓的女大夫,其医术精湛,在百姓中颇有声望。 ”
    “女大夫?居然还会有女大夫行医?”有人不敢置信。
    “我也想不通啊,从古至今,又哪里有女大夫医者的。”
    有人想了想,“姓卫?可是与那人有什么关系?”
    那人神秘兮兮,“可不是嘛?听说是卫先生的妹妹,颍阳学宫医家温先生的义女。”
    众人恍然,难怪,难怪了。有温先生的亲传,那就不怪乎能有这般声名了。
    “这倒还好,能说得过去,只是我可是听说,她有一门奇怪的技艺,能活生生将婴儿从有孕妇人的肚子里取出来。不仅如此,经过她的医治大人小孩都能活着,有好多难产之人,她便是用此法相救,着实有效。”
    “哗!”众人闻言惊掉下巴,很难以想象这种情景,这不会是妖术吧?果然这颍阳城来对了,能见识到如此神奇之事,此生也不枉了。
    他们刚来颍阳,只觉得听说什么都新奇无比,却不知颍阳城的本地人早就对此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
    一个小户人家屋子中传来女人一声又一声的痛苦叫喊。
    小院子里,有几个年岁大的女人来来回回奔忙着,一个男人听到自家婆姨的叫喊声,心急如焚。不由跪下来,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上天保佑,保佑母子平安。
    听着叫喊的女人声音渐弱,屋子的帘子打开了,一个老婆子双手带血,神色紧张,连声问道:“请的人来了没?再不来李娘子可就危险了啊!”
    那男人听到这一句,慌慌张张的想往屋里去,突然又心急的转身,“大哥已经去请了啊,怎么还没来?”他一拍大腿,跌跌撞撞的往外面去,他去看看,为何大夫还没来。
    刚到门口,就有人推开门,“来了,来了,卫大夫请来了。”
    刚要出门的李三闻言,像是见到了救命稻草,扑上去,“快,快,产婆说我家娘子就快不行了,卫大夫快救救我家娘子跟孩子吧。”
    跟着先前推开门之人进来的,是一个白衣白袍的少女,因为走得急的原因,她的脸上有一些泛红,气也有些喘。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卫蓁。如今的卫蓁在颍阳城中可是大大有名的。这几年,她可是救了不少母子的命。自从第一例产妇难产濒临死亡,让卫蓁死马当活马医给救活过来,整个颍阳城就传的沸沸扬扬,说卫大夫是医圣再世,回春之术可起死回生……
    当然,这些传言里未必没有卫苏的手笔,卫苏可是太知道舆论对于人心的影响了。于是人们就从一开始的抗拒女大夫,到现在只要是难产,或者疑难杂症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卫大夫。
    卫蓁医术精湛,断骨可再接,死人可再活。还是当世弟一医家温先生的义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想而知,卫蓁的医术绝不是夸夸其谈之辈。
    而且卫大夫这人又漂亮又温柔可亲,人又心善,时常在颍阳城中开义诊,为城中看不起病之人免费治病。久而久之,卫蓁几乎成了颍阳城中人人敬仰崇拜之人。
    此时的她没时间理会李三,直直朝着产房走去。产婆见她来了,总算放下了心来,将屋内产妇的情况说了一遍。
    卫蓁一边走一边听着,从跟在一旁的铁三娘手中接过特制的手套戴在手上。
    等她进屋,产妇的气息已经很微弱了,卫蓁也不多话,直接就开始了检查。“情况不容乐观。”卫蓁皱眉,对铁三娘说道:“立刻准备手术。”
    铁三娘应声下去准备去了。
    吩咐完铁三娘,又问产婆道:“这些东西,可干净卫生,可有消毒?”
    产婆连连点头,“有,有消毒,基本都是照之前开班讲学的去做的。”
    每三个月,卫蓁就会开一个讲学班,让城中的产婆以及娘子都过来听。本来一开始是没人愿意过来的,后来卫苏建议凡是前来听讲学的,临走时可以免费领两个鸡子,也就是后世称为的“鸡蛋”。
    许多人都不肯相信,现在的鸡子那也是贵重物品,一般人家一月半月都吃不了一回。可是当有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来,临走之时还真的得到了两个鸡子。这下子一传十十传百,有谁不心动的?一窝蜂就来了。
    到后来,来的人太多了,便优先筛选产婆,或者有孕在身的娘子五十名。剩下的,那就只能等下一次了。
    其实这个讲学并非是讲复杂难懂的知识,而是一些生产过程中如何准备工作,如何消毒,如何才能母子平安健康。
    如此几年下来,卫蓁的名声越大,颍阳城中的产婆哪位没有去听过讲学,自然也就照着卫蓁所说的去做。
    一般人生孩子,她们也都能应付下来,一旦有特殊情况发生,她们也会第一时间去找卫大夫来救人。就如今日这般。
    卫蓁放下心来,感到十分欣慰,这些年来,她和哥哥,义父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
    她不慌不忙,有条不紊的从带来的医药箱中找出得用的工具来。
    不多时,铁三娘端了一碗药汁进来,“姑娘,麻弗汤药好了。”
    卫蓁点点头,示意喂药,铁三娘跟着卫蓁早就做惯了这些的,二话不说,手脚麻利的将汤药给产妇喂了下去。
    卫蓁已经取出银针,找准穴位,一根根扎了进去,这主要是防止病人大出血,做完一切,卫蓁就开始了手术。
    屋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任何的声音,李三脚已经站不稳,瘫软在地上。先前推门进来的大哥劝说道:“放心吧,弟妹会没事的,那可不是别人,是卫大夫,有她在,一定会母子平安的。”
    但愿吧,李三点点头,他知道应该相信卫大夫,可关系到自己的婆姨孩子,还是忍不住担心。
    时间一点点过去,似乎过了很久,又似乎是片刻功夫,屋子里传出来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
    李三一下子蹦了起来,抓住大哥的肩膀,喜极而泣,“听到没有,听到没有?是孩子的哭声,孩子没事儿。阿秀,阿秀也应该没事儿的。”
    说完就快步走向门口,不一会儿,产婆就抱着个襁褓走出来了,她一脸喜色的恭喜道:“恭喜恭喜,你家娘子替你生了个儿子。多亏了卫大夫,现在母子平安。”
    李三大喜过望,此时此刻他的心才定了下来,小心翼翼的接过襁褓中的孩子,欢喜道:“那,我能进去看看阿秀吗?”
    “现在还不行,卫大夫还在做手术,等会好了,自然会叫你进去的。老婆子就不耽搁了,里面还忙着呢。”
    她还是第一次见到卫大夫做手术,能安然无恙的将孩子给取出来,还大人孩子都平安无事,这简直就是神仙之法。她可不愿意错过一下,只这一次,就够她吹嘘一辈子了。
    李大走过来,刚刚产婆的话他都听到了,当真是大喜啊,忙不迭的说不少吉祥如意话恭喜三弟。院子里一时间喜气洋洋。
    卫蓁的缝合已经到了尾声,等伤口涂上药,包扎好,这才算完成了。
    出来之际,卫蓁又开了药,嘱咐了禁忌要点,这才让人进去看望。
    李三千恩万谢,甚至给她跪下来,卫大夫不仅仅救了他媳妇儿,更是救了他们一家子。
    这种话,这些年卫蓁早听得多了,点点头,将人扶起来,还显稚嫩的脸上是严肃认真,“嘱咐你的必须要照做,否则万一有什么事,我可是不会管。”
    李三连连点头,用心记下来。
    卫蓁带着铁三娘离开院子,刚一出门,就见一辆熟悉马车听在问口,她们刚刚过来的时候正巧在附近,因为并不算远,所以便直接小跑过来了,也没有安排马车。
    如今她家的马车出现在这里……她想到了一个可能,略显疲累的脸上露出一抹笑意,脚下步子都轻快了不少。
    马车帘子掀开,探出个头来,脸上是温柔笑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