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反正排队过关的人多,现在过去了也是吊尾,宗杭不赶时间,漫不经心勾勾划划,同时心算着那个柬埔寨男人的日收入月收入,直到身后有人戳戳他肩膀:“同志……”
    宗杭没好气回头。
    是个六十来岁的干瘦老头,穿土黄色带英文logo的旧汗衫,卡其色大裤衩,皮凉鞋,挎着磨毛了的邮差包,脚边是大迷彩行李袋。
    宗杭警惕:“什么事?”
    出国前,他系统地了解了各类机场诈骗,对无故搭讪的人天然存三分戒备。
    老头陪着笑:“那个……我不懂英语,能不能帮我填一下?”
    宗杭拿嘴努了努柬埔寨男人那桌:“那边有代填的。”
    老头没动,神色有点尴尬:“那个……要收钱……”
    宗杭乐了。
    怎么着,他这张脸,看起来就这么像免费劳动力?
    他拿笔头点点自己,说:“我填,也five dollar!”
    说完了,继续忙自己的。
    那老头叹了口气,悻悻拎包走了。
    没过多久又折了回来,估计是没找着热心人,又嫌柬埔寨男人的生意太黑——他手里捏一张十块钱人民币:“那个……能十块钱吗?我就填个入境申请表。”
    举手之劳而已,划拉不了几个字,再加上自己的也填好了,宗杭把钱接过来:“我这是看在同胞份上,给你打折啊。”
    老头忙不迭点头,递上护照和机票。
    宗杭对着护照先填基础信息。
    老头叫马跃飞,那姓就应该是“ma”,名应该填“yue fei”。
    1965年出生,跟他爹宗必胜一个岁数,真是同年不同命,宗必胜在家吃香喝辣的,这叔……这大包小包的架势,出国打工的吧。
    填到“入境目的”这一栏,宗杭问他:“来柬埔寨干什么啊?”
    老头讷讷:“找我女儿。”
    那应该是“探亲”,探亲英文怎么写来着?宗杭想了想,大笔一挥,填了个“business(商务出行)”。
    后头的停留天数、通讯地址什么的,他也懒得细问,照抄了自己的了事。
    十块钱,也就值这服务了。
    ***
    填好了,两人一前一后过去排队。
    海关柜台,多少透着庄严肃穆,里头的工作人员执行国家任务,代表国家形象,全程没个笑脸,再加上满眼都是外文,马老头愈发拽了宗杭不放:“那个……小哥,他要问我话,你帮我答一下哈,我听不懂。”
    宗杭随口应了一声,随着队伍往前挪。
    马老头一张嘴闲不住:“待会你怎么走啊?是不是打车啊?要么我们拼着一起?”
    宗杭奇怪:“你女儿呢?不来接?”
    马老头一张老脸顿时纠了起来:“我来找她,她失踪了。”
    我靠,原来那个“找我女儿”的“找”,指的不是探望,是实打实的“找”啊。
    宗杭只在新闻上看过中国人在海外失踪的案子,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离这种事儿这么近。
    马老头把邮差包的拉链打开,从里头抽了张传单给宗杭:“大家都是中国人,方便的话,也帮着留意留意哈。”
    宗杭还没从震惊中回过神来,顺手接过来,快速扫了一眼。
    是张寻人启事,还是中英文对照的,上头有张彩打的照片,姑娘叫马悠,25岁,最底下的联系方式是个电子邮箱。
    马老头解释:“等我买了当地电话卡,再把联系电话写上去。”
    这什么意思,到异国他乡来张贴寻人启事?
    宗杭故作老成:“我觉得吧,这种事,贴这个不行,你出面也不行,那得大使馆解决……”
    说着,下意识地往机场大厅的方向看了一眼:“大使馆有人来接你吗?”
    他记得新闻上有报,失踪者家属到了国外,里外前后,都是大使馆人员出面陪同的。
    马老头似有难言之隐,迟疑着摇头。
    宗杭觉得这老头有点拎不清:“这事必须得找大使馆,他们代表国家出面,这边才会有压力,才会上心去破案。你在这瞎贴,破坏人家市容市貌……”
    马老头艰难地说了句什么。
    宗杭没听清:“你刚说什么?”
    马老头搓着手,脸红得跟猴腚似的:“她是……偷渡……”
    啥?
    宗杭原地杵着发愣。
    海关柜台里的工作人员迟迟没等到下一个,不耐烦地抬起头向他挥手。
    宗杭反应过来,避瘟似的赶紧拎着包走上前,直觉离马老头越远越好。
    噫……偷渡。
    犯罪行为。
    他虽然不求上进,但绝对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不管国内国外,都要出淤泥而不染,离这样的人越远越好。
    第3章
    取了行李,手机换卡开机,一股脑儿进来好几条微信,宗杭顾不上看,先奔朋友圈。
    临飞前发的那条朋友圈下面一派热闹,有骂商家黑心的,也有求土豪包养的,但这热闹里隐隐透着萧索意味:宗必胜没置评,连“呸”都没给他留一个。
    赶紧撤出来看信息,也没宗必胜的。
    最新的一条是母亲童虹发的,问他:“杭杭,到了没?”
    什么杭杭,都快二十三了,还叫杭杭,宗杭腹诽了一阵,老实地回了句:“到了。”
    跟童虹是不能较真的,童虹有个绰号叫“林黛玉”,从小就体弱多病、情感丰富、敏感多心,年岁愈增程度越深,虽然没扛着锄头葬过花,但是见风、见落花、见杀鸡,都流过眼泪。
    宗杭第一次抗议“杭杭”这昵称的时候还在青春期,当时童虹怔怔看了他许久,慢慢红了眼圈,说:“我辛辛苦苦养了十几年的孩子,现在想叫他名字,还做不了主了。”
    然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洗衣服洗到一半流眼泪,半夜打电话给小姐妹聊心事,说:“你说这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思啊?”
    从此宗杭就随她去了,几百年前曹公就已经写得很明白了:跟林妹妹争什么呢,顺着哄着就行了。
    其它几条,都是他柬方的门拖,龙宋发的。
    没错,门拖(mentor),宗杭第一次听都没听懂,查了有道词典,才知道是“导师”的意思:很多外企为了培养新进员工,实行导师制,也就是说就职伊始,除了直属上司外,还给配一位无直接工作联系的资深员工当导师,指导你人生成长,关注你精神健康。
    别看宗必胜一身暴发户气质,做的企业也都浓浓乡镇企业风,但干什么都喜欢跟国际接轨,以脱口能冒出英文单词为荣,比如绩效不叫绩效,叫开皮爱(kpi),师傅不叫师傅,叫门拖(mentor)。
    龙宋让他妥了之后就朝机场出口走,说是有人在那接,接机牌非常显眼,绝对不会错过。
    ***
    天高爹远,连空气都透着热带馨香,出口处挤挤攘攘,最大最花哨的那块接机牌就是为他准备的:“宗杭”二字的周围打印了无数飘飘的气球、飞扬的花朵,还有红心。
    心情好,看什么都顺眼,宗杭觉得,东南亚人民的热情就在这花里胡哨中扑面而来。
    而且,举牌的那个十七八岁的平头小个子阿帕,还羞涩地叫他“小少爷”。
    怎么东南亚人民的称谓如此复古吗?虽然很不符合自己的社会主义气质,但听起来怪顺耳的。
    接他的别克商务车就停在不远处,有个典型东南亚长相的男人正半探出身子向他招手,三七开的分头油腻腻的,笑容黝黑又热情,连身上穿的条衫都跟微信头像上一模一样。
    这就是他的门拖,龙宋。
    上了车,别克夹在车流里往外走,前头是辆宾利,后头是辆三轮突突——早听说柬埔寨贫富差距巨大,没想到展示得这么直观。
    ***
    车后座上,龙宋和宗杭面对着面笑了又笑,最初关于飞行和天气的寒暄都过去了,即将开启尬聊。
    宗必胜给龙宋打过电话,说是这儿子不成器,童虹又老护着,不好管教,老在眼前晃太糟心了,“索性远远地送出去一段时间”、“你帮我摔打摔打”、“叫他多吃点苦就对了”。
    这话说的,酒店是合资,宗老头是大老板,宗杭这身份,摆出来就是皇亲国戚,怎么摔打?再说了,宗老头前脚挂电话,童虹后脚电话就来了:“龙宋啊,老宗这是在气头上,最多两月,我就让他把杭杭叫回来,这两月辛苦你了,多照顾我们杭杭,这孩子,从小恋家,就没出去那么远过……”
    到后来,像是抹开眼泪了。
    龙宋本来觉得这事不难办,也就是个短期实习嘛,让这两口子一敲打,才知道自己是接了个烫手山芋。
    ***
    车子离了机场,宗杭没想到居然会有土路,两旁的屋子都低矮,电线拉得密密麻麻,不看字幅标语,还以为是到了八九十年代的中国。
    宗杭找话题:“我英语一般,在这是不是不好沟通啊?”
    这问题,酒店的中国客人也老问,龙宋都答出模板来了:“这你放心,柬埔寨本来华人就多,暹粒开发旅游之后,很多中国人到当地投资,过来打工的也多,中国游客一车车的来,不少当地人中文说得很好,不好的也能讲几句,你这还是双语,非常优秀了。”
    宗杭:“哦……”
    然后冷场。
    车子进了市区,房屋建筑开始有模有样,车辆也多起来,街面上四处可见三轮突突车,视线里出现了大型广告牌,上头印着暹粒乃至整个柬埔寨的骄傲——吴哥窟。
    宗杭说:“那个吴哥窟……”
    终于又有话题了,龙宋赶紧作答:“我们酒店有车,你想去随时。吴哥一天看不完的,太多古迹了,你至少得买个七日票。”
    又冷场了。
    龙宋假装清嗓子,宗杭想咬手指头。
    他苦思冥想,又找到话题:“我在机场遇到个人,他家里人是偷渡来的,我就没跟他多说。”
    龙宋马上点头:“是,出门在外,小心点比较好。有些游客还是比较复杂的,宗老板跟我说,不少躲债的、国内犯了事的,都有逃来这边的。你做得对,尽量别搭理这样的人。”
    说完了,发现宗杭盯着他看。
    龙宋紧张:“怎么了?”
    宗杭实在憋不住了:“龙哥,我这人憋不住事,我知道我爸让你带我,你肯定向国内打听过我这人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