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到了大街,往银锭桥方向没走两步就看着一块黑底金字大招牌,上头写着“金宝钱庄”,门口两个大石头兽儿,她也不认得,只看着十分威武。脚下不由自主地就进去了。这进去先是个穿堂,东边有个屋子,现下门口坐了两个人正聊天。见灵素进来,两人也不抬头看她,灵素见没人拦着,就顾自往里头。
    下两步台阶,就是个庭院,青石驳地,不见半点尘痕,都是陶盆里种着花儿细树,倒是衬得屋后几株树荫遮顶的元宝枫越显高大。这会儿树叶刚开始转色,灵素想起山里头已经已经有斑驳红黄之变,可见县城里的日脚要迟些。
    这院子正面三间房,门扇尽卸,又比寻常屋子高出半截,很是阔朗。正要迈步进去,想起那个没见着脸的人说过的话,赶紧止住步子,从一样铺了青石的檐下绕过去,果然东边后半墙上另有一单扇的小门。
    从小门进去,地下杂乱放着许多骨牌凳,北边墙下一张样子笨重的象腿桌,后头一把曲背椅子,正坐着一人。不好估量岁数,两撇八字胡却是扎眼。那座位后头的墙上又挂着一块两寸来宽七八寸长的木牌,上书“官行结算处”。
    灵素看不懂字,便上去问道:“劳驾您问一声儿,百杂行的货钱凭条,是您这里办吗?”
    那人抬起头,细细打量了一通灵素,点头道:“是这儿,拿来吧。”
    灵素便把凭条拿了出来递上去,那人拿过来觑着眼睛看一回,又打量打量灵素,一边取出个簿子来登录凭条上的信息同票号,一行随口问道:“你是官行里谁家的亲戚?从前怎么没见来结过条子?”
    灵素摇头:“没有亲戚,不过我在百杂行里做工。”
    那人笑道:“做工?嗤,这倒也是,看来是哪个聪明人点给你的了!嘿,九十贯,若是在前头柜台上取了,百取其一的使费,就得出去小一贯钱呐。啧啧,走运了啊你!”
    灵素便道:“那他们怎么不来您这里结算?”
    那人笑道:“哪里是人人都知道有这么个冷僻地方的?乡下人卖了多少年山货毛皮,也未必知道呢,才说你走运了。”
    灵素道:“嗯,我们也是乡下的,因我相公考取了廪生,才搬来县里的。”
    那人一听廪生,恍然悟道:“我说呢,谁那么好心跟一个生瓜蛋子说这个,原来是未来老爷们的家里人呐,这就说得通了。”
    一时都登记好了,交给灵素一堆青钱并几张极厚实的彩纹厚纸道:“这几张银票,你这再拿到前头兑现去,便不会收你的使费了。我这里只有小钱,可没有银锭子,要不然哪天来个贼人把我抢了,我找谁哭去!”说笑着往几张彩纹纸上盖了印章,又签字画押,一张张展开给灵素看道:“这是五十贯的,这两张是二十贯的,剩下这是零钱。你数数,可少你没少?”
    灵素神识一扫知道不错,直接收了谢道:“劳烦您了。”又递过一包核桃一包莲子过去道:“这山野东西,您尝尝鲜。”
    那人示意她放在桌上,笑道:“好,好,有心了,去吧,去吧。”
    灵素又拿了那几张彩纹纸绕到前头,进了几间正屋里,几个一样打扮的年轻姑娘小子就迎了上来,问道:“您是要存钱寄钱还是换银子换钱?”
    灵素拿出一张彩纹纸道:“我换这个。”
    一个年轻姑娘道:“那您跟我来吧。”
    灵素跟着她到一处黑漆柜台跟前,那姑娘往里头招呼道:“娄先生,这位客人要兑银票。”
    一个穿着暗青色袍子的中年人走过来,问道:“请问兑多少的?要银子要青钱?”
    灵素赶紧把手里的三张纸都递过去,想了想道:“麻烦您兑五十两银子,剩下的兑青钱。”
    那人拿了银票看了看,又拿出一本本子来对过上头的号,便让人从一旁的大柜子里取银子来称,另一个小子在旁边的大箱子里数钱。一会儿都装一大盘里端过来。五个雪白的银锭子都裹着块小方红纸,八贯青钱也码得整整齐齐。
    往柜台上一放,对灵素道:“这是五十两足色纹银,十两一锭的,您请随意挑一锭来。”灵素便随手取了一锭在手里,那人取过一个戥子,将灵素手里的银锭子接过去放在秤上称过,将秤星让给灵素看道:“请您过目。”
    灵素哪里懂这个!知道这意思是钱款当面点清的意思,便胡乱点头。青钱也验过,这才算完事。
    灵素又问:“这……不用给你们这里交使费了?”
    那人摇头道:“你这银票是本庄本地的,又在当月,便不需收利息钱。若是隔月再取,便要收一个月的息钱,若是本地存了,别的地方兑取,那便要依着地方不同另外收兑钱。另外钱银互兑,也得收些使费。”
    灵素心道幸好立时来兑了,要不然只怕还要多交钱呢。取了山货出来要给人家,却被人推回来了,那人笑道:“谢您的好意,咱们这里的规矩是不许收客人东西的。往后您要兑银子还钱的,来我们钱庄,就是照应咱们了。”
    灵素见这钱庄行事同官行不同,便记在心里,再次谢过人家,取出块土布包袱皮把银钱都包起来,这才出来回家去。
    到家里见时候还早,想要往山上去,又惦记起还有几件事情没做,便又出了门。
    这回她直接翻过银锭桥,往长乐坊里头去了。这长乐坊她还真没来过,果然同河右又大不一样,气势或者不及,热闹却犹有过之。长乐坊内的街道也不似和乐坊和永乐坊似的南北东西笔直好认,这里头甚多斜街弯巷,更有占地极大的宅院隐于其中。远远能看见里头楼阁飞檐,隐隐或闻丝竹之声,却是河右少见的景象。
    老茂昌在长乐坊里头顶热闹的街市上,斜对过就是风和楼,边上有隆泰绸缎、小尖儿茶庄、恒舒典当行,隔不过几间房就是丰庆楼、裕祥阁等几个德源县数得着的酒楼馆子。
    灵素看着鳞次栉比的商家楼宇,心里想着:“怪道鞋子要卖得那般贵了……若是八十文一双,如何配得上这样的门面?!”
    进了里头,立马有装束整齐的姑娘迎上来问:“客官想看什么?”
    灵素便道:“我想买两双冬天的棉靴子,要是皮壳儿的。”
    那姑娘愣了下,转瞬便回神了,忙道:“好,请您这边走。”
    说着就把灵素引到一处柜台前,这柜台后头贴墙的高架子,上头摆着各样鞋子,高帮低帮厚底薄底彩绣暗纹,看得灵素眼花缭乱。
    那姑娘对灵素道:“劳您稍等会儿。”自己转身往边上的小门进去了,一会儿高柜边上的门帘一掀,出来一个彩衣妇人。灵素还没见过穿得如此花俏之人,一时只觉得满眼睛都是衣裳,都没在意那人长甚模样了。
    那妇人见了灵素,忙笑道:“客官想要买皮靴子?却不知要什么样式的?尺寸可带了?”
    灵素赶紧把之前欲给方伯丰做鞋子时量的尺寸取了出来,递上去道:“尺寸在这里。”
    那妇人接过那几根标草来笑道:“原是男人的鞋。妹子自己不做双穿?”
    灵素想想也是,便把自己的尺寸也取了出来道:“也好,一块儿做了吧。”
    那妇人倒没想到灵素如此痛快,要知道这老茂昌的皮靴子可是盛名在外,着实不便宜,这穿戴寻常的小妇人居然这般舍得,实在出人意料。原先看她取出个男人家尺寸来,以为是省吃俭用给自家男人买的出门见客的穿戴,没想到一句话自己就也要做了,还真是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
    越发满面堆了笑道:“妹子里头来坐,要什么式样的,得好好挑拣挑拣。”说了把一边柜台上的插销卸了,那原是一块同柜台一色的木板,一头装了活页的,开合方便人行走。
    第34章 财来钱去(二)
    灵素进了里头,当时引她来的姑娘就端了个鼓凳来她坐,才笑着去了。这里那妇人便问灵素:“一样样来,先说男靴,要多少长短的,什么里什么面儿,什么样式的鞋头,高底矮底?”
    灵素哪里懂这些,她却有便宜法子,只说自己要的,便道:“我也不知道那些。也不做农活不下地,就是恐怕雨雪时候也要行路,听说皮壳的不渗水,才来你们这里做的。模样不要太花俏了,原是读书人穿的。只冬日里坐着写字读书的时候多,要长些才暖和吧?另外的倒也没什么了,您看怎么搭配合适?”
    那妇人笑道:“唉哟,原是做学问的相公们穿的,那是该仔细了!不满你说,如今县太爷的鞋子,就是我们这里定做的呢!只官老爷们都好缎面绒面的,他们出门不是坐车就是乘轿子,倒少说起皮壳的。”
    两人一通说下来,凡是面上好看的云头、彩绣、钉珠、行金线之属,灵素一概不要。面选的牛皮的,里头是毡的,中间还夹了一层丝绵。整高一尺三寸,前头还带了护膝,厚底加嵌软木涉水,都是顶好的了。
    都算完,那妇人道:“妹子真是心疼自家男人,这样鞋子,也算一等一的了。妹子自己呢?”她先不说价钱,却是怕报出来灵素听了心疼钱,或者就不做自己那一双了,岂不是少了笔生意?!
    灵素道:“我那双也要皮壳的,一样的底,不需纹饰,只不要那么高,半高就行。”比划了一通,妇人量了尺寸记下来。
    这才道:“这男靴一双需两贯三,女鞋一双一贯八,拢共四贯一,我给你去个零儿,算你四贯钱的,你看可好?”
    灵素本就打算着差不多这个钱,也不会还价,只点头道:“好,只不知多少日能得?若穿着合适,我打算再做两双,也好换着穿。”
    那妇人忙笑道:“快得很,快得很。要不妹子你留个地方给我,鞋子做好了我让人送上门去。”
    灵素想了想道:“我就住在清河坊,倒是不远,只是寻常家里都没人。要不你说个时候,我到日子就过来看看。”
    妇人狠狠心道:“好,五日后你来取来!”
    灵素便记下了,又去付了一半定钱,取了到时候拿靴子的凭票,出来往对面风和楼去了。那妇人远远看她去向,不由咋舌:“这年头财主是越来越不好认了!真是有钱的主儿,八两银子做鞋穿,转脸又去风和楼了,啧啧。”
    灵素去风和楼却没打算再“豪掷千金”了,她在马塘镇上跟着裁缝娘子学过裁剪,知道衣裳就是几块布拼起来的事儿。只是她不晓得这世上的衣裳,要拼成什么样式才算得体,毕竟能拿布做出来的形状也太多了。所以才打算到风和楼这样的地方看看,学一学,偷偷师。
    风和楼果然不愧为德源县制衣第一楼,一进去,迎宾的小厮女侍一个不少不说,只底下挂满的各色衣裳,就令人叹为观止了。灵素才知道原来还有这许多闪瞎人眼睛的料子、叫不出名儿来的颜色,这凡人真当是吃得好空。
    边上陪同的姑娘态度实在太过殷勤,让灵素觉着不买点东西都过不去了,把两层楼都一个不落地逛完,最后到底还是定了一身剪绒的直身,自己做了一件交领沿边剪绒长袄,因绒料的衣裳都需另衬绢里,这两件衣裳又花了五贯多钱。灵素却是为了对那绒的料子大有兴趣,又听说极少见的,非寻常家门能织就,才决定买了回去看看。
    都交过定金出来,索性在长乐坊里逛起来。和乐坊那头老字号虽多,却多是半新不旧的样子,这长乐坊却是处处簇簇新的样儿。且酒楼饭堂几步一间,眼看着都是好生意,真不知哪里来这许多在外头吃饭的人。
    又有小商小贩专门挎篮挑担四处唱卖各色点心小食的,虽不是大东西,多半独沽一味却自有诀窍,也不少老主顾新食客。灵素向来好学,便不时掏钱买几个钱的包起来,想等回去的时候好好尝尝,琢磨琢磨都是怎么做出来的。
    如此逛了一个大圈,从长乐坊后头的三水桥过了河,再走两步就到后街了,找到了俞木匠的铺子。她在那里买了许多木桶木盆,这回是想买个碗橱和高柜。结果一打听,俞木匠就道:“我这里只有杉木同楝木,东西也没有现成的,春柜倒有一对,你若要,一贯钱拿走。碗橱费工不费料,也得一贯钱才拿得下,能做三层的。若你自有木头,拿来我看,若木头合适,只把余料给我,我便不收你工钱也罢。”
    灵素想起在山上收的那些枯死老树,有些拿出来恐怕太大个头太吓人了些。可又不知道多少大小的拿出来合适,便问:“这……要多大的木料合适?”
    俞木匠大笑:“自然是越大越好了。不过也别太大了,我还怕我的家伙什伺候不过来它。”
    灵素又想问什么木头好,可想想就算人家告诉她了,她也不知道自己灵境里头堆的都是些什么料啊。没法子,只好先回去,准备明后日拖两根出来问问。
    这一通也转了好长时间,到家时差不多该做午饭了。灵素闷了个饭,炒了碗菜头,一碗秋丝瓜打汤,然后从灵境里取出一个一尺径的大圆冰盘来洗刷干净了,放在桌子中间就等这方伯丰回来。
    方伯丰这回却回来晚了些时候,进了门见灵素正支着下巴等着,便忙道:“往后到了时候我没回来,你就自个儿先吃,别空着肚子等我了。这时节调度船只的事情实在太多,我这饭都没时没晌的。”
    灵素甩甩头,刚在灵境里剥果壳呢,赶紧进厨房,把刚才怕菜凉了所以收进灵境中的菜色又打个转端出来。
    方伯丰一看中间的大盘子上头,一堆一堆码得十分齐整。白水羊头、老卤猪肝、炸鱼块、卤豆筋、菊花萝卜、芥末墩、甜酱花生……不由得笑道:“今天是什么大日子,这是要吃攒盒?”
    灵素不解,方伯丰便给她讲。原来是德源县的风俗,每逢春暖秋凉或者初雪圆月,那些富贵人家便让家里厨下打攒盒。一个食盒,一层分作梅花格、九宫格或攒心重瓣格,每一格里一样菜蔬。底下另备茶酒,往郊外水边花下吃喝取乐去。
    寻常人家也没有备那许多料的,主妇多半也没有这许多手段,若是殷实人家,也会往那些大酒楼买一盒现成的攒盒来,或者按着自己口味“打”一盒。再次点的,便去各个小摊上多买几样,凑做一堆,看着也丰富热闹。
    灵素笑道:“咱们就是那最次的,都是我在长乐坊的街头买的。我倒不知道有这样的话儿,就是看着新鲜。还想学着做,这才买的。”
    方伯丰笑道:“你也太能干了!这光吃一吃就能知道它的做法了?若真这样,这世上也没有秘方了,凡用秘方做出来买的,都让人猜出做法了,那还叫什么秘方?!”
    灵素想想也对,笑道:“哎呀,那我这钱可花冤枉了!”
    方伯丰赶紧给她夹了一筷子羊肉,笑道:“不冤枉,好吃着呢。我正说哪天带你去长乐坊逛逛,却是不得空。你自己去看看也好,如何,比这边还热闹吧?”
    灵素道:“热闹,热闹多了。咱们这边大概因为有衙门在,还有正排的官行,没那边活泼。”
    方伯丰不禁笑道:“活泼!这词儿用的好啊。你不知道,从前那边刚起来的时候,这边的老人家们多少看不惯。只说没规矩,铜臭味!如今我们司里几个老先生还不往那头去呢,说是有辱斯文。”
    灵素不解,方伯丰便道:“这国朝建立之初,凡事都有规矩。衣食住行,皆有定例,官可用的商便不可用,王可用的相又不能用。后来承平日久,各处人事起伏,好些规矩也做不得数了。若照着从前的规矩,如今街上穿绸着锻的,多半是要问罪的。”
    灵素更疑惑了:“这……又不偷又不抢的,自己赚来的银钱,买个衣裳穿,还犯法了?”
    方伯丰点头:“无功名者不得穿丝,只可衣布。不过后来蚕桑愈盛,每年的绫罗绸缎产出越来越多,再如此限制,反是要坏了行当。才渐渐松弛了,如今是都不管了,前朝已经出了令,不以衣冠约民了。”
    灵素大大松了口气道:“幸好幸好,要不然我今天定的鞋子衣裳若都穿不上身,不是可惜?”
    方伯丰道:“你订了什么衣裳了?”
    灵素才道:“哎呀,你怎么不问问我早上那许多东西卖了多少钱?”
    方伯丰笑道:“被这攒盒惊住了,倒忘了那事,哦,这么算来,今天这攒盒倒也吃得了。”
    灵素便把早上的事儿一件件说与方伯丰听了,又道:“看来若你不是廪生,今儿我这钱还不定能取得这么顺当呢。”
    方伯丰默默一回:“如今朝廷上下规矩虽全,只凡事落到人身上,总有左右摇摆之余地,到头来还是县官不如现管,唉!”
    灵素见他伤神,把两张凭条取出来给他看道:“你看,这衣裳你可能穿得?”
    方伯丰接过来一看,一惊道:“这、这老茂昌?风和楼?……”
    灵素眨眨眼睛:“嗯呢,他们两家有手艺,别家没有呢。我先定了来,到时候我学会了就能自己做了。”
    她这个打算一说,方伯丰倒不好说她靡费了,更何况那许多东西不晓得她费了多少力气弄来的,自己哪里帮过什么忙?!男人不能赚银子让自家婆娘花的畅快,难道反要去过问她的几个辛苦钱如何花销不成?方伯丰心里叹气,便道:“你费老大力气挣来的钱,爱怎么花你自己做主就好。放心吧,如今没那些规矩了。再说了,就算有规矩,我如今是廪生,你是我媳妇,大凡也尽可穿得了。”
    灵素笑开了:“哎呀,哪里费什么力气了,我就是闹着玩儿的。还有好些呢。你说那么些东西,掉在山上,就烂掉了。那些蓬尾巴老鼠,自己藏在树洞里,回头吃不完还给忘掉了,一样都是个烂掉的下场!”
    方伯丰略想了想,知道她说的大概是山里的松鼠,点头道:“我晓得你艺高人胆大,只是那山里到底危险得很。若真遇着野猪群豺的,赶紧上树逃走,万不可因好奇多逗留,那可真不是玩儿的!唉,你想想,你要是受了伤,在那深山里头,哪个能知道?便是我要去寻你也难。我有时候想到这个,心里就怦怦乱跳。”
    灵素眨眨眼睛:“你放心吧,我会小心的。”
    方伯丰也觉出自己刚才这话有些说过了,面上微红,赶紧低头扒起饭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