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方伯丰道:“好,只今日刚过了大集,小集也得五日之后了,逢集的时候才热闹。”
    灵素点头:“那下回小集的时候,你带我去。”
    方伯丰点头道:“嗯,是得去一下了,你还没有过冬的衣裳。”
    灵素问道:“大嫂子她们整日都说要做针线的,咱们的衣裳她们不管吗?”
    方伯丰摇摇头道:“我每年要给先生送年节的礼,这笔花费得这里出的,所以……”
    灵素道:“哦,这样。那你的衣服怎么办呢?”
    方伯丰听她不气不急,倒先关心自己,缓缓笑道:“我娘在的时候,教我做饭缝衣,又给我预备下了几件足可成人穿的衣裳,所以我倒不着急的。”
    灵素在心里自体会了一番,叹道:“你娘真聪明。”
    方伯丰咳一声,弯了嘴角道:“你该叫婆婆。”
    灵素哦了一声,乖乖又说一遍:“婆婆真聪明。”
    方伯丰忽然伸手抚了抚她头顶,也笑了起来。
    灵素想起一件要紧的事来:“过冬的衣裳?是说还要更冷了?”
    方伯丰道:“是啊,如今刚入秋,到了秋末就冷了。咱们这里虽比不得北地,冬日可也难熬得紧。”
    灵素又在想那河底的东西了,看来还得趁着天不太凉的时候才好。
    接下来几日,灵素都是满村前村后地溜达,偶尔跑去茶摊帮把手,问些饮食做饭的话,还记得把那日的三个钱给还了。赶饭前就回方家大宅去帮手,杨氏几个见她这几天功夫好些家务活计都能上手了,还样样做得不错,心里更犯嘀咕了。只疑她藏奸,却猜不透她究竟如何心思。更厌她嘴贱没眼色,什么能说的不能说的都当人面胡咧咧,便都对她起了提防之心。
    灵素是浑然不知的,她如今对这村里的事都知道了五六分,又偷往附近山上去了几趟,还沿着河往上游下游都走了一回。还见识了人家在山上设的捕兽陷阱和捕鱼捉虾的工具,心里跟火烧似的,恨不得自己也试试。
    只是家里是什么现成的工具都没有,她又不想往大宅里借去,到时候准定被问个底朝天。一静下来,自己掰着手指头算算,要看看渔具、锅碗瓢盆、衣裳被褥……最要紧看看到底什么东西是能拿去集市换钱的。
    山林捕猎的事,她也问清楚了,这边的山林,凡是分到村里人头的,都是那些能开作山地的,山地线之上的密林高山,都是官府的。在山上打猎却都不相干,只别碰坏了人家的果树茶园就是了。至于敢往深山密林里去的猎人,那都得是正经猎户了,这边几个村里却是没有的,都是农户闲时去碰碰运气,谁也不会往那些地方去。
    灵素如今已经很知道荤素的好坏了,以她的神识,自然能看到那大河里实在有不少的鱼的,可怪的是这一村子里却不是家家都会打鱼捉鱼的,在她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这日她在河边蹲了半日,终于没忍住,拿了根削尖的竹子往边上石坎缝里扎了条两斤多重的鲤鱼上来,往家走的时候刚要从大宅门口过去,就被牛氏一把拉住了,接过了鱼道:“哎呀,你哪儿弄来的鱼?整好晚上添一个菜!”
    晚上男人们桌上就多了条红烧鲤鱼,灵素看看自己碗里的稀面汤,再用神识扫一回碗橱紧里头的干饭荤腥,觉着这条鱼死得很是冤枉。
    第11章 赶集(一)
    临到要去集市的那天晚上,灵素很是兴奋,虽然她裹着斗篷早去过一回了,可那时候一直低着头顾着看地上呢。方伯丰听着她嘀嘀咕咕的打算,心里讶异才这么几日,她竟对许多东西比自己还有头绪了,又想,这是不是就是女人过日子的天分?
    忽听得灵素问他:“明天我要同你去镇上,要不要过去同她们说一声的?”
    方伯丰淡淡道:“不用。”
    灵素根据这几日在这村里村外的所言所闻,又提了个问题:“那是不是要跟老爷子说一声?”
    方伯丰良久不语,忽然长出一口气,笑笑道:“从前我刚读书的时候,也是跟着书上学的,要晨昏定省。后来他跟我说了,‘你爱干嘛干嘛去,别在我跟前假惺惺的。’从那之后,我就不同他说了。”
    灵素伸手拍拍方伯丰,自顾自道:“我看这人间当爹妈的也是个个不同的,大嫂子就比较疼雄子,一样的事儿阿当犯了她就要训,雄子若犯了她就总觉着是旁的什么缘故。小苋菜她就更顾不上了。三嫂子就疼她家妮儿,跟眼珠子似的疼着。我想啊,或者因为你有个那么好的娘亲,老天爷就给你匀了匀旁的。”
    方伯丰听了这话哭笑不得,也不知道她是安慰自己呢,还是诚心逗自己玩。只好权且接受她这份“好意”吧。
    如此一夜无话。
    到了第二天早上,灵素洗漱完后,想煮碗面两人吃。却没再找着,便问方伯丰,方伯丰有些歉疚道:“那面是五月节送了敬师礼师母给回的,寻常我也不备这些的。要不今儿看看,镇上若是有,咱们就买点也行。”
    灵素听了这话,便知道那面恐怕挺金贵。一则寻常都不预备的,二则镇上还不定有。便忙道:“那倒不用特地买。我是对这里的事情一无所知,只看着有这个,就当只有这个了。今儿我们集上看看去,我也见识见识。”
    方伯丰见她并无不愉,也松了口气。
    两人说着话走路,一路上灵素还不时问些问题,常常出人意表,方伯丰答了一路只觉得自己脑筋都快抽抽了。
    到了镇头,方伯丰先问:“你想先瞧瞧什么去?”
    灵素道:“你不用去学里么?”
    方伯丰道:“今日学里歇课的日子,我先陪你走走,要不然你都不知道什么东西在哪里。”
    灵素道:“既歇课了,你不同我一处看去?还要忙别的什么吗?”
    方伯丰道:“学里不时会有些活计让学生做,或者是抄书,或者画画,有时候代写些书信。我常做些这个活。虽则学里的费用只一早就付了的,自己常日里要用的纸笔,还是份花销。上回给你的那钱,也是干这些活得的。”
    灵素听了恍然点头。她不是此间人,却不知方伯丰如此云淡风轻地说出来的这番话却是难得,若是换了个人,怕不知该如何羞窘呢。读书的人,个个自命不凡,想着自己都是明日的官老爷,这样穷途末路抄书挣花用的事,更该讳莫如深才对。只方伯丰年少时便眼见亲历了种种是非好坏之不可思议,反看开了。这是他的好处,也是灵素的运气。
    当日灵素同她哥到了自深山里往外走来,就到了这处镇上,薛鼎不耐人多,常捡僻静处行走,灵素倒是看什么都新鲜,却也多半是盯着人家的衣裳打扮看个热闹。这会儿心里存了事来的,同当日走马观花却是大大不同了。心里忽然觉着“我果然是越来越像‘人’了!”好不得意。
    街上行人,男男女女皆有,方伯丰带着灵素走在其间,不是时指给她看:“这里就是最热闹的两条街了,南北向的那条叫直街,东西向的那条便叫横街。每五日的小集都在横街东头,若是到了大集,横街上都摆满了摊,极是热闹的。”
    灵素又问:“那直街上呢?”
    方伯丰道带着她往前走,嘴里答道:“直街上是亭里的驿站、客栈、还有官学、官坊,这些地方常日里都有进出的,是以沿街也有些饮食铺子茶汤店。像卖文墨铺子、米粮店这些就都是在横街上了。这些店便是不逢集也是开门做生意的。”
    灵素问道:“咱们这个镇上没有埠头么?”
    方伯丰笑道:“运河没往这里走,哪里凭空能有埠头的?你要想看船,下回再歇课的时候,我同你去隔壁镇上看看。那里原本不过是个小村子,后来通了船,有了埠头,就渐次繁华起来了。”
    灵素眨着眼睛:“比县里还繁华么?”
    方伯丰笑着摇头:“那没有的。县里住的人口可比这镇上的多多了,自然店铺酒肆也多,镇上是比不过的。”
    灵素忽然道:“那等你去县里读书了,咱们就搬去县里住!”
    方伯丰一愣,莞尔道:“你倒是信得过我。”
    官学就在北直街上,方伯丰道:“我就在这里头,你若逛烦了就来寻我。”
    灵素点头,又问道:“可是等到晚边再回去?”
    方伯丰点点头:“最近是给县里书楼抄书的活,连夜在这里抄录的都有,不过咱们最好还是天黑前回去。夜路可不好走。”他只当灵素见集市热闹,想多逛会子,便这么说来。
    灵素心里暗自算了一回,仰脸笑道:“好,待会儿日头正中时候,我寻你吃饭。”
    方伯丰失笑摇头,无奈道:“好,到时候我便在此处等你,你可别逛入迷了。”又道,“身上可带着钱?”
    灵素咧嘴一笑:“带着呢,放心吧。”
    方伯丰这才冲她点点头,往学里去了。灵素看他进了大门,才回身往街上去。
    如今沾了满身烟火气,再逛起这大街来,趣味也大不一样了。
    这南直街上是客栈和驿站,还有牛马市,大概是因为南直街再出去就接上官道了的缘故。北直街上官坊官学之类,都没甚好逛处,灵素便直接往横街上去了。
    这横街上的店铺,西头的棺材铺香烛铺纸扎铺,看得灵素一阵无语,人都死了还这么麻烦,真是累得慌。
    东横街上就热闹多了,米铺药铺绸布店,酒楼酒馆小食肆,更别提如今沿着街两边还都摆满了摊子。有的有个台子,上头还扯块布当个顶,看着像那么回事儿。有的就直接往地上铺着块麻袋破布,便开始吆喝了。
    再看卖的东西,菜蔬果物,干货鱼鲜,无不具备。还有卖小篮子小筐的,卖鸡蛋鸭蛋的,中间夹杂着几个卖敲糖块和扯糖的小摊子,跟前都站着些大小娃子,若有不能如意的,必定扯了嗓子开始哭,父母拉着往前走也不行,都撅着屁股往后坠。周围人多,怕丢了面子的,少不得只好掏摸两个钱出来给他买上一块。
    灵素看得津津有味,依着她的性子,自然恨不得什么都买来尝尝。可这会儿她可不是为了解馋来的,人是为了看怎么挣钱来的呢!虽然捡钱是个好主意,且她正打算把那埠头边也摸一回,可不管是街上还是泥里,这都是一锤子买卖。往后要过日子,总得有个能长期干着的营生。自己又不能跟方伯丰一样去读书认字考官做,少不得得想别的法子了。
    看有人在卖一堆野蘑菇,她就悄悄站在一边看着,这东西她漫山遍野乱窜的时候见着过啊。只没想到这也能换钱,先看看也好。一会儿就有个人带着个帮工模样的过来了,蹲下来拨弄了几个,对那个摆摊的笑道:“你这回运道不错啊,这几个蘑菇丁正是滋味最足的时候儿!”
    摊主笑道:“不中用,不中用,好吃,可个头小啊,卖不上价钱!”
    那个便笑骂道:“少他娘给我扯淡,我还压你价钱了怎的!来吧,都包上,干货有没有?”
    那摊主忙道:“干货还没晾透,恐怕还得过阵子才得呢。”
    一边的帮工拿出个篓子开始往里头捧蘑菇,那买主便哼一声道:“你个老小子以为我不知道你的主意?你是想要等着赶大集的时候再拿出来卖,博个好价钱吧?!我告诉你,这镇上除了我们酒楼,谁家能一直要这么多货?你要真有能耐,你弄去县里卖去,只怕到时候多得的几个钱还不够交税的!”
    摊主赶紧摇手:“哪儿能呐,我们也不是那样的人!真是没晾干,上回都给您老拿来了,这回晾着的都是前几日捡的菌子,看着是留不到今天卖了,就只好都晾上。可这才晾三五天,干不干,湿不湿的,拿来也是招您骂呢!”
    那买主听这话才又换了面色:“都是凭本事吃饭,你放心,我亏不了你的。这些,香菌子贵点儿,草蘑菇便宜点儿,大脚菇同黄盖子虽好却只这么几个,归了包堆,我给你算两钱银子,怎么样?”
    那摊主有些犹豫,可蘑菇都让人装篓里了,还让人再倒出来不成?只好舔了舔嘴唇道:“这些蘑菇大大小小也得有个十五六斤了……”
    买主一皱眉,止住他道:“成了,大家痛快点,再给你加点,三钱银子,如何?”
    摊主赶紧作揖点头:“哎,好嘞,谢程爷关照!”
    买主从自己腰间掏出两块碎银子来递到摊主手里,嘴里笑骂道:“老货!下回有好菌子,哪怕不是集上,你只拿了东西到会宾楼找我,自然不会亏待你的。记住了啊。”
    摊主接过银子,见成色不错,脸上越发笑开了:“记住了,小老儿不敢忘。”
    那买主让帮工先把东西拿回去,自己又往前头的摊子上去了。
    这里那卖蘑菇的摊主把地上铺的一块草席卷好了收了起来,喜滋滋地从一旁的筐里把一些草根树枝子取出来翻看了一回,一样样分开捆好了,又放回筐子里,就准备走人。
    灵素赶紧凑过去,笑道:“老爷子生意兴隆啊。”
    第12章 赶集(二)
    卖蘑菇的一看是个小媳妇,便道:“小嫂子取笑了,小老儿这算什么生意,都是靠着山神给口饭吃。”
    灵素忙道:“我是从远地方来的,我们那里山上不是冰块子就是大石头,您这里的山神好啊,可我看这卖蘑菇的也不多啊。难不成山神照应人,还挑人的?”
    卖蘑菇的笑开了:“小嫂子说话有趣!这捡蘑菇是简单,可这看蘑菇可不简单。这山那么大,可不是处处都有蘑菇的。还一个,那蘑菇可是神仙妖魔一齐变出来的,好吃的好吃,不好吃的碰一下就能烂了手,咬一口就能丢了命。你说说,这是不是不简单?”
    灵素道:“啊?还不是样样都吃得的啊?”
    那老汉笑个不住:“看来小嫂子还真是远地方来的,自然不是样样都吃得啊!别说蘑菇了是,山上的野果子,吃了要人命的还有呢,你说是不是?”
    说了背起筐子要往外去,想起来对灵素道:“这位小嫂子,要是你捡了什么蘑菇,吃不准能不能吃的,就去前头药铺里,那里有人会帮你看的。有些蘑菇不能吃,但能入药,他们要看见了,也收。”
    灵素指着他背篓里的一卷卷枯枝树根道:“您这就走了?这些您不卖了?”
    老汉道:“正是要把这些卖了去,这些是草药,自然要卖给药铺去的。今日运气好,蘑菇一会儿就给卖完了,赶着把这草药也卖了,回家还能赶着饭点。”
    灵素对那些草根也好奇得紧,便道:“老爷子,我也想跟去看看,您看成不成?”
    老汉笑了:“那有什么不成的,整好,你不是问蘑菇的事儿么,今天准定好些人拿了让人看呢。”
    灵素同老汉说着话,走过几个摊子,不过百十来步就到了一处药铺。门口挂着块匾,上头写着“回春堂”,这药铺隔壁就是医馆。
    灵素跟着老汉进去,果然柜台边上围了六七个人,都拎着大大小小的篮子篓子,有个长须的中年人,正在细看他们拿来的各种菌子。
    “这个你看着同红姑子相像,实则不一样的。红姑子的颜色还要深,要发黑,伞底也不是这个颜色。这个是‘棺材头’,可不能吃,幸好你知道拿来问问。这捡菌子啊,我都说了,最好就捡自己认得的,不认得的就别贪那小便宜了。”
    看完这一个,那中年人看见老汉进来了,笑着打招呼道:“老林头,你总不是来问菌子的吧。你若是不认得的,恐怕我也不会认得了。”
    被叫做老林头的老汉笑眯了眼睛:“我来卖点药材,许大夫今日没在隔壁坐诊啊?”
    许大夫笑道:“今天我大哥在,我就偷懒来这边了。”又往边上招呼一声,“大脚,你给老爷子看看药材去。”边上一个学徒模样的答应了一声,赶紧过来跟老林头打招呼。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