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农家小福女 第170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人也就窝里横,打他娘和打他们兄弟两个跟不要命似的,对着外人却很少动手。
    可是打老婆和儿子又不犯法。
    白善沉声道:“贾伍,你败坏风俗,替贾大郎遮掩杀人越货之事,此两罪你认不认?”
    第2939章 贾伍
    贾伍当然不认了,他一个罪行都不认。
    但这个罪并不是他不认就可以的。
    “败坏风俗在于殴妻不慈,养子不教,”白善沉着脸一拍惊堂木,道:“贾大郎杀害赵山之事,你知不知?”
    “我不知道啊大人,我跟这个逆子的关系素来不好,他打劫小刘村的事我什么都不知道啊,村子里其他人家知道的都比我多……”
    白善重重的拍了一下惊堂木,打断贾伍后道:“问的是赵山,没问小刘村!”
    一路上都在想说辞,白善一问就一股脑说出来的贾伍一愣,“赵山”这个名字后知后觉的冲入他的脑海中,他忍不住脸色一白。
    白善见他终于想起来了,眯着眼睛问:“赵山是怎么死的?”
    被提前找来的赵山一家人不由躁动起来,想要冲过来,却被衙役拿着板子一拦,眼睛一瞪,不敢动弹了。
    贾伍抖了抖嘴唇,不由扭头去看贾大郎,却见贾大郎愣了一下后便咧开嘴冲他笑,可能是越想越高兴,他慢慢笑出声来,干脆就哈哈大笑起来,抬头和白善道:“大人我知道,赵山是他杀的。”
    “你骗人!”贾伍忍不住大喊:“是,是你,明明是你杀的!”
    白善一拍惊堂木,面无表情的问他,“肃静,贾伍,问你什么说什么,不得大喊大叫。”
    白善能不知道赵山是贾大郎杀的吗?
    他们第一次在公堂上聊天,贾大郎就自己招认了。
    赵山是贾伍的好朋友,暂且算是好朋友吧,和他一样,欺辱家人,横行乡里的事没少干。
    但他十年前失踪了,出门后就一直没回去。
    赵家在另一个村子里,家里也不怎么富裕,赵山失踪了,他们竟然也一直没找,也不报案,就当是没有这个人的稀里糊涂的过着。
    要不是白善让衙役去把人带到县衙来,他们恐怕会稀里糊涂一辈子,到死也想不起这人来。
    所以恶人啊……特别容易被家人遗忘掉。
    白善之所以把贾伍抓来,一是要找出尸体,将此案彻底查清;二是严惩贾伍,以正风气。
    贾大郎固然恶,但贾大郎恶的原因也不能忽视。
    管理地方,尤其是碰上这种刑案,当以预防教育为主,防备再出现这样恶行、这样的恶人。
    所以贾大郎要严惩,他作恶的根源也不能放过。
    白善不善的盯着贾伍看,问道:“你说人是贾大郎杀的,你亲眼所见了吗?”
    贾伍生怕白善相信贾大郎的话,连连点头道:“对,对,我亲眼看见的。”
    白善便问:“杀人的地点在何处?”
    “在,在我家里。”贾伍此时想起十年前的事都还心有余悸,也是从那一天开始,他完全被贾大郎压着打,心中总有一种被杀的恐惧。
    赵山和贾伍是狐朋狗友,俩人都气死了彼此的父母,喝酒赌钱,偷鸡摸狗都是一起的。
    当然,打老婆孩子也是。
    贾大郎十四岁的时候,再被贾伍揍时就忍不住还手了……
    于是贾伍一恨,又一狠,就打他打得更凶了。
    那两年贾大郎就过得比较惨,他有时候能打到贾伍,可以用拳头打回去,大部分时候,十四五岁的少年力气还是比不上正当壮年的贾伍的。
    但他在长大,等他到十六岁时,父子两个再打架,贾伍已经是输多赢少了。
    于是他把好朋友赵山给叫上了。
    赵山也早看不惯贾大郎,这小子竟然敢还手打父亲,而不是乖乖的挨打。
    于是应约去贾家喝酒,然后就对着贾大郎说教,一个把亲爹娘气死的人对着贾大郎说要孝顺父亲,爹打骂他时就不能还手,不能还嘴……
    贾大郎当时已经不正常了,他又聪明,见赵山来家里做客还带着一把磨过的镰刀,便大致猜出他们的意思。
    这是打算他不听劝就动手呢。
    于是他什么都没说,回厨房端做好的下酒菜进屋时就顺手藏了一把刀。
    他素来狠辣果决,既然下定决心要反击,那就反得彻彻底底,赵山还在絮絮叨叨的说教呢,暂且没有动手的意思,贾大郎就自己掏出刀来动手了。
    他很直接,冲着赵山就劈头盖脸的砍去,等他理智回笼时,赵山已经被砍得面目全非,整个人都躺在了血泊里。
    一旁的贾伍则怕得倒在了地上,浑身都是尿骚味,显然被吓软了。
    贾大郎却很高兴,觉得砍人实在是太高兴了。
    贾伍当时害怕恐惧,既害怕贾大郎,也恐惧赵山死的事被人知道。
    他就稀里糊涂的帮着贾大郎处理掉尸体,从那以后,贾家的天就翻了一个个,由贾大郎当家做主了,贾伍再没敢对贾大郎下狠手。
    就是有时候忍不住和他打起来,也不敢出太大的力气,怕把他逼狠了拿刀砍人。
    贾母和几个孩子的日子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慢慢变好的。
    白善目光沉沉,让人带着贾伍去大井村附近的林子里起尸骨,赵家人跟着一起。
    赵家这才痛哭出声,也不知是真的哭还是假的哭,反正就是哭声震天,他们不敢找贾大郎,便找贾伍要打他,喊着还他们家的赵山来。
    董县尉撇了撇嘴,忍不住道:“真还给他们赵山,只怕他们会哭得更惨。”
    白善瞥了他一眼,董县尉立即收声,弯腰笑道:“大人,下官错了,不论是好人恶人,都不应该被个人所杀,有事该找我们县衙才是。”
    这也是这个案子下来后白善给董县尉及衙役们的要求,一定要宣扬这个思想。
    “什么父殴子,殴妻就不犯法,此也有违公序良俗,一样是违法的,父亲不慈,为夫不尊,除家族外,还有县衙可理,”为此,白善还招来了各里里正,严正的要求他们,“若乡里家族不能约束好人,便把人报到县衙来,县衙自会肃清邪恶,以正风气。”
    “不要以为父亲殴打儿子,丈夫殴打妻子只是家中小事,只看贾大郎一人的事便知,家中风气不好,势必会影响到家族,家族便会影响到里,进而影响到附近能听到、看见这件事的十里八乡……”
    白善道:“县由里组成,里由家族和百户组成,因此当中的每一户都不得轻忽。”
    这样的情况下,最近敢动手打老婆儿子的人少了不少。
    当然,大晋的很多家庭还是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白善也没严格要求说当爹的就是不能打儿子。
    “打”前面还加了一个“殴”呢,白善决定回头巡视乡里的时候要特意讲解一下“度”和“相互尊重”这两个词。
    第2940章 训诫
    大井村又热闹了起来,不过这次和上次的惶恐不安不一样,这一次更多的是看热闹的闹腾。
    边上的树林里围了大半个村子的人,小井村的人也跑了过来围观。
    对着白善和这些衙役,有些人还是掩藏不住恨意和害怕,但这也不影响他们看热闹。
    有些青年甚至爬到了树上,探着头往中间看。
    贾伍和贾大郎父子两个被押着跪在旁边,衙役们正拿着锄头和铲子挖土。
    挖了许久,总算是找到了一点痕迹,于是大家开始小心的将土扫开……
    赵山在里面埋了十年,早成一堆骨头了。
    衙役们将骨头挖出来就丢上去,县衙的仵作就蹲在旁边拼起来……
    有些小指骨找不到,但绝大部分骨头都能翻出来,仵作拼接后还是能看得出来是一个人的。
    跟着来的赵家人看见,也不管从骨头上看出什么来,扑上去就要哭,被董县尉带着人拦住,呵斥道:“我们才拼好的骨头,你们要是扑乱了,回头我让你们拼好,还要再治一个妨碍公务的罪名。”
    赵家人就不敢扑上去了。
    十年都没有找的人,又是那样一个恶人,赵家能对他有多少感情?
    他们这样积极的又喊又哭,并不是因为感情,而是想要赔偿。
    不过他们也该得赔偿。
    仵作仔细的检查了一下尸骨,看到头盖骨上都有不少刀口,便和白善道:“是被砍死的。”
    赵家的哭声便一大,“哇啊哇啊”的哭起来。
    白善点了点头,问跪在一旁的贾大郎和贾伍:“是这具尸骨吗?”
    贾大郎不理他,贾伍连连点头道:“是是是,就是这具。”
    白善绕着尸骨看了一圈,和贾伍道:“这十年间你倒是睡得着。”
    贾伍连忙道:“我,我睡不着的,我一直良心难安,大人,这不关我的事啊,人是这逆子杀的。”
    “与不与你相干不是你说了算的,而是律法说了算的,便是不懂律法的这些人,他们都能判断出这事与不与你相干,”白善指了一圈围观的人,问他们道:“你们且来说,此事与贾伍相干吗?”
    喊声震天:“相干!”
    众人都愤恨的盯着贾伍和贾大郎。
    在他们看来,他们家里的人之所以会被抓,村子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匪窝”便是因为贾大郎,而贾大郎会变得这么恶却是贾伍之因,所以他们恨死父子两个了。
    奈何贾伍一直也是个恶人,村里人虽然讨厌他,却也不敢对他做什么,最多私底下骂他两句,还不敢让他听见。
    白善回头看贾伍,“你听到了,”他目中生冷,沉声道:“你包庇贾大郎行凶之事,还助他处理尸体,此乃同罪。”
    贾伍一听,脸色一白,忍不住膝行两步,大叫道:“不,不是,大人,我没办法啊,他拿着刀威胁我的,而且要说包庇,村里好多人都包庇他们打劫小刘村的人了,您怎么不抓他们?”
    村民们一听忍不住鼓噪起来,有人在人群中喊道:“贾伍,你要死了别拦着我们……”
    “打死他,村里之所以变成这样都是他们父子害的。”
    当即就有人冲着贾伍扔土块和石块,还有人浑水摸鱼朝白善扔去,大吉一挥刀鞘将飞来的石头打掉,厉眼看向石头飞来的方向。
    白善脸色一沉,喝道:“大胆,本县现在说的是赵山之死,劫掠小刘村之事已经判定,该抓的人本县都抓了,怎么,尔等和贾伍一样认为此事还没了结,也到牢里去坐一坐吗?”
    众人一听,立时不敢再往他们身上扔石头了。
    白善微微仰着下巴道:“小刘村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惨事,你们大井村和小井村又之所以会变成今日这样,说到底都是愚昧所致,人无见识,又无良德,民风不纯,这才生出许多的恶念,又将恶念付诸行动成了恶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