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农家小福女 第93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殷礼叹息一声,和古忠对视一眼后立即追了上去。
    皇帝和世家的恩恩怨怨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这世上的事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事情复杂得很,皇族李氏本就是世家。前朝末帝好大喜功,一心想要削弱世家的影响力,于是各地叛乱迭起。
    李氏不过是其中一支而已,当时先帝和先太子在太原联络各地世族,而当今则奔波在外招兵买马,父子几人共同努力才打下这大片江山。
    但打下江山之后才发现挑战才刚刚开始,当今和先帝的理政理念不一样,先帝认为前朝的灭亡就是他们的教训,所以该回归以前,皇室与世族共治,这样王朝才能长久;
    当今也认为前朝的灭亡是他们的教训,所以该渐渐削弱世家的影响力,不能让世家左右王朝更迭。
    放眼古往今来,亡于世家手中的国有多少?
    而且,国家朝政在世家手中,不仅皇室受罪,百姓也受苦,土地大范围的被世家圈占,百姓无所依着,最后还是会被逼得谋反。
    而百姓一旦有了反意,只要当政者不如他们这些世家的意,他们便会利用百姓举反旗。
    前朝怎么灭的,灭了前朝的当今会不知道吗?
    与其依旧把刀递给世家,与世家共举那把治世的刀,不如他一点儿一点儿的把刀拿过来,只一人握住。
    所以天下初定后,当今便建议以军功论勋爵,当初跟随当今冲锋陷阵的大将皆得了封赏。
    朝中一半的勋爵曾是当今的手下,不仅太子,就是先帝也惴惴不安起来,加上世家心中不服,再一推波助澜,皇帝和三位嫡出的皇子瞬间争斗起来。
    当今看得透彻,在伤心过后便退了一步,主动卸下兵权,并疏远了那些得爵的武将,想要以此平息皇室争斗。
    但一步退,步步退,一直到先太子病重,眼见着先太子若是薨逝,他就成了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于是争斗更加的混乱。
    当今还真起了心思。
    他大哥活着,他甘愿退一步做臣,但他大哥要是死了,那不论是论长,论嫡,还是论功劳,都该他当皇帝了。
    从战场上浴血奋战出来的,心再软也软不到哪里去,加上当时他身边好多武将都被先太子和三皇子打压得动弹不得,于是一恼火,都愿追随他再反一次。
    当今犹豫着,犹豫着,然后就在战场上逼到了绝路,那一场仗,他们被断了后路,死伤惨重。
    当时殷礼就跟在皇帝身边,和活下来的众将一起跪求他反了,
    然后他们就千里奔袭,绕过先帝车架奔袭回京杀了三皇子,等先帝听闻消息赶回来时,他们已经稳定了京师。
    先帝被逼无奈,只能立他为太子,而后因为打击过大,病重,熬了几个月后驾崩了。
    而也正因为当今这一雷霆手段,世家全部被镇住,加上乱战多年,百姓都再也经不住再来一次战争,当今登基后主动向世家服软,两边都各退了一步,这才维持住了表面平和。
    但这么多年来,皇帝从没想过放任世家,这些年,科举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停考,却隔上两三年就必要办一次,每一次都有寒门子弟入选翰林院。
    作为皇帝的心腹,殷礼知道,皇帝这是在慢慢的削弱世家的影响。
    可世家同样没有放弃,太子身边,恭王,甚至其他几位皇子身边从不少他们的人。
    皇帝和世家,说不出是谁负了谁,便是通透如殷礼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只是为了预防皇帝以后后悔,所以暗暗提醒了一句,“陛下小心打鼠坏了玉瓶。”
    被世家放出来参与夺嫡的,一般都不会是嫡支,便是嫡支,也不会是长房。
    看杨和书就知道了,他不仅是京城最有名的世家子,也是杨氏的嫡长,是做宗主培养的。
    所以他不会表现出偏向任一皇子,就算是现在东宫中辅佐,他也是听命于皇帝,而不是东宫詹事府的人。
    而杨氏若有其他子弟参与夺嫡,赢了自然是从龙之功,荣华富贵;输了,家族虽会受影响,但嫡支在,根基就还在,沉寂几年便又能付出了。
    所以皇族会灭,王朝会亡,世家却是生生世世不灭。
    第1582章 合作
    殷礼以前不会想这些,但殷家也是个小世家,虽然比不上王崔这样的大姓,但看得多了,他也就明白了。
    只有一个儿子,且儿子还绝对不会出仕的殷礼对皇帝打压世家的事儿没多大感触。
    所以能够完全的站在皇帝的角落上思考这事。
    皇帝也很喜欢和殷礼说这方面的心事,有些话他不能和皇后说,也不能和儿子们说,更不能和魏知这些朝中的大臣说。
    殷礼的劝诫他还是听进去了,他从来不敢小看这些世家,他重修一本氏族志,他们都要罗里吧嗦好些年,崔氏因为他把他们降级,还不乐意娶他女儿,他还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们家呢。
    那些撺掇三郎的皆是老鼠,若是因为打他们波及到了太子和三郎,的确是得不偿失。
    皇帝开始思索起来,该怎样慢慢的收拾他们,而不让两个儿子受到太大的影响。
    殷礼沉默的跟在沉思的皇帝身后,将人送回主殿后便告退离开了。
    皇帝站在殿门前思索片刻,还是没进去,而是转身去了书房。
    古忠一看这架势便知道皇帝今晚想要歇在书房,于是一边让人去告诉皇后那边,一边去准备。
    等把皇帝伺候好,天都黑沉下来了,他这才找了一个空出去用饭。
    古济特意给他师父热了饭,一见师父进来,就把热着的汤先给他盛了一碗,低声道:“师父,您胃不好,先喝一碗汤垫垫。”
    古忠点了点头,接过汤喝了一口,见耳房里只有他们师徒二人,便低声道:“此事就算过去了,以后你对外也不要提起。”
    古济松了一口气,压低声音问,“师父,我们听到恭王与太子相争的话,真的不用避到庄子里去吗?”
    古忠摇头,“陛下如今对恭王不同以前了,对太子也不同以前了,所以你安心当差,只当什么都不知道就行。”
    他看了一眼古济的手,低声问道:“可上了药吗?”
    古济连忙点头,“涂了药膏,一下午好了许多,已经不怎么红了。”
    “膝盖呢?”
    “也涂了。”
    古忠点点头,看着外面昏沉的夜色道:“这天还是太热了,地上的青石板哪怕只是才晒一个上午都跟火烤似的,你下次要跪也别那么实诚,找个有阴影的地方跪,好歹不是那么烫……”
    古济低低的应下,表示自己都明白,“这一次欠了周小大人一个人情。”
    古忠摇了摇手道:“急什么,以后总能还上,不过你得记得,还人情是还人情,却不可坏了宫中的规矩。”
    他道:“我们是伺候陛下的,只可唯陛下之命是从。”
    古济表示明白,“师父,我都记着呢。”
    古忠满意的点头,他还想把古济培养起来,将来他老了出宫,或是在宫中的哪个角落里住着,还得古济给他养老送终呢。
    古济五岁时就进宫来了,他记事晚,进宫不到半年基本上就把父母家人忘得差不多了,却还记得他是父母卖进宫的。
    古忠偶尔见过他,觉得很投眼缘,便将他收在门下,说是徒弟,其实是当儿子养的,古济的名字也是古忠取的,随他姓。
    可以说,这宫里除了皇帝之外,对古忠最重要的人就是古济了,恭王要借周满的力回洛州,却没把跟着他和周满的这些内室宫女放在眼中,却没想到,这一个个小人物也是可以坏他的事儿的。
    恭王回到自己的房间,想着这会儿父皇应该已经隐约听说了他和周满的谈话,不知道父皇会不会将他送回洛州。
    不过,今天周满说的话出乎他的意料,恐怕父皇听说了,反而洗刷了她是东宫的人的嫌疑。
    恭王坐在桌子前皱眉沉思,颇有些不悦,觉得事情远不在自己的控制之内。
    而此时,满宝已经把白天的事忘在了脑后,正在和白善几人一起分写折子。
    满宝想了半天,又问了一下莫老师的意见,最后还是从古早中医书上汲取了经验,决定用凉茶结束。
    积雪草、穿心莲、金银花了解一下?
    白善就觉得,既然这几种主材都随处可见,那就可以由朝廷出钱与人收购这些药材,再转而分发给百姓嘛,还能给大家创收,多好。
    这就跟以工代赈一样的道理。
    于是白二郎和殷或便帮着他一起完善这个计划,根据京城、雍州、商州的不同情况设置出不同的收购和赈济方案。
    这种事情白二郎是做熟的,殷或聪慧,也很快上手,只苦了跑过来看热闹的刘焕,看了半天后发现他只能磨墨摊纸。
    而满宝则在具体的写这些凉茶的配方,以及药材发放等级,什么情况的人发放什么等级的药包,以及各地需要多少药包的大致估算。
    白善三人则根据她的估算计算出大概的花费和损耗……
    四人一起忙到了快要各院要落锁,这才分开。
    而白善拿了写了一大半的折子回到他们的住处后继续写,殷或身体不好,不能熬夜,因此准备去休息了。
    刘焕求之不得,也跑去找别人玩去了。
    白二郎一边埋头苦写,一边埋怨,“这不是太医院和户部的活儿吗?我们为什么要做?”
    他道:“赵六郎从尚食局里买了一小桶冰来,打算做奶酪吃,我们真的不去吗?”
    白善头也不抬的道:“这是太子第一次和满宝问有关于太医院的策,做好了将来她在太医署里的话语权才大,你没发现萧院正他们只给满宝排修书的活儿,太医署的其他事情很少问她吗?”
    白二郎一想还真是,满宝很少参与到太医署的建设之中,基本上都在修书,或到大明宫那边给皇帝一家看病。
    白善道:“虽然五品编撰的职位更高,但实权还是太医署的六品太医,太子既然和满宝问政了,我们将此做好,将来她的机会也更多些。”
    师兄弟两个写了半晚上的折子,第二天就黑着眼圈把折子交给了满宝,然后急忙去上课了。
    满宝仔细的看了看折子,发现这两本折子的字迹都很像她的,只是一本是特别像,一本是有些像。
    她抽了抽嘴角,提笔在末尾用她真正的字迹添上了白善和白二郎的名字,想了想后把殷或的名字也添了上去。
    她单独写的那封折子也添上了他们三人的名字,这便一起拿去给太子了。
    第1583章 改变一
    太子正在上课,于是满宝将折子交给了正在詹事府里处理事务的杨和书。
    杨和书看了看满宝的三封折子,一眼便看出另两封折子的字迹虽像她的,却是出自不同人的手。
    他自然也看到了最后落款的名字,忍不住笑出声来,然后收了折子颔首道:“我会看的,等殿下回来也会交给他,你先去忙吧。”
    满宝应了一下,转身就要离开,杨和书却叫住她问道:“你这是要去大明宫看太子妃和恭王吗?”
    显然,周满要给恭王看病的事儿也传开了。
    “杨学兄,你们的消息可真灵通,昨天下午陛下才下令让我给恭王看病呢。”
    杨和书笑了笑,道:“宫中的消息素来传播得快。”
    他顿了顿后道:“满宝,恭王和你以往的病人不一样,你一直给东宫看病,不论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但在外人眼中你就是东宫的人,所以去恭王那里,你要小心些。”
    满宝就狡黠的眨眼道:“杨学兄放心,只要陛下和皇后会真心为恭王好,就不会让恭王为难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