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2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可是大头,他既然打算大展身手,多种些,种子肯定不能少啊。不然,凭你再大的本领,也不能让空田长庄稼啊。
    阿竹皱眉,不解的说:“买种子的银子,上头难不成还会克扣?”
    “呵呵,也不能说是克扣啊,大家都没银子啊。各有各的难处呢。”老陈苦着脸说。
    每年将士们的粮饷都缺口巨大,经手之人,哪个人不发愁啊,还不是这里扣一点那里少发一点啊,不然怎么办?国库本就不充盈,再加上还有些只会坐在高位乱说什么要节俭,别乱花用的大人物弄权,所以到头来,落到底层将士身上的粮饷可不就年年少年年差了。这种事情,历任当家的心里都明白的很,大家也不过是睁只眼闭只眼,不到万不得已不发作而已。
    不然,一动就得捅破天,补回来可不容易啊,到时候还不知道又有哪些人遭殃呢。凭他这半低不高的身分,也没办法弄出什么大篓子来。所以,能求别人办好的事,他都是去多陪几个笑脸。
    阿竹面无表情的看着他,过了好半天,才说:“我会和大人提一下的。”
    老陈大喜,连忙冲阿竹拱手道歉:“多谢,多谢,”
    阿竹依旧是一副冷冰冰的表情,心里却在叹气,老陈如此小气,她总算明白是为什么了。她们出任务,一向都是领了银子才走人的,而且上头也绝不会克扣他们的银子。再加上他们执行的都是绝密任务,身手功夫也都极好,就算是没银子了,路上也能随便顺手牵羊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
    反正做他们这一行的人,也没有人会存银子,大家都是独身一个,还过得刀口舔血的日子,指不定哪天就完蛋了。存那个银子干什么啊,所以啊,她虽然从没缺过银子,但手头也没有多余的银子,眼下就剩下两张一百两的银票了。
    老陈却又提醒她说:“你和阿树两人,只怕以后都得跟着吴姑娘与宁秀才了。”
    阿竹愣了一下,才明白过来。是啊,这回她和阿树两人跟着丑姑和宁二在这里,有可能得呆上好几年,他们的秘密身份显然也保不住了。也就是说,从他们接到这个任务时开始,他们就有可能被当成了弃子,或者说他们只能与吴宁二人共同进退。
    “我明白的。”阿竹说着,掏出了一百两的银票放在老陈面前了。剩下的一百两,就成了她最后的本银。不过,她也不担心,以她对丑姑和宁二的了解,这两人也都是心地善良之人。以后就算跟着他们过普通生活,也不至于克扣她和阿树。
    老陈大手一翻,那张银票就不见了,两人脸上都露出了心照不宣的笑意。其实老陈的想法也很简单,作为丑姑和宁二身边最亲近的人,阿竹和阿树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只要他俩无意间的多和丑姑和宁二说些事,就能令丑姑和宁二很主动的多干点活。
    阿竹想了想,又去多挑了几双鞋底子,这东西很便宜,人家也只是赚个手工费,一般就是给那些家里女人少,男人又做着费鞋子活的人家准备的。鞋底子买回去,只要自己做个鞋面子,再上好就行了。手工快的女人,一天就能上完一双新鞋子。而丑姑和她自己,要搞一双鞋底子出来,还得费老大的劲呢。
    所以,阿竹挑了十双鞋底子,算是把他们明年一年的鞋底子都买回去了。而且她还是按照自己的脚给丑姑挑的鞋底子,也不怕做成的鞋子丑姑穿上会小。她的脚比丑姑的脚要大一码都不止呢。
    这不,丑姑一看到这么多鞋底子,不由的露出了欢快的笑容,比见到那些零嘴儿都高兴了不少。
    “哎哟,真是想我所想啊。”丑姑乐呵呵的拿着鞋底子,冲阿竹道谢。
    “啧啧,你还是个姑娘家呢。”白大夫忍不住笑骂道。
    “姑娘家又怎么啦?”丑姑反驳道。
    白大夫抢先一步拿了自己的衣服鞋子,心情很好,也不和丑姑打嘴仗了,反而伸手就抓了一大把零嘴儿,还得意的冲丑姑和宁二扮了个鬼脸,惹得老陈差点儿笑出声来。其他人等也都嘻嘻哈哈的笑起来了。
    老陈指着三条薄被,说:“你们三人,一人有一条,下次可别说我没给你们备冬装啊。”
    白大夫一听,又抢了一条,剩下的两条,丑姑和宁二各拿了一条。因为是阿竹买的,质量可比上次老陈买给那些军汉们的要好了不少。大家不免多看了几眼。跟着老陈去的阿黑连忙冲众人眨了眨眼睛,众人恍然大悟,这是人家阿竹自己掏的银子,也就没人说什么了。
    丑姑这才开始翻看阿竹买回来的各种零嘴儿,炒的花生豌豆什么的分了一半给老陈,老陈直接收起来了,说:“留着过年时吃。”并没有当场分给大家,他这个小气鬼,本来还想着从粮食堆里翻点东西出来,炒炒就当年货的,现在有了现存的还得先存起来。
    丑姑也不管他,自己随手抓了一把花生,这年头的花生是直接用沙炒香的,香味浓郁,非常好吃。就是颗粒比较小,但味道很好。她一连吃了好几颗,忽然有了个新想法。
    “下次去买点生的花生回来,咱们试着种种。说不定以后就能吃上自己种的花生了,而且花生还可以榨油。又省了一大笔。”其实除此之外,花生还可以做花生酱,各种点心。
    “榨油?你会吗?”老陈连忙追问。
    “试试呗。我又没榨过,不会还不能去学学啊。”丑姑不以为然的说。其实她见过不少古法榨油坊,托现代崇尚古法手工磨坊的某同事的福。她还真的很了解这些知识,所以并不认为榨油有很难。
    最重要的是花生可以种植两季,而且还可以套种其他作物。本地还非常适合种花生,特别是河坡那一段,都是沙土。春天二三月可以种一季,再到七八月又可以种一季。一年下来,可以种不少花生呢。
    老陈一听就知道她这是胸有成竹,他现在也算是有些了解丑姑的为人了。只要是她说出来的话,基本都能办到。
    宁二也很是赞同的说:“油是最贵的了。如果自己能榨油,还真能省下一大笔,而且大家伙的生活也能改善很多。”
    “好,开春我就去弄花生种。”老陈立马同意了。
    “你怎么没搞油菜种呢?”说到花生,丑姑又想起了另一个最大的产油作物,油菜。每年的油菜花开季节,都是出游拍照的好时机,而且油菜从南到北,都能生长。
    “油菜?是哦,我只想着高粱小麦水稻这些主粮作物了。”老陈说着,拍了拍脑袋,果然不是专业的农户出身,就是不懂行啊。他只想着多种粮食,就没想到油菜也能种。这里地多,只要是能种的庄稼,他觉得都可以拿来种,反正有收成就好。何况油菜还是个好东西呢。
    “可惜了,油菜种植时机错过了啊。只有等明年了。”丑姑叹气道。
    她在姜吴村生活时,附近没有种油菜的,可能是因为大家都和老陈一个想法,只想种主粮,又也许是因为当地土壤不适宜种油菜。她也就忘记了这个举国上下,最令人们爱拍照的一种粮作物了。
    “油菜什么时候播种?”老陈连忙问。
    “大约九月种,油菜是越冬作物,第二年四五月就可以收了。”丑姑答。她不知道自己又得意忘形,引起了宁二的新怀疑。
    宁二若有所思的看着丑姑,他很清楚的知道,丑姑一直生活在姜吴村,那地方都没见过油菜,更别谈有人种过,可丑姑说起油菜却头头是道。不得不令他又产生了新的怀疑。而他虽然后期有大量查阅过农事方面的书籍,但却没丑姑这么自信能种的好。这只能说明,丑姑是真正见过油菜的种植收获的。
    老陈却根本就没有宁二的这些怀疑,因为他已经把丑姑和宁二当成了农业专家并且他自己也不是懂行人。其他人就更别谈了,大家都是听命行事,习惯性的服从。而且大家天南地北的人都有,每个地方的气候不同,种植的粮作物也不尽相同。
    所以,丑姑说的这些话,根本就没有人发现什么不妥当之处。
    第189章 苗头
    宁二因为心里有了怀疑,心里越发想的多了。又担心她被别人怀疑,心里简直恨不得立马就去找丑姑问个明白。
    但丑姑却没给他机会,把那两块肥肉留下给他,说:“把这肥肉炼成猪油,存起来慢慢吃。今天晚上可以搞个油渣子炖萝卜白菜了。”
    说完她就和阿竹两人笑嘻嘻的回房去了。她俩还得整理其他物品呢。那一堆的七零八碎得不少时间来搞,她还想打听一下外面的事情,多听阿竹讲讲呢。
    “我又买了两块棉布,可以多做两套里衣了。”阿竹说。
    “太好了,正好差它呢。”丑姑开心的说。
    上次老陈给她带的棉布也不多,给宁二裁了两条亵裤,就只剩下点边脚料了。她还在发愁拿什么布给阿竹做里衣呢。
    “这次要一色给我裁一套啊。”阿竹提要求了。
    “肯定的啊。”丑姑满口答应了。
    阿竹满意了,外面穿的衣服她可以直接买,但这种私密的衣服她还是不好意思在成衣铺里买的,并且也没有买的啊。就算是男人的也极少有卖的,何况还是女人的?
    也不象在京城,她也有专门给她们缝制衣服的绣娘。这次就是买外面穿的衣服,都惹得成衣铺的人很是惊讶的看了她好几遍呢。毕竟女子买成衣的人很少,而且她还挑样式,不要女式样子,要的都男装。别人也只当是她是为家里人买的呢。
    搞得当时她尴尬的很,只得匆匆拿了两身衣服,也没顾得上多挑挑。
    只可惜啊,丑姑女红太差,不然她都希望丑姑能给她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缝几套衣服,不要再让她尴尬的去买成衣了。好在她身材外貌都比较男人化,买合适她穿的男人装也不算太难。
    只是这些衣服,她拿回来还是要稍微改一下,比如太肥的地方要改窄一点,太长的又要剪短一些,女人的身材和男人的多少是有区别的,人家又不是量体裁的衣,买回来的成衣肯定是有些不合体的地方,这些还得求丑姑帮忙呢。
    宁二听到丑姑的话,就知道今天做晚饭的活又落到自己头上了,只得提着肥肉乖乖的去灶房做饭。不过,看着大块的肥肉,多少让他高兴了一下。
    在这里,他们虽然不缺吃的,但生活实在也是很清苦,其他人见到肥肉都不由的吞了吞口水。
    宁二想了想,还是切了半块,让阿树给伙夫送过去了。
    “给他一点儿,让大家也跟着尝点肉味吧。”三十个军汉,吃起来可不是一般的吓人,一顿十斤八斤肉还不够呢。
    这半块肉也不过是能让大家碗里沾点油水罢了。前些天打猎弄的野猪什么的,都吃得差不多了。没有老陈的命令,大家也不敢随便出去打猎,而且天天还有干不完的活儿呢。特别是最近又多了好几头小猪仔,还得人细心的照料着,就越发没功夫了。
    伙夫照料小猪仔极其用心,还直接住到那边去守着小猪仔了。生怕它们养不活,他顿顿还得煮点粥给它们喝。养得比人还精细,为的不就是能让大家多吃一块半块肉。
    这些事情,宁二都看在眼里了,也渐渐理解皇帝与老陈把他和丑姑关在这里的用意了。有时候,他真恨不得自己有丑姑的本领,想种什么就能种什么出来,也就不用发愁吃不饱了。这时候,他都希望明年能种好好好多的粮食出来。
    丑姑还不知道宁二把她看得本领这么大,正乐呵呵的和阿竹两人比划着给阿竹裁里衣呢。两人边忙边闲话,丑姑东一句西一句的打探起外面的事情。
    阿竹却直接说:“你以为出去是个好地方啊?比你们老家也好不了几分,也是穷地方,总共就两条街,几家铺子。”
    “哦。我看每次老陈出去就采买回这么多东西,还以为外面是个繁华的城池呢。”丑姑一听,也没有追问的兴趣了。
    但是她完全没想到,这里其实离一个港口并不太远。只是他们都不知道而已。就是阿竹也不知道,而且老陈也不会只去一个集市,往东一个,往西也有一个。再往北走远,不用三天的功夫就是北海市。
    北海市可是个热闹的地方,因靠着大海,有个颇大的码头,来往的船只都会在这里上补给,而且也会把本地的海产品运往到各地去贩卖,再带来此里不产的货品作交换。
    甚至以前,还不时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船只,只是后来发生了几起大事件,皇帝下令关闭了对外海运,这里才慢慢冷寂下来,没有早年的繁华。但相对来说,这里还是很不错的。老陈早前曾在这里把守过。所以,他肯定不会带队到北海市来采买,把被人认出来误事。
    因此,老陈只把人带到更加偏僻的小地方去采买。好在他们眼下就三十多人,要的生活物品并不算太多,换两个地方采买也不会引人注意。
    要是丑姑知道北海市,肯定会想方设法来这里看看的。
    丑姑将将把宁二的阿竹要的衣服缝好,也到了腊月二十九,第二天就要过大年了。
    一大清早的,大家就全部起床来了,开始大扫除。正好这几天天气也好,出了大太阳。虽然温度不高,但洗洗晒晒还是很好的。宁二和丑姑也和大家一样,把被子褥子该洗的洗干净了,该晒的也拿出来晒了。搞好这一切,老陈请宁二写几副对联,应应景。
    宁二满口答应了,直接就在门外太阳下摆了一张桌子,开始忙活着裁纸,磨墨。
    众人都无事可干,老陈很是大方的让大家歇几天,正好从今天开始。于是,全部的人就都围了过来,一来看看宁秀才写字的风姿,二来嘛,人人都想得一副春联贴在自己的房门上,以示喜庆。
    搞完准备工作,宁二冲老陈说:“是要每人一副吗?”
    老陈笑道:“不可能,那得多少啊。写个十副八副就行了。”
    他准备的红纸也没那么多。而且他认为每栋房子贴一副就行了,总共有六栋,就要六副,再就是两个灶房各贴一副,最后就是猪圈,再贴一副就行了。有多的就给宁二和他自己房门上贴一副。
    他这么一说,众人脸上都露出想抢对联的神情,宁二想了想,干脆又把纸裁小了一半。这样就可以多写两倍的对联了。
    如此,纸张就变得比较小了。
    他低头略微沉吟了片刻,提笔写了第一副:春降大地福满人间横批迎春。
    “好。”老陈大声喝彩道。他粗通文墨,写个对联还是会写的。但却没想到宁二写出来的对联简单又易懂。这副对联,不过十个字,十分贴切的表达了美好的愿意。
    他一叫好,几个识字的人自然也跟着叫起好来。
    其他不识字的人,听着他人的解读,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副对联的意思,也都听着叫好。
    丑姑听得热闹也跑过来凑数,张口就来了一句:“春光普照  福气临门横批接福”她完全是跟着宁二的这副来的,众人却疯狂叫好。
    “好,太好了。”
    宁二也笑了起来,说:“你倒是会接,再来一个。”
    丑姑想了想,笑道:“喜滋滋迎新年笑盈盈辞旧岁 横批:喜迎新春”
    她一说完,众人更加热烈的吼道:“这个更好,这个更好,又好懂意头又好。”
    老陈当仁不让,立马把这副抢到手里,说:“这个给我,我要贴在我房门上。”
    众人大笑,纷纷去抢前面的两副。
    宁二连忙说:“别抢,别抢,人人有份。”
    他决定了今天就只写最简单的,不怕纸不够用。原本他还想好好想几个新颖别致,有深度的对联的。这会儿,才知道其实大家更爱通俗易懂的。
    这里三十几号人,去掉他们五人和老陈,剩下的除了阿黑,就只有两个识字的了。其他人都是祖祖辈辈不识字的人,连字都不识的人,写得再好也没意思,要的就是这种浅显直白的祝福语。
    说完,宁二又冲丑姑说:“你快说啊。我等着写啊。”
    丑姑笑道:“敢情你自己不动脑子的啊。”她并不会自己写对联,不过多少记得些,就从脑子里又找了个出来。
    “多劳多得人人乐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形势喜人”
    宁二却说:“不错,不错,继续。我不用动脑,光动手就行了。”
    其实他明白的很,这会儿丑姑有兴趣在这些里几句,呆会儿保证就不管了,剩下的摊子还不得他自己一个人收啊,所以得趁她有兴趣,让她多说几个,减轻自己的负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