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1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走到门口,正听到丑姑的这句话,白大夫笑道:“哟,说的你自己好象蛮有经验的啊。”
    丑姑挑眉看了他俩一眼,目光在宁二好看的脸上扫过,看到那一抹红晕,冷哼道:“难道我说错了吗?”
    宁二不由的打了个寒战,连忙说:“那些人说的浑话,也不过是过过嘴瘾。”
    “呵呵,我就想不通,你们男人过了个嘴瘾,怎么就这么带劲呢?”丑姑冷笑道。
    其实她忘记了,自己在现代也经常和一群女人们一起说起某小鲜肉,公司某男神,还不是一样意淫人家啊。要是宁二知道这一点,拿话来还击,她肯定还会嘴硬说:“我那是欣赏,是欣赏。”
    只可惜,宁二完全没有经验,只是腼腆的笑道:“在这里,他们又能说什么话题呢?”
    “看来,你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啊?”丑姑气道。
    “什么嘛,他们瞎说怎么扯到我头上来了。”宁二连忙分辨道。
    白大夫脸上露出惊讶的表现,看了丑姑几眼,又看了宁二几眼,这两人不太对劲啊。这相处完全就是小儿女打情骂俏的模式啊。他不由的摸了摸胡子,心里暗道:“他们也是到了思春的年纪。”
    虽然以前丑姑和宁二相处也很好,但男女之情他还是看得出来的。毕竟他自己也曾经年轻过,也算是过来人啊。
    只是,他心里却很有些为难,这两人无论身份,外貌都相差甚远,现在是因为常年呆在一起,没能接触到外人,很容易就产生了感情。但是如果把他们放到比如京城去,见识多了适年优秀男女之后,这两人就不一定还能象现在这样和睦了。
    这样一想,他又觉得丑姑和宁二两人其实不算是良配。但是,他俩还要继续呆在这里,时间长了,老是这样也不行啊。毕竟年华不等人。
    白大夫一想到,如果再在这里过个三五年,丑姑都快二十了,再不嫁只怕也不行了,就头疼起来了。女儿家的花季更短,并且丑姑常年混在一群军汉当中,真的出去了,也不一定好找婆家。
    这个想法,令白大夫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一直在观察宁二和丑姑,而且还在观察其他军汉们,他不太看好宁二和丑姑,而且也要做两手准备,所以希望能在这群人当中物色到一个适合丑姑的男人。
    就算以后丑姑和宁二真的不能成,也能有个下家,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给丑姑弄个备胎。其实宁二也被他算成了备胎,只不过呢,宁二和丑姑两人是互为备胎的。
    他心里还有另一个隐忧,就是丑姑和宁二的身体状况。
    这两人的身体都不算正常人。丑姑虽然身体健壮,看起来比普通女人都强上两分。可是她中过毒,现在又无缘无故的自己解了,但到底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以后她在子嗣上肯定不那么容易。虽然他已经在尽力帮她调养了。但从娘胎里就有了问题,他心里也明白,真要有问题,就是治不好的,而且就算没问题也不一定能象正常人一样,本来丑姑来月信的年纪就很晚了。
    再说宁二,本身就体弱,后天又伤了根本,经过他和宋东家的治疗,宁二的体质是强了几份,约模也算是个正常人体质了。可是在子嗣上也不会容易。这样的两人个结合在一起,生孩子的机率就有不止双倍的艰难了。
    按理说,宁二就该找个身体健康,好生养的妻子。而丑姑也一样,也该找个身体健康,生育能力强的男人。这样他们在生育方面的难度会小很多。
    只是,这样的话他也不能说也不敢说,毕竟这都只是可能,不是一定。要是两人都很幸运,他们成亲也一样能生儿育女。他这话要是一说,岂不是害了他俩。所以白大夫简直是愁得胡子头发都要全白了,也找不出个好办法来。
    第184章 家信
    白大夫的异样,丑姑和宁二在很长一短时间里都没有发现。毕竟白大夫性子也有些怪,有时候可以说象小孩子似的,变脸变得很快,再加上他时不时的要钻研他的医术,就算闹闹情绪也很正常。
    日子很快就到了腊月,为给大家过个腊八节,老陈决定带着阿黑几人出去采买点应节的物质。
    他来问宁二和丑姑,“你们有什么要买的吗?”
    丑姑想了想,说:“给我多买些针线,再要一把好剪刀和一些便宜的粗布头。两块好点的棉布。”这都是做鞋和做里衣需要的材料。剪刀她也需要一把新的了。
    宁二说:“买十斤糯米吧,五斤糖,十斤白面十斤大米,多买点海带海虾什么的,芝麻花生大枣等也各买点,对了,弄副石磨子回来吧,小点也行。”既然过腊八节,总得煮点腊八粥喝,糯米就是必需品了,而且还可以做些汤圆吃。
    反正是他们自己掏的银子,东西就多要了些。
    说着他又想起那天和丑姑说过要养猪的事情,就建议老陈:“要是有小猪仔,可以弄几头回来养,给大家改善生活,这里野菜多,人手又多,养猪不费什么劲。”这时节的小猪仔价格肯定便宜,因为大家都是年前卖掉猪,春天才捉小猪回来养的。碰到了,能拿低价买回来。
    宁二的这个提议,立马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老陈也很是欣慰的说:“好,我多捉几只小猪仔回来养,以后大家就能顿顿吃大肉了。”
    他觉得宁二的这个想法很好,不仅是因为养猪后,可以大大的改善大家的生活。而是因为宁二这个想法明显是把大家当自己人了,不再象以前那样,总令他有种宁二和丑姑游离在边缘,总让他感觉这两个人是过客,心不在这里。
    说白了,就是大家的关系看上去很好,但实际上,宁二和丑姑依旧是一家子,与他们完全是两个阵营。这也令他觉得很挫败,而现在宁二的作法,令他非常欣慰,只有是自己人了,才能团结的更紧密,能早点完成上头的任务。
    “这时节捉几头猪仔子,会很便宜呢。”阿黑也笑道。
    谁家捉猪仔回来养啊,大家都只有卖掉的。也不知道是哪家的母猪要这时候产仔,只怕会把主人愁得不行呢。
    “那正好,给咱们省钱啊。反正咱们有人手,菜也多,可以养得好好的,多养一两个月,还能养得更肥大些呢。”老陈开心的笑道。
    说着,他吩咐人这几天把猪圈盖好,宁二连忙说:“嗯,猪圈要盖得好一些,还得建条小沟,每天得冲洗猪圈。”
    “哟,这还赶上人住的了啊。”众人全都大笑起来了。
    宁二却说:“咱们建个大大的粪池,猪圈的屎尿都冲进池子里,既让猪圈保持干净,猪也不会生病,而且还有了肥料,以后可以肥田啊。”
    老陈想想也对,连忙说:“行,就让宁秀才的吩咐去干,把猪圈造好点。这是就交给宁秀才管了。”
    宁二点头同意了,他想到自己在宁家村养的猪,那猪圈也是头一份的。但是那样做确实好处很大,猪圈干净没臭味,猪也养得白白净净,能卖个好价钱,自己吃得也放心。
    宁二把猪圈直接选在菜园子边上,离住的地方稍微远。因为养多了,肯定会有味道的,离人住的地方太近,怕熏着大家了。然后他指挥大家先挖好两个大坑,说:“一个坑装平时冲洗猪圈的脏水,一个坑装猪粪,都挖大点。”
    然后又让另外几个人专门盖猪圈,因为打算多养几关猪,他决定盖个大大的猪圈。
    丑姑却提醒他:“还不如盖两个呢,一个猪圈养三五头,两个猪圈就可以养十头八头了。足够大家吃了。而且猪多了,也得考虑到猪生病的事情,全关在一起,怕互相之间传上了。”
    宁二点点头,感慨道:“还是你考虑的仔细。”猪啊,鸡啊也会走瘟疫的,他多少也了解些。赶上大瘟疫时,会十里八乡的家禽,猪全死光呢。
    于是,几个人忙活了几天,才盖起了两栋足可以养十头八头猪的大猪圈。两栋猪圈之间相隔约二三百米远呢。一个在菜园子左边一个在右边。
    看着盖好的亮堂堂的新猪圈,有人打趣道:“这猪都比我们住的要好了。这屋子多大啊,还有小院子可以玩乐。”
    “嘿嘿,你要觉得这里好,就直接搬过来住啊,这里也得让人守夜吧。”有人笑道。
    虽然猪圈盖在菜田边上,但离大家住的地方还是有点远,以防万一还真的要派几个人在这里守夜呢。
    这话也是提醒了宁二,他连忙说:“那还要盖两间守夜人的住房。
    “可不是,快点快点干活吧。不然老陈回来,还没搞好,他不骂死我们了。”几个人急急忙忙的又去忙活了。
    好在盖猪圈还剩下一些材料,守夜人需要的房间也不用大,两间小房子,盖起来还是蛮快的。不过这次老陈他们出去的时间有点长,多用了三天,才回来。
    老陈自己亲自把给宁二和丑姑买的东西送过去了,让阿黑把捉回来的小猪仔送到猪圈里去。
    看到老陈,宁二连忙把丑姑叫出来,两人齐齐谢过了老陈。
    等东西都搬好了,阿竹也走开了,老陈又神神密密的说:“这次出去,我还给你们带回了家信呢。”他拿出两封信在两人面前晃动,一副要讨赏的模样。
    丑姑和宁二愣了片刻,才欢呼起来,两人一把抢过信,就迫不及待的拆开了。
    丑姑的信是明儿写来的。信上写了,他和小弟都到了京城,以远房亲戚的名义投靠了舅舅,上学生活都被安排的很好。孙婆婆吴氏云珊三个依旧也他们一起生活,照顾他们。他们单独买下了个小院子,并未住到舅舅家。
    信中还夹着小弟的亲笔信,只有短短的几句话,笔迹依旧稚嫩,但说的话都象小大人似的,看得丑姑眼泪都掉下来了。
    小弟明显的长大了,明儿也显然更象个大哥哥了。在信中,两兄弟都只说了自己很好,一切都好,让她不要挂念,保重好自己的话。但却并没有留下通信的地址,显然他们就是能写信,也得经过特殊渠道转送。还不知道得经过多少人的手呢,自然也只能写些最普通有事情,也都是报喜不报忧的话题。
    宁二的信,就是老爷子写的,他们与吴家人却是一离开县城地界就分了道,早就失了音讯。走时,老爷子还给了大牛十两银子,也算是了结了姜春花对娘家人的一点情份。
    宁家与吴家人的田地,家里的粮食,养的鸡鸭等物,却是被直接卖了,他们都带着银子走的。所以宁老爷子也说了,不差银子使,让他自己照顾好自己,不用担心他们一家人了。
    他们现在生活的也很好,在一处大庄子上,分了一间大屋和几亩田,一家四口,有吃有喝的,日子过得比在宁家村还好一些呢,而且姜春花还又有了身孕。
    宁二抹了把眼泪,很为柱子感到高兴。又感叹,不知道几时才能再见面。
    两人看完自己的信,又交换着看了对方的信,反正也不会有什么秘密。只怕这两封信,经过了多人的手,不知道多少人看过呢。
    信看完了,丑姑很是不满的说:“没想到,居然还是分了两个地方,要是他们能住在一起,多少也有互相照顾一下。”
    “这样安排也正常,毕竟你两个兄弟都是要进学的,总不能跟着柱子他们一家人跑到庄子上去种田吧。而柱子一家人在都城里也难得讨生活,不可能和明儿他们住在一起啊。”宁二倒是想得很明白。
    他估计上头这样做,也是猜测到姜春花和老爷子可能会种二茬子高粱。而孙婆婆与吴氏显然不会,小弟与明儿还是孩子,又在进学,就更加不会了。
    “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聚呢。”丑姑伤感的说。
    “总会有那么一天的。”宁二勉强安慰道,他自己心里也不伤感。这样天南地北的,就算他和丑姑能出去了,估计都不可能再呆在一起了。这么一想,他的忧伤又增加了一分。
    两人长吁短叹的,只恨不得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了。
    老陈早就在他们看信的时候,悄悄离开了。白大夫也不知道从哪里挖了一把草药回来,见到他们俩这个样子,大惊失色的问:“你俩干嘛呢?一副天要塌下来的样子。”他还以为又出了什么大事呢。
    丑姑和宁二干脆直接把信拿给他了,白大夫快速的看完两封信,更是不解了,还笑道:“这不是好事吗?你俩一直在吵着要知道他们的消息。现在有了信,怎么还这个样子了?”
    丑姑重重叹了口气,说:“信上写的好,真实的情况我们哪里知道啊。”
    “就是,而且两家还天南地北的分开了,以后想见一面都难了。”宁二也叹道。
    白大夫想想也对,只能安抚道:“有消息就已经很不错了,既然能收到他们的信,你们也应当能给他们写回信啊。”
    “对哦。我去问问老陈。”宁二连忙拔脚就跑去找老陈。
    第185章 笑闹
    老陈肯定的说:“当然能啊。不过一年也就一两次,不可能写多的。你们写好了,我下次出去让人带走。你也别问我,信怎么送的。这信得转好几道,所以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你们自己也该清楚。”
    宁二明白的点点头,说:“多谢了,多谢了。一年有两次互通消息,我们就能放心了。”
    丑姑听道这个消息,连忙回屋去写回信了。宁二也一样,两人耗了半天时间,写费了几张纸,斟酌了好久,才写好了回信。
    老陈却说:“不忙,你们可以慢慢写。我刚回来,不可能立马就出去啊。”
    宁二满头的兴奋立马消失的一干二净,愣了好半天,还缓过不神来,只是茫然的看着老陈。
    老陈被他这副可怜样搞得都觉得自己不好意思了,不得已的说:“都说了一年就能写个一两封信。你回去再慢慢写啊,可以写多点。”
    宁二长嘘了一口气,才怏怏的说:“明白了。”
    他拖着沉重的脚步又回来了,偏偏丑姑还沉浸在兴奋中,没有发现他的不开心,很是却期待的说:“老陈明天就会去寄信吧?这样,说不定明儿他们能在年前收到信呢。唉,早知道我该给他们俩弄点礼物带过去的。”
    等了半晌不见宁二的回应,丑姑才后知后觉的发现问题。
    “怎么啦?”
    “老陈说,一年就能通个一两次信,他刚回来,不可能又马上出去。得等一段时间,让我们再多写点。”宁二苦笑道。
    丑姑果然和他一样发了半天的愣,才勉强打起精神说:“是啊,他刚回来,也不可能明天再走。
    算了,算了,我们再写写吧。正好我也给大家弄点礼物。”
    宁二这才心情好受了一点,问:“弄什么礼物?”
    丑姑想了想,却发现很为难,一来她女红不行,想给他俩做衣服也搞不好。二来,做吃食吧,经过多人的手,时间长了,谁知道还能不能吃啊。三嘛,这地方也没什么特产啊。
    “你帮我想想吧,我也不知道能弄什么礼呢?”丑姑央求道。
    宁二想了好一会儿,才不确定的说:“给他们一人做一双鞋,还是袜子?”
    丑姑为难的看着他,好半天才说:“估计也就这个能行了吧?”
    她勉强试试吧,缝双袜子,还是会缝的。鞋子她也不做了,怕来不及,而且怕自己做的太差,丢他们的脸。毕竟现在不是在姜吴村生活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