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1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连着休息了两天,丑姑和宁二差不多恢复了精力,才有精神来了解自己即将要生活的地方。
    除了他们一行八人之外,这里还驻守着老陈带领的一伙人,约三十号,都是孔武有力的青壮男子。在他们一行人来之前,这三十人,就开始在这里安营扎寨了。不然,他们来了还要自己盖房子呢。
    “怎么样,还不错吧?”老陈显然对这块地非常满意。
    “你们谁选的这块地方,准备种什么?”丑姑问。
    老陈嘻嘻笑道:“我选的啊,跟你们说啊,这里地壤肥的很呢,我们前头随便撒下的菜种子,都已经快能吃了呢。”
    说着,他带着丑姑和宁二到了一片他们开垦出来的菜地里。
    果然眼前一片绿油油的菜苗子,才小手指高头,再长个几天估计就可以摘下来吃了。旁边还有南瓜,辣椒,黄瓜,茄子等菜苗子。显然,这些人也会干农活,而且也做了长期在这里生活的准备。
    “种菜是不错。你们都有些什么种子?”宁二问。
    “有高粱,小麦,水稻,大豆。都是好种子呢。”壮汉答。
    “这都是本地可以生长的?”丑姑又问。
    “是啊。就是现在这个季节恐怕有些不赶趟了,不知道该种什么好?”壮汉答。
    “地你们翻了几块?”宁二问。
    “有三块,都不大。”一个黑不溜秋的小个子回答道。
    他们过来的时间也不长,一开始就是盖房子,整理住的地方,光是整理出这片住宅地,都花了好多天,再加上盖房子等等,他们这些人没日没夜的干,也没能翻多少地出来。
    “对了,本地最冷会下雪吗?”丑姑问。
    “不会,这里很暖和的,一年里能冷个把两个月,最冷也不会下雪,最多霜冻。热的时间很长。春冬季短,夏季格外长。”小个子答。
    “你叫什么名字?”宁二忽然问,显然这个人是本地人,说话还有些怪腔怪调的。人家是为了让他们听的懂,才说的官话。
    “我叫阿黑。我家离这里不算太远。”小个子倒也没隐瞒自己是哪里人。
    丑姑点点头,她明白了,这个地方,与现代的广东气候相似,确实也算得上是南方了。
    “你家那边有香蕉,荔枝,龙眼这些水果吗?”丑姑试探的问道。
    阿黑惊讶的看了她一眼,答:“有啊,咱家那地方就产这些水果。”
    宁二更是吃惊的皱了皱眉,他相信丑姑绝对没来过南方,却不知道她为何如此熟习南方的特产水果。就连总管大人也不由的多看了丑姑几眼,顺道还观察着宁二的神色。只是宁二低着头,他没看清宁二的表情。
    他和宁二都知道,丑姑生长在姜吴村,长这么大,除了现在,去过的最远地方就是集镇而已。而那个小集镇显然没卖过香蕉,荔枝龙眼这些水果,甚至绝大多数的人这辈子都没有听说过这三种水果的名字。
    “那这附近有这些水果树吗?”丑姑惊喜的问道。
    她很爱吃香蕉,而且也非常喜欢龙眼,荔枝反倒不是很喜欢。但生活在姜吴村那个地方,她根本就没见过南方水果。就算有银子也买不到呢。
    “这块地儿没见着,就不知道远处的山上有没有野生的?”黑小子答。
    “该从你家那边弄些树过来栽的。”丑姑叹气道。她还以为马上就能吃上这些热带水果了。
    “确实可以呢,反正这里多的是地方种。”黑小子眼睛一亮,显然也非常赞成她的想法。
    老陈连忙说:“阿黑,你明天就带两个人去弄些果树回来。”
    “正好,你回去,多弄些蔬菜种子过来吧,什么都可以,种类越多越好。对了,如果能弄些鸡鸭猪羊回来养也行。”丑姑又交待了一句。
    老陈冲阿黑点了点头,阿黑连忙答应了。
    大家都眼巴巴的看着宁二和丑姑,只巴不得他们立马就能带着大家种出成片的庄稼来。但宁二和丑姑显然没这个打算,两人四处转悠了一圈,就回屋去了。
    第174章 新家
    老陈看着他俩就这么走了,过了好半天,才问总管大人:“他们就这么走了?一点正经事都没干啊。”
    “那还能怎样?你自己都说不赶趟了,他们又不是神,想种什么就能长什么出来。”总管大人倒是难得的为宁二和丑姑说了句好话。
    老陈摸摸头,遗憾的说:“那今年不得白费了啊。把他们弄来,咱们大家就在这里闲一年?”
    总管大人皱着眉头,显然也觉得白费一年时间太可惜了,而且这里一群青壮年,总得干些什么才行啊。白闲着,光是吃饭都很花多少银子啊。
    “他们真有大本事吗?”老陈沉吟片刻,终于把自己的疑问问出来了。
    他总觉得丑姑和宁二太年轻,就算是七八岁就开始下田干活,也不能比积年的老农还经验丰富,他很怀疑丑姑和宁二的真实本领,甚至觉得他们就是骗人的。
    “如果没有本领,咱们会花这么大的代价吗?”总管大人反问道。
    “可他们才多大点啊?”老陈依旧不相信。
    “那又怎样啊,你只管保证他们在这里安全就行了。该怎么种庄稼,你们就听他们的。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穷其一生,总得有些收获吧。”总管大人发狠似的说。
    别说老陈怀疑,就是他自己也怀疑,毕竟他也没有亲眼见过。但他见过刘家叔侄,和他们详细的谈过,也看过他俩在实验二茬子高粱时记的笔记。刘家叔侄他非常了解,绝对不会能言善辩假话。别的不说,二茬子高粱他还是相信丑姑和宁二能种出来的。而且这里气候温暖,二茬子高粱只会更加容易。
    老陈无言以对的看着总管大人,总觉得自己前途暗淡,很有可能得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呆在半辈子了。
    过了好久,总管大人才又说:“你也别太担心,这两个人是有大才的人。现在他们舟车劳顿,又远离家乡与亲人到这个荒芜的地方来,有点情绪是很正常的。等他们明白自己不干出点成绩来,永远也不能离开这里,也见不到亲人,他们自便会认真起来的。”
    “你要在这里呆多久?”老陈转移了话题。他反正得在这里耗着,但他不相信总管大人也会哪他一样,长时间的呆在这里。
    “再呆半个月吧,一来我得歇歇,二来嘛,我不出去,那些人就会以为我还带着人在四处奔波。”总管大人说。
    “也对,就让那些人象无头苍蝇似的多转转。咱们在这里安安逸逸的。”老陈笑道。
    而丑姑和宁二也在一路走,一路商量。
    宁二问丑姑:“你觉得这里可以种什么?”说实话,他一点儿招也没有了。这里气候与他呆过的地方相差太远。他连这里该种什么都不知道呢。
    “不知道,这个季节确实有些不赶趟了啊。先随便种点大豆高粱吧。反正不过是试试。”丑姑不以为然的说。她又不是农业专家,又没自带种植异能,可没办法给大家一个肯定的回答。
    宁二沉吟片刻,点点头,颇为点破罐子破摔的说:“也对。反正我们是来搞实验的,先试试,能种的出来最好了,不行,就明年呗。”
    “对啦,就得这个态度。”丑姑冲他竖了竖大拇指,两人心照不宣的笑了笑。
    搞实验嘛,谁也不能保证一次就成功,何况他俩人,总共才种了几年地啊,也没多少经验。而且南北气候又相差那么远。除了一样一样,一年一年的试之外,还能有什么捷径啊。
    话虽然是这么说,接下来,宁二和丑姑还是让大家直接把大豆与高粱都种上了。丑姑估计着这两样在这个点上种,还能有收获,这次采取了直播的方式。老陈带的这群人本身就是农户出身,其中还有两中年人种过多年的地,很有经验,所以丑姑和宁二完全不用管他们,他们一说,人家就麻利的给种好了,还比他们干的更好更快。
    而她自己和宁二,则天天带着阿竹四下乱逛,这地儿大的很,到处是齐人高的野草野树,在等待着被开垦出来。山鸡野兔子类的小动物还不少,他们出去转半天回来,总能拎几只回来来,有时候还能掏几窝鸟蛋,挖些野菜回来,给大家改善一下生活。
    这种生活,给丑姑凭添了些探险的感觉,让她觉得还蛮有趣的。宁二一开始还担心她心情不好,会想念书明儿和小弟,会愤怒,现在见她每天快快乐乐的,很是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还有些惊讶她如此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就连总管大人和老陈也暗暗称奇,“这姑娘还真是个随遇而安的人。”老陈笑道。
    “据你所见,他们两人谁为主?”总管大人问。
    老陈愣了片刻,才不确定的说:“这还真说不上来呢。”
    “是吧。这两人的相处极为默契,很多事情根本就不需要商量,也看不出来他俩谁为主。你现在还觉得他们年纪小,没什么本领吗?”总管大人又问。
    他带着宁二和丑姑在路上也走了那么长时间,不说对他们有很深的了解,起码也知道,这两人是很有见解的。
    “我相信他俩有本领,但种庄稼的本领我还是不太相信。你看他们,天天四处乱转,显然是还新鲜着呢。觉得这个地方大,被大家开垦出来的地方又小,只怕还有种是在探险的意味呢。”老陈说。
    “探险?”总管大人恍然一笑,说:“难怪呢,我说她怎么天天这么有精神气呢。搞了半天,把这里当成了探险的好去处。这样也好,她喜欢这里,总比讨厌这个地方好多了。”
    这不,丑姑又在吩咐大家帮她弄些小石头回家。
    “你要这些石块干什么?”宁二不解的问。
    “拿去铺在房间里啊。”丑姑答。
    湿软的泥巴地面,令她很不适应。而且丑姑在现代,可是在广东生活了好几年的,知道每年都有回南天这种时候,如果地上不铺好石块,到时候地面全是水,岂不是在自己房里都得踩一脚的泥水啊。那还叫不叫人过日子啊。
    宁二虽然不知道回南天这个情况,但一样也不适应湿软的泥巴地面,特别是前两天还下了雨,从屋外走走再到屋里来,一踩鞋上就沾满了泥,真是很不爽,当即说:“这个办法好,我也要把房间铺上石块。”
    几天之后,两人的房间果然都铺好了整整齐齐的石块,瞬间觉得干净多了。
    “还不错嘛,帮我铺上。”白大夫参观过后,当即要求道。
    紧接着,阿竹,阿树的房间与灶房都铺好了。
    他俩这么一搞,大家了都学着他们的样子,往房里地面上铺石块了,不得不说,铺好后,人人都觉得房间干净多了。接着丑姑和宁二又要求大家把他们住的这整块区域,都铺上石块,铺出一条条的石子路来,。大家弄回业的大大小小的石头都有用处,泥地上铺上了石头后,遇上下雨天,就干净多了,再也不会沾一满脚的泥巴。
    并且丑姑还带着大家挖回一些树来,屋前屋后都栽了几棵树。这样,就不怕大夏天,屋子光秃秃的直接被太阳晒着,有了树荫就会凉爽一些。
    这期间,采买的人也回来了,不仅给他们带回了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盆子,还带回不少大家用得上的日用品,比如锅碗坛坛罐罐,小桌子小凳子,草纸,甚至还有一些针线和几块粗布料。
    活的鸡鸭,小牛小羊也各弄了一些过来。荔枝树,香蕉树,龙眼树也各弄了一捆过来。
    “哎哟,效率挺高的嘛。”丑姑看着这些东西,笑眯眯的说。
    “你们几个去搭几座棚子。离人近点,鸡鸭牛羊都得安置好。”老陈随手指派了几个人,大家一哄而散,去干活了。
    阿黑在老陈的暗示下,很随意的问宁二和丑姑,“你们知道哪个是什么树吗?”
    丑姑指着香蕉树,笑道:“香蕉树最容易认了。”
    宁二接过她的话,指着另外的两种树苗,说:“这个是龙眼树,想必另一个就是荔枝树吧。”
    老陈的试探失败,就连总管大人也惊讶的看了他俩几眼。
    宁二笑吟吟的说:“其实我还是第一次真正见到它们。以前只是在书上见过。”
    丑姑一听他的话,立马也跟着他说:“就是。我也一样。”
    说完,果然见到老陈,总管大人,阿黑都一副不在意的样子,就知道了,自己又跟着宁二混水摸鱼过了关。不过,这也给她提了个醒,以后不要乱说些什么,自己不应当知道的东西了。
    “这些树要栽到哪里去?”阿黑又问。
    “让他们做主吧。”老陈不再管他们了,直接和总管大人走开了。
    “就种在附近吧,以后想吃了,就直接去摘多方便吧。”丑姑笑了笑,和宁二两人随意在附近指了块地方。
    大家就地挖了几个洞,就把树栽好了,再把周边的荒草割干净了,这里就有了一小块果园子。
    “这里还有一些菜种子。”阿黑把最后一包东西交给了丑姑。
    “都是些什么?”丑姑问。
    “我也分不清楚。那东家说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用。”阿黑摸了摸头,笑道。铺子里人听说他要菜种子,就把一些可能已经没用的,杂七杂八的种子全塞给他了,也不要钱。
    人多力量大,不到半天功夫,带回来的鸡鸭牛养,果树就都处理好了。那边盖了几间草棚子出来,牛和羊都有自己的地方呆了,鸡和鸭也有了地方安置。
    还别说,宁二和丑姑过来也不过是十多天,整个地方就有了很大的变化。由最开始的一片荒芜,变成了一个正经的村庄。村子里有了鸡鸭的叫声,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石子路直通四方,菜地,果园,农田样样也齐全了。
    总管大人和老陈看着这一切,脸上都露出了些许笑容。
    “我要走了。你们俩以后就跟着他们了。”总管大人挥挥手,不带着一片云彩,他只带走了那两个侍卫,阿竹和阿树就一直留在宁二和丑姑身边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