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22章 卖光
    丑姑他们到了集镇上,虽然时间有点晚了,但还有很多小商小贩在叫卖。丑姑的运气极好,正遇上个来迟了些的富户人家的厨娘,她要的菜多,其他人摊贩的菜都是这一点那一点的卖剩的,又不新鲜又是人家挑剩下的了,她也瞧不上眼。
    所以丑姑的两篓子菜和甜瓜,新鲜欲滴,一看就是刚从地里摘下来的,在市场上就格外显眼了。那妇人眼前一亮,冲过来,扫了两眼,就满意的说:“还不错,这些我全要了,便宜些吧。”
    丑姑心头一喜,知道自己遇上了大主顾了,但却故意怯怯的说:“大清早刚在地里摘的,自己家都舍不得吃,家里没盐了,得换几斤回家。”
    边说她边给明儿使了个眼色,顺手偷偷掐了明儿一把,明儿连忙配合的哭道:“姐,我饿了。”
    那妇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个穷乡下丫头,见两个孩子来卖菜,又问:“你们家大人呢。”
    “哪里有大人喽,他们爹没了。他家的甜瓜可好吃了,又香又甜,还水份很足。”宁二在一边帮腔。
    周边的人一听,越发同情这两姐弟了,这没爹的孩子日子可难过了。那妇人不知道想到了些什么,也不讨价还价了,丑姑带的这些菜蔬倒是卖了个不错的价格。足足得到了一百一十个大钱。
    其实最值钱的还是甜瓜。茄子辣椒,丝瓜豆角,小青菜都还不错,可冬瓜和南瓜就不太好卖了,那冬瓜简直是半卖半送的,因为一整个那么大,也只有大户人家才要一整个。
    不过,这时节正是农忙,来卖菜的农人很少,完全没人和丑姑竞争。她这也是赶了个巧。所谓物以稀为贵,不然,这些东西还真不值这么多钱,就象姜奶奶给估的价格,也就是三五十个钱。这整整多出了两倍的价钱呢。
    那妇人自称张婶子,当场尝了一下甜瓜,才肯出的高价,丑姑家的甜瓜本来就很不错,又新鲜,品相也好。又正好张婶子的主家格外喜欢吃甜瓜,所以价格出的高。张婶子还问:“你家还有这甜瓜吗?多不多?”
    丑姑有些为难的说:“并不多,本来是种的自己家人吃的,自己舍不得吃,这一茬最多了,才拿来卖的。”
    那妇人遗憾的摇了摇头,没再多说,不过丑姑倒是留了个心眼,和这张婶子七扯八拉的说了几句,她打算明年多种些甜瓜来卖。这甜瓜可比菜蔬值钱,而且好卖。
    等他们收了钱到手,也有人过来找他们收钱了,原来在集镇上卖东西,也得交费用的,就跟现代的市场管理费一个样。但人家这做法,倒是很人性化,卖掉了才收钱,不然大家都是穷人,没卖掉东西,哪来钱交呢?
    当然了,这是争对丑姑他们这种乡下来的零散小摊小贩的处理方式。那种定点在这里卖的,都是按时来收钱的。
    丑姑交出去了四个大钱,很是有些心疼,四个大钱都可以换一斤粮食了。不过,倒是有几位定点摊贩告诉她,这四个钱收的不贵。丑姑趁机又和他们仔细的打听了市场如何收钱,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等事,为下次来做些准备。
    有了一百多个钱,再加上丑姑还带了二百个钱来,她先去买了七斤盐。宁二也跟着买了三斤盐,他觉得反正是来了一趟,总不能空着手回家。然后,丑姑又在宁二的提醒下,买了一点香烛钱纸,这些东西得早早备好。剩下的钱,丑姑留了十个钱去买馒头,其余的钱全部买了粮食。宁二看到她买馒头,连忙自己也买了五个和柱子吃起来。
    丑姑本来是想送两个馒头给他和柱子吃的,这下子反倒是送不出手,只得有点尴尬的和明儿各自拿了馒头啃起来。
    宁二却好似根本就没发现她的尴尬似的,说:“对了,早上忘记告诉你了。昨天那三只山鸡,送了一只给村长,另外两只,换了两升粮食,也算不错了。”
    “恩,和在我们村一个价啊。有没有人说什么?”丑姑问。
    “没,可能是因为送了一只给村长吧。”宁二有些嘲讽的说,要不是送了一只给村长,估计也不能这么容易就换了两升粮食。
    宁家村的人,对他总有股隐隐的排斥。但是他可以确定,宁家村的人并不清楚,宁家在京城发生的事情。不过,村长倒是知道他还是个秀才,却不知道他不可能再科举了。
    他回到宁家村,是要落户的,村长自然知道他是个秀才,就是上头也只知道他是个秀才,是回老家来的。并没有人管他是为何回来的。这一点,倒是让他很是松了一口气。没有人说起他家的事情,对他来说,也是件好事,不然要是别人也把他当成反贼了,日子只怕就更难过了。
    他仔细想过了,有可能是与他交好的皇子还是给他打点了一下的。所以,他还是要趁着村长和村民们不知情,先和村长搞好关系。
    “这样也好,村长权力还是蛮大的。你们刚回来,好多事情还得指望村长呢。”丑姑点点头,也赞成宁二的做法。
    宁二惊讶的看了丑姑一眼,没想到个小村姑,居然也懂得这些事情。
    察觉到宁二的惊讶,丑姑暗自骂了自己一句,叫你多嘴,脸上却不动声色的说:“你和我们家一样,我们在姜吴村,也得靠村长呢。”
    宁二了然的点了点头,收起了惊讶之心,不过心里的惊讶却更盛了。他很明白,丑姑这句话看是随意,却实际上是在给他一个解释呢。她看到了他的惊讶。
    “这小姑娘不简单。”宁二不由的对丑姑起了些兴趣。
    “哎,这段时间正是农忙时,我打算带着我们家的驴子,在村子里找点活儿干。多少换些粮食回来吃。”丑姑也转移了话题。
    宁二听得一愣,他居然没有想过这个事情。不过丑姑有驴子能在村子里找活儿干,他家不仅有马,还有柱子这个大力士,更加能找活儿干。
    所以,宁二连忙又细细问了干这些活的价格,丑姑心里多少有些印象,就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他了。
    宁二大喜,连声道了谢,说:“我们家也能找些活干了,可以换点粮食回来吃了。”
    “恩,我也是这样想的。以前我爹每年也会找这些活干的,他还去了外村,听说有的村子里有大户,得请好些人干活呢。”丑姑说。
    宁二很开心,回去后柱子阿爷一商量,老爷子也说:“得了,我带着柱子和马出去找活干,两个人一匹马,就能挣三份收入回来呢。”
    宁二不想他这么辛苦,就说:“柱子怕是要人带着干活,你就不要自己干了,和人说清楚,你得带着柱子干,也不能让别人欺负柱子去了,就不能算三份了,最多就是两份半。”
    其实这样算,宁家人吃亏,因为牲口肯定比人干的多些。不过,一般情况下,大家也都明白,会多给一点。这就要看主家的人品了。
    老爷子想了想,也觉得这样更妥当,毕竟柱子空长了个大个子,脑袋却还是个小孩子。他是得在一边看着,柱子真要给人欺负了,吃了暗亏也不知道。毕竟柱子是他唯一的孙子,他也担心柱子累坏了。
    宁二见他听明白了,也不再说什么,他倒是希望自己也能出去干点活,但是这不太可能。一来他身体不太好,这天气又热,又是干重体力活,他也怕自己累倒下了,得不偿失。二来柱子阿爷也不可能让他去干这种粗重的体力活。
    第23章 找村长
    家里买了粮,又存了肉,又有了活儿可干,丑姑的心情好了很多,开始定下心来,为要在村子里找活干而做准备。这事说简单就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主要就是报酬问题了。所以丑姑想来想去,决定还是先到村长家去谈谈。
    毕竟以后在村子里要生存下来,与村长总得打交道,她不奢望村长能事事帮她,但最起码希望村长能做到公正。不然,就她们这一家子,被别人欺负还不是很容易的事啊。
    所以,吃过晚饭后,她收拾了一下,和明儿说:“我要到村长家去他说点事情。你先带着小弟去洗澡。”
    她还是事先去村长家,要去找村长谈谈,毕竟这关乎到他们家这一季能不能弄些粮食的大计。她不希望被别人欺负,当然了,也不会去占人家的便宜,完全是靠劳力换报酬。所以,她希望能做到公平和光明正大。而且还得今年把规矩定下来,明年就不怕了。
    明儿点点头,有些担心的看着丑姑,不太明白她去干什么?但家里的事在吴猎户不在后,一向由丑姑当家,他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再说了,一个七岁大的娃娃,也考虑不到太多。
    村长家住在村子中央,房子与和大家的差不多样,都是泥土与石头垒成的墙壁,盖着草顶。只不过,他家的房子显得要大一些,维护的也好一些。不象有些人家的房子,歪歪倒倒的,透风露雨。这也证明一村之长,家境还是比其他人要强一些。当然了,村长在村子里还是很在威望的。
    第一次见到丑姑上自己家的门,村长的媳妇简直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大婶,村长在家吗?”丑姑很有礼貌的问道。
    “在的,在的。”村长媳妇连忙说。
    她虽然很精明,但其实还是个很和气的中年妇女。看到丑姑这么点大的小姑娘,就得撑起一个家,她心里也是同情丑姑的,再加上当年吴猎户救的人也有她的小儿子。所以,她对丑姑还蛮热情呢。
    “我来找村长大伯说件事情。”丑姑站在门外,表明了来意。她并没有进村长家,怕别人嫌弃她。
    村长媳妇连忙冲屋里叫了一声,村长应声而出。
    村长媳妇拿了条板凳放在门口,这时候,也有些人过来看热闹了,毕竟丑姑一路走来,看到的人也不少,再者吃完饭,大家也会聚在一起闲聊几句。
    村长坐下来,问:“什么事情?”
    “是这样的。我爹年年都带着驴子在村子里帮着抢收,换些粮食回家。现在我爹不在了,我一样也能干这个活。我肯定比不得我爹一个壮劳力,但我家的驴子还是和往年一样能干。”丑姑说完,停了一会儿,看了大家一眼,又不好意思的来了一句:“我要是不干些活,家里就得断粮了。”
    这句话,听得村长夫妻两心头一跳。说实话,吴猎户出了事,这也过去两个多月了,家家都顾着自己家,没有人管丑姑一家四口是如何生存的。但丑姑家几人也没有找村民们的麻烦,也没有要别人一口饭吃。但是,不管怎样说,失去了吴猎户这个唯一的壮劳动力,吴家剩下的妇孺,确实生存艰难。
    所以丑姑这话一出口,别说村长夫妻心乱了,就是其他看热闹的村民也多少有些不自在。
    她只是说明了自己的目的,但价格她还是希望村长能帮着做个决定。这样的话,别人也不好说东道西了。
    村长吃惊的看了丑姑几眼,心里暗道:“这小姑娘可真了不得。”不过再转念一想,这孩子不自己谋生路,一家人就只得饿死了,心里对丑姑的同情就愈增加了几份。但是,同情归同情,干活归干活,虽然他是一村之长,但村里人的家他也不能当啊。怎么说,也得双方愿意这事才能办得成。
    “你不过是个孩子,以前也没下地干过活,我也不知道,有哪几家愿意请你呢。”村长把问题丢了回来。
    “我也没想帮人干活,就象您说的,我也不会干,再加上我年纪也小,也干不了多少活。但是我家的驴子可以干啊,而且我爹以前干,也是要看着驴子的啊。我现在,只要看着驴子,驴子可是我家最值钱的东西,我得好好看着它。拿驴子的工钱就行了。我不要工钱。”丑姑答。
    在丑姑与村长谈的时候,他们身边已经围绕了一些人,大家都自然都想知道丑姑的打算。毕竟秋收时,田多点的,劳动力少的,田远的人,都得请吴猎户和他家的驴子帮助。这都形成惯例了,今年大家还正在发愁呢。
    有几家人已经凑在一起,说起过这事,还有人正打算来找村长谈这事呢。他们也是想借丑姑家的驴子来干活,驴子的工钱和往年一样。就是多少有些人打了小算盘,今年没人看着使驴子,想占点便宜,多使使。你想啊,驴子一趟多装个百八十斤的,人就可以少挑一趟了。
    不过,丑姑现在这个提议,倒是让有些人家觉得这个说法不错。毕竟驴子是大牲口,也是丑姑家唯一值钱的东西了。她要自己看着,当然更加稳妥。
    “大家觉得怎么样?”村长问。
    有几个老实人当即点头,表示接受丑姑的说法。但也有人期期艾艾的,好象不太满意,但当着大家的面,也不好说想占丑姑家的便宜啊。有些事情,可以私下底谋算,但摊开了来在众人面前说,可没有人敢这样做。
    “那就这样决定了。依往年的算法,驴子的工钱大家照常给。丑姑自己每天带驴子过来干活,晚上再带回家去。”村长作了决定,大家也没再反对。
    接下来,就是决定先到哪家干活的顺序了。这个就由村长来协调了,毕竟有的人家田多,有的人家田少,有的人愿意多出些工钱,有的人小气。
    反正丑姑不说话,等他们决定好了,就和明天要用驴子的人定好了出发的时间,就回家了。
    等她一走,大家就象炸开了的锅似的纷纷议论起来。
    “这孩子,真是大变样了啊。”有人说。
    “可不是,以前怎么没看出来她还这么精明。”
    “那是有吴猎户在,她不过就是在家里做些家务活,又不出来和别人的孩子玩,我们哪里知道她精不精明啊。”有人说。
    “就是,吴猎户多精明能干的人,他的孩子,怎么会差到哪里去啊。”有人感叹道。
    “也是,以前都没见过她几次。我们谁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啊。”有人附和道。
    不过,到底是有人明白,现在的丑姑和以前的丑姑比,变化可是千差万别了。不过,一想到吴猎户一死,就剩下她撑着一个家,变得强悍精明也正常。不然,一家子就得等着饿死,又或者被别人欺负死。
    “算了,算了,都回家歇了,明早还要干活呢。丑姑这孩子是个好孩子。”村长的话,算是给这件事做了个总结。大家也不好再议论,纷纷散了。
    接下来的日子,丑姑天天,天没亮就起来了,她得先弄好饭菜,再吃饱了肚子才能带着驴子出门,去别人家干活。她自己倒不用出太多的力,主要是看着驴子,不能让别人往死里使驴子。虽然驴子力气大,但也不能把驴子累坏了。同时,她还割些嫩草喂驴子,时不时的弄些水给驴子喝,天气热,别说人要歇,驴子也一样要歇的。
    当然了,她多少也能帮别人干些活儿,所以主家会管她一顿饭吃,虽然也一样是缺油少盐的粗茶淡饭,但这个时候家家户户做的饭菜还是管饱的。毕竟干活的人,都得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啊。
    因为姜吴村的田地分散得四处都是,零零散散的并不成片成块,所以家家户户花在路上的时间都长,这时候驴子就是极重要的运输工具了,不然靠大家背挑手提的,一天下来,时间有一半都花在路上了。所以,丑姑家的驴子行情好的很呢。
    这也是年年吴猎户会在农忙时都不打猎了,专程打零工的原因。这时节,带着驴子出门干活,比打猎还收获高,并且没危险还能顺带与各村各户的人熟悉起来,有些交情就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
    其实吴猎户是个非常有成算的人,可惜的是,他遇上了那样的一个女人。不然,女人稍微帮他一下,家里日子也会好过很多,说不定早早就买了两亩田,日子过得红火起来了呢。毕竟吴猎户独自一个人进山打猎,连个帮手也没有,危险系数还是蛮高的。
    正在收粮的时候,干了活,大家都直接付了粮食给丑姑。所以短短十天的功夫,她倒是收了好几升粮食回来,乐得明儿狠不得天天跟着她出去干活。
    第24章 干活
    “你还小,在家里照顾好弟弟。跟娘多学几个字。等你再大些了,这些活迟早是得交给你去干的。你急什么呀。”丑姑又是心酸又是开心的说。
    她现在年纪还小,天天这样东家西家的去干活,也没有人会说什么闲话,可再过三四年,十几岁的姑娘家,就算是大姑娘了,就不能这样走东家走西家了。会被别人说闲话的,而且有些讲究点的人家也不好意思请她干活了。
    如果家里依旧这么穷,那时候肯定得靠明儿来撑家门了,她是个女孩子,在古代女孩子可没现代那么自在和有地位,有些事非得男人出面不可。
    “恩。”明儿点点头,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快点长大,家里就不用全靠姐姐撑着了。
    “好了,把你们写的功课给我看看。”丑姑笑道。最近他们的娘开始教两个儿子读书识字。
    明儿一听,立马献宝似的,把自己写的大字拿出来了。
    看到明儿写的大字,丑姑表示很满意,这孩子已经不算是启蒙了,前面就学过一段时间了,所以识得字已有不少,写得也象模象样了,就是少了风骨。至于小弟嘛,人家才开始学习,字写得丑点也正常,一看就是稚童刚学写的字,但毕竟才启蒙嘛。
    “这几个字怎么念的?”丑姑故意装作不认识的问道。
    明儿和小弟连忙抢着告诉她,还一本正经当着小先生教她呢。丑姑也故意学得很认真,不得不认真啊,因为她写得字真的很丑,没办法她不习惯用毛笔啊。她写出来的字十分可笑,比明儿的还不如呢。
    说到念书的事情,丑姑与他们娘说的时候,那妇人二话没说,就同意了。爽快的令丑姑简直有些不敢相信。她以为还得费些口舌,才能说服那妇人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