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717章 赴美拍电视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寒暄一番,陈文说出了诉求:“想雇一个能打的退伍老兵。”
    巫向阳问:“你说的这个能打,是什么意思?”
    陈文说道:“上过战场,手上有敌人的人命。这人呢,我需要他身体健康,各个零部件完整,他需要跟着我经常出国。擒拿格斗是基本功,他还要擅长用枪。”
    巫向阳说:“叔叔公司呢,倒是有不少老兵,全都是对越战场下来的,但他们呢,大部分都是残疾人。你说的这些个条件,叔叔这边倒是有几个战斗英雄,可他们要么年龄偏大,要么零部件不囫囵。我帮你打听打听吧。”
    陈文说:“我明天飞帝都,星期五飞美国,找时间我来拜访您。”
    放下电话,陈文想了想,其实还可以找余波那边,找一找即将退伍的军人,但他又不太想与外交那些人发生太多联系,上次银河号的事给他留下一些不怎么愉快的东西。
    还是巫向阳这边的退伍老兵比较纯粹。
    陈文从巫向阳的话里品出另一个滋味,向阳地产养了很多残疾军人,这事倒是很有意思啊!
    四点半,苏浅浅放学回到家。
    炉子上炖着壮阳锅,陈文搂着美人,讲述8月20号以来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
    银河号的时间跨度被陈文拉长了两倍,二次去非洲杀人的事情被完全忽略,湾湾之行的时间也被拉长了两倍,港岛遇袭的事情同样被刻意抹掉。
    有一件事,陈文实话实说了。
    港姐评选爆出大冷门、舒马赫职业生涯第二个冠军、悉尼申奥成功和世预赛伊拉克队2-2日本队,陈文利用这四场菠菜,赢到24亿美刀的事,如实告诉给了苏浅浅。
    苏浅浅问:“你怎么能够买中这么多体育比赛和事件结果啊?”
    陈文笑道:“别忘了我跟意大利黑爪党是好朋友!我从一些有内幕的人士那里,暗地里获得消息!”
    甲鱼排骨一锅炖,差不多好了,陈文把香菜倒进去,翻动几下,关火,端上桌。
    喝着小啤酒,陈文继续向苏浅浅汇报。
    筹备注册离岸公司和控股注册港岛公司,计划购买一家港岛的小银行,通过港岛公司进入华夏市场做房地产和金融证券投资,通过港岛小银行与华夏外汇/管/理/局和中行做外汇拆借。
    实控28亿美刀的数额已经告诉给尚东北,以此为筹码,通过中行乃至央行,索要各种好处、福利和政策倾向。
    最后,陈文说出了一件邀请,瑞士联合银行首席股东家族本代传人伊莎贝拉邀请他参加她们家族的迎新年会。
    陈文问:“浅浅啊,我很想带你去参加,就是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
    苏浅浅为难道:“12月31号是星期五,咱们要去瑞士的话就要29、30号走,那几天我全是主干课,不好请假的。31号晚上我们学校也有迎新年晚会,我要当主持人,原本想喊你来观看呢。”
    陈文说:“行,那个豪门家族晚宴,也就是个大聚会,一群不认识的人认识一下。今年我去趟个路,将来这种聚会更多,以后再带你去。”
    吃完饭,两人出门,跑了一趟外国语大学。
    找到欧可岚。
    陈文即将去纽约,欧可岚的爸妈在纽约州北部的蘑菇农场打黑工,他顺路去探望。
    向欧可岚讨要了蘑菇农场的电话和地址。
    三人在沪外的校园里漫步,陈文悄悄望了一眼远处教工宿舍区,孟想的家就在那一带。
    回到财大小窝。
    没了中午那番匆忙,陈文和苏浅浅从容地缠绵。
    硝烟散尽。
    苏浅浅笑眯眯:“陈坏坏啊,看你现在忙得马不停蹄的,本姑娘既高兴,又难过。”
    陈文刚刚大耗体力,脑子有点缺氧:“高兴,好理解,咱家发大财了,你难过什么啊?”
    苏浅浅噘嘴:“你陪人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啦!”
    陈文搂着光溜溜的苏浅浅,嬉皮笑脸说着前世的笑话段子,哄得苏浅浅咯咯笑。
    苏浅浅被男朋友抱在怀里,一觉到天亮。
    ……
    11月2日,星期二。
    上午9点。
    陈文坐上了沪市飞往帝都的航班。
    11点,落地帝都国际机场。
    打车来到东三环五星级酒店,找到西蒙尼和杨采尼。
    陈文用杨采尼房间电话联络了冯晓刚,随后拿自己的中行长城卡结算了房费,办理了退房。
    前往剧组路上,陈文告诉杨采尼:“接下来你需要与剧组同吃同住同行,咱们内地剧组挺穷的,各方面待遇肯定达不到五星级,你做好心理准备。”
    杨采尼毫不介意:“陈老师你放心好啦,我以前也是吃过苦的人,不会娇气的。”
    两人并排坐在面的后排座,陈文拍拍杨采尼的膝盖,表示赞赏。
    湾湾虽然有许多人的品行不咋地,但是湾湾人普遍蛮奋斗,湾湾女演员当中极少听说有谁犯公主病,反倒是内地的女演员,臭毛病一大堆。
    一处平房小院。
    导演郑小龙的家,也是《北京人在纽约》剧组的临时据点。
    第一投资人,也是最大投资人陈文的驾到,得到了剧组主创班子的热情迎接。
    班子其实就俩人,导演郑小龙和副导演冯晓刚。
    简单寒暄,直入正题。
    陈文很爽快地掏出支票簿,写了一张20万华夏币的支票,撕下交给冯晓刚:“杨采尼进剧组,给你们添加改剧本工作量了,这笔钱当润笔费,也可以视为她的差旅费。”
    郑小龙乐呵呵收下支票。
    陈文也开心,在没有手机支付的年代,写支票付钱可以省去携带大量现金,方便又轻松呀。
    冯晓刚向陈文介绍了杨采尼的戏份。
    剧组原先定下的女一女二女三,人设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全都是华夏帝都人前往纽约。
    杨采尼是湾湾人,籍贯属性使得她不能够在剧集里担纲全剧主角或者单集主角。
    两个导演开动脑筋,新增了一个前世没有的女角色。
    杨采尼本色扮演一位从湾湾到美国留学的女孩,勤工助学期间与男主角姜大文有几次接触,这女孩总是被美国佬欺压。
    姜大文移民初期没有能力帮杨采尼,剧情后半段姜大文做生意发达了,顺手帮助了杨采尼,体现了两岸人民一衣带水的情感,又彰显了大陆人民在异国他乡帮扶宝岛同胞的人间真善美。
    听完冯晓刚介绍的剧情,陈文心里狠狠地吐槽:你他妈在国外生活过吗,你就这么胡编剧情?湾湾人、港岛人在欧美国家生活得比华夏内地人好太多了!人家没事净欺负内地人,哪里需要内地人来帮助啊!
    不过呢,陈文琢磨了一下,这种内地人在海外学雷锋做好事帮助湾湾同胞的剧情,很可能更容易被咱们的观众喜爱,拔高自己,踩低湾湾人,文艺作品里的喜闻乐见情节呀。
    冯晓刚介绍了拍摄时间。
    原本打算在9月份赴美拍摄,但因为女一号演员的个人原因,推迟到11月。
    担纲女一的是华裔女演员王小姬。
    王小姬是1962年的人,今年31岁,出生于帝都。1976年加入解放军文工团。1980年首次参与拍摄电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