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6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世界这么大,没人有义务要对你好,所以,每一份善意都很珍贵。
    听月小居下头有一片山谷,如素夫人为其取名为回音谷,阮琨宁活了两世,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奇妙的地方。
    那溪水顺着崎岖嶙峋的岩石缓缓地流下,底下的岩石也是崎岖不平、错落有致。
    水滴落下的声音参差不齐,听起来竟如琴音入耳一般,天然无痕,毫无匠气,真正的妙不可言。
    谷前有一块平整宽阔的巨石,如素夫人便将其视为教学之所,有空暇便会带着阮琨宁前去。
    如素夫人要作的是汉时的袖舞,也合乎时宜的着了一身汉时的衣裙,衣袖飘然宛如壁画上的翩跹仕女,纤腰一束,绰约多姿,曼妙至极。
    袖舞自战国时期便已出现,有“长袖善舞”一词,便是自此产生,汉朝画像壁画的乐舞图之上的舞者,也往往是以袖舞的姿态出镜。
    汉代崔骃《七依赋》说:“表飞縠之长袖,舞细腰以抑扬。”可见其风行之广。
    阮琨宁也曾见过人跳舞,但是如同如素夫人这个级别的,还是没有见过的,所以难免很有几分期待,目光也直勾勾的盯着看了起来。
    如素夫人微微一笑,道:“袖舞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乃至于多人舞,你如今嘛,还是只学一人舞足以,我今日要教的,叫‘花前月下’,我跳一遍,你且看着。”
    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如素夫人的神色有几分黯然,低声自语道:“这一支舞本来是要两个人一起跳的,可如今我只有一个人了。”
    她抬起头,哀伤的一笑,轻轻摸了摸阮琨宁的脸:“愿你将来也能找到一个同你跳这支舞的男子,花好月圆。”
    如素夫人的舞姿轻盈如烟,优雅似鹤,双袖轻颤如初荷经风而过,身形灵动似蝶翼拂花而去,拧腰,甩袖,回身,遮面,仿若回雪之纷舞,又似流光之璀然,仿佛要乘风而去,羽化成仙一般,尤其是最后抬袖掩面的欲说还休,真真是勾人心魄,动人至极。
    阮琨宁星星眼,道:“师父好棒啊,我以后也能这么厉害吗?”
    如素夫人额头上带了一层薄汗,阮琨宁眼疾手快的递了帕子过去,她接了才道:“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强,阿宁资质脱俗,定然会胜过我许多。”
    阮琨宁凝眉想了想,自己远胜如素夫人的时候会是什么画风,终于摇了摇头,完全想象不出来怎么破。
    如素夫人笑道:“阿宁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如此讨人喜欢,将来求娶的男子必定不会少的。”
    阮琨宁:“不不不,师父谬赞了。”
    如素夫人微微一笑,没有再说话。
    阮琨宁憋了又憋,终于忍不住拉拉如素夫人的衣袖:“我在谦虚呢,快反驳我啊!”
    如素夫人:“……”
    第42章 钟情
    今日是个放晴的好天气,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
    为了进行准确的形容,文盲阮琨宁只能把前世运动后必用的形容词用上了。
    她与阮承瑞一道并立在源河岸头, 望着烟波浩渺的源河不做声, 背景是一众今永宁侯府的仆从。
    二人今日大清早就起身,早早的等候在了此地,至今也快一个时辰了,面上却没有丝毫的不耐之色, 反而是满满的期待盼望之情。
    他们素日里都不是有耐心的人, 可是在这样一个好日子——阮承清一家外放归来, 能耐得住性子, 也就说得清了。
    阮承瑞今年十四岁,个子已经拔高了, 眉目也长开许多,舒朗而明阔,在一众人之中很是出挑。
    他的相貌像永宁侯居多, 不同于阮承清的清俊难言, 反而是英挺俊朗, 颇有几分相貌堂堂的男子气概。
    这几年里, 他一扫儿时的颓废散漫之态, 开启了奋斗模式,也有了几分要支撑起门楣不叫人看轻的样子。
    他天赋也不差,又有着良好的师资力量,所以书念得也只比阮承清差一线罢了, 同儿时的人嫌狗厌不同,时常得先生夸耀,至少在京中已经是很不错了。
    勉勉强强,算是很出众的青年俊彦。
    阮琨宁九岁了,头发柔顺若云的垂在身后,飘然出尘,唯美得很。
    几年的习武生涯下来,她的身姿笔直的像一株杨树,毫无孱弱媚骨之态,很有些清冷利落。
    她的相貌也更长开了些,见过她的无不说钟灵毓秀,灵气逼人,很是讨人喜欢。
    崔氏眼见着,觉得再过几年,必会是倾城的美人,想着她将来不知要惹多少烂桃花,就难以控制的有些头疼。
    阮琨宁表示:这是系统加持的效果,而且,发生这种事情大家都不想的,好吗?
    三年过去了,经过、孜孜不倦的努力,她的数据随之有了很大的变化。
    【宿主:阮琨宁
    异能:木系(四级)
    战斗力:84
    宅斗技能点:60
    积分:67000
    桃花指数:67
    自身携带标签:无】
    唔,大致上就是变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小美人吧。
    而且,还是个战斗力高强的小美人。
    阮承清的仕途之路在永宁侯府与定国公府、乃至于清河崔氏的加持下,以他自己的才干精明为底蕴,走得很顺,叫一众亲朋好友很是欢喜安慰。
    庆裕十六年,年仅十六岁的阮承清大魁天下,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状元,如此青年俊彦年少有成,震掉了不少围观群众的眼珠。
    谁能想到,此届的状元不是出自那些簪缨世家、名门大族,而是出自武将前几代还目不识丁的永宁侯府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