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0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梁左自己对于潜意识的理解很片面,想当然地以为潜意识应该就是沉睡的一部分意识,其实并非如此,潜意识是本能和下意识压抑的部分自我混合的复杂体。
    想要控制自己潜意识就和想要制止身体的膝跳神经反应一样,是极为困难的。
    过于紧迫的现状令梁左潜意识中处于焦虑状态,他只是将这一部分的情绪和人格隐藏起来,这就和遭遇地震、风暴时那些临危不乱的人一样,并不是他们真的毫无畏惧,只是将恐惧强行压制在体内,没有流露出来,不易被察觉。
    梁左的焦虑和对强大的追求产生了一个他无法取胜的对手,武神关羽。
    某种程度上来说,关羽就是他潜意识中的恐惧化身。
    想要击败恐惧本身几乎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幻神变”阵法很容易放大入阵者脑中形象,越是清晰越是完善,因而对于拳王阿里、托尼贾梁左应对起来并不算特别困难,至少能够有来有回。并非是这俩人不够强,而是梁左对他们的印象理解有限,都是来自于很简单的介绍和视频,还很浅薄。
    而一个中国人对武圣关羽的认知是从小到大不断灌注,不断深化理解,他就越是栩栩如生,变成了梁左无法越过的强悍大敌。
    这一切梁左都并没有想到。
    他还在思考着,怎么样能够具象化形,利用“宝具”的方式也许就能够和关羽的冷艳锯一决高下……
    第337章 梁刀
    一连三天梁左都被关二爷打得吐血,完全没得打。
    哪怕一向不服输的他也不得不暂时放弃,有一线机会赢就去争取最大的可能性,可没有任何机会去打那就是自虐了。
    他再次回到了八哥给他安排的正轨上来,进入石柱书馆学习。
    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梁左学到了很多,有有效的“关于阵法的解析和释放”的课题,也有目前对他毫无意义的“生命结构与能量的关联”这样的巨大抽象课题,前者比起后者来说要少很多。在石柱书馆中,理论知识比起应用实践还是要更多一些,并且由于种类太过于驳杂,不少梁左看不懂也超出了他的理解能力,像是什么调查某颗星球的生命进化史,一个小星系的三星环绕体系的分析……
    不过这些知识让他大开见识,无形之中已经让他眼界和思维方式有了不小的变化。
    在此期间梁左不断在尝试冲击“具象化形”,说是冲击,其实他就是处于女研究员所描述的第一个阶段,先是最大限度让体内的气加速沸腾起来,让它们以极限边沿的速度运行,然后感受它们带给身体的疼痛感,同时脑子里构建自己宝具的“形态”。
    梁左最先想到的是,自己需要一件攻防一体的宝具。
    纵观地球历史,攻防一体的武器似乎都是较为平庸的,于是他改变了原本想法,瞄上了关二爷那样的一把冷艳锯,不如自己也搞一把高仿青龙偃月刀?
    摸着下巴,梁左不断在脑子里思索着各种可能的兵器。
    青龙偃月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或者是唐代陌刀?由古汉斩马剑改良,可做双手短兵器,也可加长柄变成长武器。
    戚氏军刀?名将戚继光在与倭寇作战中由日本刀启发,刀型狭长,护手与刃相接处有吞口,面长背短,便于双手握持,可攻可守,杀伤性极强。
    在梁左脑子里对于剑一直不是特别有兴趣,这也是由于他常常外出旅行,所以见识还算比较宽广的缘故。
    古代剑更像是一种仪器而非战具,古人不少佩戴“仪剑”,后来国内到处都出现的有剑穗的长剑大多数属于此类,古代并不是用来对敌,而是一种纯粹的装饰物,用来表示君子六艺的象征。真正的杀人之剑几乎大多数都是江湖豪强、刺客使用,剑多用于穿刺,易折,是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兵器,上战场的剑也并非没有,只是大多数都是厚背剑,阔剑,以避免战争中武器对砍被崩断,其实已经极为类似于刀。
    剑被尊崇有很大的原因是来自于剑是代表了精英阶层,古代士大夫,百兵之君的称呼也表名了剑真正的身份。它的象征意义更大于实战意义,像是极为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就是君王所持,鱼肠剑这一类杀人之剑则是刺客所属。梁左看到过不少古剑,却大多数是装饰和展览用,一看就明白,持有这样的兵器根本很难在战场上生存。
    真正战场上,刀枪才是主角。
    武谚道,棍为百兵之祖,枪为百兵之王,剑乃百兵之君,刀乃百兵之胆,戟为百兵之魁。
    棍子,最简单的兵器,折断一截树干就能使用,使用最为早也最为广泛。因而被称作百兵之祖,它将距离和力量的概念融合了起来,为后来各种衍生出来的枪戟提供了标准。
    枪,战场搏杀利器,往往古代士兵都得熟练使用,由于能够快速成型,只需要熟练使用几种技巧就能够杀敌,所以最为广泛。
    刀,近战肉搏,刀背可挡隔,刀身可劈砍,刀镡能锁对方兵器,相当完美的短兵器,可也需要持有人的胆气,因为持刀肉搏最容易也最快两败俱伤,胆气不足刀的气势与劈砍就无法施展。
    ……
    从个人喜好而言,梁左喜欢刀。
    真正的实战利器……好像这个词有点不对。
    他挠了挠头,坐在石柱书馆里闭上眼,开始在脑子里勾勒出自己的武器。
    一把刀。
    一把弯曲一点的长刀。
    刀背偏厚,刀刃也不能太薄,方便劈砍,刀柄要长一点,可以单手双手手持切换。
    要有血槽,避免砍入敌人身体时被卡住。
    脑子里渐渐浮现出了一幅画面……那是组合战刀的模样。
    梁左猛地睁开眼,将脑子里构建的形象抹去。
    不行不行,这就真变成高仿了。
    睁眼之后他只觉得无比疲劳,不由靠着石柱缓了缓。要一边在体内令气急速运行,又得高度集中精神在脑子里勾勒出武器的细节,这是极为耗神的步骤。
    旁边的六景依旧坐在地上,单手触碰在石柱上,闭着眼在汲取其中的知识。
    他每天除去呆在石柱书馆就是闭目沉思,失去了往日的健谈,看起来就像是变成了皈依佛门的教徒。
    佛门?
    弄个降魔杵怎么样?
    梁左思维开始跳跃……
    几天之后梁左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巨大错误。
    完全可以将自己想要打造的兵器先从外界画出来嘛!
    自己却死心眼按照女研究员所说,硬是尝试在脑子里勾勒……这简直是愧对了一个工业时代过来的人类名称。
    在地球上,制造一项商品或者工艺品,都需要提前画设计图,整理细节与参数,然后校对,尝试做模板,接着批量化生产。梁左却差点忘记了这一个已经验证过很有效的制造流程,这些可都是地球的财富。
    于是梁左开始制造出了一团三维“软泥”,用气来一点点加工,尝试。
    先是拉伸,将它拉长到两米的长度,然后决定宽度为十厘米,长度为一百六十厘米,雕刻一条血槽,将刀镡设计朝着刀身的直角支起状,接着是小心翼翼打磨抛光……
    废了梁左大概两个小时功夫,他终于将自己的“梁刀”模型固定下来,不再是之前软塌塌和灰蒙蒙的样子,在抛光的加工下,整个刀身呈现半透明状。在制造的过程中,他脑子里对于这把虚拟之刃的形态已经记牢,这就是梁左的思路,通过一种接近“实体”的建模方法将自己构想的兵器一点点从胚胎中打磨出来,如此就有了一个清晰的形象。
    可当梁左尝试将脑中形象和身体里告诉冲涌的气接触时却发生了意外。
    原本梁左设想的是,应该是类似于3d打印的过程,利用“气”为基础材质来填充原本就设计好的模型,固定形态……结果气充斥进去之后,“梁刀”握在手里才两秒钟就如同烈日下的雪糕一样融化,气也逸散而空。梁左不由懊恼不已。
    为了尝试这个过程他耗费了接近三个月,结果只是刚刚让“梁刀”勉强维持住形态,与其说是一把武器更像是一件玻璃工艺品,看看还成,一不小心自己就碎裂了。
    梁左请教了一番六景。
    “很简单的原因,这不是属于你的‘武器’。”
    六景经历过石柱书馆的熏陶,整个人越来越沉静,简直有些古波不惊的影子。
    梁左看他也越来越觉得深不可测。
    第338章 受挫
    “具象化形不仅仅代表了你的武器,应该说武器只是它用途之一,它真正的出现代表了你最珍贵的东西,最值得你铭记和随时携带的东西。”
    六景侃侃而谈:“宝具从来都不是以争斗为核心的,它是你的象征物,代表了你的意志……”
    “你应该知道,有时候我们表面想要的东西其实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人总是会下意识回避一些真正的欲望,”他轻轻比划手势解释着,思路十分清晰:“好比说爱情,这也是人类欲望最重要的之一。有时候你觉得你喜欢的人,未必是你真正爱的人,这其中涉及到道德、社会规则、心理移情对自我意识的修正,就像是在一条路上驾驶一辆车,下雨路滑导致你会调整路线,前方事故也会影响到你,突发山崩亦然,于是你的目的地就会一变再变。可是在你心底,你的真实目的地一直是那里,从未变过。有人说,这就是本心。”
    听着六景有些哲学意味的表达,梁左似乎懂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道理,可仔细咀嚼又仿佛什么都没有明白。
    至少对于自我他明白了一点。
    六景说的很明白,“梁刀”绝不是梁左真正想要的东西。
    只要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宝具”雏形,那东西会立刻和自身产生剧烈共鸣,根本无法阻挡。
    因而才叫做寻找宝具,而非创造。
    它一直都在你身旁保护着你,只是你将它藏在心底。
    说完之后六景再次闭上眼,进入他的“书海”之中畅游,梁左怎么喊都没有反应。
    梁左实在想不出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索性不去强求,双手抱住石柱,开始学习。
    他今天运气不错,没划船多久就看到一盏摇摇晃晃的红灯,赶紧一把勾住,抓在手里,大脑里就显现出图像来。
    《对修仙者根源出自于‘仙’族的考证》
    梁左精神一振。
    对于神秘的修仙者他一向极有兴趣,只是遇到的祝迦叶根本不怎么理睬自己,还有一个修仙者罗素来去匆忙,找到自己时都是有重要事项,根本没工夫交流——想来她们也不会理睬自己,修仙者给梁左的印象就是毫无理由的傲气。好像她们比其他人骄傲是理所当然,光是修仙者这一身份就值得如此一般。当然从见识过俩人的身手来讲,梁左自认绝不是对手,她们也有资本。
    只是……懂礼貌、温柔一点不好吗?
    “联盟的修仙者来自于昆仑遗迹,这似乎已经是一个公认事实。不过我们知道,往往越是常识的东西越是存在陷阱和明显的缺陷。”
    说话的是一个很沉稳的男中音,听起来似乎年纪颇大,带着一种长者的沉稳与思量。
    “今天我做的课题报告就是验证‘修仙者’这一群体是否来自于‘昆仑遗迹’,只是做出一个目前的初步判断,如果各位有补充说明或者新的证据欢迎指出,我愿意随时修改自己的结论。”
    “按照联盟议会的卷宗记载,‘昆仑遗迹’是在昆仑纪元前一千一百二十五年前从a9星球(地球)上空的小卫星上发掘出来的。根据记载,当时由联盟指挥官‘黑公爵’亲自带队,两名副指挥官各自分兵,总共三个集团舰队共同探索昆仑遗迹。疑似具有生命特征的‘昆仑星’被发现是中空的星球,外面的一层厚厚粘合的陨石层和一种奇特土壤‘息壤’将其完全包裹起来,常规武器根本无法凿穿星球表壳,最后‘黑公爵’通过两会一府议案,发动了曲率震荡弹打击,从而将表层一处本就被陨石擦损的区域松动,三个集团舰队合力攻击,终于打开了一道口子……”
    昆仑星具有一种奇特的引力层,缺口处会立刻被周围的陨石雨息壤蔓延过来覆盖,看起来就像是周围卷起一层石浪冲着中间的小小缺口而来。
    趁着这个关头黑公爵和一名副指挥官带队进入其中,外面则留下另一面副指挥官随时准备接应。
    一旦达到和黑公爵之前约定的时间就立刻开火再次轰开缺口,让里头的自己人能够从中脱困。
    根据黑公爵随行的记录官文字描述回忆,那时候所有人都存在一去不复返的危险,因而根本没有携带重型装备和录制装置,只是带上了足够的水和一点补给,身着防护服就钻了进去。
    在里头空气是凝滞的,由于这颗奇异星球本就是完全内部封闭的状态,当时检测里头的空气条件根本无法生存常规生物。
    为了保险起见,黑公爵并没有立即往里动身,而是先将已经闭合上的洞口周围做好了记号,在周围一圈用荧光灯固定住,如此就变成里一个坐标。接着他和副指挥官分头行动,各自以一个相反的方向往前探索。很快黑公爵一行人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并不是走在陨石层和息壤之下的昆仑星表面上,而是依旧脚踏在那一层陨石与息壤的坚硬混合体上。
    只是他们现在变成了和外面自己人镜像的姿态,在外面人的标准看来,里头的黑公爵等人都是头下脚上的姿态!
    几名科研家一时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只能够得出模糊结论,是由于昆仑星内部奇怪的结构和立场导致这样的奇异现象,或许还和奇特的陨石层与怪异物质“息壤”有关,改变了本来的重力。
    他们的模糊言论惹得黑公爵一阵不快,不过他很快控制了自己情绪,让他们接着研究这颗奇怪的星体。
    一路不断坐下信标,昆仑星里头周围就变得不那么暗淡。
    差不多时间快到和外面商量的时刻,他们构建的亮度信标(很大程度是保守做法防止可能的意外)终于将昆仑星内部的东西照了出来。
    那是一座悬浮在昆仑星内部中心处的岛屿状大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