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时空盲盒,捡漏暴富 第6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那玩意要从养蚕开始,若不是上面给下了任务,轻易也不会碰这种东西的。”
    有人见副馆长来了,忙把人拉过来。
    “张副馆,你这可不地道,有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不早说呢。”这是苏城纺织研究院的人。
    “咱们也不是外人,张副馆你要不把玻璃柜打开给我们看看吧。”这是省会纺织研究院的。
    还有当地纺织博物馆的人也叫着让他把东西拿出来看看,反正也是复原品,何必这么小心。
    张副馆没想到效果来得这么快,被一群人拉扯的左摇右晃,心里美滋滋。
    双手在身前一压,“好了,一个一个说,让我回谁的。“
    “打开给我们看看!”
    “对!先打开看看。”
    “你这要是用四眠蚕丝织出来的,那就没什么可新奇的。”省会研究院的人在这上最有发言权了,当年复原素纱的时候他们的人曾经参与过那个项目。
    张副馆还是摇头,“这东西虽然是复原的,但也是绝版。”
    不等大家质疑,抬手示意大家安静,“大家听我说,衣服是不会拿出来的,但是我这正好有一块裁缝用剩的布头,可以给你们看一下。”
    大家对望一眼,点点头。“边角料也行。”在场纺织行业的人只要摸一摸就能分辨出区别。
    若真是素纱,手感是薄的跟不存在一样,用的蚕丝是个头更小、蚕丝更细的三眠蚕吐的丝,相比现代养的四眠蚕纤维要细的多,所以复原才难。
    连最源头的蚕都已经被淘汰了,怎么复原。
    张副馆是有准备的,从兜里拿出钥匙,直接在玻璃展柜的下面取出来一个长宽一米左右的牛皮纸袋。
    在场都是行家,一看这包装的袋子,心里就是一阵激动,知道要出好东西了。
    张副馆把牛皮纸直接铺在玻璃面上,打开之后将里面夹在两片纸中间的素纱取了出来。
    贵妃的那个朝代很流行叠穿,所以一共四套,有三套都是外罩素纱单衣,生生把一匹布用的只剩下这么大。
    温荑比量着就觉得尴尬,1米长其实什么衣服都做不了,做个丝巾,又觉得浪费。
    要知道一箱子十匹纱中只有一匹是素纱,其他的都是染了色的。
    以后也再不会有了。
    就把这完整的一块留了下来做个纪念。
    七八个人围着1*1m的一块布,就像在看什么稀世珍宝一样,从透光度看大家都心里有数了,只差最后一摸。
    苏城纺织博物馆的人从毛边上捏起一角,闭上眼睛细细感受,没一会竟有晶莹的泪滴从眼角渗出。
    猛地睁开眼睛,激动得语无伦次,“没错!绝对没错,这比我摸过的所有纱都要薄!”
    “这块纱——”忙转身扒住张副馆的手,眼睛瞪的像铜铃,一副“家里揭不开锅了,求地主在宽限几天”的恳求状,“周副馆,我们纺织博物馆要买这块纱。“
    “啊?”周副馆一愣,“这个我要问问东西的主人。”
    “行,现在就问!这是块绝无仅有的素纱,我出100万!”激动地都破音了。
    在场的人纷纷惊呼起来,不过下一刻就开始了竞价模式。
    “大家都在这,你这么干不地道。”
    “是啊是啊,就你想要?我们也很感兴趣的。”
    “对!我出150万!”
    “我出两百万!”
    “我……”
    “什么?”温荑诧异的重复,“有人要买那块素纱?”
    “200万!?”专注于手上的指环,看着空间中成堆的稀有布料,“你确定是那块料头吗?”不是某套汉服?
    张副馆:“没错,就是那块1米长的料头,本地纺织研究院和纺织博物馆的人都在想要,省会来的专家也看上了。“
    张副馆扭头看了一眼,那边的人正在想办法以不损伤面料的方式称重呢。
    虽然传说一件衣服的素纱可以折进个火柴盒中,他们也不能真这么干,就找了个塑料圆柱桶,把料头松松的卷起塞进去。
    “真的有12克!”“天啊,这块布究竟是哪里来的!”“看这光泽度还很新的。”“……”
    这边讨论的太热闹,原本看画的几位书画界专家也凑过来。
    俞朝英嘴角带着神秘的笑容,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看着他们互相争抢的险些大打出手。
    可惜今天暮云枝有课没来,回去他一定要给对方讲讲刚才发生的事。
    张副馆:“那你要不要来一下看看。”
    温荑:“我不过去,如果有人想买,那就卖吧,我全权委托俞老师帮忙处理。”
    张副馆刚挂了电话,俞朝英那边就收到了小徒弟的拜托。
    “你和暮老师真是收了个好徒弟,后继有人了。”张副馆羡慕啊。
    “这个真是羡慕不来的。”俞朝英带着满脸笑容,与有荣焉的样子就差下巴朝天昭告天下了。
    “要我说她应该来,打个招呼也好,”行业中的顶级机构今天一半都派了人过来,她以后要在上面发展来了是百利而无一害。
    俞朝英还是了解温荑的,“她不乐意处理这些事,实力出众用不着讨好任何人,你看这不就验证了。”下巴一抬看着那群人。
    张副馆摇头苦笑,“还真是有其师必有其徒,跟暮老师性格太像了,你也是真宠着小徒弟。”不过这么优秀的换了他也恨不得宠上天。
    这场博物馆里的竞拍有五人参加,俞朝英主持。
    最后是本地的纺织博物馆竞到了这块1米素纱的拥有权。
    张副馆补充一条,“这个也得在馆里展出,专题展结束之后才能给你拿回去。”
    “那你得找个玻璃柜给我好好护着,要是监管不力出了问题,我可找你算账。”纺织博物馆的负责人故作刻薄的提条件。
    张副馆能说什么,“应该的应该的,价值350万的东西,能不给你好好保护吗。”
    竞争结束后几位之间的气氛又恢复了和平,围着那几件复原的汉服啧啧称奇。
    其中一人没抢到的眼馋,“你们说这几套衣服有没有可能拆分拍卖呢。”
    “开什么玩笑,一块布都买不起,还想买一件衣服。”旁边人嗤笑。
    不说能不能拆着卖,就算只买一件也是天价。
    “明天这几套衣服就会有人来穿着站在对应古画旁边展览了,把上千万的衣服穿在身上也算是后无来者了吧。”
    算不算后无来者牧微不知道,她只知道原本轻薄的汉服突然变得沉重了起来。
    想租汉服的导演也傻眼了,原本只知道贵没想到这么贵。
    一块一米见方的布就要350万,一套下来租金也得这价吧,还有其余三套华丽珍惜程度不相上下的。
    妈呀!整个剧组的制作成本才不过一个亿,十分之一都要拿来租衣服!投资方要是知道不得拆了他。
    算了算了,还是不要搞这种噱头,有那钱不如在作品上多用点心。
    不过汉服虽然没租成,导演也没浪费。
    当天微博上就掀起了关于天价1米布的巨大讨论度。
    连带的整个剧组的关注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波宣传真心赚大了。
    拍摄期间对牧微也是像对亲闺女似的,不止拍摄的时候精益求精,只要对方想学,他就倾囊相授。
    而温荑也表示自己赚了。
    除了那350万的直接进账,她在整个国内纺织品行业的专家耳朵里都挂了名号。
    大家都知道暮云枝和俞朝英的小徒弟有门路弄到些早已失传的或是只在古画古书籍中记录的绝品面料。
    一连七天的展览,张副馆除了头一天预展不高兴了那么几分钟,后面每一天都是春光满面,连做梦都会笑出来。
    之前没给面子的那些人在后面几天也都出现了,还舔着脸求他想看看复原的汉服,实在不行摸摸那块天价一米布也行。
    张副馆带着笑容不软不硬的把他们都打了回去,两个都是有主的东西哪能随便在给人摸。
    还是俞朝英怕温荑被迁怒,特意从她那又找了一块手臂长不规则的碎布,就是裁剪其他衣片的时候抠出来的布条。
    不是想摸摸吗,碎布也行。
    只是开眼的话,这么块布也确实可以了。
    很好,大家都很满意。
    除了没赶上预展竞拍的人捶胸顿足,追悔莫及。
    时间很快来到最后一天,一个意外来客惊动了所有人。
    首都博物馆的人找到了温荑。
    天价复原汉服炒的全国皆知,就连上面的人都惊动了,再加上《贵妃行乐图》的复杂政治因素,将会在首都博物馆长期展览,所以决定拿出巨额资金收购这四套复原汉服。
    温荑经过斟酌,选择租。
    租期100年,一共1000万,100年后这四套汉服无偿捐赠给首都博物馆,而在这期间,如果温荑有需要,可以随时将衣服收回来用,用完再还回去。
    这种形式倒是新颖,首都博物馆只出了计划内的很小一部分钱,温荑也要了一个保证。
    若是以前她卖就卖了,从来没想过别的,可这次主题展倒是勾起了心里的一点小小的野心,至于日后有没有机会实现,就是个未知数了。
    ……
    到了年跟前,温荑也总算结束了手里的活。
    土豪群里早就抗议了,霞飞往常一个月都能出好几套,重工的也能出两套,可最近几个月却毫无所出,孩子们都饿坏了。
    温荑其实在做临时美人鱼的时候就了些灵感,只可惜后面忙着复原汉服一忙就是一个月,什么都顾不上了。
    现在腾出空来终于能出几幅图。
    这次温荑还是用手绘的方法展示,一连四幅小画被传上群,所有人都震动了。
    【霞飞大大高产啊!好感动!】
    【太好看了,好像有深海的感觉啊。】
    这一系列都是和深蓝之幽类似的风格,只不过配色深浅不同,有的是海面上的感觉,有浪花和海鸟;有的是浮潜层的感觉,透过水面还能隐约感受到上方的光;有的则是更深一点的,有礁石和五颜六色的海鱼……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