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锦衣裁缝铺 第7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不是说哑巴吗?”邹觉压低声音一脸震惊地问付生玉。
    付生玉没回答,看向英姨:“到底怎么回事?”
    英姨看了付生玉一眼,继而垂下视线,说:“这是我们的计划,报复那些人的计划……”
    在大将军死后,英姨一家作为家奴,在奸臣他们的围攻下,几乎差点死绝,是百姓不忍心看到将军家的人被杀得一个不剩,偷偷救了他们。
    家奴们感激百姓的帮忙,可他们什么都做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守护好大将军一家。
    很快,国家被攻破,他们才知道,陷害大将军一家的其实是其他国家的卧底,这让他们怎么接受?
    在战场上战胜不了将军,就用这样龌龊的手段害死了将军一家人,其中甚至有无辜的妇人、稚童,就算是卧底,难道不能有一点怜悯之心?
    何必要做到赶尽杀绝?
    英姨不能理解,她安顿好家人,藏在新都城里,看着那些人享受着本国人的追捧跟夸赞,恨不能让他们也体会将军一家遭受的痛苦。
    这个念头从出现开始,就一直没下去过,英姨蛰伏许久,终于让她一一将那些害死将军的人处理掉了。
    作者有话说:
    【此章完】
    阿玉:果然我们还是需要个有脑子的人!
    第八十四章
    ◎锦衣◎
    战乱起, 战乱息,在替将军一家报仇后英姨带回自己家人,一块来到埋葬将军一家的这个地方, 打算永远守护。
    英姨家祖上学过茅山道术, 不过并不是正统一派的。
    相传茅山道术在发展期间被分成了两派,一派是目前公认的正统,也就是在茅山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茅山派;另外一派则是从茅山派分出去的散修。
    这部分散修后来又几次意见不合拆分,分成了世间各种修行不同方向、属性的派系。
    而英姨家祖上跟着学的是鬼术,会的不多,并且以驭鬼为主,并不是正统茅山派的驱鬼, 两者相差甚远,也是曾经拆分的原因。
    英姨到墓穴中祭拜将军的时候发现了墓穴的不对劲——这个墓穴似乎刻意做了不得超生的布置, 所以过去这么久了,将军一家还被压在墓穴里。
    当时英姨就快气死了, 她有心想救将军一家出来,可是她不会, 回家跟父亲跟长辈们商量, 他们家祖传的道术里没有破解墓穴里那个阵法的。
    他们又不敢贸然动墓穴里的阵法,怕伤到将军一家的灵魂,只能去找修建墓穴的师傅。
    英姨又回到了原先报仇的几个国家, 找了一圈才知道,画了墓□□纸的师傅当年就没从墓穴里出来, 人已经作为基底被埋在墓穴里了。
    古时候的陵墓建造为了安全,最后封口时要把所有的图纸跟工人、建造师傅等人全部埋在墓穴里, 因为古时候下葬是要放很多珍贵物品的, 要避免被人偷取, 也怕机关设计泄露,所以相关人员除了墓主人,都算做墓穴基底一块被埋葬。
    有时候建造师傅害怕,会偷偷给自己留出口,很多盗墓贼后来去偷取宝物基本也靠找到建造师傅留下的出口逃生,不然墓穴里的机关直接就锁死墓穴,根本没有正常逃离的机会。
    奸臣埋葬大将军时就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地道,特地让人暗中设计不让大将军一家转世投胎的阵法,还做了特殊的防逃跑机关,最大程度避免有人进来救将军一家出去。
    建造师傅已经死在了墓穴里,听说是根本没让他们出来,直接杀了丢到墓穴里的活物机关中当饲料,而图纸更是直接在墓穴中烧毁的,一张都没带出墓穴。
    也就是说,世界上还能让将军一家无伤出来的,大概只有神仙跟道术非常厉害的修道者。
    英姨一家失望地回来,发现山上有座道观,他们没有贸然就上去找人,而是到附近打听一下山上的道观什么情况。
    战乱年代的道士跟和尚基本两极分化,要么穷凶极恶要么善良无私,就是很少有能人。
    若世界上那么能人愿意对凡间出手,又哪里还有那么多不平呢?
    英姨一家祖上就有不得擅用道术的规矩,对修道者的避世能理解,只是想着,若是穷凶极恶之徒,他们可以帮百姓除掉他们。
    没想到,百姓对山上的道观评价很好,还说很灵。
    因为附近百姓的话,英姨一家燃起希望,想到山上试试,问一下是否有解救将军一家的办法。
    三生观的老道长有三个徒弟,两个男徒弟分别是大师兄跟小师弟,中间有个女徒弟,是二师姐,英姨上山那天接待她的就是大师兄。
    模样年轻的道长看不出年纪,好像多少岁都解释得通,他给了英姨一杯茶,说:“居士的来意师父已经知道了,他老人家的意思是,求人不如求己,但在居士一念之间。”
    “我只想救主人一家出来,若不是走投无路,我又何必来求道长?恳请说得再详细些?”英姨听不明白,明明没有办法了才来,怎么还让她自己想办法呢?
    道长犹豫一下,只好多说一句:“你们不是会驭鬼吗?”
    英姨一愣,她犹豫了一下:“这样……可以吗?”
    “言尽于此,居士自便吧。”道长行了一礼,离开了待客室。
    多说的一句话本意是让英姨去把被封在墓穴中的将军一家以驭鬼的方式让他们自己走出来,可是当英姨下山后她迟疑了。
    她的心思都在驭鬼的方式上,将军一家是鬼,可以被驱使,那仇人也可以啊不是吗?
    英姨其实一开始只是想着让害死将军的那些人也体验一下将军的痛苦,想用替换的道术让那些人跟将军一家替换,可是她发现,就这么短短几个月,竟然全都投胎了!
    好人在地下埋葬永世不得超生,恶人竟然还可以转世,凭什么?
    就这么一念之差,英姨心中的仇恨被放大了无数倍,她要替将军一家报仇,以另外一种方式。
    唯一的问题是,她的年龄。
    人会生老病死,她能到仇人的一个转世,等不到所有人的。
    英姨思虑许久,又上了一次山,这次求的是时间定格,她希望永远停在这个时间上,她要记住自己的仇恨跟复仇计划。
    那些人,哪怕是转世了,都逃不掉。
    这次接待她的是玄渊。
    玄渊凝视她半晌,开口道:“居士,贫道曾说,这件事只在居士一念之间,又何必强求?”
    英姨捏紧了拳头,说了三个字:“我不服。”
    不服好人不得好报,不服为百姓出生入死的将军惨死了还背着一身罪名,不服天地不公。
    玄渊长叹一声,同意了。
    人活着,无时无刻不在与天争,修道者是,普通百姓亦是。
    争赢了,皆大欢喜;争输了,不过烂命一条。
    有了玄渊的帮忙,英姨一家以特殊的方式留存在了山上,他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这片大山跟附近的几个小镇,再远就去不了。
    任何事都有代价,他们求了另类的长生,代价就是永远被困在这片土地,一旦离开,就会化为尘土。
    不能离开,英姨一家就没法去找仇人来报仇,让他们替换将军一家出来。
    后来英姨想了个办法——捡孩子养。
    粮食不足的时候,被丢弃的孩子很多,他们只要到附近的镇子村落逛逛,不用三五年,就能捡回来一个。
    靠着这些捡来养大的孩子,英姨等人一年又一年等着,差不多几十年就能等来一个仇人。
    一开始,英姨道术不太熟练,用那个奸臣的灵魂换了将军出来后发现将军的灵魂能投胎,可是奸臣的命格比将军的强,光靠墓穴的阵法压不住他几年的。
    尤其后来又加上那个下令杀掉将军的皇帝时,墓穴的阵法更有崩溃的迹象。
    就在英姨焦虑着想是否需要直接毁掉他们的时候,出去找人的孩子带回来一个消息——有制衣者,勾连阴阳,店名锦衣。
    英姨知道三生观不会帮她做毁掉灵魂的事,她已经快妥协了,没想到孩子带来了这么好的消息,只要有另外的能人帮忙,不愁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那一任的锦衣裁缝铺老板是个年过四十的妇人,身上斜挎一个巨大的木箱子,身边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小女孩身上背着好记摞布匹,走路都摇摇晃晃,看得人担忧她会被压垮。
    妇人站在宅子门前看了下,偏头望望山坳,开口道:“我并不赞同你的做法,可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算是那场战乱因果中的果,将来你也会是结局的成因;我会给你家将军跟将军夫人各做一套寿衣,你穿到他们的尸体上,你我之间的因缘,只这两套寿衣,将来若你依旧不肯收手,就再去一趟锦衣裁缝铺吧。”
    英姨听她几段没头没脑的话,根本不明白:“你劝我放弃?”
    “不,我是劝你点到为止。”妇人接着就带着小女孩下山了,说十日之后会让小女孩送衣服上来。
    说好的十日就是十日,一刻钟没多,一刻钟没少,女孩依旧背着一大堆布匹,手上还端着两个托盘,托盘上是两套颜色厚重花纹繁复的寿衣。
    女孩子端着托盘的手都在发抖,这么重的东西对小孩子来说平时端着都费劲,她还一路就这么端上山。
    英姨看她可怜,想请她进来休息,然而女孩摇头,坚持站在门外,喘着粗气说:“两套寿衣分别是五爪龙纹龙袍和鹤纹仙衣,龙袍穿在臣子身上,仙衣穿在帝皇身上,莫要穿错,锦衣裁缝铺制。”
    话一字一顿地说完了,女孩才将两个托盘交到英姨手里。
    “小姑娘,你没说错吗?”英姨接过两个托盘,手中一沉,两套衣服实在过于厚重,她一个大人都觉得沉,不知道小小一个女娃怎么端上来的。
    女孩挺直腰背:“没有说错,就是穿不起才能压住他们本身,臣子不得穿龙袍,否则就是谋逆,自然不能超生,凡人不能穿仙衣,否则折寿,这样才能压得住权臣命格跟帝皇运。”
    英姨听完就知道这家裁缝铺的厉害,一般人哪里敢随随便便就做龙袍仙衣?要是被皇室知道了,多少脑袋都不够砍。
    而那个妇人做的寿衣上带着栩栩如生的龙纹,每一处样式都参照了宫中帝皇的龙袍样式,走漏一点风声估计都够裁缝铺喝一壶的了。
    小女孩送到了衣服,又背着布匹下山了,走得摇摇晃晃,每一步却都要踩踏实,这样的孩子,大概长大之后又是一个敢随意做龙袍的能人。
    英姨当天就将寿衣穿到了将军和夫人身上,果然阵法立马就停止了崩裂的趋势,她看着奸臣跟皇帝的灵魂被困在棺木里,心中畅快。
    之后每一次再遇见仇人,她都会让孩子去联系锦衣裁缝铺的老板,说要做一套寿衣。
    大概三次之后,锦衣裁缝铺的老板再过来,就说不能继续做寿衣了。
    英姨问为什么,那一任的老板吊儿郎当地靠在树上,说:“锦衣裁缝铺的寿衣不是那么好穿的,那个墓压不住这么多套规格盛大的寿衣,以前的老板应该告诫过你,点到为止,可别玩到人没全救出来,反而功亏一篑。”
    闻言,英姨脸色一变,忙问:“那要如何避免?”
    老板站起身,掐指算了算,笑着说:“算了,我爱看热闹,就帮你一回,以后呢,你找锦衣裁缝铺做生意,不要说具体的要求,请要穿衣服的鬼出来,让他们自己选,合心意的话,大概那个墓能撑到最后一个魂魄出来那天吧。”
    从这次起,英姨再去找锦衣裁缝铺就不再说明做寿衣,而是请老板过来直接给将军家人量尺寸跟询问要求。
    英姨发现那些老板在量完尺寸后都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她百思不得其解,以为是有什么问题。
    两次后她没忍住问了那个比较温柔的老板到底怎么回事。
    那个老板是个温柔的少女,犹豫了一下,告诉她:“锦衣裁缝铺对寿衣的判断是根据穿衣者的生死,你没说我们是给死人做衣服,就是在骗我们写错误的单子,这样会让锦衣裁缝铺赋予错误的力量给穿衣的死者。
    “我不知道这个主意是谁给你出的,虽然确实能加强你主人家的灵魂强度,以维持墓穴的平衡,可是写错的单子一定会有代价,而且这个代价,无法预估。
    “也就是说,你不会知道骗了锦衣裁缝铺的后果是什么、又会在什么时候来,英姨,做任何事都应该有个度,适可而止啊。”
    可是英姨已经做了这么多,她不会就这么放弃,等了几百年才等来一半仇人,剩下的人可能还好好活在世上享受生活,她接受不了。
    见英姨不想放弃,少女叹息一声,告诉她,差不多应该想绕过锦衣裁缝铺的办法替换灵魂,最好在锦衣裁缝铺的代价降临之前,不然影响到将军剩余的家人,反而得不偿失。
    英姨倒是把这句话听了进去,只是别的办法要是这么容易想,她就不会一次次依赖锦衣裁缝铺了。
    每一任锦衣裁缝铺的老板都会劝她一句点到为止,英姨听多了就当耳旁风。
    直到最近一次,跟吴福春合作的单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