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 第26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之前试图拆穿别人的那个人胆怯着,不敢上前。精卫看见了,道:“你不想进白玉京了?”
    本来无精打采的人眼里一寸一寸亮起光,他抿了抿唇,接过笔墨纸砚,轻声道:“某谢过帝女……宽容。”
    精卫从来不计较这些小事,祂对这人点点头,然后,肩上白鸠开口:“你们可要小心哦,这里的场景,会被整个大汉看到。”
    在场人:“……”
    “什、什么意思?”
    什么叫被整个大汉看到?
    白鸠幸灾乐祸:“就是——”
    “如果你们考试不及格,你们父母子女,亲朋好友,说不定都会知道呢!”
    “!!!”
    有孩子的人呼吸皆是一窒。
    作为父母,很少能接受在儿孙面前不及格!尤其是能翻山越岭来到江南的人,骨子里都有一股好强,只要想到万一在考验中表现得不太行,被孩子看个正着,身体就忍不住僵硬。
    刘彻看向卷子。
    这次卫子夫和他后宫那些夫人,以及儿子刘据都没来,因为之前精卫就说了,进白玉京要有考验,卫子夫她们就主动向刘彻提出不来,而刘据……是卫子夫不让。
    在刘彻不知道的角落,卫子夫轻轻摸了摸儿子脑袋,“据,你不能去。”
    “为……”
    “他是天子,你只是太子。”
    刘彻不知道这些对话,他也没有心慌。
    头铁的汉武帝,从未试过不战先言败。
    他信心满满地拿起笔。
    【第一题:你是个好人吗?列举出三件你做过的好事。(一件三分)】
    刘彻:“……”
    刘彻陷入沉思。
    刘彻放下了笔。
    要不……还是让仲卿和去病考吧?
    第267章 皇帝不急
    【白玉京考试】
    【温馨提示一:及格者方能进入白玉京, 请各位考生按照自己真实情况作答,莫要欺骗神灵。】
    【温馨提示二:你的回答将会与你进入白玉京后所能看到的书籍绑定,请慎重对待。】
    【温馨提示三:可以进行场外求助,只有三次机会。】
    【温馨提示四:遵守考场规则, 违规者, 资格作废。】
    【温馨提示五:不会写字, 看不懂字的人不必担心,神兽白鸠会在你们脑海里替你们念题,有答案了便在心底默念,白鸠会记下来, 不必尔等动笔。】
    好吧,其实三件好事应该是有的。
    浏览一遍考试规则后, 刘彻深吸一口气,重新提起笔,落墨。
    ——你是个好人吗?
    答:不是。
    卫子夫观看着投影, 脸色微妙变了。
    刘据低声问:“阿母,回答不是,那九分还能拿到吗?”
    不是好人, 怎么会做好事呢?
    “能。”
    刘据内心乱成一团麻,而他的母亲依旧镇定自若, “据,你要明白,不是一个好人, 并非代表他做不了好事。”
    “陛下落笔了!”那些百姓围观着画卷,目光在纸上认认真真扫看。
    不是所有百姓都识字, 所以, 系统还贴心加上了配音——
    “第一件好事:唯才是举。小吏能做官, 商贾能做官,贫民能做官,奴隶能做官,越人、匈奴人能做官。”
    这也算?
    众人愣然。
    然而,怔神儿过后,有人小小声说:“我听说以前想做官只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家中长辈在朝,可以向朝廷推荐子孙一人为官,不问德行,不问才干,只要推荐了便能被选中。”
    家里有权才能当官。
    “那另一个方法呢?”
    “家产达四万钱,且才华卓越,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不在此列。”
    没有权,家里也得有钱才能当官。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皇帝下诏,要求全国官员举荐贤才,不问出身,只问才能,但是,这太不稳定了,不曾形成固定规章制度。
    直到刘彻上位,才将举贤才变为了一项制度——察举制,从过往的以钱、权选官,变成了唯才是举。他要求官员每年必须推荐一个人,否则就治罪,免官。
    有人轻声说:“以往只有有钱有权的人才能当官,是陛下给了我们机会,给了我们……一丝的公平。”
    等到汉末时,察举制、举孝廉已经成为世家大族刷声望的利器,然而,在制度刚出来时,确实打破了官僚富豪对政治的垄断,无论在商在农,都有机会出将入相。
    有过做官野望却又出身不够的人,缓缓绷紧下巴线条后,对着画卷中大汉天子行了一礼。
    谁能言,功绩不是好事?
    刘彻写完第一件,笔下没有任何停顿,理直气壮写第二件:“任用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
    “……”
    群众目瞪口呆。
    这这这这也行吗!
    “这不算!!!”因为孩子三岁就要交口赋,亲手掐死刚生下来孩子的女人,对大汉天子发出最恶毒的诅咒。
    “算!这当然算!”女人灵巧地爬上树,对着天空大喊。她皮肤黝黑,像一只矫健美丽的黑豹。草原阳光将她暴晒出来一身黑皮;匈奴日复一日奴役她,她日复一日做梦都想逃走,让她变得敏捷;付诸行动被抓住后,被抽得血肉模糊,让她对大汉充满了期许。
    我的祖国,我的家乡,请来救救我吧!请来救救无数被匈奴从边境掳走的汉人吧!他们在草原,被当成猪狗一样对待啊!
    然后,汉军来了。
    那个姓卫的将军,听说原先是马奴,若是换个皇帝不一定会重用他,可是,他带着大汉天子对他毫无保留的信任来了。打出了攻入匈奴圣地龙城的大捷。
    那个姓霍的将军,听说原先是私生子,他也来了,意气风发,天子盛宠,没有任何人敢对他出身表露轻视,打出了封狼居胥的威名,匈奴闻风丧胆,遁去远方。
    说什么没有这个皇帝,换一个皇帝,重用卫霍两位将军,就能打出这种功绩——放屁!她隔壁家看大门的,对打匈奴说得头头是道,十个人听了,十个人都笑他在吹牛,官府的人也从没有心思去考证过这人是不是有真才实学。
    谁都能重用卫霍?
    你愿意跟你自己家的马夫,谈论哪怕一次国事,并且倾听他的想法吗!
    陛下重用卫霍,这就是好事!
    “这不是好事!为什么要和匈奴开战,为——什——么——”男人嚎啕大哭,像个孩子,看着眼前大河,脑海便闪过那场大水,淹了他家乡,他试过了!他跳进水里,拼命去游,去找!但是,他妻子的手,他抓不住,他孩子的哭声,他找不到。
    “为什么要放弃我们……”他呜咽一声,“我们就不是汉子民了吗?”
    “神啊,请让陛下长命百岁吧。”老翁执着三炷香,认真插|进精卫祠的香炉中——这祠建于大汉各地,每一郡都有。
    “神啊,我住在边境,这里经常有匈奴闯进来,他们是一群恶徒,我七岁时,我娘把我藏在缸里,她被匈奴拖出去糟蹋了。我十五岁时,加入了县里抗击匈奴的小队,匈奴的马蹄踩断了我的腿,丢下我不管,但是,他们的尖刀却挑穿了县里所有少年的骨头,把他们拉回草原作为奴隶鞭打。我三十岁时,亲手掐死了我的孩子,她那么小,那么软,躺在襁褓里,看到我就对我笑,但是,匈奴来了,我只能掐死她。我这辈子,没过过一天好日子,但是,陛下派将军把匈奴打跑了!”
    “神啊,请让陛下长命百岁吧。”
    这些话,都由系统转播给了青霓。它还没有和其他宿主解绑。
    “毁誉参半,功过难分,这就是汉武帝啊……”
    “那,衣衣你觉得……”
    “好事。”
    “诶?不用想想吗?”
    “不用,因为我的评定无法合理。我不是汉人,我只能从自身出发,而一个后世人,站在汉武帝打出来的疆土上,用着汉人这个汉武帝塑造出脊梁的称呼,然后,去抨击,去嘲讽:你打匈奴让海内耗空,民不聊生,这不是一件好事。未免有些……不考虑当时社会环境了。”
    *
    刘彻垂眸,望着卷子。
    迟迟没下笔第三点。
    他这一生做过很多事,恶事有很多,好事肯定也有,只是,那些都是随心而为,真让他数自己做过多少好事,他倒是有些想不起来了,
    坏事倒有不少,踩踏农田,任用酷吏,对诸王强买强卖,强令三岁孩童也要交税……
    ……呃,微服私访时,没有用权势欺压百姓算吗?他虽然踩踏了农田,但被生气的百姓围堵时,他也没攻击过百姓,更没有在天子身份暴露后,恼羞成怒对百姓发泄怒火?
    刘彻摇了摇头。
    没必要,这算什么做好事?他要欺压就欺压诸王侯爵,文武百官,欺压大字不识一个,地里刨食的贫民,有什么意思。恼羞成怒,拿百姓发泄怒火,丢不丢人!
    嗤——
    “第三点,第三点还有什么呢?”
    刘彻头秃了,就像是考场上一个普通考生,绞尽脑汁去想一些内容,尽量靠边——说不定就蒙对了呢!
    “说不定就蒙中了呢!”
    董仲舒喃喃自语,然后,毫不犹豫写下:“做过的好事:天人三策。”
    给皇权加上束缚,谁能说不是好事?
    皇权不再是至高无上,皇帝也需要认错,天灾之年,不认真救灾,就别怪灾民打着“灾难是皇帝被上天惩罚,皇帝被天谴了”的旗号起义了。
    “好事好事好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