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 第16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为什么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与世家?
    以往天子都需要依靠世家,因为只有世家能给朝廷稳定提供人才,便是寒门,那也是没落的世家,指望真正的布衣?他皇帝还要不要大臣了!
    晋朝那会儿便是琅琊王氏的巅峰,“王与马,共天下”此言举世闻名——而现在,琅琊王氏已经排不上五姓七望了。
    为什么是“士大夫”,不是“世家”?
    上官仪感觉自己仿佛触碰到了什么,心脏狠狠一跳。
    他抬眼看向山鬼。
    山鬼手肘撑着案几,用指尖抵着下颔,似乎察觉到他的视线,便笑了起来。
    为什么是“士大夫”,不是“世家”?山鬼特意提溜出来的话,总不会是胡乱用词。
    上官仪鼻间呼出的气息重了几分。
    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徘徊在心间——那当然是因为,朝廷已经可以彻底摆脱世家,不需要再和世家共天下了。
    从汉开始兴起的世家,到唐——或者是唐以后,终于要彻底的没落了。
    推测出这个结论,上官仪心神震荡,几乎觉得自己是异想天开。
    怎么可能!
    世家怎么可能没落!
    没有世家,难道要靠布衣治国?倒不是他瞧不起布衣,布衣中也有大才,然而,数量稀少,真靠布衣治国,恐怕连一个部门都填不满。
    长孙无忌看了一眼一动不动的上官仪,好心提醒:“有什么想不通的,先把选择选对,会有解析。”
    赶紧的!选对了!我想听“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怎么个共治天下法!
    长孙无忌是不知道这要撬动世家的根吗?他当然知道,长孙家自个儿还是个世家。
    但是。
    长孙无忌脸上挂着假笑。
    长孙世家跟他有个屁的关系,他和母亲、妹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时,也没见家族那边站出来帮他们说句话。
    倒不如紧跟着他妹夫,能达到的地位高度绝对比什么世家给他带来的多得多。
    上官仪沉默了几秒钟,在故意答错和站在皇帝那边,毅然选择了后者。
    “我选三!”
    官员里某些世家人员没有吭声,脸色却已经暗沉下去。
    上官仪只当自己看不见。
    《氏族志》不以五姓七望排名,反而以官位排名,摆明了就是皇帝要搞世家。
    之前他唯一拿不定主意的是,究竟是《氏族志》发生在前,还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在前,《氏族志》作为世家没落的一个标志。
    思索数息后,他才定下决心:《氏族志》,战乱,新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才应该是合乎道理的发展。
    《氏族志》打压世家,可世家没那么容易被打压下去,只能压一压气焰,但是,倘若战乱重新洗牌呢?
    上官仪经历过隋末乱世,深切体会到乱世有多可怕。
    五姓七望在大唐被不停打击,战乱时更是几近崩溃,到了新朝,被新朝国主轻而易举按下去,天下不论世家,只论士……这个发展很合理。
    如果陛下因为解析,能提前将五姓七望按下去,得利的人是谁?
    除了陛下,就是他这样的,能称一声官宦世家,可才顶多三四代,拍马也赶不上五姓七望底蕴的小世家。
    “我选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上官仪用力地说。
    蛋糕就那么大,谁不想踩着别人往上爬呢?
    你想把利益分得多一些,势必要把一部分人踢出局,这样——
    才能拿到更多的利益。
    第167章 家家诗书
    上官仪选对了吗?
    众官员踌躇半晌, 试图去打量山鬼的脸色,然而什么也看不出来。
    “恭喜。”
    祂依旧是那么意味不明的,语调轻柔, 又带着幽幽的鬼魅——
    “选对了呢嘻嘻~”
    上官仪与那幽邃的双眼对望, 心脏“咚咚”一声声加快。
    “那么——”
    “你要解析哪一个选择呢?”
    山鬼的恶趣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依照往常,祂有时会自己决定解析哪一个, 有时候会交给答题者。而这道题, 让上官仪自己选择,分明是想要看他为难的表情。
    皇帝想要了解《氏族志》。
    百官,包括他自己,想要解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上官仪眼神一凝, 面前好像摆着两条路, 一条是倒向皇帝,另一条是把自己想要权势的心赤|裸裸摆出来, 后者不一定会被打压, 毕竟只要有能力,皇帝不在乎你有没有野心, 甚至, 有野心的人他可能用得更顺手。
    而且, 哪怕是倒向皇帝,他也不一定是一条路走到黑, 只要他愿意, 只要他有价值, 五姓七望那边巴不得他去投靠。
    人的思绪很快, 那些想法在上官仪脑中如泡沫升起, 一个个挤满脑腔, 光彩夺目时, 现实中也才过了二三息。
    上官仪决定赌一把。
    “恳请足下解析,何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他赌,李世民这样明摆着冲明君去的皇帝,不会因为他有私心,就忽视他的能力。
    ——明君,可欺之以仁。
    上官仪说话时,甚至有些喘。
    共治天下啊……
    这得益的不止是他,还有他的子孙后代!
    那些即将成为同僚的人没有骗他,山鬼的问答,果然是好处大于坏处。
    “可惜……”李世民对长孙皇后嘟囔,“本来还想偷个懒,抄一下《氏族志》的,现在看来,还是得自己琢磨。”
    长孙皇后笑着拍了拍李世民的手,温柔安抚:“山鬼已说得很清楚,《氏族志》是以官职为排名,倘若选了四,益处不大。”
    顶多也就是告诉他们,《氏族志》能不能成功,帮他们少走一点弯路。但,这种是李世民花费点力气就能推导出来的。
    李世民一想,也确实是这样,便收拾好心情,准备听一听对付世家的办法。
    山鬼:“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宋朝的行政宗旨。”
    李世民听得更认真了。
    大唐的下一个朝代,必然会吸取大唐灭亡的教训。就像汉吸取秦,唐吸取隋那般。
    “在宋朝,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李世民坐直了身体,一双眼睛小闪光灯似的,“不灵不灵”发着期待。
    这个好!这个我想抄过来!
    他迫不及待问:“造成这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世家被打压下去了,那么,有什么能代替朝廷对于世家人才的需求呢?
    “钱。”山鬼说了一个让所有人意料之外的答案。
    连系统都震惊了,“不是成熟的科举制度吗?”
    “不。是钱。”青霓对系统说,“严格来说,是生产力,但是说生产力还要解释什么是生产力,不如直接说钱。”
    祂对贞观君臣说,“宋朝,靠钱收拢人才。”
    一片沉默过后,李世民语气艰难地问:“为什么会是钱?”
    “宋朝不许人杀婴儿,没钱养育的,有国家来收养。如果民间有人想从中领养婴儿,官府每月会发给那户人家一千文钱,三斗米,三年后停发 。”
    李世民盯着说话的山鬼,双眼微微睁大。
    “国家帮百姓养婴儿?”
    这得多有钱啊!
    青霓只是想用这个点出宋朝为什么人口多,然后……
    “宋朝在地方办官学,官与民皆可入学,不收束脩。且提供食宿,每人每月米二升、钱二十文。”
    李世民:“每、每人吗?”这么富奢?!
    “每县一所县学,定额三十到五十人。”
    李世民先是松了一口气。随后,算个数后,又有些惊叹——每个县供养三五十个人,那也很费钱了。
    宋这个朝代……居然这么富裕?!
    青霓瞥了李世民一眼。
    心说:是啊,富裕,不过是上流社会富裕,毕竟搞了一大堆税收,饥荒从未断绝,百姓过得苦不堪言。
    但是,现在没必要提出这个,她只是想要告诉李世民,有钱能干什么。而且以李世民对百姓的仁慈,不用担心他会苛税。
    ——老老实实发展生产力吧。
    山鬼:“在宋朝,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
    “当啷——”
    碗从案几摔下,运气好没摔碎,倒扣在地上。热气腾腾的汁水泼在毯子上,细小却多的肉沫与蔬菜叶子撒了一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