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丈夫下乡后[七零] 第19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想啥呢,他们自己的公社都还没种完!除去先前就争先种植油茶树的四个大队外,今年又有两个大队向周主任申请种植。
    不过最让周主任得意的是整个公社除了油茶树这个产业外,如今其他的产业也发展得欣欣向荣。
    橙子还有菌菇,就连稻田养鱼都推广到八个大队了,明年预计将全公社推广完成。
    他还在公社旁边的一处山头里划分出香菇种植区域,那块地方着实适合生长香菇,加上这座山上生长的树木也是最适合香菇种植的树木,所以拿来生产老发香菇。
    老发香菇市场价确实喜人,周主任细细打听过后就坐不住了,恨不得连夜让香菇生长出来,更是预备着在公社里建烘干室。
    周主任深觉得乔茗茗和宁渝就是福星,当初他在村里当队长的时候村里因为他们的关系越过越好。如今他来公社当主任,还是因为他们夫妻,公社才能一路往光明大道进发。
    自己受县里表扬多少次来着?周主任已经算不清了,但这些表扬中毫不夸张的说十有九回都是因为小乔和宁渝而引来的。
    所以当上头开始统计当地的下放人员时,周主任激动得难以自已。
    这啥意思啊?从前这种通知只会让人风声鹤唳,生怕又要来场批斗大会。
    而今呢,在看过许多下放人员陆续回去后这种通知竟然也让人产生期待了。
    即使周主任打心里知道宁渝两夫妻是福娃娃,是能给他们阳里公社带来无限可能和光明未来的人,可他还是为他们能平反回城而感到高兴。
    通知一下来,他就蹬着自行车飞速赶往上阳村中。
    此时的乔茗茗在干啥?
    在替志斌叔写报告,志斌叔写报告的水平不太行,乔茗茗看不下去,干脆接手写。
    六月份时那俩主任说声“好”人就没了,之后也没什么话交代下来,乔茗茗就想让志斌叔写篇《关于上阳村山柚油的发展计划》的报告提交上去刷刷存在感。
    没办法,凡事是要靠自己争取的嘛。山不就我,我就山去,为了钱厚脸皮不寒碜。
    得益于最近几年每隔两个月就要上交一次思想报告,乔茗茗写这种报告写得飞快。
    她对上阳村的一切烂熟于心,手中的笔就好似如有神助,前前后后还没半小时呢,就把这篇千字报告给写出来了。
    宁渝在旁边看了好半天,不得不佩服她这“吹嘘”的功力。
    什么一年后,完成榨油坊的革新工作,采用机器榨油提高效率……
    什么三年后,预计完成两千亩油茶树林的种植目标,最迟五年全面挂果……
    以及最终实现山柚油产业整合化,建立产品流水线,建立山柚油工厂,打响上阳村山柚油的品牌,预计提供500个工作岗位……
    宁渝看得“啧啧”不停,赞赏中带着羡慕:“我要是有你这功力,写报告可就不需要再绞尽脑汁了。”
    乔茗茗歪头,瞪他,幽幽道:“我怎么觉得你这话不像是好话呢?”
    宁渝站直身体诚恳道:“是好话呢,我是真觉得你厉害。”
    乔茗茗撇撇嘴,嘚瑟起来:“画大饼嘛,这是每个项目人都要学会的。”
    她又上下打量了宁渝一番,挑挑眉:“你还太嫩了。”脸皮不够厚,牛自然就吹不起来。
    宁渝笑呵呵:“那就希望你画的大饼会让人嘴馋。”说完,转身去削了个桃子犒劳犒劳这位画了半小时饼的人。
    桃子是隔壁县城买来的,他们村里种的桃子树就来自这个县城。等结果了,结出来的也是这个桃子。
    这种桃子又大又甜,在宁渝看来唯一的缺点就是会开裂,但是越是裂的反而越甜。
    桃子今天才买到,乔茗茗还是头一回吃。
    她咔嚓咬一口,眉毛瞬间就上扬起来了:“竟然不是邦硬!”
    看着不红,摸着也不软,瞧着像是没熟,但吃着却不会像油桃那般硬。
    一口下去,很轻易就能把桃子果肉给咬进口腔中。稍微一嚼,口腔里的桃子果肉仿佛炸开了,丰盈的汁水在往外冒。就连桃子上,被咬一口的位置上,都有甜蜜的汁水在往下滴。
    乔茗茗边嚼边点头,眼睛都亮了:“好吃的,这个桃子是好吃的。”
    软而甜!关键是有桃子的香味儿!
    要晓得几十年后,水果丰盛,各种桃子层出不穷,品种都能凑齐一桌麻将了,但是桃子味浓郁的却不容易买到。
    宁渝也高兴:“好吃我就再给你削一个。”
    乔茗茗忙说:“别削了,帮我把桃子皮好好洗洗,我连桃子皮一起吃试试看。”
    她算是晓得了,如今这年代削皮是件奢侈的事情。
    萝卜不能削皮,胡萝卜也不能削皮,至于土豆和红薯更不必说了,即使不缺粮了,人们依旧习惯连皮吃。
    就连竹笋的笋衣都得仔细留着,每次剥完笋后都得在笋壳里寻找笋衣。这玩意儿晒干后不管是煮了凉拌着吃还是煮汤吃还是炒着吃,滋味都不错。
    总之,完全不存在浪费!
    宁渝觉得她的话有道理,于是又仔细洗了个桃子,用一小块棉布洗,把桃子上细微绒毛给洗个一干二净。
    桃子的外表真不算好看,乔茗茗觉得这种桃子在几十年后说不准还会因为“原生态”的外表卖的不错。但在这时候,如果有大又红,形状完好没有伤疤的桃子做对比,它肯定卖不出去。
    “桃子的皮挺薄的。”乔茗茗再咬一口,又点点头,“就是长得不够漂亮。”
    宁渝道:“我准备写信回首都问问张教授,看看有没有办法能培育一下。”
    乔茗茗:“谁?”
    宁渝:“当初来咱们家吃过饭的张教授,就是常和孔老师偷偷喝酒的那位,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不错的成果。”
    乔茗茗记起来了:“那你赶紧写信问问,最要紧的是这味道不能变,要不然我宁愿吃这丑桃子呢。”
    宁渝笑笑,正想打趣,门口就传来动静。
    “小乔,宁渝,在家么?”外头人喊。
    宁渝探头看:“是周主任,我去开门。”说着就往门口走。
    周主任着急忙慌的进来,挥挥手说:“水,先倒杯水让我喝一口,我赶一路,快渴死在路上。”
    这天气热得要命,特别是中午时分,太阳晒的人皮好似都要脱了。
    宁渝给他倒了杯水,又端了片西瓜来:“水里湃过的,您解解渴。”
    周主任衣服前后都湿透了,可见这一路来有多少热。
    乔茗茗见他这样,忽然觉得自己也怪热的,赶紧拿起扇子扇扇风。每到夏天,她就会分外想念空调。
    周主任一口气喝完一杯水,又吃完西瓜,终于把体内热气排出来些后,优哉游哉说:“有个消息,想来要说给你们听听。”
    乔茗茗合上本子,问:“什么消息?”
    周主任:“上头发来通知,说要让我们统计统计自己区域内的下放人员。”
    说完,看着两人。
    只是宁渝脸上波澜不惊,乔茗茗脸上也是一副毫不诧异的模样。
    周主任愣了愣,疑惑片刻,他把手上瓜皮往院子外一扔,院子里的两只鸡飞快奔来啄着吃,说:“怎么,你们都晓得啦?”
    不应该啊,文件刚来。
    呃……乔茗茗看看宁渝,赶紧站起身故作惊讶:“没有没有!我们也是才知道。”
    紧接着瞪大眼睛,激动问:“真的吗,竟然有通知了吗,真是的,我们是能……”
    周主任无语:“得,别说了,你们应该是晓得了。”这两夫妻神通广大,保不齐哪里就有他们的线人!
    宁渝笑笑说:“真没有,我们是自己猜的,估计也就在这一段时间了。”
    激动都激动完了,前段时间焦灼得睡不着了,如今早过了那个阶段。兴奋的情绪最是难装,特别是刹那间迸发出来的兴奋。
    周主任直抓头:“你们真是,也不跟我透露透露,亏我一有消息就来找你们,你们是自己躲在家里高兴吧。”
    宁渝顺从地表达歉意,然后说:“不过您这消息还是挺有用的,我们也只是猜,如今才算猜想正确对不对。”
    周主任一听才舒服,他顿时正经起来,看看门外,低声说:“你们自己抓紧些,估计也就是这一两个月的事儿了,我瞧这次是大面积的接回城。”
    乔茗茗和宁渝点点头,宁渝也给周主任吃个定心丸:“您放心,我们的事儿解决后估计还要在这里待着,还是得麻烦您呢。我的项目没完成,压根就走不开的。”
    周主任瞬间就乐呵起来:“没事,你项目慢慢来吧。这个项目做完,还可以开展下一个嘛是不是。到时候帮你们把房子修修,想怎么盖就怎么盖,住多久就住多久!”
    宁渝:“……”他最听不得项目慢慢来的话,总觉得有点不吉利。
    周主任待了半个多小时,随后带着乔茗茗刚刚为志斌叔替笔写出来的报告走了。
    果然!这项通知并非空穴来风。
    第二天晚上,杨姨和余叔被一辆汽车低调地接走。
    乔茗茗有些不舍,做了好几块千层饼给杨姨:“您回去后记得给我写信,我往后要是有啥事儿还得来找您的。”
    杨姨嗔她,拍拍她手:“你这孩子,啥叫有事儿找我,我倒希望你是没事来找我。”有事找大夫,那就是身体出问题了。
    黑暗中,乔茗茗和宁渝冲着车子摆摆手,杨姨探出头喊道:“回去吧,往后再见了。”
    相处好几年,忽然这么分开,心里都有点空落落的。
    坐在车上,杨希仁感叹非常,对着前面副驾驶上的儿子说:“这个村里的人都很好,我受他们照顾良多,往后有机会是要回报一二的。”
    她儿子忙点头,瞧父母身体硬朗的模样,就晓得他们没吃什么大苦头。于是想了想:“我有一位朋友在交通局做事,您先前说这里是要修路对吧?”
    杨希仁点头,望着窗外没再讲话。
    时间悄悄流逝。
    两人走后,乔茗茗和宁渝还不太适应,就是衡衡和彰彰都总问杨奶奶和余爷爷上哪里去了。
    村里的知青好像也察觉出什么,不止知青,就是村民们都感受到了一股别样气氛。
    就在人们讨论的热潮达到最高峰时,靴子终于落地。
    第122章 准备回城
    十月份, 当消息在报纸上刊登时乔茗茗和宁渝已经收到了首都来的电话。
    首先是谢善文,谢善文欣喜说:“宁渝你和老师的事儿已经彻底解决了,你们看看什么时候能把事儿放下先回首都来一趟,我给你们买车票吧, 看看能不能买个卧铺的。”
    紧接着是乔母, 她异常兴奋, 尖锐的声音透过话筒,直接穿进乔茗茗的耳膜:“我跟你说小妹,你快些回来, 尽快尽快,把衡衡和彰彰给我带回来, 我这当姥姥的, 几年没看过我外孙了,哎呦可怜我的彰彰,是不是还没吃过我做的水饺,我打的银……”
    说话间, 声音戛然而止。
    乔茗茗忍不住笑出声来, 她未说出口的是“银手镯”三个字。
    赵琼花女士财不外露的意识还是挺强的,这会儿打电话在好几个人的注视之下, 银手镯这玩意儿哪能大大咧咧的说出来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