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丈夫下乡后[七零] 第15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真就转悠到了村里去,果然被程连虎看到拦下,然后又被塞了一块饼和几颗糖。
    程连虎甚至问:“有没时间,要不要停下吃顿饭?”
    小宋心说自己怎么能连吃带拿,他也不好意思做人做到这个份上。
    于是连忙摆摆手,笑眯眯地说了几句“百年好合”的喜庆话后就摆摆手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记起他奶让他记得在家里的菜园里捎带些菜回来,于是就又拐到公社的家里去。
    他奶和他娘每年又会回来住上两三个月,主要的目的就是捣鼓捣鼓自家的菜地。
    城里什么都需要买,连青菜都需要买,还不如自己家种呢。
    所以才说公社大方,不仅把房子菜地都给他们留着,连人头粮也没少了他那上了岁数的奶奶和几个没成年的弟弟妹妹。
    像他家这种情况,也真是遇到好人了才能安生活下去。
    开了门,进了院,隔壁没一会儿就探个头在院墙上。
    “娘嘞,董小叔你吓死人了!你咋回来啦?没在县城呢?”
    小宋吓得往后退了一步,瞪着眼睛看着院墙上的人。
    董望飞抹了抹脸:“老子就等你,啥时候去县城啊,坐你车去。”
    走要走多久啊,他心里琢磨着小宋指定得回来摘菜,所以干脆守株待兔。
    小宋点点头:“你等我,我马上就好。”
    他的隔壁住着董家,当年那赫赫有名的董家榨油坊的董家。
    董家的老大老二都在县城,董老三原本是在榨油坊里工作,后来被劝退了,就在县城里做着临时工。
    董老三那种临时工和自己这种临时工还不一样,自己这种是可以转正的,完全是替自己做的。
    而他那种属于帮别人代工,谁要是没空又请不了假,就找他这种临时工便好。
    董老三长得人高马壮,脑子灵活啥都会,学啥都特快,所以在县城里混了几年也算是个小有名气的临时工了。
    他现在还能吃得消,但等以后岁数大了,爹又走了,没法补贴他了,他难道还能跟着哥哥姐姐过活吗。
    公社人都比较怀疑,但想想人家也就一个儿子,没啥负担,也就不多嘴了。
    董老三当年在公社里惹的事比较大,直到如今他回公社还是偷偷的回,不敢大张旗鼓。
    小宋和他比较要好,才不管他当年犯下的那些事儿,两人倒也能说得来。
    摘完菜后洗干净,然后骑上车,董老三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两人就往县城而去。
    路上,董老三嗅了嗅:“啥味儿啊,我怎么闻到一股香味?”
    “您鼻子还真灵,这可是喜饼的味道,好多年没吃过了吧?”
    小宋笑道,心说完全就是狗鼻子。
    董老三惊讶:“不得了,好几年没看到这玩意儿了。你这是去哪送信回来?赶上人家办喜酒了人家给你的?”
    “对嘞!”小宋道,“刚从上阳村来呢,上扬村的程家会计您还记得不,就是那一家生了四个男孩,老二是当年在整个公社调皮得都出了名儿的程连虎。”
    董老三想了想,还真记了起来。
    “上阳村啊……”他似乎想到什么,“去年老叶还找我说……”
    他声音越来越小声,好似在自言自语,小宋后来就没听到了。
    好半天,董老三才好奇问:“上阳村日子过得如何了,听说他们把山柚油卖得不错,今年年初全村都杀鸡宰羊的放开肚皮吃?”
    哪有那么夸张!
    是嘞,他也觉得夸张。
    老叶说上阳村想请他,他没答应老叶,就是因为村里有啥好去的。
    自个儿当年原本是要在县城里发展,工作都找好喽,结果最后的关头因为自己多嘴嘚瑟没了。
    后来只能来到公社,在公社榨油坊里工作也算干回自己的老本行吧。
    谁知又出了那事儿,于是榨油坊的工作也没了。
    如今呢,难道他还得去村里?
    退了一步又一步,这被那狗孙子知道,不得笑死他!
    而且自己临时工做的挺好,每年能干上五六个月,每个月能有30多,也算凑合。
    老叶虽然说愿意给开工资给盖房,但是砖头房自家能没有吗,他爹住县城里,他又住他爹家,住的就是砖头房。
    至于工资,董老三琢磨着每个月能有十块钱都悬。
    榨油一年才榨几天,工资又能拿多少,所以他拒绝了,还是别去折腾为好。
    他这人一折腾,总能出事儿。
    自己也是有妻儿的了,不能让妻儿也跟着受苦受罪。
    回到县城,董宋两家在同一条巷子里,相隔不远。
    小宋一把喜饼拿回家,那欢喜的声音都能传到董家来。
    董老三又挨老爷子一顿骂,这么大岁数了比不上人家小宋,还嘻嘻哈哈的没个正经样,丢不丢人。
    你不丢人,他这六七十岁的老头子还嫌丢人呢!
    董老三就不理解了:“我又不是整天闲着,又不是天天吃您老本儿。”
    他昨天还去竹厂干活了,背了一整天的竹子,差点没累死!
    “这算什么正经事!”董老爷子破口大骂,“有本事就去找个工作,跟小宋一样都行,临时工不临时工的都无所谓!”
    “哟,老爷子您真看得起我。”董老三惊得跳了起来,难以置信道,“人家小宋年轻,人家邮局要的就是年轻人,你让我去人家也不收啊对吧?”
    董老爷子拐杖敲得咚咚响,气道:“我是让你去邮局吗,你就是随便哪个厂搞个临时工都行,总好过这么浑浑噩噩的。”
    是,钱是有赚,吃也够吃。
    但终究不长远,而且没有归属感。你东家干完西家干,为了点活整天哈腰点头低声下气的,脊梁骨就会这么被磨弯了的!
    董老爷子气得捂着胸口直咳嗽,差点倒在地上,把董老三吓得半死,简直是连滚带爬地爬了过去。
    他忙倒水拍背:“您您您老悠着点,我找,我找还不成吗!”
    也是难为老爷子这么大年纪的人了还要替他这个不孝操心,要是气出什么好歹来,他就真该死了。
    他大哥大姐也得揍死他。
    “去,给我滚!”董老爷子指着门外,“小锐是不是在收购站帮忙,你去把孩子找回来。”
    “行行行,您别气,我去找。”
    说着董老三就出去了,找啥啊,他儿子指定是在收购站里翻旧书看呢。
    他在墙角蹲半天,难得静下心来想了想,听到宋家的笑声,忍不住走了过去。
    刚刚路上小宋怎么说来着?
    上阳村很不错,村里人心眼好还富裕,能搞出喜饼才能给他这过路人一块,换作穷村子可干不出来。
    “小宋,你最近几日会再去上阳村么?”
    董老三把小宋喊出来问。
    小宋摇摇头:“这我不知,得看看上阳村有没有信。不过我想是有的,就是上阳村没有,隔壁黄庄和山羊岭也有。怎么,你想回公社?”
    董老三踌躇道:“也没什么,就是想跟去上阳村看看。”
    关乎自己后半辈子,总得亲自去瞧瞧。
    小宋没多问,只笑笑:“那行,我要是有去我一定喊你,大约就……”
    “大哥大哥!这饼真好吃,好甜好香啊,娘说里头的油都能炒几碗菜啦!”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从家里冲出来的小弟抱住了双腿。
    小宋笑笑,怜惜地摸了摸弟弟的脑袋:“好吃你就多吃点,有四块呢,你放心吃吧。”
    董老三奇怪:“给你四块喜饼呢,程家这么大方?”
    小宋道:“没有,就一块,另外三块是上阳村的小乔姐给的。您晓得她是谁不,她就是把那山柚油搞起来的能人。前段时间我听人说上阳村还卖了山葵,山葵也是她搞的。”
    他说着感慨:“上阳村也是整个村子的祖坟齐齐冒青烟,有贵人相助,这才扶摇直上。”
    董老三愣了愣,拉着他低声问:“来,你跟我说说这位小乔姐是何许人也……”
    上阳村,旧牛棚。
    小宋走后,乔茗茗就开始读信。
    谁寄来的?是乔家。
    “我妈肯定又得在信里骂我。”乔茗茗看了看信封是乔家,还没拆开看呢,脸上立刻就瘪瘪嘴苦哈哈地说道。
    赵琼花女士估摸着是被她和小弟这对不孝子女气的,骂人的功夫蹭蹭往上涨。
    如今就是没有面对面骂你,人家也能把骂意跃然纸上,和隔着电话骂也没差了。
    果然!
    上回寄了那么多东西回去,赵琼花女士觉得她太过大方了,深觉得自个儿闺女就是散财童女,光长岁数不长脑子。
    “……家里一应不缺,吃穿都足够,你自己留着吧,没得这么把东西往娘家扒拉的。这也就是你没有公婆在身边,要是有,你这日子哪能舒坦……”
    乔茗茗无语摊手:“我妈这方面的思想上还比较封建呢。”
    下回就该跟她说这些都是她闺女儿挣的,有宁渝一份更有她一份!
    宁渝笑笑:“说到底妈还是关心你。”
    上次那波东西是真的多,他丈母娘估摸着也被吓到了。
    可不吗!
    赵琼花收到这么一堆东西时,愣是不敢搬回家,只能偷偷找上谢善文家,想先放到他家里头。
    自己家和闺女家都是筒子楼,人来人往的放个屁都能被整栋楼知道。
    要是让人看到小妹从乡下寄了这么一堆东西来,是要闹出些风雨来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