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丈夫下乡后[七零] 第6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顺带看个热闹。
    乔茗茗翘着嘴角:“唉,时间怎么过得这么慢,怎么还没到傍晚啊。”
    宁渝无语:“你就乐吧,可别把小唐和苹果带到沟里去。”
    人家小情侣可信她了。
    乔茗茗义正言辞:“请不要污蔑我,我在这方面可是专家!”
    笑死,上辈子信息大爆炸,她看过好多家长里短好伐!
    宁渝忍不住笑出声:“行吧,我也有事儿,得和周队长去公社一趟,说不准还会比你晚到家。”
    “去干啥?”乔茗茗问。
    宁渝:“运化肥,就是油茶树的化肥。还得接知青,今年的第一批知青。队长说咱们这里包括这批就已经接收二十个了,比其他村里多上好多,所以往后应该不会再怎么分配人来。”
    提起这事儿,夫妻俩人都不约而同想到乔小弟。
    乔茗茗担心:“妈信上只说小弟会分配到绵山来,但绵山这么大,也不晓得会去哪儿。”
    她挠挠头,在想若是小弟被分配到其他村子,那么能不能请周队长接收一下。
    今年年初有两个知青就是从其他村子调过来的,只要找到接收地方一切就都好说。
    宁渝摸摸她头:“车到山前必有路,现在还不晓得小弟是不是这一批下来,更不晓得会去哪儿,多想没用。”
    也是,说不准小弟要秋收后才来呢。
    然而
    一列火车正从绵山开往屏北县,其中一列车厢里坐着下乡的知青。
    乔小弟抱着包袱,坐在角落中。
    火车“哐哐哐”,知青们有的热情高昂,有的沉默不言。
    窗外风景慢慢变化,顺着一条奔腾流淌的江水,他们即将到达本次的目的地,屏北县。
    “哎,乔为家,你说咱们会被分配到哪儿?我有个亲戚也在绵山插队,他说这里真挺不错的。”
    说话的是乔小弟的同学,这人对着下乡建设广大农村抱以百分之两百的热情。
    乔小弟摇摇头:“我也不知道。”
    他深压喜悦,自己只要能去屏北县就很好了,不能让旁人晓得姐姐姐夫也在这儿下放。
    他们这批知青大多都是只知道去哪个县,到了县城后会被公社接走,然后分配到各个大队中,乔小弟就是如此。
    时间慢慢流逝,两小时后他们到达屏北县火车站。
    下了火车站,被各个公社的人员接走。
    乔小弟心里不停祈祷,等听到“乔为家阳里公社”之时,他彻底松口气,然后笑容就不可抑制地露了出来。
    旁边同学遗憾:“我是兰花公社,咱们要是一个公社就好了。”
    说完,知青们三三两两地自动结对,然后登上驴车与其他人就此分开。
    乔小弟早早把行李塞到驴车最前头去,稍微数了一下,车边得有十八个知青。
    因为车上都是行李坐不下人,他们这些人得跟着车走才行。
    乔小弟兴致勃勃地走到前头,和赶车的人说话:“你好,我叫乔为家,是首都来的,请问这次就我们十八个人吗?”
    赶车的也是个半大小伙子,有点儿腼腆,点点头没说话。
    过了会儿,乔小弟又问:“兄弟,咱们阳里公社有多少大队?”
    赶车小伙子比划一下:“八个。”
    他想了想又说:“大队下面还有自己的自然村,就拿你去的黄庄大队来说,黄庄大队底下还有三个自然村,得看黄庄的大队长接不接收你在本大队。如果不接收,你就得去自然村里了。”
    乔为家:……
    好吧,原来我是去黄庄大队。
    一听这赶车小哥这么说,驴车边的其他人也纷纷报名字问了起来。
    乔小弟落于后头,有点遗憾,但一想反正都是在阳里公社,便又立刻精神起来。
    驴车晃荡,双腿发酸,酸到哆嗦的一行人来到阳里公社。
    此时已是傍晚四点半,周队长拧着眉头坐在驴车板上等。
    不仅是他,旁边还有几个其他大队的队长也在等。
    “怎么这么慢。”周队长有点急躁,看眼手表又放下,“回家都得啥时候了,今天村里还有事儿呢。”
    宁渝心想确实有事,这时候茗茗应该是去周三叔家了吧。他也来不及赶回家做饭了,这会儿手上就拿着两个饭盒和一袋包子。
    饭盒中是菜,国营饭店买的。
    他和国营饭店里的李师傅说得上话,曾经闲时还和人家下了几盘棋,关系还算不错,所以今天就从他那儿买了一盒锅包肉与炒小鱼。
    包子是素菜包,不过李师傅手艺不错,素包子做得也香。加上今天家里的剩饭,今晚的晚饭就吃这些。
    宁渝把饭盒和包子放到袋子里,抬头远远地看到远处来了一辆驴车。
    以及,后头跟着小跑的人。
    从路上惊起的灰尘就能看出来,人数指定不少。
    几位队长抽着烟,暗骂:“他姥姥的,公社这事儿做的总不顾别人,瞧瞧这天都要黑了,回去后得几点啊,饿得老子肚子抽疼。”
    周队长没跟着骂,但腮帮子也鼓起,可见心情极其不爽。
    驴车越来越近,眼见车上载着一堆行李,这些大队长气得原地跺脚。
    黄庄大队长是个暴躁性子,也不顾公社干事就在旁边,直拍车板:“我们黄庄二十六人,整整二十六人!再给我来四五个,我们大队可塞不下!”
    这些孩子下地不会下,但是吃却很能吃。
    村里收成不错,人家即使赚的不够自己吃,你难道还能看着人家挨饿?
    屁!这些人都是从城里来的小年轻,大多才十多岁,离家也可怜,还不是得他们大队补贴给知青院!
    山羊岭大队的队长也急啊,急得直搓手:“这次咋还来这么多,我们队里住不下了。”
    这是真的,知青院总共就两个房间,一个房间塞十人,一个人挨着一个人,都跟玉米棒子一样。
    “是啊,你们得和上头说说,今年一波明年又一波,咋能总往咱们这里分?”
    “谁家大队有那么多空房子,我们洋里去年的知青都分给村民家了,这是容易有矛盾的!”
    公社干事忙说:“我们也没办法,都是县里安排的。”
    他们这里富裕,自然得多接收。你去问县里,县里让你去问市里,市里肯定会说让你问省里去。
    去省里?你能去吗,为了这么一个事儿就去省里?
    再说了,如今其他省份压力都大。他们省他们市条件不错,不赶紧表现表现怎么行?
    阳里公社也想过,知青多就多呗,反正怎么也能挤出粮食给人家吃。
    往后没准还能因为这事儿报个先进上去,听说隔壁公社就是因为搞那什么竹编草编上了报纸,据说有订单呢。
    公社干事心累,觉得自己公社的苦心这些大队都不懂。
    各个大队队长一听他们这话,瞬间跟炮仗被点燃一样。
    “人家给就收吗,咋能这样。”
    “住不下就住公社,你们公社自己接收!”
    “是啊是啊,再来我们队都得建房子里。哎对了,周队长,你们村的窑厂能给我洋里烧一窑么……”
    周队长还没回答,正想哭穷说自己村里都不够,手臂就忽然被宁渝抓住。
    只见宁渝紧紧盯着前头,忽然一笑,转头对周队长小声说:“叔,能不能把那个穿蓝色衣服的黑小子接收到咱们大队来?”
    第44章 苹果坦白
    傍晚, 夕阳西下。
    周队长转眼朝着前方人群看去,只见那位穿蓝衣服的黑炭小子站在人群最前端。
    长得算高,就是太瘦,站着跟条竹竿差不多, 似乎是干不了多少活。
    不过仔细看完周队长也不问为啥了, 因为为啥已经写在那位黑炭小子的脸上。
    瞧瞧他那上半张脸, 怎么看怎么眼熟!
    像谁?长得跟小乔得有八成相像。若是再白些,看着得更像。
    周队长抽口烟笑出声:“小舅子?”
    好小子,怎么搞到他们这里来的。
    宁渝点点头, 给站在人群前方,在那儿傻笑的乔小弟使了个隐晦的眼神。
    乔小弟秒懂, 轻轻点头。只是那嘴角吧, 上扬个没完。
    嘿嘿,相遇猝不及防。
    旁边同行人问:“你高兴啥?我瞅着这些人好像不大高兴。”
    乔小弟压根压不住笑容,只强忍着不去看姐夫,说:“高兴咱们不要再走了, 那一辆辆驴车指定有咱们的座位。”
    这解释逻辑很通, 同行人点点头,恨不得立刻坐上去。
    只是, 当公社干事把分配名单读出来后,几位队长真是脸都黑了。
    特别是黄庄大队,这次足有三人!
    公社干事把黄庄队长拉到边上,凑他身边低声劝说:“你们大队知青院大嘛, 这次给你们的也是壮小子,自己能赚来吃的。”
    黄庄队长重重哼一声, 没得这么欺负人, 真把他当软柿子呢。
    当年他们大队欢天喜地迎接知青, 还特意勒紧裤腰带给盖了个知青院,为的就是有知青来教他们大队的娃娃们上课。
    谁知后来人越来越多,村里学校总共就几十个娃娃,哪里需要那么多知青?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