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丈夫下乡后[七零] 第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乔茗茗一路快走,走回家属院。
    回到家属院时已午后,楼道里不少人家都已经吃完了午饭。
    她大老远的就见到她家衡衡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两只小手托着脸在等她。
    “妈妈!”
    小孩的眼睛真尖,她还在楼梯口呢,就看到了她,然后倒腾着小腿蹬蹬地跑了过来。
    只是他刚要靠近,就立刻刹住。仰着脸蛋认真说:“不能撞到妈妈和妹妹。”
    “你就知道是妹妹啦?”乔茗茗心里软乎乎的,牵着他往家里走,眼睛湿润得她得眨好几下才能压下眼泪。
    “我梦到了,爸爸说就是妹妹。”
    这声“爸爸”他说得很小声,还怯怯地瞧着乔茗茗,生怕她也会训他。
    衡衡发现,最近只要提起爸爸,姥姥姥爷总要捂他的嘴,舅舅舅妈也让他别再提。
    可是,那是爸爸……
    小孩对外界环境格外敏感,在家属院一些人的“另眼相待”中终于懂得了些大人们事情。
    于是最近两天他便再没有闹着要爸爸了,吃饭也乖乖的吃,只吃自己前边的菜,吃完还会帮忙收拾碗筷。这副小心翼翼的模样,着实让乔茗茗无比难受。
    得快些了,快些去绵山。
    乔茗茗强忍鼻头酸意这般想。
    今日乔大嫂因着小儿子发烧的原因请假在家,瞧见乔茗茗母子回来,赶紧把橱柜里的菜拿出来,放到桌子上道:“快吃快吃,因为你没回来,衡衡连饭都不肯吃。这孩子,就坐在门边,是喊也喊不动,拉也拉不动。”
    乔茗茗揉揉儿子的头发,说:“他性子倔,麻烦大嫂了。”
    乔大嫂摆摆手,拿起纸盒开始糊:“客气什么,我这闲着也是闲着。衡衡乖着呢,半点不要人操心。”
    这话是真的,一整个上午就坐在门边,不哭不闹也不跑,连厕所都没去上过。
    乔茗茗拿好碗筷,坐下又问:“对了,小峰好些没?”
    小峰就是乔大嫂的小儿子,四岁大,瞧着瘦弱,竟和三岁的衡衡差不多。她还有个快十岁的大儿子和快八岁的女儿,压力重得月月叮嘱乔大哥去医院领避孕套。
    家里就这么大,两人挣得就这么多,哪里还敢生小孩。
    乔大嫂手一顿,笑笑道:“早上那会儿烧的厉害,吃了大妹给的退烧药,这会倒是好些。”
    “大姐来啦,那就好。”乔茗茗从鱼骨上细细剃下肉,放到儿子碗里,心想桌上这条鱼估计就是大姐带来的。
    衡衡忽然开口:“姨给了我糖。”
    乔茗茗还没说话,乔大嫂便抢先咯咯笑说:“你姨疼你,咱家几个孩子里最疼的就是你,快把糖拿出来瞧瞧,只有你的是奶糖,你小峰哥的可是果糖。”
    说完,又开玩笑般看着乔茗茗道:“大妹还说什么要把窗户打开些,说有些感冒是会传染的,传染到你和衡衡身上就不好了,你这还怀着孕呢。大妹这话说的也是糊涂,小峰的感冒不就是被风吹来的吗。人家医生也说了,叫什么流感才会传染呢。”
    她捂着嘴笑两声,而后低头糊纸盒。
    乔茗茗脸上保持着微笑,没说话,把最后一块鱼肉挑到儿子碗里,“吃吧。”
    衡衡忐忑不安地把兜里奶糖掏出来,塞到乔茗茗手上,扶着碗快快吃饭。
    乔茗茗毫不客气地把糖纸撕开,将奶糖放到自己嘴巴里。
    嗯,大白兔的,确实好吃。
    大姐性格泼辣,自小被爷奶当宝贝宠大,做事说话向来随心而为。
    家里几个兄弟姐妹中,大姐是最疼惜原主的。照她的话说,这个默默无闻,被打三棍子喊不出一声的小妹最需要爱护。
    乔茗茗穿来后从就大姐那里得到了不少帮助,等露出几分自己的脾性后,还被大姐称赞好几声,说:总算不担心你往后不是被别人欺负死就是被自己憋屈死了。
    不管如何,大姐对原主对她都好,乔茗茗觉得自己得承大姐这份情。
    而乔大嫂呢,其实也算个好大嫂。
    她关爱小辈孝顺老人,当年为了原主即将下乡的事也急得团团转。记忆中那段时间大嫂和大姐到处搜罗布料与棉花,就是给原主准备的。她们生怕原主会被分配到大西北和东北,于是给做了床厚厚的褥子和被子。
    可这个年代总有许多不得已,大嫂担忧她们母子二人会影响到自己一家,会觉得她们母子二人给自己带来不便,言行举止间带出点情绪来,这也正常。
    乔茗茗心中安慰自己许久,却还是怪不得劲的,说不清是因为什么。这种大家庭里,许多时候还是得糊涂着过日子。
    房间中久久无言,直到小峰喊口渴的声音响起,才打破这份宁静。
    乔茗茗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到房间里陪着儿子午睡。衡衡最近睡觉时总要抱着她,要不然眼睛能瞪半天不带闭的。
    等孩子睡着后,乔茗茗来到客厅,也拿起纸盒边糊边说:“大嫂,最近估计会有个人来找我,不过我不出门,那人若是找上你,不管他说什么都往我想要从厂里搞个名额的话上引。”
    乔大嫂满头雾水:“啥人啊?”
    “男的,眼角有颗大痣。”
    早晨,乔茗茗去了趟谢家。
    谢善文透露张西华靠着抄家发了一笔大财,又在院里大行举报之事,搞得人心惶惶,实在是不能在院里待了。
    院里有几个领导是宁渝父亲的故旧,虽说目前奈何不了他,但把他安个名头调离首都还是没问题的。
    他还说宁渝在被带走前曾被短暂地关在了院里的办公室内,那段时间里他所思所想皆在为她们母子打算。这段时间乔茗茗能在乔家安然度日,未尝不是宁渝拜托好几位朋友和领导关照她得到的结果。
    再者,乔茗茗也总算知道了谢善文的那位老叔公是革命老将,多年前因伤退下,但好友遍地,估摸着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能在这次举报中没被波及。
    若她乔茗茗还待在首都,那谢善文恐怕还要顾忌一二,避免张西华狗急跳墙。但乔茗茗既然决定去往绵山,就可不必担忧受到威胁。
    也就是说,事情稍微可以做绝些。领导把他调出首都,那谢善文就可以让他没法凭着革委会领导舅舅的关系再回首都。
    他做绝,乔茗茗也想做绝,临走前好想随便找个名头坑他一笔。
    好气哦,乔茗茗现在想起来还是气得咬牙切齿。
    她的房她的车她的收音机,甚至她厨房的锅都没了。
    不能白没!
    第6章 宁渝做梦
    第二日。
    千里之外,绵山市屏北县。
    许多人都说绵山是个好地方,连绵不绝的平原土地上种满庄稼。
    这里的土地肥,周边又有万里大山,更有无数溪流从山上流入山下,形成好几个小湖。
    独特的地形使得此地物产丰饶,但即便如此,这里的人们也只是刚把肚子填饱而已。
    鸡蛋?可以攒着卖钱。
    鱼肉?得逢年过节才能吃。
    水果?这是稀罕品,实在想吃自己上山摘野果去吧。
    最为难得的是屏北县去年通了火车,这大大方便了百姓的出行。今日,宁渝就感受到这份便利。
    嗯,虽然这份便利来得有点不合时宜。
    宁渝下了火车后,就被上阳村的驴车给直接拉走,这会儿瞧着道路两边的景色,不禁生出些恍若隔世之感。
    赶车人是位腰上挂着烟袋子,嘴里抽着烟杆子的老头。他可不是寻常老头,在上阳村中他还有另一层身份大队长他老爹。
    而对于宁渝来说,他还是自个儿奶奶的堂哥。
    老头儿嗒吧嗒吧地抽着烟,时不时挥起鞭子抽两下驴。离开屏北县,沿着还算宽阔的道路行了一个半小时便到达阳里镇。
    老驴没停下,它沿着阳里镇边上的阳里河往山里头走,大约又过两个小时,途经下阳村等四五个村子,上阳村便近在眼前。
    越往山里走,路就越是窄小坎坷,到了两侧都是广阔平坦的田野之时,老头儿终于慢悠悠开口了。
    “犯的事儿大不?”
    宁渝:“算大吧。”
    老头深吸一口烟,吐出个烟圈来,风一吹就散开。
    他皱着眉摇摇头:“别忽悠人,真算大你哪里能下放到我们这种好地方来。”
    老头姓周,村里人都喊他老周头,今年得有七十了,身体很是硬朗。
    他们附近的村可是那群知青娃娃争着抢着要来的地方,而下放来的人倒是少见。
    村里如今被下放来的也就只有一对夫妻,时不时交些什么思想报告上去,平常也没见有人抓着他们。
    宁渝苦笑:“我爸的几个朋友帮我周旋许久,这才能被分到这里。”
    老周头叹气:“都图什么呢……”
    说完,赶车速度加快。
    宁渝望着远处那黄泥垒成房的一座座屋子,想起了他的奶奶。
    他奶奶是独女,刚出生母亲就难产去世。六岁那年父亲病重,在离去前拒绝了好几位想把女儿讨去当童养媳的人家,也拒绝了几位愿意抚养女儿的亲戚,而是选择把独女过继给一位因受伤而失去生育能力的表叔。
    这位表叔颇有钱财,处理完丧事后带着妻女去往首都。从此他奶奶便定居首都,改了姓名,再没回来过。
    可奶奶记事早,在奶奶日记本中,宁渝偶尔能见到奶奶对父亲,对故乡,对童年玩伴的思念。
    此地的气温相较首都会更低些,已是正午,但太阳却不会太灼热。
    带着稻谷气味的风一阵一阵吹,吹得不远处的山林簌簌响。
    这是个好地方,宁渝想。
    他或许应该画张图寄给茗茗,告诉她自己在这里或许能够生活得很好。
    想起妻儿,宁渝心绪便起伏不定,也不知她们如今过得如何。
    “哒哒哒哒哒”
    一阵蹄声中,驴车到达村口。
    舍弃大路,周老头从无人的小路进村,边赶边说:“我这一辈的人都走得差不多啦,识得你奶奶的没几个,除了我和你大伯,也没人晓得你是桂芬的孙子。”
    宁渝点头:“我也不说。”
    “没错,够机灵。”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