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5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如玉一笑,并不答言。见管家张喜家的妻子杨娘子正站在那儿与扈妈妈两个核对进出账目,走过去细瞧了两眼。杨娘子先叫了声二少奶奶,便让个空位儿出来叫如玉看。这府里的内事由扈妈和杨娘子两个管,扈妈管钱,杨娘子管人,两厢配合的好了,一丝儿不乱。理家方面,区氏是任谁都挑不出个不是的。
    两人巡了一圈,蔡香晚借故早晨在开保寺呛了烟,要回去歇一觉,让如玉一人往长青苑去巡视那开宴的大厅布置。
    秋迎走不得路,如玉便只带着许妈与丫丫两个。经过宗祠时恰好碰见公公张登带着张诚二人从宗祠出来,想必也是为了傍晚拜月祭天,要来巡视一回。
    张登自来见了二儿媳妇便是笑脸,所以如玉从未见过他对着张君时那样恨其不争的样子,还拿他当个好长辈,上前便叉腰见礼。
    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同理,公公看儿媳妇,自然也是越看越得意。他瞧如玉一身打扮的利利落落,当时并不说什么,待她进了长青苑,回头对庶子张诚说道:“老二性子纯,虽我始终看不上他那个性子,但对于他找女人这一点,却是由心的佩服。你与他性子迥然,和悦与如玉也是孑然不同的两种性子。
    宫里圣旨眼看要下,你也得收收性子,今夜便跟着我,不许往姑娘堆里混去。”
    张诚性温和善,无论那家的姑娘,都爱跟他说几句,所以张登才有此一交待。
    张诚听了父亲这话也是苦笑。概因他要尚公主的消息一经传出,无论那家的姑娘,谁还敢跟他多言一句多说一句?
    他送父亲到蜂腰桥边,在常静轩门上站了片刻,转身进了长青苑。
    *
    那四面敞窗的大厅已经窗明几净,在初秋高照的艳阳中,四面八方的阳光洒进来,清清亮亮,凉爽宜人。
    如玉坐在挑高二层的阁楼上。负责收拾这院的婆子带着两个丫头奉了茶上来,仍退下去收拾了。
    许妈站在如玉身边,与她一起看常静轩后院那密森森的竹叶随风而动,见丫丫在院里捉蝴蝶,小声提醒道:“二少奶奶,您就不该把秋迎单独留下。她一个婢子裹足已是不该,借着裹了足不便出门,这成什么了?难道她比少奶奶还金贵?”
    如玉居高临下看着。张诚一人进了院子,仿佛知道她在阁楼上一般,仰头盯着她坐得地方看得许久,指了指这亭子后面,接着在丫丫耳边说了句什么,丫丫猛点头,转身往后院跑去。
    如玉猜不明白张诚的意思,却也豁然起身,从阁楼这一头转到那一头。
    丫丫恰好到了后院,院中池塘里亦有荷叶连天。或者张诚是命丫丫替自己折一朵莲花出来,离岸有些距离恰是一朵莲花,丫丫正费力的够着,而张诚站在她身后,忽而出手,不知是推还是拉,丫丫险些跌入水中,回头谢过张诚,又费力的替他捞着。
    如玉自这边下了楼梯,从后门上还未出厅,楼梯拐角的地方忽而门被关上。外面一重门,里面一重门,两重门关上的瞬间,习惯了光亮的如玉眼前一黑,一巴掌甩过去,压低声儿问道:“张诚,你是要杀我的丫头还是怎的?我那里惹到你了?”
    张诚低头唤道:“玉儿!”
    如玉气的简直要暴走:“你简直无耻!”
    “你以为张君果真爱你?”张诚忽而拽过如玉的手,将她压逼在墙上,问道:“或者你认为他就算不爱你,心里也没有别的女人?”
    如玉一滞,忽而就软了。关于这个问题,是她最怕,也最不敢想的。
    在陈家村的山窖里,张君就曾说过:如玉,我会尝试,会努力,但有可能永远都不会爱上你。
    他还说,她会拥有婚姻,可丈夫永远都不会爱上她。
    他说的那样信誓耽耽,若不是心里住着一个姑娘,又怎能说出来。如玉暗攥了攥拳头,一颗心却渐渐清亮起来。人要知足,就得学会一直回温过往。将从陈家村出来的那段路回想一遍,她心里仍还对张君无比的感激,比起爱情,相互的依赖与陪伴显然更重要。
    至于他是否果真爱着那么一个姑娘,老天保佑,永远不要叫她知道就行了。
    “我还以为你要说出什么花儿来呢?”如玉也是冷笑:“爱来爱去的,你脑子里就这点破事儿?”
    “你不明白翰林学士在当朝是多么重要一个官职。非翰林而不得做官,非学士而不能为相。我们永国府是武将世家,却没有得力的文官。一个能任翰林学士的儿子,母亲怎会让你稳坐二房?”张诚慢慢凑近,虽他身上已没有那些奇奇怪怪的香味,可当日那一匕首的噩梦,到如今还让如玉两腿发软。他道:“你在府中作小伏低,讨好他娘,妄图能坐正二房之位,是没有出路的。
    总有一天,你防不胜防要受母亲的羞辱,要叫她赶出去。你以为到时候张君会帮你?你可曾见过他在他娘面前那懦弱无能,时时叫她打却不敢还手的样子……”
    仍还是当初在陈家村,如玉对付张君那一顶。一膝顶到张诚的大腿根儿,用的劲儿,当然比对付张君时多了不知多少倍。
    张诚的声音忽而拉长,怪异,捂着肚子头抵着墙,喘个不停。
    如玉一把拉开门,张君恰就在门上站着。
    *
    早些时候,竹外轩中。秋迎沏好了茶,摆好了月饼,拿只四方盘子端着,到主屋窗外一瞧,二少爷提笔,正在案后写着什么。
    要文能文,要武能武,这二少爷锋眉轻拧,秀眉微垂,脸儿白净似玉,气质内敛本本分分,到了闺房里,又像个赖皮孩子一样无所不至,弄的二少奶奶整夜伢伢乱哼,光听声儿就不蜜还甜了。
    隔墙听了多少回,每每二少奶奶说够了够了,我当不得了,这二少爷还要胡闹,这时候丫头们还不顶上去,更待何时?
    秋迎心说来此一个月,可算叫我碰着巧宗儿了。她是个丫头,容貌生的好,被买进府里来,自然跟那些家生的不一样,规规矩矩要等着配个丈夫。她的心思是,我待主母好,服侍她尽心尽力,主母自然也得照应我一下。
    所以如玉为中秋宴忙碌,见她脚小走不得路,放她在院子里呆着时,她便认为这是如玉要给她机会。眼瞅着张君在书房里安安静静,总算脸色不是往日那般吓人,掩唇笑得一笑,捧着盘子进去了。
    “二少爷!”秋迎轻轻唤了一声,将茶盘摆在窗边小几上,捧起茶杯就递了过去。
    张君在写折子,要呈御的那种,最细的洒金纸,一笔不能差。这是皇帝昨夜特意安排的差事,要他们三个翰林学士,趁中秋休沐各写一封关于大历与北边诸国如何结盟,如何抗金的奏疏上来。
    文泛之与廖奇龙只是陪笔。张登为太尉,张震为武德将军,张君这一份,才是最重要的。也许皇帝叫瑞王赵荡那连合四国灭金的提议惑起心思,想要进一步论证事实的可能性。
    张君心里有自己的想法,认为目前并不是结盟的最佳时机,又按题必得写出一份奏疏来。这奏疏写的,便是明面上表示赞同,但却要将连合四国灭金目前的不可能性完完全全写出来,叫皇帝一看便能放弃这种想法。
    西辽如今最主强盛,能号令北方诸国。但西辽与金国土地并不接壤,也未受过金的直接危害,他们开疆阔土,是要往叶迷离以西的天山北麓,那里疆土更辽阔,有大片的好牧场。若要想西辽与金对抗,仍还要等待时机。
    他写的出神,所以并没有听到秋迎的叫声。
    秋迎端着茶杯好没意思,见张君抽闲左手取捉墨条,快手一抢,碰的张君一歪,一笔便写乱了。他立刻啪一声拍了笔,双手支案,盯着那张洒金纸。
    秋迎也是吓得一跳。以张仕的脾气来渡,怕张君要踹自己,扑通一声便跪到了地上嘤嘤哭了起来:“二少爷,奴婢罪该万死,任凭您责罚!”
    张君仍还那么站着,盯着那份折子。忽而拍手在折子上,揉起它团成一团,扔到了桌子上,闭眼坐到身后太师椅中,轻揉眉心。当年大历与金海上之盟灭契丹,是尝到过甜头的,所以皇帝才会在听到可以联合西辽,以及花剌、西夏与土蕃时,表现的非常感兴趣。
    赵荡收了如玉的法典和青铜大玺,到如今却迟迟不向皇帝奏明二妮才是公主,证明他就没有断过要从他手里夺走如玉的念头。他应该是在等个时机,那么,他究竟是在等什么样的时机?
    秋迎不知张君脑子里一团混沌,哭了半天见二少爷仍还不言不语的坐着,暗道莫非这二少爷果真是个呆的?
    直到她哭够了自己退出去,张君才猛得站起来,乍着双手乱走了两步,匆匆出门,又碰上那两只三角眼明光光渗人的王婆。一个秋迎还不够,又来个这王婆。这院子里多少年就许妈和他两个,清净的叫他发狂。
    有了如玉自然好,好的不能再好,床上地上,任凭他胡闹,跟着他无所不至。可这些丫头婆子们,每每遇到,若唬住了还好,唬不住,他便急的想要跳墙,巴不得如玉能立刻回来,解自己的急。
    *
    长青苑大亭子的后门上,张君把如玉拉出来,自己走了进去,不一会儿便听到闷拳闷脚的暴揍声。如玉紧拉着门把,想想在西京叫张诚这厮整日折磨,提心吊胆魂不守舍的那段日子,心里暗浮着满足,恨不能张君多揍他几拳才能解自己的恨。
    丫丫终于折到一只莲花,擎过来见如玉在后门上站着,笑道:“二少奶奶,三少爷问我要摘枝莲花,我摘得了,怎的他却走了?”
    如玉接过那莲花道:“你往咱们院里去,看看秋迎在做什么,完了快快儿的回来告诉我。”
    张君若是脸红脖子粗,就必定是撞见了姑娘,或者被姑娘们调戏了。
    也不过几息的时间,如玉一把拉开门,叫道:“钦泽,差不多就行了,快出来。”
    大中秋的,两兄弟打架,也是丑事儿。再不把张君拉出来,两个只怕得将这座屋子拆了。
    张君一拳还要往脸上打,张诚一把接过他的拳头,抵在半空中,一字一顿道:“若你再敢动我一指头,我就把你当年在书院里时所有追着大嫂跑的丑事,清清楚楚,全讲给二嫂听。”
    张君的拳头硬在半空,忽而就松了手,滞在原地。张诚拿这句威胁张君,屡试不爽。他正正衣冠出了门,对着如玉一礼,转身走了。
    两口子一个关门一个打人,这会儿人都走了,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如玉才想开口,见张君也要开口,只得住嘴,示意他先讲。张君理着脑子里的话头儿,刚张嘴,便见丫丫急匆匆跑了来,喝道:“二少奶奶,不好了,秋迎姐姐寻了根绳子,在后罩房搭梁要上吊了。”
    如玉冲过去捂住丫丫的嘴,又还生怕布置亭子的丫头婆子们看出形迹来,出了长青苑才敢放步子跑。到了竹外轩门上,张君一把扯住如玉:“无论你信不信,我没有碰过她一指头。”
    如玉推开他的指头道:“进了家门别说话,干你的事情去,一切有我。”
    大中秋节的,眼看开宴,外面来的亲戚想谋她的二房主母之位,院里还有一个闹上吊的,如玉简直要忙疯了。她带着丫丫到了后罩房门上,止步不前,定定听着。听了约莫三息的时间,里头隐约有轻轻的啜泣声。
    这时候她才踏重脚步,急匆匆往里跑去,而后罩房里忽而就起了嚎哭之声,还有王婆在那里喊:“秋迎姑娘,你可千万不能想不开啊!你这是要做什么?”
    如玉进了屋子,横梁上果真拴着根扯成两条的床单绞成的绳子,秋迎在个凳子上站着,手抓着绳子正在嘤嘤而哭。如玉冷眼上前,一脚就往她脚下那凳子上踢去。王婆不期如玉竟会这样,也怕果真绳子要勒到秋迎,连忙抱住那凳子叫道:“二少奶奶,使不得啊,使不得!”
    如玉狠踹一脚踢翻了凳子,秋迎一个不稳,终究没敢把脖子伸进绳圈里,扑通一声掉到了地上,伏在地上真的嚎哭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个中秋,作为灭火小分队的队长,如玉表示:真的很忙!
    第65章 中秋2
    “都出去, 把门给我关上!”如玉挥退了丫丫与王婆两个,转身坐到把椅子上,并不说话,就那么闭眼坐着。
    秋迎哭得许久见如玉不发话, 也不劝她,竟是试不出这二少奶奶的脾气。概因她处理起问题来, 似乎全无章法,但又叫人找不到法子应对。她沉默的越久,秋迎就越心虚, 终于无论真哭假哭,都不敢出声了, 膝行到如玉脚边,静静的跪伏着。
    这时候如玉才开了口:“秋迎,当初四少奶奶为何要把你送到我院里来?”
    秋迎抽泣道:“大约是四少爷待奴婢有点儿好。”
    “不是!”如玉厉声道:“四少爷待谁都好, 那个丫头的手他不摸一下,屁股他不捏一下?但是无论那个丫头,都将那当成是一种羞辱, 所以无事不往跟前凑, 嫁了人就自动避到二院以外, 不踏足书房卧室。可你不一样, 你总以为他摸你是待你好, 喜滋滋等着要做个他的房里人,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别人如何能看得起你?”
    秋迎的脑子还是拐不过弯儿来。如玉起身踱到了门口:“莫说爷他没碰你, 就算果真碰了你摸了你还睡了你,那怕你大了肚子,我也有种给你揣下来,绝不会收你的房,所以往后谁要是敢再给你出这些馊主意叫你妄想着要做通房做妾,你就啐到她脸上去……”
    她话未说完,呼一把拉开门,外面贴耳而听的王婆避之不及,险些一头撞进来。
    *
    出了后罩房,如玉顾不得再去安抚张君,还得赶往大厨房去照料一回。她只带着个丫丫,出门便问这丫头:“关于那王婆,你可打听出什么来没有?”
    丫丫回道:“我问过杨娘子,那杨娘子说,王婆原也不是咱们的家生奴才,是咱们夫人娘家原来的旧仆,过了许多年自己找了来,求着夫人收留,夫人才收留了她,使到咱们院里来的。”
    如玉心说怪道一身的江湖气息,从姜璃珠的婆子手里收镯子,怂捅秋迎去勾张君,再怂捅她上吊,一瞧就是能搅得家宅不宁的风云人物了,难怪区氏会安排到自己院里来。
    但如果单纯只是区氏的人,不该收姜璃珠的镯子来帮她才是,毕竟那日,周燕与姜璃珠两个联手,是要给她没脸的,那肯定也是区氏的授意。
    所以王婆身后,估计不至区氏一个主子才对。这老货八面玲珑,有时候还有些用处,又能用但又还得防的紧紧儿的,还真是个妙人儿。
    到了厨房与管家娘子聊了几句,如玉才知蔡香晚自打下午开溜之后就没有回来过。做人儿媳妇么,管事不管钱,捞不到油水不说,出了事儿还要受责骂,当然是能躲则躲的好。
    忽而身后一阵脚步声,正与如玉说着话儿的管家娘子都恭着腰。如玉回头见是平素很少见面的老太君贺氏,带着隔壁府的一群妇人们。区氏与婆婆的关系还不如她跟自己的三个儿媳妇,十天半月能带着如玉和蔡香晚几个过去请一回安都算不错了,没有区氏带着,她们几个也不敢主动去。
    这老太太眉眼肖似大儿子张登,性子十分宽怀,远远见了如玉就赞道:“瞧瞧,我们老二家的这就能上手儿了。多利索的孩子,瞧着就让人欢喜,怪道连我们钦泽那傻小子都非她不娶了。”
    二房杨氏陪着笑,问如玉:“可累不累?怎的不找个地儿坐下歇会儿?”
    如玉连连摇头,请老太君坐了,与杨氏两个站在她身后闲话儿。杨氏也听闻区氏病了,在如玉面前打听了两句,见如玉也是一问三不知的样子,叹道:“她自来身体好,也刚强要性,今儿中秋都不出来祭月,可见是真的病了。”
    老太君贺氏在厨房转了一圈,看过各样祭品,伸手过来扶过如玉的手,捉着她在这府里各处转悠。儿媳妇杨氏和孙媳胡氏两个也知老太太是有话要跟如玉说,自然不会跟来。贺氏扶着如玉沿水边一条石径往上走着,走到一处石几欲坐,如玉连忙将自己随身系的帕子解下了,铺到了那石几上,这才扶着老太太坐了。
    贺氏笑嘻嘻道:“来了一个多月,你婆婆给你受的气,不少吧?”
    对着婆婆的婆婆,如玉那敢抱怨,笑着应道:“居家过日子,磕磕绊绊是难免的,故意给气受的事儿倒是没有。”
    区氏要想收拾谁,也得找个理由,不出错儿找不到理由,她倒也不会故意苛责。
    贺氏眼瞅着远处坐了会儿,声音略低了些说道:“你母亲的性子,确实刚强,无比刚强,任谁也欺不服她。我是她婆婆,以常理来论,这永国府,才该是我住的地方。但我与她弄不到一起,也就避到了隔壁去。
    当然,若说以孝来论,我为尊,她凡事总得孝敬我,若起了口角,我闹到官府去,难道官府不治她的罪?
    但是孩子啊,虽说以孝为治是咱们天下的本分。可孝自何来?孝也是从爱而来。有实心实意的爱,才会有实心实意的孝。天下间所有的情义,由理规范,却是从爱而发,所以我不与你婆婆争,她不爱我,强压伏了又有何意义?”
    听这番话,如玉才知整个永国两府中,最明理最有智慧的人原来是这老太太。她道:“孙媳妇们不孝,未能经常过去看您,还望您不要见怪。”
    贺氏笑着摆手道:“心意到了既可,你们都是理家媳妇,忙的什么一样,我这人不讲理数。”她握着如玉的手道:“上回你送来那些宣纸,几个丫头都很喜欢,若还有,往后再送些来。”
    如玉无长物,接手墨香斋后,给隔壁府几个学规矩的姑娘送了些宣纸,所以老太太才有此谢。
    贺氏站了起来,握着如玉的手道:“我说这些,原是想告诉你,光凭乖巧听话,早晚你得叫你婆婆揉掉一身刺去。她心气儿高,偏我那大儿子是个不听话的,这些年弄的她性子也有些左,你在她手下讨日子,不能一味叫她揉搓,凡事动些脑子,不叫她抓住话柄即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