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张君脸色立变:“然后了?”
    如玉将在书院遇到赵荡的前前后后皆描述了一番,就连最后他莫棱两可关于王妃的那句话,也是合盘托出。
    张君揉着如玉的肩膀,将她抵在怀中,抵在唇在她额头上亲着:“实际上赵荡已经对皇上陈述了他这套联盟灭金的观念,他在私下曾陈述于帝,暗示自己找到了公主与法典。我瞧皇上很是心动。”
    野心勃勃的皇子,于大历久攻金国不下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盟四国而灭金的概念,这于北征失败,怏怏而返的帝王来说,无异于一剂猛药,皇帝心动了。
    如玉攥着张君的手,问道:“那我该怎么办?”
    张君亦在愁眉:“赵荡不止要玺和法典,他还想要你。”
    他闷头拱着,一下咬的如玉吸气,趴起来却是极顽皮的笑容:“玺可以给,法典也可以给,唯独你,便是玉皇老儿来夺,我也有本事学孙悟空将他打到御案底下去,不给,坚决不给。”
    如玉叫他这顽皮的样子逗乐:“那你打算怎么办?”
    张群闭上眼睛,揽如玉在怀中。他能感觉到那张网在收紧,冥冥中觉得自己应当是犯了个大错,赵荡才敢如此肆无忌惮的来挑衅如玉。可凭他想破头,也想不到自己究竟是犯了什么错。
    如玉方才说,赵荡的母亲同罗妤,面容与她神肖。也许这恰恰是赵荡投鼠忌器,不敢于御前直接说出如玉就是契丹公主的原因。归元帝并不好色,后宫数得出名头的妃子,也统共不过六位,他精力旺盛,心思全扑在朝政上,对那一个妃嫔并无格外的宠爱。
    但恰是这样的人最可怕。同罗妤是他成年继位之后纳入后宫的第一位妃嫔,那时候花剌、契丹与大历结盟,同罗妤给他生了皇长子,又红颜薄命,不到二十岁便香销玉泯。花剌女子出入皆以薄纱遮面,大历国中少有人见过同罗妤的长相,但赵荡有她的画像,只要赵荡说像,如玉也承认,那果真就是想像了。
    归元帝深爱那同罗妤,爱屋极乌,在见到如玉之后会不会也起心动念,想要将如玉纳入后宫去?
    也许赵荡恰是忌惮这一点,才不敢将事情说实,仍还在皇帝面前打马虎眼儿。
    张君忽而翻身压上如玉,抵着她的额头亲了许久。他到陈家村的时候,从陈家村带她出来的时候,那怕在上京城的途中,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天长地久拥有她,会是这样难一件事情。
    “如玉!我的乖乖,我的小宝贝!”张君喃喃叫着。停了许久,他又道:“我娘那个性子,你也见识过。我爹那个人,你也晓得他的脾气。我小的时候无它求,但求自己长大之后,能讨他们欢喜,能让他们宽恕我生来所带的罪孽,证明五毒月出生的孩子,也不全是来向父母讨孽的,仅此而已。只要我母亲肯原谅我,不期她的笑脸,不期她疼我爱我,只求她有一日不怨我,我便死而无憾。
    可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什么都没有你重要。”
    赵荡是皇帝的长子,无论在朝在野,都有太多的人支持他,锋头胜过太子赵宣。而皇帝,一直以来也从未掩饰过对于长子的喜爱,否则的话,怎会十多年来不肯赐地封藩,一直放在京城,还许他到各地办实差,拉笼地方官员。
    当初之所以不能册封为太子,是因为他的出身,但如今局势猛然翻转。
    张君忆及当年在应天书院第一回 见赵荡时的情形,胸腔莫名一滞。那是他的先生,虽授课不多,但跟随多年,他比任何人都要了解那个人的野心。
    那个人,谋上了他这一生中唯一一样宝贝,他该怎么办?
    张君皮肤间那股皂角的清香,清正而淡,皮肤肌里的颜色,并他的眉眼,他整个人。如玉趴起来一点点看着,除他之外,她不能接受任何一个男人躺在自己身边。她已经习惯了他的体香,他的怀抱,无法想象自己要重新委身他人的景象。
    “睡吧。”张君望着忧心忡忡的如玉,咬着她的耳朵说道:“替我生个孩子吧。赵荡不敢明着将你怎样,毕竟我们永国府还有一个太尉,一个统兵,再加上我,一个翰林学士。他一个亲王敢抢臣妻,不要命了。”
    俩人相拥到一起,眯眼才不过片刻,门外便是一阵敲门声,接着有人高声喊道:“张学士在否?”
    俩人齐齐睁眼,如玉一脸的懵:“外头似乎有人在敲门,听着像个婆子的声音。”
    张君苦笑道:“是个内侍,跟着我回来取衣服得,我还得立马入宫,侍驾去。”
    如玉一把拉住张君:“怎么会这样急?就不能睡一夜再走。”
    张君已经在穿衣服了。他道:“赵荡今天敢挑你,是他活腻歪了,我得入宫给他上点眼药去。你乖乖回家,母亲那里愿意伺候就伺候一回,不愿意就学老四媳妇去装病。在竹外轩躺着,养好精神等我回来。”
    *
    回到皇宫,眼看日暮,皇帝仍还在垂拱殿看折子。
    精精瘦瘦五十多岁的老头子,归元帝私下里其实是个很平易近人的性格。文泛之与廖奇龙两个翰林学士随侍左右,随时等待皇帝有意见征询。
    他连头都不抬,只轻轻嗅了两气,笑道:“钦泽总算换过衣服了。”
    两个前辈捉弄着十天不肯叫他出宫,张君索性连衣服也不肯换,这还是皇帝看不过眼,命他回家取换洗衣服,张君才能离宫片刻。
    他行过大礼,盘膝坐到了御案对面略低处的一席小案上。他随侍笔墨,皇帝有批,折子送过来,便是他代写,或有诏出,亦是他来主笔。那方他跨千山万水而背回来的御玺,如今就在他的案头放碰上,每握一回,张君都要心生感慨。
    归元帝扔了折子,起来踱着步子,御前不能无状,张君自然也站了起来。
    他踱步出了大殿,却挥手道:“钦泽跟着,余人留下。”
    这话一出,便是随侍于侧的内侍们都不敢跟着了。
    归元帝带着张君,一路出殿,绕游廊,出垂拱门,在九龙雕壁的回廊上慢慢踱着步子,忽而道:“朕常听泛之与奇龙言你擅雕印章,那手艺,是打那儿学来的?”
    张君揖手回道:“臣幼时在五庄观随师学艺,雕章的手艺,恰是自五庄观师父那里学的。”
    “御玺雕起来可还顺手?”归元帝忽而回头,灼灼一双吊垂三角眼,盯着张君,一字一顿问道。
    这是要算失玺,刻假玺的旧账了。张君早有准备,不期皇帝会在此刻捅脓疮,提衣跪地道:“臣罪该万死!”
    皇帝面着那龙壁,龙颜莫测:“既失玺,为何不奏报,为何要雕假玺,难道你们永国府,就不怕朕诛九族么?”
    “皇上披甲在外,太子怕扰乱军心,是已不敢奏报,命臣千里寻玺,也是想要接力弥补。”丢玺的是太子,命他寻玺的也是太子,出了事却要诛永国府,张君不得不点一句。
    “欺君罔上,还有理了。”皇帝又来回踱着步子:“太子因失玺而故意拖延兵备粮草等物,是谁给他的建议,说出来,朕便赦了你的死罪?”
    原来皇帝一个人都不准跟着,是要叫他揭发太子。张君断然道:“在皇上回京之前,臣供职于翰林书画院,所任差职,为绘大历朝天下各州县镇的详隅图,职责之外,恕臣无法回答。”
    这小翰林背挺的笔直,年青俊貌的小脸儿红了又白,白了又红,眉头松了又拧,拧了又松,又老实又本分,说话也是硬硬梆梆,全然不懂得投人所好,也许正是因此,才在父母那里很不讨喜。归元帝放柔了声音问道:“雕假玺亦不是你职责所在,为何还要雕?”
    张君脸儿红红,半天才道:“微臣想为皇上分忧,为国分忧。”
    “为何?”归元帝紧追着问。
    张君亦是紧跟着答:“皇上于微臣,是再生之恩,臣九死难忘!”他显然极其激动,胸膛起伏着,粗喘个不停:“臣一直记得两年前皇上所赏那盘桂花糕!
    臣那日进宫,本是来赴死的……”
    那还是两年前,他和宁王在汴河岸打完架之后。张登捆着荆条将他送入宫,本以为皇帝盛怒之下会杀了他。岂知皇帝不但不杀,反而还赏糕赏茶,细细安抚。
    归元帝忽而就笑了:“那你告诉我,太子为何要拖延兵备粮草,以致于朕延误战机,最后生生落败。”
    这是要为自己浪费大量粮草与兵备而失败的北征找个替死鬼了。张君道:“臣有话,但不敢说。”
    “你说,说出来朕赦你无罪。”留在身旁用了四十多天,归元帝渐渐有些喜欢这愣头青的小子。有什么,能比得上一个年轻人的一腔热血和赤胆忠诚了?
    张君道:“帝出征时,北征大军所需粮草、物资、兵备,皆由兵部负责征调,此事干系重大,皇上当时曾有旨意,无论任何人都不可从中做梗,阻拦此事。
    太子监国,只是监政,并无决策之权,试问,他手中无权,又如何能拖延皇上北征的军备、物资?”
    “所以,你认为是兵部尚书岑参拖延了朕的北征?”归元帝若有所思。
    张君道:“微臣就事论事,不敢妄下断言!”
    归元帝点着头,转身又走,张君只得跟上。绕过这九龙雕壁的回廊,后面是群臣们等待宣诏时略作停留的紫宸门。起头跪的是太子,瑞王并宁王,再是一朝文武,鸦雀无声匍匐于地。
    方才,帝与臣子一问一答时,满朝文武就跪伏在隔壁,默默的听着。
    方才张君一席话,不偏颇太子,还知道把永国府摘出去,最后拉兵部尚书进来做垫背,也不一味去抹黑他。话说的颇为公允,至少瑞王和太子,都找不到这话的短处,但他说的又还是实言。
    太尉张登大舒一口气:儿子老实了也有好处,至少不会为了讨好皇帝或者提早站队而乱说话,将他和太子装进去。
    兵部尚书岑参的女儿为归元帝后宫贤妃,瑞王恰就寄养于她名下,这点眼药拐的弯子太多,只怕除了张君自己,任谁也省悟不来。
    *
    眼看就是八月十五,瓜果正鲜的时候。如玉捏着一枚红枣,咬了两口丢到盘里,提笔在画布上描着色,染得片刻见许妈出去了,抽掉这张,下面一幅绘着个锋眉秀目的男子,不是张君是谁?
    她又拈起枚枣子来,伸舌舔的一舔,哼道:“这可真真是冤家,过了今日,也不知他什么时候才得回来一次。”
    丫丫端着盘子秫香馆蔡香晚送来的月饼,才自后院出来,便叫张君两目寒色吓的倒退两步。她身后的秋迎更是吓的不轻,拉着丫丫道:“这二少爷要一回来,保准得将咱们都赶出去。得,回后罩房窝着吧,千万别出声儿,省得他看着了碍眼。”
    许是张君的眼神太吓人,这两个小丫头如今见了他,皆是避鼠猫儿一样。张君倒很满意这点,毕竟他向来不善与女子们交往,无论老的小的,美的丑的,在他眼里,天下间的妇人,除了如玉,皆入不得他眼,不如唬她们躲远一点,也少自己的局促。
    她恰正对着窗子,描的全神贯注。张君究竟不知她在画什么,笑的那样出神,仿如吃过蜜似的甜。他轻提起步子进屋,在厅室门外站顶,透过她的肩膀,看那幅工笔绘像看了许久。也许胖娃娃画多了,她将他画的十分和善,秀眉红唇,温润如玉,就像……
    张君在脑海中回忆着,忽而后背一寒:她画的那个人,根本不是他,就好像,她心里所爱的那个他,其实也不是原本的他一样。
    作者有话要说:  亲亲的读者们,今天是我最后一天日万了,从明天开始,恢复六千更新。
    因为虽然存稿还有,但有些地方没有捋顺的话,不能急着发。而且清明还得回趟老家,得耽搁好几天,所以,不好意思啦!
    第62章 拜佛
    当初失玺之后, 一路出京往渭河县寻玺时,张君就曾想过,自己要怎样做,才会迷惑秦州地方的眼神, 不引起各方的注意。
    那时候,他才入翰林院, 默默无闻的,绘着大历天下所有州县的地图。也许除了他的母亲区氏之外,没有任何人了解他的性格, 概因他太沉默,太不显眼。再或者, 在众人眼中,他真像个傻子一样,忽而暴怒打了皇子, 在人人认为他会被剁了脑袋时又高中探花,从此之后又跌入默默无闻。
    无疑,三弟张诚, 是最好的模仿对像。从小, 张诚面对任何人时的自信, 从容和坦然, 皆叫张君羡慕无比。但张诚也有自己的缺点, 他身边跟的丫头婆子太多,完全不懂得如何去独立生活。本来,学识不相上下的三兄弟, 一同入考场,张诚的考房就在隔壁。
    张君埋头书卷的三天时间之中,无时不在听隔壁张诚的哀嚎:一天不换的痰盂熏的他无法专心写作,草纸一次就用完,剩下的还要塞到鼻子里,又怎能写作?
    为防夹便抄故,考场所备伙食一律是窝窝头夹咸菜。三天的窝窝头,出场的时候张诚那考房中还留着九个。他饿的头晕眼花,却坚决不肯咬一口。
    这样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世家公子,又怎能比得过自幼就跟着师傅上山打野鸡,下田捉野免的张君?
    到陈家村以后,他一直都是刻意的在学张诚的言行,他的一举一动,他的温和与自信。当然,还有一个世家公子初到农村之后的荒唐与不便。他在路上花光了银子,为了几张草纸而围着如玉转圈,为了能洗个澡而死皮赖脸,一切都是那么的合乎情理。所以才能骗过金满堂、安敞,以及沈归,所有盯着他的人。
    唯有如玉,她所爱的,是陈家村那个张君。那个凡事皆要依赖于她,耐心温和的谦谦君子。可他恰恰不是,他身上还背着那么多荒唐的黑债,无论早晚,防不胜防,总有人会说给她听。也许她会暴怒,伤心,失望无比。
    但只要她知道离开他会有多凶险,就仍会心甘情愿留在他身边吧?
    如玉忽而觉得仿佛背有锋芒,转头见张君站在门槛上,一脸似笑非似,又说不出来的奇怪表情,扔了枣子已是满脸的欢喜:“谢天谢地,皇帝终于把你给我放回来了。”
    她话才说完,忽而又想起下午那会儿因为怕他一走又要十天半月,自己也贪的有些过,这时候还腿软腰酸的,连忙将方才那幅画拿来盖上,笑道:“今夜你可不能胡闹,咱们就抱在一起,稳稳的睡一夜,好不好?”
    张君不说话,坐到如玉方才坐的椅子上,盯着上面那幅各类鲜果看得许久,终究没敢揭纸翻开,起身道:“洗洗睡吧!”
    侧室就在隔壁,因如玉每夜要沐浴,常置着热水。她用惯了的浴缶,里头自有一股子桂花香气。当然,仕家女子们沐香汤,一般是用千步香或者九和香,非但透肌而香,常沐之,还能怯病提神。
    如玉在陈家村时唯能收些八月的桂花,经年而沐,身上自然一股桂花香气。她当初因惧怕张诚而对各类香产生了心瘾,闻香即呕,到如今除了桂花,余香皆不敢用。
    张君沐在暖暖的香汤中,如玉便抱着他的头,细细替他揉搓洗净,冲着水。
    他见了她,总要寻个去处。一只手往如玉脸上撩着水花儿,叫如玉打落,片刻又找了过去。
    “是为了明儿过十五,皇上才放你出宫的?”如玉边揉边问。
    张君一笑:“倒也不是。本来翰林学士就该三日一休沐,两个老的捉弄着不肯叫我回家,今儿皇上特此发了话,往后必得要我两日一休沐。所以,往后隔两日在宫里宿一宿即可,不必天天儿的。”
    在宫里随侍御侧四十多天,他几乎未发过一言,未说过一句话。非但他在观察皇帝,皇帝其实也在观察他。至纯至性,这是归元帝在父亲张登面前给他的批语。这四个字,也许会成为他在将来的夺嫡之争中能明哲保身,能带整个永国府渡过凶险的法宝,他可得放在心头,时时惴磨。
    他漫不经心问道:“明儿十五,你可想出去逛逛?”自打来京,他便一直记着要带她去趟那小小的五庄观,看看自己小时候呆过的地方,却一直没顾得上。
    如玉取瓢替他冲着头,摇头道:“明儿不行。明儿一早,母亲要带着我们几个到开保寺去上香,听闻明天还有客来,晚上一家子开宴,大嫂有孕不过略坐坐,一应事儿都得我和香晚两个照应。”
    张君哦了一声,忽而纵腰一个反扑,便将如玉反扑到了水。浴缶本就不大,两个人扑进去,水哗哗往外溢着。如玉连声啧啧弹着舌头,一边踢着张君转身往外爬。
    两人湿嗒嗒滚到了床上,张君嘻皮笑脸的抓着,如玉哼哼唧唧求着饶,正闹着,便听窗外重重一声哼:“二少爷可回来了?”是扈妈妈的声音。
    张君忽而一滞,捂上如玉的嘴道:“就说我不在。”
    如玉拉开张君的手,披了件褙子下了床,笑嘻嘻撩帘出了卧房,在窗边问道:“妈妈大晚上的来,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