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9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对于成飞,他确实很满意。不光在特一计划中有着出色表现,在超级战士计划中,他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很快就降服一群顶尖战士。
    还是那句话,军人很少对谁完全服气,尤其是最顶尖的军人,他们都是从一次次选拔中走上来。从新兵连到连队,到考核,到进入特种兵,在进行考核,在无数次考核中,一步步淘汰对手,最终走到现在。
    他们每个人都是兵王,都是各个军区的精锐,尖兵,他们的名字在各个领导的书桌上,他们都有各自的名气。这样的军人,普通人很难彻底降服他们,更别说让他们臣服。
    成飞却很快就能将他们搞定,从这里也能看出成飞的手段,确实不简单。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来,成飞不只是可以成为王牌飞行员,也可以走上领导岗位。领导并不是谁都可以做的,有些人天生适合当领导,有些人天生适合被领导。
    想要被领导很简单,性格软弱一点,基本上别人说什么他们都不会反对,都能做的很完美,他们就适合被人领导,是一个很优秀的下属。然而想要成为领导的话,并非那么简单。
    除了一部分性格比较软弱的人之外,大多数人想要当领导。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当领导,剩下的人难免会不服气。
    怎么消除这些不服气,就是领导们必要的手段。
    太强硬了,下属们会更加不服气,他们会玩阳奉阴违,甚至直接走人,到时候大家都会傻眼。
    太软弱了吧,很容易被下属架空,不但没有权利,还要背黑锅,被上级教训,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想要成为真正的领导,手段必须要软硬皆施,要让下属真正的服你。
    下属臣服之后,才能考虑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要考虑他们适合什么,将他们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彻底发挥他们的才能。
    有手段,能分辨下属的能力,能够使用下属的力量,这才是一名合格的领导。想要成为优秀的领导,他们还需要最重要的一步,他们也需要一定的能力。
    古往今来,能够称得上英明神武的领导,必须要有独特的能力,也算是独特的个人魅力,只有让下属们看到他们的能力,他们才能完全跟你混。
    如果领导没有什么能力,做事又没有章法,下属们看不到未来,即便领导能力者再强,他们也不会留下来的。
    无疑,在这点上,成飞有一定的天赋,如果将他从军队中拉出来,或许会有不同的发展。
    成飞当然不清楚王宁心中的想法,揉了揉脑袋,谦虚的说道:“哪里,都是部长您设计的重力室以及营养液让他们看到增强的失望,否则的话,他们才不会这么努力呢!”
    确实,学员们之所以这么努力,除了成飞的教导之外,更主要的还是一个原因,他们可以看到变强的途径。
    从重力室到营养液,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打破自身的身体极限,让自己进入到另外一个领域,获得更加强大的力量。对于军人们来说,获得强大的力量,这是他们谁都不会拒绝的事情。
    如果一开始他们还有点迟疑,这么跑跑步,喝一罐营养液会不会强化身体素质的话,无疑,成飞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这个事情,只要自己努力,利用重力室跟营养液不但不会留下暗伤,并且会持续强化身体素质。
    既然已经有了实例摆在眼前,他们自然愿意相信,于是,不需要成飞催促,他们也都疯了一般的在重力室训练。
    以前也许坚持个七八圈就撑不住,就会晕过去的人,现在开始坚持八圈,九圈,甚至泡完了十圈。以前可以跑十圈的人,现在开始冲刺十一圈,十二圈。尤其是蛮牛,被成飞一拳打飞之后,他现在痛定思痛,开始更加疯狂的锻炼。
    他的身体素质本来就好,在重力室也可以跑十圈,并且不会昏迷。以前,十圈结束他就会停止,根本不会继续往下跑。现在不同,他开始向更远的速度冲刺,十一圈,十二圈,十三圈,一直到彻底昏迷为止。
    按照他的话来说,总不能自己这位陆军的王牌连空军王牌都比不上吧,其他方面或许他愿意认输,在身体素质方面,他绝对不认输,他一定要把这次的失败找回来。
    为了这个目标,他不要命的打磨身体。
    还好,有营养液进行补充,否则的话,以他们的疯狂劲头,身体根本就承受不住。即便如此,成飞还是紧急制止了他们向更多圈的冲击。
    身体是有极限的,精神也是有极限的,适当的锻炼会对身体有好处,一旦太过的话,身体根本吃不消,会适得其反。
    两人聊了一会,气氛稍微轻松了一些,看着王宁,成飞忍不住问道:“部长,您要不要我们出面把外面那个鼓噪的家伙教训一顿!”
    第1026章 学者说:培养王宁就是浪费
    “鼓噪的家伙!”成飞的话让王宁一愣,他还没有反应过来。
    “就是外面那个周姓学者在媒体上说的话,简直不知所谓!竟然敢抨击部长,要不要我们教训他们一下!”成飞气愤的说道。
    王宁微微一笑:“原来你说的是他啊!”
    还别说,近期出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某个周姓学者在媒体上大放厥词,对王宁发起了攻击,他最出名的一个观点就是。
    “培养一个王宁,所浪费的资源可以培养出上百位科学家,我们完全可以让这一百位科学家补充到科研界的各个层次,有了他们的支持,科研界才能成长的更快,所以说,用资源培养一位王宁,根本就是浪费!”
    不得不说,周姓学者确实是大嘴巴,这句话一出,立马引起了轰动,不管是网络上还是现实中,每个人都在对这句话进行点评。
    大部分人压根不认可这句话,认为周姓学者压根就是在放屁。
    “以前不知道公知啊,精英是什么意思,现在总算认识了。在华国即将崛起的今天,还能出现你这种脑残,确实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你知不知道自己抨击的是谁,你知不知道你这句话一出,不只是在质疑王宁先生的能力,也在质疑整个世界。说你是脑残都是轻的,你不会是才通网吧!”
    “我只能给周姓学者打出66666,其他的我真的不想说些什么,竟然有人觉得王宁先生是一百位学者可以比较的?简直就是幼稚,不对,是弱智。你是不是从十几年前穿越过来的?还以为华国跟以前一样可欺?”
    “本来想要骂一句,不过看到这位学者的资料介绍,留学博士,而且还是米国历史博士,米国斯坦丁大学精英博士,甚至还是某些人权组织的成员,我立马明白了。不是该学着脑残,原来是受到其他人的指示啊。说实话,在今天,你还能提出这个观点,真是让我打开眼见,你真的知道王宁先生对华国,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吗?王宁先生的贡献我不想多说,让楼下的告诉你!”
    “好嘞,楼上的不喜欢说废话,我却很喜欢说一些废话,更喜欢用事实打某些人的脸,尤其是那些喜欢装瞎子,装白痴的人脸。周姓学者,你看好了。
    首先反驳王宁先生占据一百位科学家资源的事情,要告诉周姓学者的是,一看你就不知道王宁先生的成长轨迹。
    王宁先生不是体制内培养出来的科学家,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也是草根科学家,在他最重要的成长过程中,他根本没有使用国家的资源,他完全靠自己的天赋在打拼。
    熟悉王宁先生的人都清楚,王宁先生出现在大家眼前的原因是什么。可不是某些科学方面的研究,而是一部小说,正是因为小说的出现,王宁先生才慢慢有了名气。
    在他获得名气之后,他并没有沉沦在名气之中,而是开始在科研界打拼。接着,就是众所周知的王宁第一猜想,据他的同学介绍,王宁第一猜想完全是王宁先生**研究的成果,正是因为这个成果,才获得沈崇峰先生的认可,成为了沈崇峰先生的关门弟子。
    正是有了沈崇峰先生的光环,王宁先生才获得更大舞台,开始展现出自己的天赋。在这之前,他根本就没有获得所谓的国家资源帮助,王宁先生完全用自己的天赋弥补了这点不足。
    说起资源的话,周姓学者应该很有感触,他从小到大都是在体制内的名单中,获得体制的培养,并且是用国家的钱出国留学,结果,留学结束之后,你竟然没有回国,反而为虎作伥,专门攻击华国,在这一点上,周姓学者真是露了大脸,手段很高明啊。
    再说会王宁先生,成名之后,王宁先生同样没有使用国家资源。当然,如果你要说王宁先生在杂志上刊登论文,或者最快速晋升博士算是使用国家资源的话,王宁先生确实活得了国家的帮助。
    然而,王宁先生很快就回报了国家,他研究并且发现了宁元素。
    对于宁元素,周姓学者应该不会不知道吧,这个被称为元素中的钻石的元素,被发现之后,很快改变了全世界的格局,强行推动了金属行业的变革,在这个变革之中,华国获得了巨大收益。
    这些收益完全是以亿万级别来计算的,华国每年都收取巨大的专利费,利用宁元素从世界各地赚取大量资金。
    资金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华国利用宁元素获得了其他国家的友谊。在最初的两年,华国利用宁元素作为先锋,直接打开了许多国家的大门,将他们全都拉到自己的阵营之中,从而让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大提升。
    这一切,都是王宁先生的宁元素带来的。就算是现在,宁元素依然是我们华国最重要的秘密核心,最强的元素核心,也是最重要的发现。在很多组织中,共享宁元素就是核心,就是一切的基础。是宁元素,推动了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进程。
    也许周姓学者不学无术,不知道宁元素的意义,那么我们可以在提出另外一个东西,逆核装置。为了替不学无术的周姓学者解释,我简单介绍一下逆核装置,逆核装置就是彻底压缩,稀释核能,核辐射的一种新型导弹,散发出来的能量不但没有巨大杀伤力,反而会彻底湮灭核能造成的威胁,彻底清除地球上的核威胁。
    当逆核装置诞生的那一刻起,完全可以宣布,地球上再也没有核威胁,再也没有核威慑,再也不会担心某天清晨起来之后,世界被核弹毁灭。
    当然,作为逆核装置的拥有国,华国也真正站在了地球的巅峰,华国成为唯一一个拥有有效核打击,核威慑的国家,利用逆核装置威慑整个星球,从哪一天起,华国成为了世界之王。
    而,逆核装置是谁发明的?抱歉,可不是那位大放厥词的周姓学者,正是他口中一百位科学家就可以比拟的王宁先生。
    而这,同样是王宁先生功劳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第1027章 打脸
    “逆核装置是什么?以前要是不知道的话还能原谅,现在基本上三岁小孩子都知道它是什么,它是消除核弹的唯一克制手段,也是华国最大的底牌。可以这么说,也许从星际角度上来看,逆核装置也只是一种另类炸弹,而从地球来看,逆核装置绝对是划时代的研究,是军事方面最伟大的成就。
    几十年前,在无数科学家的努力之下,他们亲手将人类送入核弹时代,地球面临着严重的核威胁。不管是米格也好,华国也好,即便是北极熊,他们拥有的核弹完全可以将地球摧毁几十次,核弹一次性引爆的话,地球可能连渣都不剩。
    身为一名四十岁的中年人,三十多年前,当我知道核弹这种东西存在的时候,本人连睡觉都不安生,生怕哪个脑残领导脑袋一抽,直接引爆核弹,大家一起玩完。
    当然,长大之后获得的知识越多,经验也充足,才知道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是。五大流/氓国虽然都喜欢用核弹吓唬人,其实使用核弹的可能性并不大。
    大国想要的是什么?是地位,是资源,也是规则,是话语权。只要其他国家听话,只要遵守他们的规则,他们很少会使用核弹一类的武器。
    没办法,地球就那么大,有人使用核弹的话,其他国家的核弹就会被触发,大家只能同归于尽。
    说实话,本人即便年龄不小,也算是有一定身价,跟那些大佬们同归于尽的话,还真是一件荣幸的事情。根本不会有太大的反对,当然,反对也没有什么意义。
    几十年前,科学家们将地球送入了核弹时代,如今,王宁先生以一己之力消除了核弹时代,彻底消除了核威胁。只要有华国掌握着逆核装置,再也不用担心某一天起来之后,地球都被核弹摧毁的结果。
    从这点来说,王宁先生绝对是华国的保护神,是每个华国人都需要敬佩的存在。
    周姓学者不知道怎么想的,也许他根本没把自己当成华国人,觉得自己是米国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反正他不觉得自己是华国人,于是,他才会痛恨王宁先生,诅咒王宁先生。
    因为只有跟华国敌对的国家,才会害怕王宁先生,才会恐惧与王宁先生的发现,王宁先生的发明,是那些发明,彻底打断了他们的崛起之路。
    作为逆核装置的发现者,王宁先生肯定会被世界所铭记,会是整个世界最伟大的人,或许没有之一。
    因为王宁先生不只有逆核装置,还有宁元素,还有王宁数学猜想,还有数学镜子体系。也许周姓学者不学无术,根本就不清楚数学猜想跟数学镜子体系意味着什么,只有真正的学者才会明白,那些东西意味着什么。
    王宁先生几乎以一己之力打开了通往世界尽头的另外一个渠道,从那个渠道中,可以看到更加灿烂的世界。作为发现者,王宁先生无疑更是伟大的数学家。
    同样,王宁先生的成就依然不止于此。年初,整个世界被一条消息所震撼,华国研发的特一战斗机突破米国封锁线,不小心闯入米国上空,并且在米国近百架战斗机围追堵截之中,突围成功,甚至在后来引爆了米国不小心发射的导弹。
    当天,米国出动了上百架战斗机,无数导弹部队,无数军事武装,然而,却依然拦不住不小心闯入米国的特一战斗机,甚至让战斗机在米国上空来去自如,在几个城市中飞行。
    我不知道周姓学者觉得这个新闻如何,觉得后期展现出来的图片,一架印有五颗红星的战斗机在米国上空飞行,背后,是无数遮天蔽日般的米国战斗机,然而,那些战斗机只能无可奈何的看着特一战斗机在他们的包围圈中来去自如,随意飞行。
    周姓学者不知道会不会感到屈辱,跟大部分米国人一样,觉得自己国家的威严受到了巨大挑衅,米国的国威被严重打击,当米国拦不住一架特一战斗机的时候,就意味着,米国拦不住更多特一战斗机。
    只要特一战斗机愿意,华国随时可以将米国本土变成战场。
    特一战斗机事件之后,不知道周姓学者清不清楚这件事情的代价,米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数米国人抨击米国军方不作为,花费巨大代价却根本拦不住华国的战斗机。
    米国军方迫于压力之下,只能站出来道歉,甚至还有一位国防部的负责人引咎辞职,后来,又引出来米国军方的各种丑闻。那些事情让米国焦头烂额,别说继续世界霸主的美梦,即便是一流国家的梦想也在慢慢消失。
    除了米国军方出现巨大问题之外,更主要的是米国方面的资金转移。米国最基本的是什么?是世界经济核心,是所有资本的最终港湾,也是世界五百强大部分集团的总部,世界上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资本都在米国内部流通。
    为什么米国有这么大吸引力?最主要的还是米国方面一直强调自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不管世界发生什么事情,也不管是否出现世界大战,米国都可以保证战火不会在本国国土上点燃,正是这种强大的自信,才吸引了世界大部分资本的入驻,富豪老板们愿意在米国投资,因为他们相信。
    在米国的投资,即便有一些损失,也不会面对一无所获,甚至集团,人员被清除的危险。现在,特一战斗机的出现宣告了米国这个说法的破灭,一群土豪们猛然间发现,原来米国内部也不是安全的地方,也不是避难所,同样会出现危机,同样会面临巨大的危险,这个时候,资本外逃是必然会出现的事情。
    资本阶层与人们所想象的资本主义社会那些脑满肠肥的资本家不是一个概念,他们是成功的企业家、政治人物、体育明星和大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小业主。米国资本阶层是一个新的概念,他们既不是大富豪,也不是富裕的中产阶级,而是介于此间的富裕阶层。这一阶层所获得财富不是靠继承,而是依赖自己的辛勤努力打造。根据调查,这一阶层的人中有90%的人是靠自己打拼获得并积聚起财富。
    米国的社会阶层如果简单划分,可分为穷人、中产阶层、富人三个层次。但随着社会的变迁,这种简单的划分已无法准确地标示米国社会阶层的变化。特别是对于中高收入者,仅用中产阶层定义似乎较难明确一个新兴阶层的崛起和它对社会的影响。米国最富有的人约占家庭总数的1%,要想挤进这百分之一的富豪之列,对众多家庭而言,那不是“米国梦”而只是春/梦。不用说别的,连米国副总统拜登至今都跨不进这百分之一富人的行列,一般百姓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年收入35万至50万美元的家庭就成为一个特殊的阶层,米国人把它叫作资本阶层,它的定位不同于资产阶级,也不同于中产阶级。你可以把它说成是工薪族,也可以把它叫做资产族,因为这一阶层除了靠薪水来积聚财富外,还有相当量的资本以钱赚钱。
    资本阶层这个概念对许多人来说还十分陌生,当然华国目前连什么是中产阶级(中产阶层)都还争论不休,这资本阶层还属于免谈阶段。米国的资本阶层也是新兴起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叫资本阶层呢?如果一个人年收入30万美元,叫不叫资本阶层呢?无疑年收入30万美元的人属于富人,但未必就可以称作是资本阶层,这里最大的一个衡量标准是高收入并不意味着可以成为资本阶层大军的一分子。
    下面我们看一下具体的例子,可以对什么叫资本阶层有个感性的认识。比如张三是一位医生,他在米国一家著名医院工作,年收入为30万美元。张三先生这样的收入在米国绝对属于高收入。他每天按时上班,用他在教育中获得的知识和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获得他应得的报酬。很不幸,有一天他离开了人世,他的妻小也就没有了收入来源,长期不工作的妻子和未成年的女儿只好依赖储蓄或是寻找工作才能维持生活。
    李四的年收入也是30万美元,他的收入不光来自薪水,而且还有投资和管理企业以及做咨询顾问获得的。李四在一家公司做个小经理,每年的收入不到10万美元,但很幸运的是他早年投资买下一家酒店。李四每天照常上班,酒店的管理交由专业的管理人员,每个月李四只是收钱、看账,留心酒店会不会亏损,一年也有20万美元的收入。有一天,李四死了,李四的老婆和女儿继承了全部财产。酒店继续经营,李四的妻女每年照常保证有20万美元的进项,生活无忧。从这两个例子来看,张三不算资本阶层,而李四则属于地地道道的资本阶层。区别在哪里?张三虽然收入高,但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李四收入也不低,但他的潜力却在于可以持续性发展,这就叫高人一头。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米国资本阶层赚钱的四大秘招。
    这个比喻很恰当,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种境界,钱可以像自来水一样哗哗地流入自己的荷包,而且不分春夏秋冬,不分生老病死,那一定是令人羡慕的。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资本阶层在他们的致富经上往往不是追求高薪的职位,当然如果能担任大公司总裁,那就不仅是进入资本阶层这点小事,而是成为大富豪的顶天立地之事。不过米国千千万万普通人、没接受过常春藤名校教育的人不见得就能做得起大富豪梦,当个资本阶层也可以心满意足。从致富的角度讲,那是蛇有蛇道,鼠有鼠道,不当纯粹的工薪族就成为资本阶层的一个显著特点。
    资本阶层在赚钱上既然不是靠薪水来致富,那他们如何发家呢?这里的诀窍是,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能带来长久回报的生意,他们从事的工作不是每个月一张薪水支票就可以打发,而是建立一个家业,让收益绵绵而来,即使几十年不用工作,每年的收益也不会断流。
    这种眼光和努力正是资本阶层和普通富人的差别所在,一般人的心理是只要有较高和稳定的收入就会心满意足,很少会考虑一旦失去工作后收入还能保持较高的水平。而资本阶层在人们拼命打工维持饭碗的时候,想的却是如何让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大,更有收益。这里有个小小的例子,有一个米国家庭从事建筑业,不断地为地产商建住宅和旅馆,后来这个家庭想到为何自己不盖个旅馆经营,同样的材料、同样的人工,为别人盖只是做嫁衣裳,而为自己盖是每一个钉子都会产生财富。这个家庭后来成了米国著名的旅馆连锁店的店主,有的旅馆每年的收入可以达到上百万美元。
    在投资上,即使再没经验的人也可能意识到在投资上不能把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叫避险。而资本阶层在致富上所信奉的哲学也是这个道理,收入渠道不能单一,而是要多元化。上面已经讲到,资本阶层不是单纯靠薪水来致富的,因为绝大多数工薪族一辈子只是靠一份工作、一份薪水来养家糊口,到头来一辈子也是不富不穷,过个小康日子。米国经济危机为何重创中产阶级?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中产阶级属于工薪族,有了饭碗就叫中产阶级,没了饭碗社会地位一下子就会跌落到穷人的境地,这就是人们依赖单一收入来源的后果。
    作为工薪族,当然也可以搞副业,有能力的按照自己的专长搞个小生意不是不可能。但多数人习惯于靠一份薪水过活,对扩大收入来源似乎兴趣不大。米国有一个专门研究收入多元化的博克什尔-哈斯维模型,研究的结果显示收入越是多元,在危机来临时抵抗力越强。比如,一个公司的总裁年薪30万美元,而该公司的一个中层经理年薪只有10万美元。不在高位自然是不能谋其政,做公司总裁责任重大,要全心全意投入才能保住饭碗。而这位中层经理责任比总裁要轻得多,这就有了闲心,他每年经营自家的房地产出租、股票投资、担当顾问等收入也有十来万美元。在经济危机中,总裁和这位中层经理双双被解雇,总裁家庭生活立即遭遇危机,而这位中层经理的生活虽然受到冲击,但每个月的收入养家糊口依然不成问题。
    第1028章 打脸(中)
    “资本外流疑问这米国会持续衰弱,几年前,米国已经开始节约不正常开支,其中就包括海外宣传方面的费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