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节
对陆伟峰的邀请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因素自然是想要多一层烟雾。
一直到现在,宁元素展现出去主要的标签有两个,一个是冶金业变革,另外一个则是稀土矿石。
冶金业变革不难理解,以宁元素的理论属性,将会大大提高金属各方面的性能,虽说不能全方位的诱导金属进阶,却也可以达到金属各方面的优化。金属作为人类最常见也是最必不可少的材料,金属方面产生变革,现实世界立马会显示出来。
另外一方面则是稀土矿石,从理论到现在,唯一可以检测到宁元素的只有稀土矿石之中。至于其他物质之中是否存在宁元素,依然是不确定的,所以想要提取宁元素,只能从稀土矿石之中提取。
这样一来,原本就属于战略级的稀土矿石,它的重要性又会大大的提高。
然而实际上呢?可以拿出来的原因往往都是忽悠别人的,只有圈内人才清楚内情如何,隐藏的真相多么匪夷所思。就跟对公众的说法一样,展现出来的永远只是事实的一部分,可能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
当然,王宁可不准备评价上面大佬们的做法,根本没有意义。各自都有各自的考量,普通人自然想要得知全部秘密,不想被蒙在鼓里,想要生活的更清楚明白。
对于大佬们来说,没有愚昧大众技能点的都不是好大佬,有些东西需要大众知道,至于更多的东西,那些就是真正的隐秘,可能几十年一百多年都不能泄露出去的。
就跟宁元素一样,宁元素真正的内容很少有人知道。就算是知道一定的理论基础,至于是怎么发现的,怎么验证,怎么进一步提取,这些是当之无愧的绝密。别说普通人。就算是很多大佬都被蒙在鼓里。
在这个时间段,真正知道宁元素隐秘的只有寥寥数人,而其中就有王宁的身影,从这个角度来看。王宁足以骄傲了。
既然从开始到现在,宁元素的提取都在往稀土矿石方面靠拢,在进一步试验的时候,王宁身边就需要一些稀土方面的专家。结合他们的理论,从而进行下一步计划。
陆伟峰就是稀土方面最权威的专家之一。他对从事稀土以及矿物质的研究已经有二十多年,其中从稀土中发现了各种元素,并且一一提取出来被运用在现实之中。不只是稀土,在其他物质方面他也有深入的探索,其中不少理论在物质领域之中取得了不小的轰动。
可以这么说,陆伟峰虽然是沈崇峰的学生,成就,影响力跟沈崇峰无法相比。然而要是光论矿物领域的研究能力,陆伟峰可能还要在沈崇峰的能力之上。
王宁需要有一些稀土方面的专家帮忙掩护,陆伟峰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完全可以满足自己的要求。
另外一方面,王宁也或多或少的因为两人是师兄弟的因素才有了现在的决定。
宁元素是大型试验的基础,不管是宁元素的提取,运用,试验,还是更进一步的逆核装置计划,这两个计划的保密性,范围都不会太低。一旦宁元素提取出来,下一步计划就会相应进行。到时候,整个计划绝对是华国排名前列的超级隐秘计划。
国家级隐秘计划对于那些权利心很重的科学家来说可能不愿意。因为一旦进入到这些计划之中,他们的身份,名字,年龄。甚至连性别都是保持缄默的。
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之中,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只有这个计划结束之后,他们才可以恢复到本来的身份。
就算如此,在恢复身份之后还是需要保持沉默。计划中发生的一切。试验对现实的意义,对华国做出的贡献,所有的一切全都是绝密,他们不允许泄露一个字。
如果保密时间比较短的还好,五年,十年过去,计划就会解密,一部分的试验过程,隐秘,对现实的意义会向公众告知。这个时候,科学家们才能够享受到属于他们的荣誉,让人们知道他们参与到了最沉重,最危险的试验之中。
这是幸运的,经过漫长的沉默之后,他们可以享受到属于自己的荣誉。但是很多隐秘计划是没有解密时间的,想要彻底解密,所需要的时间可能是五十年,甚至是一百多年。到时候,那些默默付出的科学家们早就离去。
往往,这些默默离去的科学家才是大多数。他们等不到属于自己的荣誉跟鲜花,像是脚下的石子,在默默地奉献,却无人能够注意到他们。
这些也就是真正的奉献者,他们为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要知道任何大型试验都不是完全安全的,哪怕是设备再先进,保护措施再全面,危险依然无处不在。
尤其是在能源方面,元素可不是和善的,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一旦爆发起来,顷刻间就会摧毁鲜活的生命。很多科学家就是在研究之中被元素感染,一生都生活在元素的阴影之中。
而对更多的科学家们来说,能够参与到某些大型试验之中,不光可以增加自己的履历。更多的是在那些试验之中,真正的接触最前沿的学科,了解最真实的世界。
优秀的科学家往往都是疯子,普通人眼中所谓的大脑洞在他们眼中不过是最基础的东西罢了。为了能够探寻真相,了解最真实的世界,他们愿意付出一切。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可不只是对求道者们说的,对于科学家们来说,真正可以发现科学的真谛,世界的真相,下一秒死去他们都是心甘情愿的。
陆伟峰不能算是为了科学愿意付出一切的科学家,不过要是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领域,能够给自己多一层光环,他也是不会放弃的。
所以在接到王宁的邀请之后,惊讶的同时,陆伟峰直接点头答应了下来:“既然小师弟不嫌弃,师兄就在小师弟这里打打下手。有需要我做的尽管说,其他方面不好说,对这些设备的熟悉程度我还是没有问题的!”
第552章 提取(下)
王宁含笑点了点头,陆伟峰是试验所的负责人,他要是对设备不熟悉才奇怪了。有了陆伟峰的帮助,实验方面倒是会简单不少。
“都不是外人,我也就不啰嗦了。师兄。麻烦你先把稀土伴生矿选取出来!”
不是王宁说伴生矿之中存在宁元素就代表着伴生矿中一定有宁元素,他需要经过各方面的筛选,分析,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数据,然后才能够有更进一步的研究。
一旦理论不支持,第一步研究都无法完成,下一步计划就需要放缓,继续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点。
这也就是数学为什么重要的原因之一,每个实验进行之前都需要数据的分析,只有数据提供支持,才能够有更进一步的计划。
而且在试验之中,每一步计划的进行都需要有数据进行参照。在参照之中寻找问题,探索自己推测中的答案。
没错,科学最有趣的一点往往是先有了答案之后,再去推导自己答案的过程。一步步的验证,一步步的探索,是否能够找到一个正确的验证过程。
如果没有这个验证过程,并不代表答案是错误的,只能说明试验过程出现了错误或者有了误差。科学家们要做的就是将误差或者错误找出来,继续进行推导,找到正确的道路。
就像是迷宫一样,有了起点有了终点,科学家们要做的就是进入迷宫依靠自己的能力走到终点。
优秀的科学家不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寻找到终点,甚至可以在迷宫之中发现隐藏起来的另外一个终点,在终点之中又发现另外一个起点,将原本的迷宫变得更加庞大,更加复杂。
这个时候,清醒的人会记住那些终点,起点,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走下去,在走出小迷宫之后再去研究新的迷宫,一环环的研究下去。最终深入到迷宫的最深处。
稍微贪心一点的科学家可能就会发现一个迷宫研究一个迷宫,最终它们研究的确实越来越深入,却太过深入,找不到迷宫的出口。被彻底的困死在迷宫之中。
宁元素也是如此,它同样也是已经拥有答案之后再去寻找过程。只不过王宁比其他科学家多了一个外挂,他不但知道答案,甚至连发现的过程也一清二楚。
他现在的情况就相当于在进入迷宫之前就获得了迷宫的整个地图,更让人无语的是。在迷宫之中他还可以卫星定位,对于王宁而言,宁元素根本就不存在困难。
只是虽然没有困难,王宁却需要制造几个困难出来。谁在迷宫之中不出现几次失误。在陌生迷宫之中一次失误都不存在,别人肯定会怀疑他作弊了。他确实在作弊,却不能表现出来不是。
听到王宁的吩咐,陆伟峰点了点头:“好的!”
说着,很直接的走到实验室的操作台,开始进行操作。
科学发展到今天,试验的过程跟以前有了截然不同的区别。几十年前。根本就没有什么试验设备,科学家最主要的设备就是精度瓶跟自己的双手,再多一点就是各种草稿纸。
他们能做的就是研究物质表面,从中推到出某些答案。
在往常推几年,科学家依然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从实验开始到结束,都需要他们全程参与。尤其是提取元素的试验,是最劳累也是最集中的试验。
试验之中别说开小差,哪怕是手指微微抖动一下,整个试验就会功亏一篑。没错。不是有差别,而是直接失败。还是没有办法挽回的失败,一旦失败,试验就需要从新开始。
提取试验之中。不光物质需要钱,器皿,溶解液,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是钱。失败一次就代表着失去一笔钱。实验室能允许几次失败?更别说还要花钱,很多导师以及小型实验室会很心痛的。
这也就是原先学者动手能力很强却很差的原因,最根本的因素就是缺钱。每次试验都需要全神贯注,失败率越低,动手能力就越强。相应的,消耗太大,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操作的机会,动手能力自然就差。
到了现在,各种大型试验设备再慢慢取代科学家们的动手能力。不管是冲洗,提取,验证,科学家们要做的就是注意设备的使用。至于亲自动手操作,已经很少有科学家们亲自下场了。
毕竟人类跟机器之间的稳定性还是不同的,机器可以保持长时间的稳定,只要不出现零件或者程序问题,机器的每次试验都会成功。
人类不成,稍微多一道声音,呼吸稍微重一点,都可能会照成试验的失败。而且这种失败率是会增加的,不管从哪方面考虑,机器取代人类的动手能力是必然的趋势。
可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如今科学家们的动手能力确实越来越差。新一代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更多的是熟悉器材,哪怕是亲自试验,也不过是小型也是最基础的动手操作。在大型试验之中,设备确实取代了动手。
虽然忧虑,机器取代动手能力却是趋势,这一点谁都无法更改。
选择伴生矿之后,机器会自动将伴生矿取出,放入到分析箱之中进行数据分析。
设备在分析的同时,王宁他们面前的设备上一行行密密麻麻的数字开始出现。
物质的种类,生产环境,具备的元素,数据,各个方面的信息全都展现出来。
并不是没有人对伴生矿进行分析,很多实验室也曾经研究过伴生矿,只不过得到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才没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
陆伟峰也曾经分析过伴生矿,他对伴生矿的数据还是很熟悉的。其中几个主要的数据,比如说元素含量,元素类型,他知道的一清二楚。
那些他知道的数据在屏幕上也全都显现了出来,虽然有一定误差,却也在标准范围之内。环境的原因,元素浓度有一定误差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么正常的一组数据,真的可以探索到宁元素吗?陆伟峰还是有点怀疑。
第553章 提取(完)
陆伟峰的想法王宁并不清楚,他现在正注意着面前的数据。说实话,王宁还是第一次在现实世界看到试验分析。
在以前,他还以为实验分析还是记录在纸上的,没想到现在试验设备这么先进。
倒不是说王宁小看科学界,普通单位都在施行无纸化办公,科学家们还在用草稿纸计算。事情不能这么说,普通单位的无纸化,电脑操作只是最基本的东西,屏幕内容长时间不会跳动。
科学数据不同,屏幕上的数据、介绍,全都是跳动的。无时无刻展现出来的内容都不同,科学家们稍微疏忽一点,丢掉的就是一大段数据。
而那些数据,可能就是一组实验最重要的东西。粗心一点,代表的就是实验全面失败,这方面跟其他领域是截然不同的。
不说其他,光是王宁面前展现出来的数据,虽然有一定的文字在介绍,更多的还是数据,而且数据跳动的并不慢。基本上一秒钟可以变换一次数据,这些数据全都是伴生矿的各项元素分析。
这些数据自然就是对伴生矿的详细介绍,只有科学家能够懂得数字背后的意义。要是一般人看到这些数据,肯定把他们当成乱码,一组天书般的东西。
而科学家需要在乱码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干扰项。哪怕是异常熟悉的数据,次数一旦多了起来,也会让人感到很大负担的。
王宁是因为自己大脑中超脑的存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数据分析出来,并且给出正确答案。其他科学家是没有超脑的,他们同样可以使用同样的设备,无疑,跟普通人相比,每一位科学家都具备着一颗超级大脑。
“小师弟,稀土伴生矿经过很多次分析。并没有特别的元素能量,它真的能够给我们想要的答案吗?”
陆伟峰对设备很熟悉,看着出现的数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熟悉。他知道设备分析即将达到尾声。可是到现在也没有获得他们想要的数据,这次分析是否完全就是错误的?
王宁知道陆伟峰的想法,说道:“师兄不要着急,我本身就没有想要得到想要的答案。这只是一次简单的测试而已,而且师兄你也应该清楚试验设备的局限性。它只能检测出设定好的元素。至于其他未知元素,并不在它的检测之内,不是吗?”
王宁的声音虽然不大,在陆伟峰心中却不易于一声炸雷。
没错,数据设备只能分析出已知的元素能量,至于其他未知,甚至比已知能量更容易检测到的元素能量,在设备之中其实是被屏蔽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是因为物质的多样想以及重复性,更主要的其实还是人类对万物贫瘠的了解。
任何事物,不管人类如何说明自己对它们的掌握。其实我们掌握的永远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是整体的冰山一角。还有太多太多的隐秘是无法被人类所掌握的,拿最直接的空气跟水来说。
难道说空气之中只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当然不止于此,除了这些大多数之外,它还有西稀有气体,稀有气体是什么?氦气,氩气,氖气等等等等。
而这就是全部了?除了百分之七十八的氮气跟百分之二十一的氧气再加上二氧化碳跟稀有气体之外。空气就没有其他元素了?
这个结论就算是世界上最优秀,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无法做出结论。相比较自然界来说,人类其实太过渺小。
我们对自然的探索其实就是盲人摸象,不。是盲人摸龙,探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只有随着时间流逝,我们才有可能解开自然界所有的面纱。而那些,需要巨量的时间。
没有经过时间的洗礼,现代科学还很稚嫩,在牙牙学语。所以就需要屏蔽掉外界的诱惑。
就像一位刚刚步入学校的学生一样,全日制的学习环境不就是减少他们跟外界的接触,避免分心?
科学设备也是基于这种情况制造的,它能检测到的是设定好的程序,制作当初就给与他们的数字。除了这些之外,其他元素能量并不在检测范围之内。
也就只有某一些设备,可以全方位的检测元素能量。然而没有给他们定义,显示出来的只有一团乱码,甚至连乱码都显示不出来。
要记住一点,不管多么伟大的文字,多么瑰丽的语言,它其实只是被我们人类创造出来专门形容某些物品的东西,它只是指代,也就是代替某些东西。而不是某些东西的本质,那些在日常中不起眼的东西,我们看起来清清楚楚的东西,它们是什么,其实我们是不知道的。
真的抛弃掉语言,抛弃掉文字,整个人类社会就会崩塌。
如果世界有意识的话,当它看到人类用各种语言形容自己的时候,不知道会有何种心情。
世界怎么想的不去考虑,人类的发明永远是为了人类所服务,骄傲的称呼自己为万物之灵,也就不会在意其他生物何种心情了。不管他们伟大也好,渺小也罢,都只能是次一等生命。
“小师弟早就知道设备的弊端,为什么还要特意分析一次伴生矿?”陆伟峰奇怪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