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穿成流放罪妃后的发家生活 第18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怎么可能是做给她们吃,肯定是做给二房,德昌侯府那点子事儿你们又不是不清楚,二房的早没跟其他房一起吃,除了还住在侯府,就跟分家了差不多,应该是皇后娘娘孝顺自己爹娘,七年未在爹娘身边尽孝,所有回来第一天就想给爹娘做顿饭吃。”
    “哎,皇后娘娘这几年的确是吃了些苦头,好好的侯府姑娘,因着三房的小心思最后替嫁给竖王,流放边城,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想到竖王最后能够继承大统,人家最后还做了皇后,不如仅此,皇上的后宫还只有她一人,啧啧,许沁慧怕是要被气死了吧。”
    “那肯定的,当初许沁慧要是老老实实嫁给竖王,不耍这个小心思,现在可就是她承后位,得帝王独宠,现在肯定后悔的很,真是太好笑了,她也是活该。”
    “这也是命呐。”
    而德昌侯府,德昌候老夫人的正院,大房跟三房正跟二老用着暮食,闻见这香味,老夫人忍不住嘀咕道:“真的是一点规矩都没有,七年未归家,归家竟也不给自己祖母祖母请安,甚至还不愿意跟我们一块用饭食,做的饭食也不愿孝敬我们,她这是什么意思,想反了天是不是。”
    德昌候皱眉道:“你消停会儿吧。”
    老夫人生气道:“难道我说错了,她在怎样都是我的孙女,而且当初要不是让她替慧娘出嫁,现在轮得到她做皇后?她不是应该感激我们才是,竟还开始摆谱,如此的不孝,也不知道皇上到底喜欢她什么,竟,竟还说此生后宫就只有她一人。”说到这里,老太太胸膛已经很是起伏的厉害,显然气到不行。
    她只是替慧娘不值。
    慧娘后来告诉她,其实慧娘喜欢竖王,只是那时候她太害怕,她不想离开祖母祖父,想在祖母祖父身边尽孝,所以只能选择离开蜀王,让玉娘替她出嫁,但她心里头一直没忘记竖王,要不是也不会故意摔了腿跟脸躲避当初盛元帝的后宫选秀,甚至这几年也不愿意婚配,就是为了等竖王而已。
    可现在竖王承大统,却说后宫只会有玉娘一人,那慧娘要如何?慧娘也等了他七年未曾婚配,现在慧娘都已经二十有二,都成了老姑娘,还因跟盛武帝当初的事情,遭外人嘲讽,也嫁不出去。
    外人根本不知晓这些内情,只会嘲讽她可怜的慧娘。
    德昌候冷声道:“当初你们是什么心思,大家都清楚,不过就是宠着慧娘,担心慧娘跟竖王去边城吃苦,觉得玉娘无所谓,即便玉娘去了边城也无妨,现在却好意思说玉娘做皇后是你们的功劳,简直可笑。还有盛武帝跟先帝和盛元帝都不太一样,他心思难揣,性情也是如此,他登基一月有余,他身边的大太监却连他的一点喜好都不知,你们可要小心了,你要继续这样闹下去,小心咱们侯府跟你一起陪葬。”
    老夫人一听,也有点慌了,但又忍不住嘀咕道:“我还不是为慧娘不平,当初慧娘只是想孝顺我们才没有跟着他去边城,七年过去,慧娘当初连盛元帝的选秀都特意弄伤自己没有去成,就是为了等他,咱们慧娘都等成老姑娘了,现在皇上却说以后后宫不会有其他妃子,只会有一位皇后娘娘,那咱们慧娘怎么办?再说了,玉娘都是皇后,他还真会把咱们侯府怎么样了吗?”
    德昌候冷淡道:“那你尽管试试,看看皇上他敢不敢,而且你真信了慧娘的话?”
    德昌候看了自己的孙女一眼,当初慧娘不愿意去竖王府的唯一缘由就是她不想跟去边城吃苦。
    只是不知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慧娘变了想法,不肯入宫做妃子,也不肯说亲,好似,好似慧娘后面突然就清楚竖王以后一定能够登上皇位,迟早会有这一天。
    但慧娘既然清楚,为何当初不愿意嫁给竖王?
    还是说那时候的慧娘不清楚。
    德昌候也不孙女到底如何,只是探究的目光看了许沁慧一眼。
    哎,谁能知道竖王会有如此大能耐,说到底他也有错,当初说让玉娘替慧娘嫁给竖王时,他也默许了。
    可他心里头清楚,今时不同往日了,慧娘想要给盛武帝做妃子,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盛武帝以后会选秀,也不会让一个曾经不愿与他同甘同苦的慧娘进宫给他做妃子。
    老夫人这才不说话,她哪里不晓得,只是她心疼慧娘,自然慧娘说什么她信什么。
    旁边坐着的许沁慧咬了咬唇,没有说话,她满心绝望。
    她不知道这到底怎么回事,似乎从一开始,二姐并没有在去往边城的路上病亡,这一切就开始不同,虽然最后竖王也起义,跟上辈子一样,却整整提前了三年,她什么都来不及做。不对,她做了,她给竖王写了无数封的书信,竖王却没有理过她,现在竖王已经登基,二姐也成了皇后,她还要怎么做?
    二姐没回京的这大半月,她想了无数法子想要进宫一趟,都没有成。
    现在二姐回了京,还回了家,她想去见二姐一面都没见上。
    她甚至还听闻,二姐在边城开了酒楼饭庄,赚得盆满钵满,为何同上辈子完全不同?
    二姐到底怎么回事?
    许沁慧现在只迫不及待想见二姐一面。
    她不甘心,浪费七年时间,到头来什么都没得到,她如何甘心?
    她也绝不允许自己成为京城里的笑柄,她一定要进宫做妃子。
    许沁慧暗自下了决心……
    ……
    许沁玉暮食做好时,天色已经有点黑,一家人把吃食端到堂厅,门房却踉踉跄跄冲进院子里。
    门房脸色都是白了,进来后哆哆嗦嗦道:“二,二老爷,二,二夫人,皇,皇上来了。”
    许沁玉怔了下,四哥怎么过来了?
    薛氏跟许二老爷也吓了一跳,急忙起身迎了出去。
    许沁玉无奈,也跟着迎了出去。
    等全府知晓盛武帝过来德昌侯府时,裴危玄已经在二房这边准备用暮食。
    他坐在玉娘身边,正轻声跟玉娘说着话,“政务忙完了,过来陪玉娘用暮食,也顺便探望一下岳父和岳母。”
    许二老爷很是惶恐,急忙说,“府上简陋,怕怠慢了圣上。”
    薛氏也有些无措,但是见玉娘神情平平,只说道:“四哥也饿了,快吃吧,晚上暮食是我做的,四哥多吃点。”
    四哥这一年多也辛苦得很,都瘦了。
    裴危玄点点头,“岳父岳母也坐下吃吧,不用如此拘着,我与玉娘同普通夫妻也是一样,岳父岳母把我当做普通姑爷就是。”
    在他们面前,他连朕都不会自称。
    许二老爷跟薛氏这才意识到圣上对女儿的感情到底是什么样子。
    第135章
    待裴危玄说完, 许二老爷跟崔氏还有栎哥儿这才坐下。
    许沁玉给家里人都盛了菜。
    她继承原身的记忆,知晓家里人都爱吃什么,栎哥儿小时候比较偏爱甜食,薛氏口味稍重一些, 许二老爷的口味反而是最清淡的, 许沁玉给三人夹了菜, “爹,娘,还有栎哥儿, 你们快尝尝我做的菜味道如何。”
    她说着,又给四哥先盛了一碗酸笋老鸭汤, 汤里头的油脂已经被她撇了去,这个汤香浓又开胃,喝上一碗,食欲大开。
    裴危玄这些日子都不曾好好吃饭食, 吃到玉娘做的饭食这一刻, 他的食欲才渐渐好起。
    等许家人尝过许沁玉做的吃食,都楞了下,薛氏和许二老爷都没有想到玉娘厨艺如此好,本以为她给薛良那些配方已经很厉害, 是靠着食材的新鲜做法取胜,可这几样菜肴都是外头酒楼常见的菜, 一般的府邸上也都常做,除了那道松鼠桂鱼, 这道菜倒是没瞧见, 剩余几道都是比较家常的做法, 味道却比他们在外面酒楼吃的都还要美味。
    烁哥儿直接道:“姐姐, 你做的饭食真好吃。”
    实在太好吃了。
    许二老爷尝过后,望着女儿说道:“玉娘辛苦了。”语气却有些微颤,他心疼女儿,这七年,竟将女儿的手艺磨练到这般好,所以玉娘这七年在边城一直都要辛苦的给人做饭食。
    薛氏也是眼眶通红,自然也是心疼女儿。
    许沁玉其实知道他们心疼自己,但她做饭做菜还是很快乐,还赚了不少银钱,自己建了大宅子,日子也悠哉悠哉,边城这七年,她从不觉得苦,而且以后就算留在京城,做了皇后,她还是想继续开酒楼饭庄,到时候会跟四哥商量商量,她知道四哥也会答应她,四哥似乎永远都不会拒绝她的任何事情。
    好在大家情绪很快好了起来,因为裴危玄给玉娘夹了菜。
    再一起七年,即便他不经常归家,也已经知晓玉娘口味,知晓玉娘喜好,习性。
    薛氏,许二老爷还有栎哥儿哥儿都忍不住瞧着圣上很自然的帮着玉娘夹菜,帮她盛饭盛汤。
    ……
    吃过暮食,裴危玄也留在二房这边睡下。
    他跟玉娘是夫妻,薛氏自然就让两人住在原先玉娘出嫁前的闺房里。
    二房住的院子是德昌侯府里面偏最小的,许沁玉的房间也不大,不过房间虽不大,家具倒是摆的满当当,该有的都有。
    许沁玉也是第一次睡在这里,这里就是原身住了十五年的地方。
    晚上,两人入睡后,许沁玉窝在四哥胸膛,感觉他低头亲了亲自己的额头,告诉她,“明日我会开始让礼部准备封后大典,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玉娘这段日子都可住在这边陪伴岳父岳母。”
    许沁玉忍不住抱紧四哥的腰身,又听见四哥说,“待封后大典后,玉娘若是还想开酒楼饭庄,也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需整日待在后宫。”
    他知晓她肯定在宫里待不住,不管她想做什么,哪怕朝臣反对,他都会支持玉娘。
    许沁玉软声道:“四哥,你真好。”
    即便是后世,女子嫁人后,想要做些什么,可能都不会有如此自由。
    四哥还是这种身份,她知自己以后要是开酒楼跟饭庄,定会有不少朝臣议论,但她会跟四哥一起克服这个。
    裴危玄又亲了亲玉娘额头,“早些睡吧。”
    只要她留在他的身边,他连皇位都可放弃。
    两人睡下,翌日一早,许沁玉还在睡梦中,裴危玄已经醒来,他放轻动作,穿戴好就离开。
    天边甚至还是昏暗的,他需回宫里换朝服上朝。
    回到宫里后,他让钦天监跟礼部开始准备封后大典,那日他也会迎娶玉娘,礼部除了要准备封后大典的仪式还有各种准备事项,除了册文,宝文等等,连着皇后的凤服都要准备,除此之外,还有凤冠霞帔。
    朝堂上朝臣都清楚,七年前,德昌侯府三姑娘悔了婚,让一抬小轿把身为皇后的二姑娘送进竖王府,两人连个像样的婚礼都没有,现在皇上肯定是想弥补当年的遗憾,所以礼部连着皇后娘娘的凤冠霞帔都要准备上。
    朝堂上没有人反对,只想着,等封后大典后,在慢慢劝圣上纳后宫,多生皇嗣。
    而裴危玄朝政繁忙。
    现在大盛朝百姓最紧要的都是吃饱饭,所以他把西南还有之前岛屿上的所有土豆跟红薯都收了回来,然后让官员把这两样农作物按照田地跟人头,分发给大盛朝的百姓们,如此不用两年的时间,温饱问题就能够先解决。
    不仅如此,他还打算专门组建个农科部,用来研究各种粮食,看看怎样使得所有的农作物可以提高产量等等事宜。
    即便是工部,也只是土木兴建还有武器的制造这些,而最百姓最需要的粮食,却无人重视,粮也一个国家的根本。
    裴危玄刚登基,忙得也只是这些事情。
    等到暮食时,他又过去德昌侯府陪伴玉娘用饭食。
    如此歇息了几日,许沁玉也总算缓了过去。
    已经到了一月中旬,再有半月,她就该嫁给四哥了。
    ……
    而西南那边,经过这二十来天到年关的时候,整个西南都知京城发生的事情,知晓盛元帝跟伏太后做下的恶事。
    也听闻许记酒楼和许记饭庄的那个东家的夫君竟就是竖王殿下,现在的盛武帝。
    此事传开后,几乎震惊整个西南。
    那些以前经常去许记吃饭食的食客们都要激动坏了,他们竟然吃了几年皇后做的吃食。
    也因此,饶州城的许记饭庄几乎人满为患,即便里面的客人们已经住满了,但还有不少人在饭庄外面徘徊,想看看皇后娘娘开的饭庄是什么样子的。
    弄得太守都加派官兵在城外许记附近巡逻,害怕出什么事儿。
    所以现在光是许记,每个月都有近十万两的盈利。
    就连饶州城的许记酒楼,都是日日爆满,西南的一些食客,发现饭庄客人人满为患后,就跑来饶州城的许记酒楼来用饭食,连带着许记酒楼每天都有人排队。
    不仅如此,也因这些食客人数太多,许记酒楼只有那么多位置,这些食客排不上队,总不能不吃,就去其他酒楼和食肆吃,晚上甚至还住在源宝镇,连带着源宝镇的客栈都住满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